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铬废水处理

合集下载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方法。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降、过滤和吸附等方法。

沉降通过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可以移除一部分含铬颗粒物;过滤利用滤料将水中的悬浮物过滤掉,常用的滤料包括砂、炭和混凝土等;吸附通过吸附剂吸附含铬物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各类树脂。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含铬废水中的铬反应,形成沉淀或可沉淀络合物,从而实现铬的去除。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碱沉淀法、络合沉淀法、还原沉淀法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含铬废水中的铬进行生物吸附或生物还原等转化作用,从而降低废水中的铬浓度。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吸附法、生物膜法和生物还原法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处理,以达到对含铬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减排的效果。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含铬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重金属铬离子的废水。

铬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对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1.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铬离子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将铬离子从废水中除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铁等。

这种方法处理废水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但生成的沉淀物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处置。

2.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来去除废水中的铬离子。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选择性吸附性能,可吸附并固定废水中的铬离子。

该方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但需要定期更换和再生离子交换树脂,同时产生的废树脂也需要进行维护和处理。

3.膜分离法:利用多孔性膜或渗透性膜对含铬废水进行过滤和分离。

通过调节膜的孔径和渗透性,可以实现对铬离子和其他杂质的分离。

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效果好,但对膜的阻塞和腐蚀问题需要注意。

4.生物处理法:利用活性污泥或其他微生物对含铬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和去除。

微生物通过吸附、还原、沉淀等方式将废水中的铬离子去除或转换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处理效果好,但需要对微生物的培养和维护进行管理。

5.电化学法:利用电解原理将含铬废水通过电极进行电解分解和去除。

通过加电解电位和电流密度等控制参数,可以实现对铬离子的去除和氧化。

该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但需耗费大量电能和电极材料。

6.高级氧化法:通过光、电、催化剂等外部作用因素,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反应速率。

常用的高级氧化法有紫外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

这种方法处理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综上所述,对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生物处理法、电化学法或高级氧化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处理要求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废水处理效果。

含铬废水处理化学方程式

含铬废水处理化学方程式

含铬废水处理化学方程式含铬废水处理是针对工业废水中的铬污染物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和安全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将废水中的铬转化为不溶性沉淀沉淀下来,从而实现铬的去除。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NaOH)、氧化铁(Fe2O3)和硫酸盐等。

以氢氧化钠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Cr2O7^2- + 14OH^- + 2Na^+ → 2Cr(OH)4^- + 2Na^+ + 5H2O2CrO4^2- + 2OH^- + 2Na^+ → Cr2O7^2- + 2Na^+ + H2O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指通过电解的方式将废水中的铬离子还原成不溶性金属沉淀或沉积在阳极上,从而实现铬的去除。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沉积和电吸附。

以电沉积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Cr3+ + 3e- → Cr3.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废水中的铬离子与树脂上的其他阳离子进行交换,实现铬的去除。

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强酸型和强碱型树脂。

以强酸型树脂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R-SO3H + Cr3+ → R-Cr + H+4. 生物法生物法是指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铬化合物,从而实现铬的去除或转化。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铬还原菌和铬耐受菌等。

以铬还原菌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Cr3+ + 3e- + 3H+ → Cr5. 高温热分解法高温热分解法是指通过高温热解将废水中的铬化合物分解为金属铬和其他不溶性化合物,实现铬的去除。

以高温热分解氧化法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2Cr2O3 + 3O2 → 4CrO34CrO3 → 2Cr2O7 + 3O2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化学方程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

为了确保废水处理过程的环保和安全,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工艺可行性和环境效益等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铬电镀废水是指在铬电镀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铬离子的废水。

由于铬的毒性较大,铬电镀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一步:物料处理和预处理铬电镀废水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悬浮颗粒物和油污,首先需要进行物料处理和预处理。

a.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可以通过沉淀、过滤、浮选等方法进行。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重力沉淀、机械沉淀和细菌处理等。

b.油污的去除则可以通过物理处理方法,例如用油污分离器进行分离。

第二步:酸洗处理铬电镀废水通常包含大量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

酸洗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废水中酸性物质的浓度。

酸洗处理通常使用中性化剂,如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中和,使其达到中性或略碱性状态。

该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通常是不溶性的,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步骤进行分离。

第三步:铬还原和沉淀铬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铬离子,需要进行铬还原和沉淀处理。

铬还原可以使用还原剂,如亚硫酸钠、亚硫酸盐等,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而铬的沉淀通常使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镁等沉淀剂,将三价铬沉淀成不溶性的铬羟化物。

该过程需要控制还原和沉淀的条件,例如控制还原剂和沉淀剂的投加量、PH值、温度等。

第四步:沉淀物的处理沉淀物是经过还原和沉淀处理后得到的不溶性物质,其中包含沉淀的铬羟化物。

沉淀物的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例如可以通过过滤、压滤、离心、烘干等方法进行。

处理后的沉淀物可以作为废渣进行处理,例如经过热处理、固化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五步:净化和深度处理经过以上几步处理后,废水中的大部分铬离子已经被去除,但仍然可能存在少量的含铬离子。

为了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还需要进行净化和深度处理。

常见的净化和深度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吸附、电解等。

其中离子交换可以使用专用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离子交换的原理将废水中的铬离子与其它离子进行交换;吸附则可以使用活性炭、天然黏土等吸附剂,将废水中的铬离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而电解是利用电解法将废水中的铬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沉淀物。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找到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处理方案,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原理:
含铬废水是指含有铬离子(Cr3+和Cr6+)的废水,铬离子对
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一般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等,本实验将探讨离子交换法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含铬废水样品、蒸馏水等。

2. 样品处理:将含铬废水样品通过滤纸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并调整pH值至适宜的范围。

3.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将含铬废水与离子交换树脂充分接触,使树脂吸附或交换掉废水中的铬离子。

4. 洗脱:用适当的溶液洗脱被吸附或交换的铬离子,将洗脱液收集。

5. 检测: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或仪器对洗脱液中的铬离子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去除率。

6. 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离子交换法的处理效果进行讨论,并与其他处理方法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
经过离子交换处理的含铬废水样品,铬离子的浓度明显降低,
去除率达到 XX%。

实验结论: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在本实验条件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成本、废水处理量、处理效率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改进方向:
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优化实验条件,如调整pH值、改变离子交换树脂类型和用量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探索其他处理方法的结合应用,如与沉淀法或电化学法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

含铬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处理工艺改进
含铬废水处理主要是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沉淀除去。

原处理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先将废水用硫酸调pH值至2—3,再加入还原剂,在下一个反应池中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

改良后的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直接投加硫酸亚铁,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

使用该技后,含铬废水日处理量为1000M3,废水中铬含量为10mg/l。

该技术适用于含铬工业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 Cr、六价铬、总铬,含铬废水为酸性。

处理流程图如下:
综合废水物化系统
含铬废水通过调节池均质均量后经泵提升至pH调整池加H2SO4调节pH至2.5~3后在还原池加还原剂NaHSO4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经pH调整池加NaOH调节pH至8.5~9并形成Cr(OH)3沉淀,接着在絮凝池加PAM絮凝剂后沉淀,出水至中间水池与其它分类处理废水汇合后再经pH调整后由排入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一、概述
铬废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实现含有铬的废
水可以重新回归环境中。

铬废水处理是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
轻松将有害的物质从废水中去除,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铬废水处理方案
1.物理处理:此处理工艺是将铬废水中悬浮物或溶解物经过湿式过滤、膜过滤、沉淀和温和沉淀等工序去除,从而达到减少废水中有害物质的目的。

2.化学处理:此处理工艺是通过氧化铬或还原铬方法,利用化学药剂
将铬化合物转化为稳定物质,使有害物质被氧化、硫化、磷化等方法去除,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目的。

3.生物处理:此处理工艺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反应能力将铬从废
水中去除,它成为了一种高效而可靠的废水处理技术。

4.集中处理:此处理工艺是建立统一的铬废水处理站,收集、处理和
再利用所收集的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保障环境的健康。

三、优缺点分析
虽然上述铬废水处理方案都能达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但各自都
有优缺点:
1.物理处理:优点是简单、高效,成本低;缺点是处理后的水质依然
不稳定,还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

2.化学处理:优点是处理效果好。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

含铬废水处理方案引言含铬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其中的铬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

因此,对含铬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案,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通过加入沉淀剂将铬离子转化为可沉淀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物。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中低浓度的含铬废水有效。

然而,该方法无法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并且沉淀物的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基于膜的特殊性能,将含铬废水中的铬离子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进行分离。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包括反渗透、超滤和纳滤等。

膜分离法可以高效地去除铬离子,并且操作相对简单。

然而,膜分离法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工业应用来说。

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通过吸附剂将铬离子吸附并固定在表面上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纳米材料和生物吸附剂等。

吸附法具有高效去除铬离子的能力,并且可以处理不同浓度和类型的废水。

然而,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也是一个挑战。

化学方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铬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达到去除铬离子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铝等。

化学沉淀法可以高效地去除铬离子,并且适用于中低浓度的含铬废水。

然而,该方法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沉淀物,并且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铬离子氧化成更容易沉淀或去除的形态。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该方法适用于高浓度的含铬废水,并且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然而,氧化剂的选择和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线监测与控制化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在线监测与控制,通过监测含铬废水中铬离子的浓度和pH值,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处理条件,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在线监测与控制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并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生物方法传统生物处理法传统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反应器进行废水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含铬废水来源危害处理方法
一、电镀废水的来源:
1、清洗:为了防止电镀过程中对下一种溶液的污染,避免溶液的成分或Ph值等的变化,保证镀件的使用性能,避免在制件上生成难以除去的物质,所以要进行清洗。

而清洗是电镀废水的最主要来源。

2、镀液过滤,为了保证镀液性能及镀层质量,必须保证镀液的清洁,所以要进行镀液的过滤。

3、在电镀操作过程中,常带有镀液及处理液的带出,由于挂具设计不合理、装挂方式不考究、操作时不在槽子上方停留,增加镀液的带出量。

4、溶液的废弃: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许多溶液都有一定的寿命,要对溶液进行更换。

二、电镀废水的危害:
酸碱废水:排水江河危害水中微生物的生活,而影响水质,排入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影响土壤肥力及透力、蓄水性,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鱼类、牲畜等食用了酸碱费水,对其肉质、乳汁将产生影响,危害人体健康,渗入地下后,影响工业生产。

含氰废水:氢氰酸和氰化物能通过皮肤、肺、胃,特别是从粘膜呼吸进入体内,与三价铁离子络合和含铁呼吸酶结合,引起组织的呼吸麻痹,造成窒息死亡。

含铬废水:含铬废水可以有致癌的作用,对人体的皮肤有危害,对呼吸系统有损害作用。

三、处理方法:
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
1、沉淀法:是使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状物质变为新的固体物而分离出去的方法。

2、氧化还原法:在化学反应中若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即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则为氧化还原法。

工艺流程图:
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有槽内处理、间歇处理、连续处理和气浮处理4种方式。

这里以间歇处理为主。

间歇处理工艺流程:
反应池容积一般按2~4h的废水量设计,反应池设有空气搅拌或水力、机械搅拌,投药方式采用干投,反应池设有两格,交替使用。

化学还原法其它工艺:
化学法综合处理流程:
3
、电解法:
电解法处理工艺流程图,其中调节池的有效容积按不小于2h的平均流量计算。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参数:
废水pH值。

电解后含铬废水的pH值的提高程度与电解前废水中的Cr6+浓度和废水离子的组分有关。

Cr6+浓度越高,pH值提高得越多,一般电解后pH值提高1~4。

实践表明,原水的pH值低虽对电解有利,但对氢氧化物的沉淀不利。

一般电镀厂的含铬废水的PH值为4~6.5,电解后为6~8.因此,电解法处理含铬
废水一般不需调整废水的pH 值。

电解槽极板间距。

电解除铬装置的电解槽极板间距多数为为10mm ,也有采用5mm 或20mm 的。

减少极板间净间距能降低极板间的电阻,使电能消耗降低,并可不用食盐。

但考虑到安装极板的方便,极距(净距)一般采用10mm 。

阳极钝化和极板消耗。

为避免阳极钝化,可采用电流换向、投加食盐、降低PH 值和提高电极间的水流速度等措施来实现。

阳极耗铁量主要与电解时间、pH 值、食盐浓度和阳极电位有关。

当PH 值为3~5、Cr 6+
质量浓度为50mg/L 时,铁极板消耗量Fe: Cr 6+
(质量比)为(2~2.5):1。

铁极板的消耗量还与实际操作条件有关。

3.1.1.4电流换向。

为了避免阳极钝化,电解槽的电极电路一般按两极换向设计。

电极换向除能减少钝化作用外,还可使极板均匀消耗。

因此,设计电解装置时应考虑设计电极换向装置。

电极换向间隔时间可按水中含铬浓度、极板布置情况及是否投加食盐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以没15min 一次为宜。

投加食盐。

电解时在水中投加食盐以增加水的电导率,使电压降低,电能消耗减少。

食盐中氯离子还可活化铁阳极,减少钝化。

投加食盐量一般按0.5g/L 计算。

电解法其他工艺:
4、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流程如图: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参数:
活性炭吸附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pH 值、吸附容量、炭层高度、滤速和阻力损失等。

pH值:
pH值是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主要工艺条件,一般控制pH =3.5~4.5。

当pH<2时,活性炭将Cr6+全部还愿为Cr3+,活性炭对Cr3+无吸附作用;当pH =8~12时,活性炭对Cr3+几乎不吸附。

吸附容量:
活性炭的工作吸附容量和饱和吸附量,是指对某一选定的炭层高度,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出水分别达到控制标准和出水中Cr6+浓度达到进水浓度的90%~95%时,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水中Cr6+的质量。

一般平均工作吸附容量q=10~20g/L,饱和吸附容量q饱=30g/L。

炭层高度:
炭层高度一般采用3~4m。

吸附设备的高度可以分段,串联工作,以便于制造、安装。

炭层上部应有0.2~0.3m的空间高度。

滤速和阻力损失: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滤速为10~12m/h。

废水通过1m活性炭层(床)的阻力损失为0.6~0.7m。

5、二氧化硫法:
采用而氧化硫作还原剂处理高浓度大流量的含铬废水,除铬效果良好,进水的六价铬质量浓度为90.0~430.8mg/L,经还原、沉淀处理后,出水中六价铬质量浓度在0.5mg/L以下。

根据废水性质及排水要求,可采用三级还原、中和、反应、沉淀的工艺流程,沉淀后的污泥浓缩池浓缩后进压滤机脱水,干污泥外运。

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特种废水处理技术赵庆良,李伟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6
电镀废水处理黄渭澄袁华袁诗璞李铭华刘远辉颜其贵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