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统计表
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附件4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一、基本概念1、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一村一品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a、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b、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c、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可适当放宽标准(在当地确实有特色,而且大家公认的产品,比其它三种类型专业村收入比重、从业农户、农民收入均低10个百分点)。
(2)从业农户: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3、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专业乡镇主导产业收入(产值)占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
(2)从业农户:专业乡镇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二、填表说明1、一村一品统计调查,以县(市、区)为起报单位,采取基础表上报的制度。
2、本次统计调查的基本对象,为2008年底之前形成的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包括农产品生产型、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乡镇)。
3、县(市、区)组织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填报基础表,在确认基础表数据无误后,使用统计程序统一录入。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

出生的确切概念是活产。出生人口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活婴数之和。
人口变动原因
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
出生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 (一般为年平均人数)对比的相对数。千分数。
一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而引起变动,称为人口自然变动;二是由于迁出、迁入而引起人口变动,称为机械变动(或称迁移变动)。
*
农村经济统计学
经济贸易学院
基本条件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除阳光、
第一章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
空气、水份等自然条件外,劳动力、土地和 资产构成了农村经济的最基本条件. 第一节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统计 第二节 农村土地及利用统计 第三节 农村资产统计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统计
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农村劳动年龄(男16—60岁、女16—55岁)内的人口总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
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口:指男女在16岁以下及男在60岁以上女在55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资源率=(农村劳动力资源人数/农村总人口数量)*100%
*
(三)死亡人口数与死亡率
死亡人数 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疾病、人身事故等)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不包括死产)。为了比较和评价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上的人口总体的死亡水平(死亡程度),需要计算人口死亡率指标。 死亡率是把某一年的死亡人数和该年的平均人数相比的相对数。 人口死亡率(‰)= ×1000‰。 (四)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数 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为了反映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需要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l0OO‰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表

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表一、农业生产情况1、耕地面积总耕地面积:_____亩水田面积:_____亩旱地面积:_____亩2、农作物种植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小麦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玉米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油菜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蔬菜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3、畜牧业生猪存栏量:_____头牛存栏量:_____头羊存栏量:_____只家禽存栏量:_____只肉类总产量:_____吨蛋类总产量:_____吨奶类总产量:_____吨4、渔业养殖水面面积:_____亩水产品总产量:_____吨二、农村产业发展1、乡镇企业企业数量:_____个从业人员数量:_____人总产值:_____万元2、农村电商网店数量:_____个销售额:_____万元3、特色农业产业产业名称:_____种植/养殖规模:_____产值:_____万元三、农村居民收入情况1、总收入工资性收入:_____元经营性收入:_____元财产性收入:_____元转移性收入:_____元2、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_____元3、收入来源构成务农收入占比:_____%务工收入占比:_____%其他收入占比:_____%四、农村消费情况1、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_____元衣着支出:_____元居住支出:_____元交通通信支出:_____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_____元医疗保健支出:_____元2、生产性消费支出购买农资支出:_____元购置农业机械支出:_____元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硬化道路里程:_____公里通村公路覆盖率:_____% 2、水利设施灌溉渠道长度:_____公里有效灌溉面积:_____亩3、电力通信通电率:_____%网络覆盖率:_____%六、农村金融服务1、金融机构网点数量:_____个2、农户贷款余额:_____万元3、农业保险覆盖面积:_____亩七、农村劳动力情况1、总人口:_____人2、劳动力总数:_____人3、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_____人4、本地就业劳动力数量:_____人八、农村土地流转情况1、流转总面积:_____亩2、流转方式(转包、出租、互换等)及面积:转包:_____亩出租:_____亩互换:_____亩九、农村扶贫情况1、贫困人口数量:_____人2、脱贫人口数量:_____人3、扶贫项目数量及成效:项目名称:_____投入资金:_____万元受益人口:_____人通过对以上各项农村经济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六)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1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2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3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 年月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1页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2页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3页单位负责人:陈祖明统计负责人:皮海华填表人:李愈春报出日期:2009年2月5日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八)填报单位:单位:个、户、亩、件第1页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八)填报单位:单位:个、户、亩、份第2页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情况统计表(表九)填报单位: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表十)填报单位:单位:个、万元、人、人次第1页平衡关系:7=8+16农经机构队伍情况(表十)填报单位:单位:个、万元、人、人次第2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省表一: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1页省表一: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2页省表二: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关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1页省表二: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关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2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1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2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3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4页平衡关系: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 17≥18注:1、省表中有关指标应与部表(二)农民负担情况相应指标一致。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的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字乡村digitalcountryside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4指标体系结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7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5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所有指标均为年度指标。
6数据采集与分析6.1 数据采集6.1.1 应通过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等官方、正规的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6.1.2 无法直接从以上部门获得的数据,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获取,并应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相关数据进行论证,经判定真实、有效后,方可使用。
6.2 基准值确定6.2.1可根据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或政策文件中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
6.2.2相关领域专家可研究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
6.2.3对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某项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时,可采用所有评价对象中该项指标的最优值作为基准值。
6.3 权重确定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专家调查法(DeIPhi法)等主观赋权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燃权法等客观赋权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级指标信息基础设施的权重不应高于20%,一级指标农民数字素养的权重不应低于5%。
6.4 指标值的无量纲处理正向指标按式(1)计算,适度指标按式(2)计算。
❷=TX100% (1)0% (2)式中:Q——第介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才一第介三级指标实际值;.一一第介三级指标基准值。
6.5 综合指数计算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线性加权方法,按式(3)计算。
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调查表式(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5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17=18+19+20;21=22+25+27+29+31+33;(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续)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1=3+4+6+7+8=9+13+15+17+19+20+21+22+23+24=25+28;9=10+12;31=28+29+30=32+33+34+35+36+37+38;41=38+39+40。
注:本表在村级填报时,代号3不填;在乡镇级填报时,代号39不填(应填代号3)。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8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续1)填报单位:(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续2)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7=8+9+10+11+12+13=14+15+16+17;29=30+34+38;30=31+33;34=35+36+37;39=41+44;41=42+43;44=45+46;51=52+53。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续1)填报单位:(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续2)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1=9+11+12+15+16+21=22+24+25+26=27+28+29+30+31+32+33。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

表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平衡关系:1、1=3+4+6+7=8+12+14+16+18+19+20+21+22+23=24+272、8=9+113、30=27+28+29=31+34+35+36+37+38+414、31=32+335、44=41+43注:本表在村级填报时,代号3不填;在乡镇级填报时,代号42不填(应填表报代号3)。
表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及负担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2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3+7+8+9+10+11+12+13+14+15=17+242、3=4+63、26=24+25=27+30+31+394、27=28+295、31=32+35+386、32=33+347、35=36+378、40=41+42+43+44表三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以乡镇为单位分组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3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万人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2+3+4+5+6+7+8+9注:1)本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指“农民人均所得”;2)本表发至县级。
表四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以村为单位分组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4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万人平衡关系:1=2+4+5+6+7+8+9+10+11+12+13注:1)本表在乡镇级填报时,人口指标单位为“人”;2)本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指“农民人均所得”;3)本表发至乡镇级。
表五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5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年单位:个、万人、万亩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6=7+8+9+10+11+12 2、19=20+21+22表六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6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个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2+3+4+5+6+7;2、8=9+10+123、13=1-8;4、15=13+14=16+245、16=17+18+19+20+21+22+23;6、25=26+277、28=29+30+31表八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8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户、亩、份填表单位:平衡关系:6=7+8+9+10+11+12表七村合作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7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2+3+4+5;7、19=20+21+22+232、6=7+8+14;8、24=25+263、8=11+12+13;9、27=28+31+32+334、11=9-10;10、28=29+305、14=15+16+17;11、34=19+24+276、18=1+6;12、18=34表九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9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填表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试行)填表单位:单位:万元、个注:1、本表发至乡镇级;2、为避免重复计算,专业合作组织按组织机构所在地确认、填报。
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表格模板

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表格模板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表格模板评估主体信息:评估主体名称:评估主体联系方式:评估主体背景介绍:评估项目信息: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目标:项目计划执行时间:项目规模:评估指标及权重:1. 经济发展指标(权重:30%)1.1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权重:10%)1.1.1 农产品产量(权重:5%)1.1.2 农产品销售收入(权重:5%)1.2 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权重:10%)1.2.1 平均农民收入增长率(权重:5%) 1.2.2 贫困户收入增长情况(权重:5%) 1.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权重:10%)1.3.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权重:5%) 1.3.2 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权重:5%)2. 乡村建设指标(权重:30%)2.1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权重:10%)2.1.1 道路、桥梁、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 2.1.2 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2.2 乡村环境整治情况(权重:10%)2.2.1 农业环境保护情况(权重:5%)2.2.2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权重:5%)2.3 乡村风貌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情况(权重:10%)2.3.1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情况(权重:5%)2.3.2 传统村落整治情况(权重:5%)3. 社会发展指标(权重:20%)3.1 教育情况(权重:10%)3.1.1 学校建设和师资配置情况(权重:5%)3.1.2 学生教育质量情况(权重:5%)3.2 医疗卫生情况(权重:10%)3.2.1 医疗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3.2.2 健康体检服务覆盖率(权重:5%)4. 政策落地指标(权重:20%)4.1 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权重:10%)4.1.1 政策宣传和普及程度(权重:5%)4.1.2 政策落地执行情况(权重:5%)4.2 政策支持效果评估(权重:10%)4.2.1 已获得的政策支持情况(权重:5%)4.2.2 政策支持带来的实际效果评估(权重:5%)评估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2. 实地调研和观察3. 专家访谈和意见收集4. 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时间安排: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评估报告编写阶段:评估报告提交阶段:评估结果与建议:评估结果总结:问题与不足点:改进建议:评估报告编制人:评估报告审核人:评估报告批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产量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油菜 大豆 猪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牛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羊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鸡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鸭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鹅
农户
户主姓名 地址 性别民族 文化程度 人口 劳力 耕地面积(㎡) 山林面积(㎡)
农户调查登记表
鱼塘面积(㎡) 家庭年收入/人均纯收入(元) 家庭年支出/人均年支出(元) 农作物产量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 水稻 玉米 小麦 黄豆 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