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介绍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对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引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和解释。

3. 词汇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关键词汇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纽约的特点和魅力。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点或魅力点,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课文和词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理解程度,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纽约的历史发展,如淘金热、移民潮等。

3. 纽约的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时代广场、中央公园等。

4. 纽约的特色文化,如美国独立战争、黑人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纽约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2. 难点:如何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纽约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纽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纽约的认识和看法。

4.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对纽约产生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历史发展和著名景点。

3. 分享: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纽约的认识和看法。

4. 展示:每组选择一个著名景点或特色文化,用英语进行描述和展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纽约的主要特点和魅力。

六、教学拓展1. 纽约的美食:让学生了解纽约的餐饮文化,如纽约披萨、热狗、墨西哥卷饼等。

2. 纽约的购物:介绍纽约的著名购物区,如第五大道、SoHo 等,以及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店和市场。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纽约的餐厅、商店等场景进行英语对话。

2. 让学生收集有关纽约的购物信息,如折扣信息、购物攻略等,并进行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纽约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美食和购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九、教学资源1. 纽约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

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

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

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走进纽约》教案2

《走进纽约》教案2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特色景点、美食、购物等实用信息。

(3)通过学习,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纽约概况1. 纽约的位置、地理特点2. 纽约的历史发展3. 纽约的文化底蕴第二课时:纽约的特色景点1. 自由女神像2. 中央公园3. 时代广场第三课时:纽约的美食与购物1. 纽约的特色美食2. 纽约的著名购物区3. 购物时的实用英语表达第四课时:纽约的建筑与艺术1. 纽约的著名建筑2. 纽约的艺术氛围3. 艺术相关的英语词汇第五课时:纽约的节日与活动1. 纽约的著名节日2. 纽约的文化活动3. 节日活动中的英语交流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或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纽约》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纽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纽约的相关景点,增强实感。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掌握纽约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建筑物的名称及特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纽约简介a. 纽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b. 纽约的城市特色和文化氛围2. 第二课时:纽约的旅游景点a. 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岛b. 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c.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百老汇3. 第三课时:纽约的建筑与地标a. 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b. 联合国总部和世贸中心遗址c. 布鲁克林大桥和卡内基音乐厅4. 第四课时:纽约的美食与文化a. 纽约的特色美食介绍b. 纽约的文化活动与节日庆典5. 第五课时:纽约的体育与娱乐a. 纽约的体育场馆和赛事b. 纽约的娱乐产业和著名景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纽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纽约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英语水平测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纽约》教案配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纽约的相关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4.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书籍、文章、旅游指南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建筑和美食。

让学生了解纽约的生活节奏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纽约简介介绍纽约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地图等材料让学生对纽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第二课时:纽约的著名景点介绍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中央公园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等方式,了解这些景点的特色和历史。

3. 第三课时:纽约的建筑介绍纽约的一些著名建筑,如联合国总部、纽约公共图书馆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等方式,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和意义。

4. 第四课时:纽约的美食介绍纽约的一些特色美食,如纽约披萨、热狗、百吉饼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美食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5. 第五课时:纽约的生活节奏介绍纽约居民的生活节奏,如工作、娱乐、交通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等方式,了解纽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纽约。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纽约的风景、建筑、美食等图片。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走进纽约》。

(2)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纽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走进纽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进纽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6.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辩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2.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历史、地理、文化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对纽约的认识。

2. 讲解课文《走进纽约》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纽约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5.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公里。

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

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

地铁四通八达。

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

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

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

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俯首望去(俯视)环顾四周(平视)---------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 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 教学理念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

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 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互动流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建筑。

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二. 整体感知1. 检查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掌握并积累下列字词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浸淫砭骨分道扬镳2. 初读并感知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 《北京人在纽2. 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师:不错。

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 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一一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带着这种好奇,让我1)自由交流自读感受 师:现在文字障碍已经扫除,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小组自 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我觉得纽约是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城市。

生:我体会到了纽约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还感受到了生活与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生: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比如大量排比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生:我从字里行间还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与热爱。

2)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初读从内容、语言、情感上等各个方面整体感知了课文。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 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纽约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一一是从下往上观看,用的是仰视。

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呢?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这座现代化的城市。

师:这样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反映描写对象。

除了多角度观察描写外,对景物还可以用静 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课文使用了哪些方法呢?生: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师:不错,课文娴熟地使用了静态描写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

课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地方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 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生:比如第一段描写高楼大厦的句子,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就是静态的描写。

第二段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 “俯首望去……”的一段以及课文最后 一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 并逐渐浓重起来。

”都是静态描写。

生:静态描写,似乎是用在用画笔为读者描摩事物的外形,让我们看到客观事物真实的样子。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讲的, 用静态描写不仅能勾勒出景物的轮廓,这样写还能够让读者比较 清晰完整地了解客观景物的实况。

我们再来找找动态描写的语句。

生:第二段“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艘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免费按摩。

”生: 生: “俯首望去……”一一是从高往低观看,所以是俯视。

生: “环顾四周……”一一是平行观察,是平视。

师: 生:第四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降落下来立即坠入喧嚣。

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个例句, 闭上眼睛想象,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读到“长风万里……”的时候, 我联想到了苏轼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段话化静为动,写出了风大楼高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的联想的确非常丰富。

将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寒气砭骨的感受与古人“高处不胜寒”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非常深刻而独到。

生:读到“乘电梯耳膜受到强压……” 一段,我仿佛此时正置身于繁忙的纽约街头, 感受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

师:动态的描写,不但将事物写活,也充分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与快速的生活节奏。

(第 2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静态和动态描写作用。

节课我们将通过重点文段和文句的阅读进一步学习本文语言。

三. 深入研讨1. 短句及其作用 师:范读课文第四段,让学生听读时标出语言节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生:“顾客的嘈杂。

黑人的鼓声。

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生:“路。

直线。

交叉线。

弧线。

拱起的线。

隐没的线。

圆圈。

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 起的线。

……” 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

师明确:这些语句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2. 叠词、叠句以及排比的运用 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揣摩品味。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再小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

生:“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 到这儿来了! ”采用了排比句式,充满了气势和力量,表现了纽约高楼林立的样子。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 沟壑,沟壑。

”“沟壑” 一词反复强调,不断重叠,不但加强了语气,而且使人感觉急叠词、叠句和排比的运用加强了气势和力量。

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 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

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3.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师:说到排比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还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通过对比、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 的高峻。

生:“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 有如越过雪线……无法站稳。

”这些带着夸张的比喻句, 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生:“于是只要办完事情就旋风一样钻进汽车如钻进甲虫的肚子……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生: 壑, 迫, 群楼耸立的情景不禁让人眼花缭乱。

师:奶为可口可乐。

”比喻纽约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和人们生活的快节奏。

身临其境。

请同学们就刚才交流的语句、语段自由朗读,认真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4. 体会文中所蕴蓄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

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

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

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 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的强烈情感。

生:“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 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 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将这部分齐读一次,进一步体会作者虽人在旅途却心系祖国赤子之心。

四. 拓展延伸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更加富裕 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恐慌、烦躁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同学们,或许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 或许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 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课堂小结: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纽约充满勃勃生机。

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 竞争激 烈,生活压力大。

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 的人们,“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五. 教学小结 1•文章写景的顺序和方法一一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2.修辞方法的运用——以比喻为代表的多种修辞手法;3. 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4. 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参考/观察角度:街道仰视7大厦俯视7 -街道平视所观事物:高楼大厦7整个纽约7车、路、桥、灯事物特点:重峦叠嶂7纸上地球7虫、线、琴、花\表现手法:比喻-比喻-比喻/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生动的比喻也得益于作者丰富奇崛的想象,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 使读者如同”这 力也更大了,压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