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简介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

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是市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
2000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农业科学园区。
2001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1个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工程示区。
2009年1月9日被建设创新型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科技示园区”之一。
2010年1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为渝北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比位居全国38个园区第八名。
2013年被科技部评为优良园区,并列入“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基地”之一,承载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城乡统筹的重任。
根据科技部对核心区、示区和辐射区“三区”的规划,核心区(包括核心A区和核心C区)规划面积为3889公顷;示区位于渝北区;辐射区位于渝北区外市。
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建设;示区主要承担“熟化”科研成果的示、技术培训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和生产加工。
园区强化“三区”联动,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强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核心A区位于主城,地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腹心地带,面积1143公顷。
距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
2011年6月,《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盘河、果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审批,规划用地面积726.57公顷,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为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渝北区“一线两圈三片”布局的重要节点,将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总部金融、文化创意、高端商业商务等第三产业,形成以食品城大道为南北轴,布局商务办公、商贸服务为主,兼有居住、滨水公园、文化娱乐、医院、学校配套的城市新中心。
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兴隆镇境,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总规划面积2746公顷。
简介

宫河镇王录村太黄种植基地简介正宁县中药材栽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陇东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积极扶持、引导群众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出现了一批像宫河镇王录村一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村,辐射带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宫河镇王录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65户,2979人,耕地面积5425亩。
该村位于宫河塬西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民素有种植中药材的良好传统。
县农技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将中药材列为继烤烟之后又一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引进品种、试验、示范种植、技术指导入手,积极鼓励群众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2014年,该村大黄、丹参、生地、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650亩,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王录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中药材种植区域扩展到塬面十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年种植丹参、大黄、生地、秦艽、柴胡等中药材1.32万亩,种药户达到3800户,其中1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230户,5亩以上规模户540户,年产各类中药材4050吨,产值526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90元。
与此同时,及时组建药材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营销渠道,全镇初步形成了以王录村为中心的中药材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
2015年,全村预计共种植大黄、丹参、生地、秦艽、柴胡等中药材3500亩。
其中大黄种植1080亩,其它3320多亩,预计亩均药材收入可达2000元,农民人均增收900元左右。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简介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宫河镇王录村,隶属正宁县农牧局,占地面积260多亩。
园区建成高标准、高质量日光温室50亩,去年12月份在连栋式日光温室内推广基质育苗50万株,日光温室蔬菜平均收入达2万元,预计最高亩收入可达3.5万元。
同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黄瓜、辣椒、西红柿、大红玉油桃、新世纪杏等果菜优良新品种15个,主推高垄覆膜栽培、膜下暗灌、自动卷帘、平衡施肥、全膜覆盖、穴盘基质育苗、自动卷帘新技术6项,辐射带动王录村300多户发展蔬菜产业。
发挥农业国家队龙头作用 努力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农垦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情况简介

果 ( 布 )总统 亲 自参加示范 中心的揭牌仪式并对建设成 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 三 、加 强协 同创新 ,提高 热作产业科 技水平 ,支 撑现代热作产业发展
一
公 斤/ 亩橡胶树 超高产示范 区。并 在核心 区内实现橡胶 树 高产新 品种 、营养诊 断指导配 方施肥 、动态平 衡采 胶 、病虫害综合防控 、林下经济等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
体 ”的兴 隆热带植 物园 ,成 为热带 现设产品加工厂 , 自主研发 特色香辛饮料 系列产品4 0 个 品种 ,创建 “ 兴科 ”海南省 著名品牌 ,延伸拓展产业链 ,实现 了科研成果 、资源优
用 ,培育具有突破性 的新品种和新型种植材料 ,并加强 与企业 的协 同创新 ,孵化 “ 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 突破热带农产 品产后处理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 形成一批特色产品 ,推进我国现代热作产业发展。凰 ( 本 文 系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王庆煌 院长在 热作
区作为推进垦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大力推进规模化 、
集 约化 、标 准 化 、专 业 化 、产 业 化 、集 团化 ,特别 是 在
拥有土地 面积 1 7 2 万亩 ,是 以甘蔗 、橡胶 、剑麻 、生猪 等种养加为一体 ,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南亚热作产业集
团 。近 年来 ,在 农业 部及 省 农 垦 总 局 的正 确 领 导 下 ,垦
二 是优 势熟期 产业 带示 范。在 四川攀枝 花持续 构 建 金沙 江干热河谷地 区晚熟优质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
系 ,推动形成了世界上 “ 海拔最高 、纬度最高 、成熟期
最 晚”的晚熟优质芒果优势产业带 ,推动了一批龙头企 业和知名品牌的发展壮大 ,涌现了一大批年收入1 0 万元以 上的种植大户,芒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 是特 色热 带作 物观光农 业 示范。我 院香 饮所在 海南兴隆首创 “ 科学研究 、产 品开发 、科普示范三位一
永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片解说稿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一永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片解说稿(撰稿人李永俊)场景一(开篇一农业概况):便江水流迂回,龙山连绵起伏,之后转换至永兴县城全景图(俯瞰),再转至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场景(如优质稻、优质烟、冰糖橙、四黄鸡、马田新村、大布江移民新村等)。
解说词: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北陲,全县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总人口63.85万,素有“华侨之乡”、“煤炭之乡”、“金银冶炼之乡”、“油茶之乡”、“冰糖橙之乡”的美誉。
永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面积39万亩,农业人口54万。
近年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突出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了优质稻、优质烟、冰糖橙、四黄鸡等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建立了“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以年均增长7%以上的速度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举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355元。
(停顿2秒)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把永兴建成郴州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和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2009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领导下乡、政府大院画面),确立以省道212沿线的湘阴渡、碧塘、城关3个乡镇为重点(闪现区域布局图),强力打造永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此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飞字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示本专题片标题)场景二(示范区概况):在永兴县地图上圈划出示范区范围,用不断显现的脚印来表示示范区的扩展范围。
之后沿S212线用实景分镜头展现湘阴渡、碧塘和城关的风景及能体现各自农业特色大项的画面。
解说词:湘阴渡一碧塘一城关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万亩,区域内有建制乡镇3个,行政村31个,总人口124731人农业人口43434人。
近年来,本区域先后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湖南金浩(每提到一个公司则以“飞入”方式将公司标志推进画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初步建成了以优质稻、永兴冰糖橙、种苗繁育、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休闲农业为主的8大农业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都要配图),使这块美丽的土地焕发了一片勃勃生机。
顺义三高示范园区简介

附2:顺义三高示范园区简介一、基本情况介绍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95.7%。
下辖19个镇、地区办事处,有55万人口。
耕地面积76万亩,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A类)城郊型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
199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顺义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区”(三高:高科技、高效益、高起点),其发展思路:立足高科技、高效益,坚持走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首都科技力量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以建立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为手段,广泛吸收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走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旅游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园区的全面管理,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示范区基本特点顺义三高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了适合示范区发展建设的管理体制顺义三高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确保三高示范区内的企业发展与全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相衔接;负责园区的物业管理、招商引资;完善部分基础设施;协调入区企业与各有关部门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便捷的服务。
管委会不参与经营活动,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经济关系,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和较为优越的生产经营环境。
实用文档2、企业具有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经营机制三高示范区内的企业不论投资多少,规模大小,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都具有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机制,他们既是投资和经营的主体,又是市场的主体。
在人、财、物及产品的研发等方面,企业具有绝对的自主权,政府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
3、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发挥孵化器作用例如: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我国北方节能型智能化温室建成,并在温室内进行蕃茄高产试验,亩产达1 .8万公斤。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附件1: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一、社会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一)地理位置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区域内盛产小麦、玉米、红枣、甜菜、葵花、蔬菜等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祁连葡萄酒等,是西北肉牛养殖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被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二)气候状况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农田水利建设以灌溉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灌溉体系完善,耕种条件优越。
全市保有耕地380万亩,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全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12—145天,农产品品质好;年平均气温5—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绝佳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使得张掖农产品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交通运输条件境内高速公路和连接新疆、内蒙、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通,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高铁开工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交错纵横,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运、西粮东调的战略通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张掖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社会经济条件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0.7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4.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11%;乡村人口75.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2.8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8.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中台西川省级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简介汇报

中台西川省级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简介今年,我县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兼顾麦后复种蔬菜和果园套种蔬菜生产,全年计划种植蔬菜13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600亩。
止目前,已开工修建日光温室120座,搭建拱棚850亩,完成春播蔬菜移栽定植6.6万亩。
中台西川省级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涉及水泉、杨村、坷台3村18社672个农户,总面积5110亩。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园水平,提升园区效益,确保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命名。
开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地规模。
多方投资2000万元,新建钢架拱棚700座,日光温室120座,累计分别达到3500座和144座。
通过推行温室三茬、拱棚两茬轮作和单棚多品种种植模式,种植设施蔬菜2000亩,甘蓝、菜用马铃薯、辣椒等为主的露地蔬菜3110亩,带动周边村社种植蔬菜10000亩,预计年内可生产蔬菜1.8万吨,实现收入2340万元,人均有望增收3000元。
二是紧盯市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引用为先导,在种植大路蔬菜的同时,引进选育太空彩钻樱桃番茄、迷你黄瓜、优质甜瓜等名优瓜菜新品种11大类65个,建办试验基地30亩,新品种展示棚10个,推广温室微喷、穴盘基质育苗、全钢骨架草垛温室等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材料8项,完成集约化育苗520万株,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
三是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基地效益。
不断创新蔬菜生产经营机制,引导蔬菜种植区800亩土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流转,外地客商承包50座以上拱棚的38户,当地种植户62户,培养种植能手20人,种植标兵36人,提高了设施蔬菜种植效益和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
四是引进龙头企业,拓展基地内涵。
坚持走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对已建成的果蔬保鲜库和蔬菜脱水厂进行技术改造,启动蔬菜脱水加工和保鲜生产线;与兰州科泰公司达成总投资1.8亿元,占地300亩的双孢菇食用菌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正在开展项目规划评审等工作;积极招引山东寿光高科技企业落户园区,引进高科技种植技术、先进技术培训模式,促进蔬菜基地向无公害和农业观光示范园转变。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1.2项目意义
实施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项目,可以为农民朋友提供科学化的耕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业技术更新改造就地发展,取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二、建设方案
2.1设计构思
2.2主要建设内容
(1)景观区:集景观规划、园林绿化、室外娱乐、体育设施、休闲餐饮于一体,以现代化环境为基础,建设以史迹传承和乡村文化为特色的景观园林绿化,实现日常生活中的精致体验。
(2)展示区:设置具有农业文化主题的展厅展示,包括农业文化知识的宣传、农业发展知识的展示、农业无公害环保的介绍等,通过展览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简介
农业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园艺试验示范中心合并组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
合并后,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隶属农业委员会,公
益二类,按正处级事业单位管理。
主要职责任务:承担繁育引进非转基因大豆、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繁育引进工作;并与现代农机智能装备和现代农艺技
术有机结合,探索高产优质大豆、马铃薯和设施蔬菜生产模式。
与
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
择优筛选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在全省示范推广;
承担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北斗卫星应用的智慧农业项目,重
点引进卫星遥感监测、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开展农机智能指挥和导
航精准作业、农情时空动态监测、农业灾害遥感定量分析、卫星遥
感产量估算和无人机智能航化植保等试验示范,为全省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发展做好示范。
制定全省农业物联网设施装备、数据接口、建设维护行业执行标准,指导全省农业物联网建设;开展一二三产
业高度融合、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特色营销和农民持续增收
的新理念、新模式示范,重点研究探索“土地入股、二次分红”的二
三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分享机制,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
产业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