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2006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形成出版产品的物质资源B.出版人力资源C.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D.形成出版产品的精神资源【答案】C【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精神文化资源;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③流通传播资源;④市场资源。
2.[已过时]出版物商品交易环节不包括()。
A.总发行B.促销C.批发D.零售【答案】B【解析】出版物从出版单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发行过程通常由总发行、批发和零售三大环节构成。
其中,总发行是初始环节,批发是中间环节,零售是最终环节。
经过这三个环节,出版物商品交易就结束了。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按《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的版本记录须登载在()。
A.封面或广告插页后B.封底或版权页C.封三D.封二【答案】B【解析】《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三十一条明确写出,期刊须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以下版本记录: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总编辑(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
4.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出版物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双重属性B.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内容构成C.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表现为商品属性【答案】C【解析】A项,出版物是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同时它们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成果,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
B项,人们需要出版物,主要是需要出版物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容,以此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要。
2006年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第1题: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 )、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 B.经过录入C.经过加工 D.经过审批【正确答案】:C第2题: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
A.期刊 B.报纸C.图书 D.邸报【正确答案】:C第3题: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B.由众多的作品汇编而成C.对读者影响最大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正确答案】:B第4题: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参与下才能完成B.精神生产过程由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正确答案】:D第5题:出版业的产品只有作为( )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艺术作品 B.学术作品C.文学作品 D.商品【正确答案】:D第6题:负责技术或校对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归入类,统称( )。
A.高级 B.高级编校C.主任 D.副编审【正确答案】:D第7题: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
A.经、史、子、集四部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哦第8题:"杀青"一词于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是指( )。
A.将竹子截断 B.将竹子加工成薄片C.将竹子烤干并削去竹青 D.在竹片上刻出契口【正确答案】:C第9题:明清时期"私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开始重视书商的作用 B.利用私人的藏书编印丛书C.以赢利为目的 D.多受官府指派【正确答案】:B第10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资料

2016年04月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B.青铜器C.竹木简牍D.缣帛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B.战国时期C.东汉时期D.西汉时期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B.越南C.印度D.日本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B.《蔡中郎集》C.《白氏文集》D.《元氏长庆集》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C.《陀罗尼经咒》D.《金刚经》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C.《康熙字典》D.《子史精华》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B.宋代C.元代D.唐代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B.400年C.500年D.1 000年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B.明末C.清中期D.清末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B.宋代C.近代D.现代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B.进奏院C.国子监D.兴文署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瞿秋白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2006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试题(中级)

2006年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试题(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质量第一”要求的是( )。
A.选题对路B.内容正确充实C.适合读者的任何需要D.在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印订方面讲究一丝不苟2.发行劳动的功能是( )。
A.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B,把作者、编辑劳动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形成最终产品 D.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3.一部书的编辑工作,到( )后才告完成。
A.处理校样 B.检查样书C.宣传推广新书 D.收集反馈信息4.我国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这一要求是由( )所决定的。
A.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 B.编辑工作的创造性C.编辑工作的中介性 D.出版物的市场需求5.信息采集是( )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
A.编辑加工 B.审稿C.选题策划 D.校样通读6.书稿接受出版后,应由( )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
A.书稿的责任编辑 B.有关的编辑室主任C.总编办公室主任 D.出版社法定代表人7.附书名页应位于( )。
A.主书名页之后 B.主书名页之前C.主书名页的背面 D.目录之后,正文之前8.精装样式分为( )。
A.纸面精装、软面精装和护封精装 B.圆脊精装、方脊精装和平脊精装C.全纸面精装、纸面布脊精装和全面料精装D.硬面精装、布面精装和绸面精装9.特殊印刷工艺一般不用于( )。
A.大型工具书 B.珍藏本图书C.纸面精装书 D.教科书10.核红又称( )。
A.过录 B.誊样C.过红 D.对红11.疏排题是图书中章节标题常采用的标题形式,一般而言,( )。
A.如果标题是两字,字之间空两字B.如果标题是四字,字之间空两字C.如果标题是五字,字之间空一字D.如果标题是五字以上,字之间须空半字以上12.校对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联想方法是( )。
A.相似联想 B.关系联想C.互补联想 D.对比联想13.印版通常分为( )。
2006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B.经过录入C.经过编辑加工D.经过审批【答案】C【解析】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某种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②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而不论其是具有相对固定形态的,还是呈灵活多样形态的;③具有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2.[已过时]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A.期刊B.报纸C.图书D.邸报【答案】C【解析】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期刊,后来又出现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文化产品相继出现,编辑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编辑活动与出版物种类的出现是相伴而行的。
所以,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B.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C.对读者影响最大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答案】B【解析】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是:①在出版方式上是“连续出版”,即以一定的出版周期用一个稳定的名称一期接一期地出版,期与期之间仅以序号(或再加上出版时间)相区别;②在内容上特别注重时效性,一般不会再版或修订等,且均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A项,系统性与稳定性的内容是图书的特点。
4.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编辑参与下才能完成B.精神生产过程由作者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答案】D【解析】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①精神生产过程。
2006、2007年度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度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满分2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D2.D3.D4.A5.B6.C7.B8.C9.B10.B11.B12.C13.B14.C15.B16.A17.A18.C 19.C20.D21.A22.A23.D24.A25.A26.D27.C28.A29.C30.B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把错项选入,该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31.BDE32.ABCD33.ACE34.BCD35.ACE36.BCD37.ABE38.ACDE39.ACE40.CE41.AC 42.BDE43.CDE44.ACDE45.BCD46.ACD47.AC48.BD49.ABD50.ADE51.ABDE52.BDE 53.ACE54.ABCE55.AC56.ACD57.ABCD58.ACD59.ACD60.BDE61.BC62.BCD63.ACE64.ACE65.CD三、综合题(共6题,100分。
要求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题)66题:(1)尚不→也[或删除] (2)做为→作为(3)审稿→信息采集(4)样品检查→反馈信息收集(5)编缉→编辑(6)保持不变→经常进行整理(7)篷→蓬(8)“五是……进行的”→[另行起]或:从“发现作者”起连排至文末。
(9)与编辑→与出版单位(10)作家→作者67题:(1)出版活动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2)“繁荣文化”应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多“、复制和发行”,应删除。
(4)“都可以”不对,因为有些作品不能用于出版。
(5)编辑对作品不是进行改编,而是进行审读、编辑加工等。
(6)“不能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的说法是错的。
(7)“图书销售”的范围过狭,应改为“出版物销售”或“出版经营”。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2013年真题)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 )称为“通行本”。
A.官刻本B.坊刻本C.私刻本D.寺院刻本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2.(2005年真题)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秦代B.西汉C.东汉D.唐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3.(2007年真题)我国最早的“书肆”出现在( )。
A.战国时期B.秦代C.西汉D.晋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4.(2002年真题)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5.(2008年真题)清末民初,铅印本书刊的外部形式逐渐( )。
A.改线装为平装B.改包背装为平装C.改蝴蝶装为线装D.改卷轴装为线装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6.(2012年真题)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经过千余年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图书装帧最终定格为统一的( )形式。
A.包背装B.蝴蝶装C.线装D.卷轴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7.(2009年真题)中国晚清时期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B.京师同文馆C.福州船政学堂D.上海南洋公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8.(2003年真题)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B.中华书局C.土山湾印书馆D.墨海书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9.(2007年真题)1932年,( )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
A.廖仲恺B.邹韬奋C.艾思奇D.薛暮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0.(2013年真题)我国近代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B.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C.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开明书店D.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1.(2006年真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

202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根底知识?(中级)真题及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B.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C.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D.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2.关于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B.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C.弘扬中华文化D.促进国际文化交流3.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
A.连续出版B.以纸张为载体C.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D.内容图文并茂4.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和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A.出版复制技术B.出版数字技术C.出版活动与技术的关系D.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5.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的编辑活动。
A.卜辞B.报纸C.书籍D.期刊6.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开始的。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7.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
A.?新文化丛书?B.?中华百科丛书?C.?丛书集成?D.?万有文库?8.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C.出版企业规章制度D.国务院部门规章9.在年度核验中被暂缓登记的图书出版单位,如〔〕内经整改仍达不到核验要求的,将被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A.1年B.6个月C.3个月D.1个月10.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人员必须〔〕才能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取得出版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B.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C.参加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每年参加出版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个月【答案】1. D2. B3. A4. D5. C6. D7. D8. C9. B 10. A11.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实行印刷经营〔〕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之基础知识(中级)真题2009年07月14日 13:28:00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 )、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 B.经过录入C.经过编辑加工 D.经过审批2.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
A.期刊 B.报纸C.图书 D.邸报3.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B.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C.对读者影响最大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4.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编辑参与下才能完成B.精神生产过程由作者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5.出版业的产品只有作为( )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艺术作品 B.学术作品C.文学作品 D.商品6.负责技术编辑或校对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归入编辑类,统称( )。
A.高级编辑 B.高级编校C.主任编辑 D.副编审7.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
A.经、史、子、集四部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8.“杀青”一词来源于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是指( )。
A.将竹子截断 B.将竹子加工成薄片C.将竹子烤干并削去竹青 D.在竹片上刻出契口9.明清时期“私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开始重视书商的作用 B.利用私人的藏书编印丛书C.以赢利为目的 D.多受官府指派10.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A.《新青年》 B.《少年先锋》C.《红旗》 D.《新生活周刊》11.某地理专业期刊为更鲜明地体现办刊宗旨,拟调整栏目的设臵,进行这种变更应( )。
A.由期刊主编自行决定B.按创办新期刊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C.报请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D.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凡被缓登一次的。
应推迟( )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半年 B.一年C.一年半 D.两年13.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
该类人员( )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A.两年之内 B.三年之内C.四年之内 D.五年之内14.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属于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系统中的( )机制。
A.预报 B.约束C.监督 D.引导15.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冠以( )作为标志符。
A.ISBN B.ISSN C.ISRC D.ISRN16.某文化公司策划选题和组稿后,与K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出版该书所需的生产费用等划入K出版社账户,并负责印制和包销该书。
K出版社以自己的书号出版该书。
K出版社的行为属于( )。
A.买卖书号 B.合作出版C.侵权出版 D.正常出版17.下列关于出版社管理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内在运作方式的建立旨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B.由分别与责、权、利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共同组成C.既具有对外功能,又具有对内功能D.既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又具有文化单位的特殊性18.某出版社2004年5月份图书不含税销售额为200万元,该月累计进项增值税税额12万元,该月应纳增值税税额为( )万元。
A.27.56 B.26 C.22 D.1419.一个出版社能否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规模大小 B.出版物质量高低C.出版物数量多少 D.历史长短20.某图书原计划印制5000册,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0元;后改为印8000册,则单位固定成本为( )元。
A.8 B.7.68 C.4.8 D.321.以基本稿酣啪印数稿酬形式支付的稿酬,应该( )。
A.列入变动成本B.列入固定成本C.将基本稿酬列入固定成本,印数稿酬列入变动成本D.将基本稿酬列入变动成本,印数稿酬列入固定成本22.在对运用印张定价法测算出的图书价格作调整时,下列因素中不必考虑的是( )。
A.品牌 B.读者的消费心理C.需要缴纳的税金 D.同类出版物的价格状况23.为宣传出版社形象,X出版社社长办公会议决定由青年读物编辑室主任Z根据社里的资料,以X出版社的名义撰写《X出版杜的畅销书战略》一文;社长Y 向Z谈了文章的大致要点,后又对该文作了修改。
如无其他约定,该文的著作权属于( )。
A.X出版社 B.X出版社的青年读物编辑室C.室主任Z D.社长Y24.著作权法所称“作品”的特有属性不包括( )。
A.篇幅达到一定规模B.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智力成果C.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D.具有独创性25.改编作品的著作权由( )。
A.改编者享有B.改编者和原作品的作者共同享有C.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D.改编者以及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26.某出版社请该社已离职的美术编辑承担一些图书的装帧设计,这些设计属于( )。
A.职务作品 B.委托作品C.编辑作品 D.合作作品27.根据《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单位可得被许可人所支付报酬的( )。
A.80% B.60% C.50% D.40%28.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著作权贸易的客体是( )。
A.信息内容 B.知识产权C.出版物 D.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关系29.关于凡例,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凡例又称“例言”B.凡例应臵于目录前,并可以不编入目录C.凡例通常分条分款列出D.凡例一般由图书的编辑或作者撰写30.编者按是( )向读者所作的交代或说明。
A.总编 B.主编C.责任编辑 D.出版单位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把错项选入,该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3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有( )等。
A.时效性强B.有固定名称、按一定周期连续出版C.知识丰富D.一般不修订再版E.形式多种多样32.作为产品,出版物的特点有( )等。
A.它是精神产品B.它是物质产品C.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对立的D.同一种产品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会导致利润率的同比例变化E.它的价值大于使用价值33.关于出版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B.出版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本要务C.出版业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生产流通D.出版业具有意识形态性E.出版业的产业属性大于事业属性34.我国出版业主要由( )构成。
A.出版行政单位 B.出版单位C.印刷复制单位以及制作单位 D.发行单位E.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35.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 )。
A.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B.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C.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D.负责校正原稿中的文字错误E.解决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在校样上对原稿的质疑3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有( )。
A.催生了出版物的新类型B.使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日益普遍C.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D.任何作品都能以各种出版物的形式出版E.出版业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37.据考古发现,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以承载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有( )等。
A.甲骨 B.羊皮C.青铜器 D.缣帛E.纸草38.下列各组出版行业用语中,源自竹简木牍的有( )。
A.勒口、索线、出血 B.天头、地脚、卷册C.版图、素书、图谱 D.反书、阳文、拓本E.尺牍、书札、篇籍39.迄今发现的早期印刷品中,数量最多的是( )。
A.风水书 B.佛经C.佛像 D.诗歌集E.四书五经40.关于“饾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饾版是一种可以同时印两种颜色的彩印法B.饾版是一种多色叠印的印刷法C.饾版是明朝末年发展形成的一种印刷法D.饾版也称“斗钉”E.饾版是一种不施颜色压印图案、花纹的印刷法41.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将书籍刻印分为私刻和( )。
A.公刻 B.官刻C.坊刻 D.合刻E.独刻42.在我国古代刻书业中,私刻多是( )所为。
A.官员个人 B.士人C.书商 D.藩王府E.家族祠堂43.商务印书馆创办初期的主要业务是出版( )等。
A.商务用书 B.新式工具书C.教科书 D.期刊E.西方文化名著44.从辛亥革命起到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出版的新式辞书有( )等。
A.《康熙字典》 B.《辞源》C.《动物学大辞典》 D.《四部备要》E.《辞海》45.申请设立新的出版单位,应当具备( )等条件。
A.有确定的业务范围B.有符合国家所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C.有适合委托印刷复制业务的协作单位D.有电子商务平台和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E.有符合国家规定数量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46.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职责有( )等。
A.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法规B.审批大型出版项目的投资预算C.制定和实施出版单位劳动聘用制度D.制定全国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E.制定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47.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由( )构成。
A.成本控制机制 B.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C.印刷技术优化机制 D.编辑出版责任机制E.社会监督机制48.凡在一个登记期内有( )等情况的,应取消或吊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D.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E.有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49.下列书稿中,应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有( )。
A.《日本动画研究文集》 B.《中共党史简明读本》C.《“东方之子”访谈录》 D.《“乒乓外交”实录》E.《藏传佛教通解》50.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范围,除了正文外,还包括( )等。
A.封面、插图 B.扉页、版权页C.天头、地脚 D.前言、后记E.翻口、订口51.出版社经济效益指标由( )等构成。
A.印数增长率 B.资产利润率C.资金周转率 D.税金占利润比例E.资产负债率52.出版社计划管理的作用有( )等。
A.优化出书结构 B.合理确定出书规模C.提高员工素质 D.全面整合营销E.协调全社行动53.出版社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等。
A.筹资 B.销售安排C.投资 D.预测市场资金流向E.剩余分配54.除缴纳增值税之外,出版社一般还需缴纳( )等。
A.企业所得税 B.投资调节税C.车船使用税 D.营业税E.印花税55.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大型工具书时,通常要增加( )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