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资料]

合集下载

气管支气管解剖

气管支气管解剖
气管支气管解剖
1
气管解剖
气管是个圆柱形管腔,位于第六颈椎至第五胸椎之间。它 往下走的时候随着椎体的弧度,近气管分叉的地方,它略向右 偏曲。 总长: 10-12 cm;16-20 软骨环 颈段气管:环状软骨-胸骨上窝,7-8个软骨环,内径 胸段气管:胸骨上窝-气管隆嵴,9-12个软骨环 气管支气管树
9
食管解剖
• 上: 环状软骨水平与喉相连 • 中: 被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 管横越 •下: 横隔裂孔 下 4 个生理性狭窄 1. 16 2. 23 3. 27 4. 40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管的应用解剖
食管的四个狭窄: ①第一狭窄:即入口处,由环咽肌收缩所致,距上 切牙约16cm,是食管最狭窄之处。此段后壁咽下 缩肌与环咽肌连接处有肌肉薄弱区,易在食管镜 检查时造成穿孔。 ②第二狭窄:由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而成,位第 一狭窄下方7cm(距上切牙23cm)处。在管腔内 可见主动脉产生的搏动。
11
食管的应用解剖
③第三狭窄:为左主支气管压迫前壁而成, 位第二狭窄下方4cm(距上切牙27cm)处。 时常把第二、三狭窄合称为第二狭窄。 ④第四狭窄:为食管通过膈肌裂孔而成,距 上切牙约40cm。
12
食管解剖
• 肌层由内环状肌和外纵行 肌二种肌纤维组成。 肌二种肌纤维组成。 • 所有肌纤维是螺旋状的, 所有肌纤维是螺旋状的, 外疏松螺旋, 外疏松螺旋,内紧密螺旋 • 不是所有都是平滑肌 下1/3平滑肌 平滑肌 上1/3横纹肌 横纹肌 中1/3混合 混合
5
• 问:病人误吸食物更容易在哪侧肺发现? • 答:右肺
右主支气管更粗短、更陡峭(20-30度) 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较平直(40-55度)
Gray,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1918)

气管支气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气管支气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二)清洁功能 呼吸道的清洁作用,依靠管腔内粘液和纤毛的协同作用。 1.呼吸道内粘液粘膜,维持粘膜层 纤毛的正常运动。每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约有200根 纤毛。在呼吸道内有粘液的情况下,运动速度1200次/分, 将沉积在支气管内的细菌,颗粒移送到较大支气管 气管 咳出,净化和保护呼吸道。 2.正常的纤毛运动,依赖粘膜表面的粘液层。病态时, 呼吸道内分泌物过于粘稠,粘膜过于干燥时 抑制纤毛运 动 使呼吸道保护功能减退。
六、诊断 1. 病史:病史很关键。误吸史明确,症状典型,加上临 床检查和胸透,易确诊,但要防止漏诊,对病史不详者不 能放松警惕。 2. 体征:根据异物大小,误吸时间,异物部位,个体反 应,情况各异,包括全身体征。 3.X线检查:作为间接诊断。纵膈摆动:呼气时,心脏纵 膈向健侧,吸气时,向患侧(由于肺不张之故)。 4. 支气管镜检查:是最后确诊和唯一的治疗方法,根据 年龄,选用不同管径的支气管镜;根据异物种类,选用不 同的异物钳钳取。
(三)生理狭窄(共有4个)
• 第一狭窄(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所致。在成年人,此 狭窄距上切牙16cm,是最狭窄处,异物易在此嵌顿。由于 环咽肌收缩,将环状软骨拉向颈椎,使食管镜不易通过食 管入口。在食管入口后壁处,有薄弱区:环咽肌上三角薄 弱区和环咽肌下三角,此处柔弱易损伤。 • 第二狭窄(T4)由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而成,位于距 上切牙约23cm。食管镜检查见局部有搏动。 • 第三狭窄( T5) 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所致,距离第二 狭窄下4cm处。(有时将2、3狭窄并称) • 第四狭窄(T10)食管通过横膈裂孔而形成,距上切牙40cm.
支气管(bronchus) 一级支气管-主支气管 二级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1.支气管结构与气管相似:软骨环、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 成。分支越细,软骨环数目减少,也不完整,直径在 1mm 以下,其肌肉成分增加,软骨逐渐消失。 2.在 T5 上缘水平,气管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别进 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其顺序为: 主支气管-入左右二肺 肺叶支气管-右3支,左2支,分别入各肺叶 肺段支气管-入各肺段 3. 右主支气管较粗短 ,长 2.5cm, 气管纵轴的延长线呈 2535 度角,异物易落入。左主支气管较细长,长 5cm,与气 管纵轴的延长线呈 45度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学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解剖学知识: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学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解剖学知识: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学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气管与支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学机制对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学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气管的解剖学机制气管位于颈部,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道。

气管的长度约为10-12厘米,直径约为2.5厘米,由软骨环和纤维组成。

气管软骨环完全环绕气管,具有耐压、支撑和保护气管的作用。

气管还拥有一层黏膜,有利于保持气道内的湿度和清洁度,在气道黏膜上还有纤毛能够将粘附的异物排出。

另外,气管其上有甲状腺,甲状腺包绕在气管前方,两侧各有一叶。

甲状腺对于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当甲状腺发生问题时,会导致身体的很多机能失调。

二、支气管的解剖学机制支气管是气管将氧气输送到肺部的延伸,是肺的主要气道,主要负责将氧气送入肺泡,再将二氧化碳排出。

支气管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分别是主支气管(主要分支为左右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且在肺部进一步分为数千个小支气管。

支气管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由脆弱的软骨、防止粘液上涌的黏膜、并有复合的黏液-纤毛-胶质层组成。

黏液-纤毛-胶质层是由上皮细胞和细胞表面的纤毛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起到了保持呼吸道清洁和阻止外来物质进入肺部的作用。

三、气管与支气管对健康的影响气管与支气管对健康产生的影响相当显著。

首先,如果气管和支气管出现问题,例如感染、狭窄、扭曲等,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其次,长期吸入污染物和有害气体会使气管和支气管受损,导致支气管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进一步导致呼吸道的功能障碍。

最后,如果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例如频繁的大声说话、吸烟等,亦会增加气管和支气管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其工作和压力。

总之,气管与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学机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维护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我们应该关注呼吸质量,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吸入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禁止吸烟等不良习惯,从而保障气管与支气管健康。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四 诊断 1 病史 明确的异物吸入史 2 体查 急性面容 精神 委靡或烦燥 注意呼吸、心率、 喉鸣、四凹症 肺部听诊 双肺 呼吸音是否对称 揣鸣音 拍 击声
3
X线检查 (1) 纵隔摆动 (2) 肺气肿 (3) 肺不张 (4) 肺部感染
4 支气管镜检查 是气管、 支气管异物确诊的最可靠手段 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 其他检查不能确诊时,应行支 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并同时可取出异物
食 管 的 生 理 学 1 将食物和液体自下咽部送到胃 内 2 食管的分泌功能(没有吸收功 能)
气 管 、支




分:内源性 外源性 一 病因 1 小儿牙齿发育不全、咀嚼功能不 完善、喉的保护功能不健全,进食其 不能咀嚼的食物 多发生于三岁以下小儿 2 口内含物,误吸 3 麻醉、昏迷将呕吐物、活动牙齿 等吸入 4 鼻咽喉异物滑脱
二 病理 1 异物的性质 植物性异物:对黏膜刺激 大,可引起植物性支气管炎 动物性及化学制品其次 矿物性异物 刺激较小,但 铁、铜易氧化,刺激性较大
2 异物的大小和形状及停留时 间 (1)不完全性阻塞;肺气 肿 (2) 完全性阻塞:肺不 张——支气管肺炎、肺脓肿
三 临床表现 1 气管异物 剧烈呛咳、反射 性喉痉挛、憋气、紫绀 2 支气管异物 早期相同,听 诊病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3 并发症 缺氧——紫绀—— 心衰、 气胸、纵隔或皮下气肿 肺炎、肺脓肿
气 管 、支 的 应 用
气 解
管 剖
气管为扁圆型管腔,起于第6颈 椎水平,于第5胸椎上缘平面分 为左右支气管 呈马蹄型,约12~20个,软骨 环构成气管前、侧壁,约气管 周径的2/3,膜性后壁占1/3, 并与食管前壁紧密附着
胸骨上窝以上的7~8个气管环 为于颈前正中称颈部气管,位 置较浅。 第2~3气管环之 前面有甲状腺峡越过,是气切 的重要解剖标志 胸骨上窝以下称为胸部气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学
呕吐物 @ 外源性 : 经口、鼻误吸入致病的
病因
1. 五岁以下儿童(牙发育不全、喉反射功能差)
2. 进食思想不集中(笑、哭、讲话 )
3. 不良习惯(儿童将小玩意含在口中或模仿变
魔术、职业习惯将钉子、螺丝放在口中 )
病因
4. 昏迷、醉酒、麻醉时使食物、假牙等误入 气管
5. 医源性: 行口、鼻、咽喉检查、手术、治 疗时,器械、 敷料、组织误入
气管、支气管的生理学
❖ (一)呼吸调节功能 ❖ (二)清洁功能 ❖ (三)防御性咳嗽反射 ❖ (四)免疫功能:分泌性IgA为主
食管的生理学
❖ ①蠕 动peristalsis推送食物。 ❖ ②分泌粘液mucus secretion润滑保护。
喉、气管、支气 管 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
是耳鼻喉科危重急症之一,随时可导致 病人 死亡。 异物来源 : @ 内源性 : 血块、脓液、干痂、伪膜、
气管隆嵴
Carina of trachea 隆突示意图
隆突纤维镜像
支气管铸型
支气管树bronchial tree
树状分支分级:
①主支气管
principal bronchus
②肺叶支气管
lobar bronchus
③肺段支气管
segmental bronchus
支气管树Ⅲ级分支的开口示意图
支气管
④平第10或11胸椎.
食管穿过膈肌diaphragm处. (40cm)
食管四个生理狭窄示意图
食管入口的临床解剖
食管口后壁环咽肌上下三角区 是食管口后壁最薄弱 最易受损伤处
环咽肌
Killian三角 Laimer三角
食管
❖ 食管壁厚度约为3mm~4mm,共有4层即粘 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

医学气管支气管解剖和异物专题课件

医学气管支气管解剖和异物专题课件
※第2狭窄相当于第四胸椎平面,由主动脉弓压迫食
管左壁所致,食管镜检查局部可见搏动。
※第3狭窄相当于第五胸椎处,为左侧支气管压迫
食管的前壁所致。
※第4狭窄平第十胸椎,为食管穿过膈肌处因横膈
肌和横膈脚的收缩而形成。 由于第2、3狭窄位置邻近,临床上合称为第2狭窄。
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
⊕食管血供丰富颈段食管由甲状腺下动脉的分 支供应,胸段由降主动脉、右侧肋间动脉及 臂动脉的食管支供应,腹段由左胃动脉及腹 腔下动脉供应。
长度450~530 mm
检查法
颈椎疾病及张口困难仍然可行纤维或电 子支气管镜检查
在非紧急情况下对严重的心血管病变、 近期严重咳血、晚期肺结核、急性炎症、 颈椎病等金属支气管镜不宜应用。
硬管器械的准备:一般成人用8~9mm内 径的支气管镜,女性则用7~8mm。
注意事项
1.支气管镜在气管内应保持正中位,应见到前后 左右各壁。 2.检查支气管时先查健侧,再查患侧。 3.注意粘膜有无充血、溃疡、肉芽、肿瘤、瘢痕 以及管壁有无狭窄或腔外压迫等情况。 4.气管内分泌物应充分吸出,并注意分泌物来源 于哪一支气管口。 5.应随时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如心率、呼吸等。
适应症
检查时:原因不明的长期咳嗽,咳血或痰中 带血,进行微生物培养或病理检查;明确病 变原因,范围和性质;支气管造影术;手术 后复查。
治疗和抢救时:取出异物;清理分泌物,给 药或灌洗;治疗局部病变;保持呼气道通畅。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水至少4小时 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地西伴5mg 常规术前体检,器械准备 保护松动牙齿,取下活动义齿。
1.硬管支气管镜:金属空心制成可以窥察各分叶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 (1)

气管支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 (1)

气管、支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Trachea,Brochi and Esophagus 气管、支气管解剖Anatomy of Trachea and Bronchi(一)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系由软骨和膜性组织所构成的管腔,有16~20个后方缺损呈马蹄形的软骨所构成。

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六颈椎平面,与喉腔连续。

下至第四、五胸椎平面分叉,分左、右两支气管并与之相连续。

成年人的气管长度约11~13cm,切牙至气管分叉处的气管隆凸约27cm,气管左右径约2.0~2.5cm,前后径约1.5~2.0cm(图1)。

气管的血液循环由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静脉所供给,淋巴引流至气管旁和气管前淋巴结。

喉返神经支配气管的感觉神经,中部颈神经节支配气管的交感神经(图2)。

(二)支气管成年人气管在第四、五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两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隆凸,隆凸顶呈60~80°角,稍向左偏。

1.右支气管:成年人长约2.5~3.0cm,直径1.4~2.3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25°角,口径较左支气管粗,是气管的直接延续,进入肺门后形成上、中、下叶三支气管。

(1)右上叶支气管:与右支气管约呈90°角,开口略低于隆凸平面,距上叶支气管开口1.0~1.5cm处,再分三分段支气管,即尖支、后支(尖下支)和前支(胸支)。

(2)右中叶支气管:距上叶支气管开门1.0~1.5cm处,开口在前壁。

距开口1.0~1.5cm 处又分二分段支气管即内侧支和外侧支两分支。

(3)右下叶支气管:即支气管的延续部分,开口于中叶支气管的后下方。

在其后壁正对右中叶开口处有下叶尖支开口,在其内侧壁距下叶尖支开口1.5cm处,有内基底支(心支) 开口,距内基底支开口下约0.5cm处,下叶支气管再分三分段支气管,即前基底支、侧基底支及后基底支。

2.左支气管:较右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45°角,长约5cm,直径约1.0~1.5cm,在主动脉弓下方及食管的前面,在第六胸椎平面处进入肺门,分上、下两叶支气管。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

大约在第5胸椎上缘水平,气管分成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如树枝状。 其分支顺序为:主支气管(一级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肺叶支气管(二级支气管), 分别入各肺叶;肺段 支气管(三级支气管),进入各肺段。
右主支气管较粗且短,长约2.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5°,因此异物易落入其中。右主支气 管有上、中、下3个肺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右侧细而长,其长度约为5cm,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 45°。左主支气管有上、下两个肺叶支气管。
4.防御性咳嗽反射 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存在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咳嗽反射。咳嗽时先深吸气,继而关闭声门,并发生强烈的呼气动作,同时肋间肌、腹肌收缩,膈肌 上升,胸腔缩小,肺内压、胸内压升高,接着声门突然开放,呼吸道内的气体被急速咳出。个体可通过咳 嗽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
1.1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气管由软骨、平滑肌、黏膜及结缔组织构成,始于环状软骨下缘,平对第6颈椎;下端于隆突处分为 左、右两主支气管。成年男性气管的平均长度约为12cm,成年女性气管的平均长度约为10cm。气管 腔的左右径略大于前后径,其黏膜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与黏膜下层的腺体共同分泌 浆液和黏液。气管的支架由10~20个 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软骨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间由结缔组织 连接。气管后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 气管上段位于颈部,又称颈段气管,有7~8个软骨环,位置较浅,前面被覆皮肤、筋膜和肌肉等。第 2~4气管环前面有甲状腺峡部越过。气管进入胸腔后,则位置较深。 气管腔末端偏左有一纵向尖锐的嵴,为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称为隆嵴,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解 剖标志。支气管结构与气管相似,只是分支越细,软骨环数目逐渐减少,且软骨环更不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资料]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气管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通道,气管与支气管连接于喉与肺之间,属于下呼吸道。

气管自分叉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具有呼吸调节、清洁、防御性咳嗽反射与免疫等生理机能。

气管(trachea)是由一串马蹄形透明软骨环与膜性组织连接而构成的管腔。

透明软骨位于外层和粘膜下层之间,为马蹄形的不完整环,占气管前2/3;后壁为无软骨的坚实膜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

气管上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6颈椎平面,下达气管隆嵴处,相当于第5胸椎上缘水平。

成人气管长度约为10~12cm,气管腔的左右径稍大于前后径,左右径约为2~2.5cm,前后径约为
1.5~2cm。

气管长度及内径依年龄、性别而逐渐变长增粗,呼吸时,内径也有变化。

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1-1。

表4-1-1 气管的长度与内经
年龄气管长(mm) 前后径(mm) 横径(mm)
1个月 40 4 6
3个月 42 5 6.5
5个月 43 5.5 7
1岁 45 7 8
3岁 50 8 9
5岁 53 8.5 9.5
7岁 60 9 10
12岁 65 10 11
成人男 103 15 16.6
成人女 97 12.6 13.5
气管约有16~20个马蹄形软骨环,包括颈段气管与胸段气管两部分,上段居于颈前正中,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约有7~8个气管环称为颈部气管,因位置较浅,可在颈前触及;从胸骨上窝至气管隆嵴,约有9~12个气管环称为胸部气管,进入胸腔后,气管的位置较深。

第1、2气管软骨环常连成一体,呈分支状,其他气管环可能也有连着现象。

颈部气管前面被覆有皮肤、筋膜、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在第2~4气管环的前面,有甲状腺峡跨越。

颈部气管的长度及其位置深浅与头位有关,当头前倾时,颈部气管环部分进入胸腔,位置较深;头后仰时,颈部有较多气管环,位置变浅,易于暴露。

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时,取垫肩后仰头位,易暴露颈部气管,有利于手术。

气管壁自内向外有粘膜层、粘膜下层、纤维软骨层,其外层即为纤维和肌肉层。

粘膜层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含有很多杯状细胞;粘膜下层为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含有分泌浆液与粘液的两种不同腺体,散布在整条气管内;外层内含有血管、淋巴管与神经。

气管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与甲状腺下静脉,其分支分布于颈部气管前面,在胸骨上窝水平,气管前面尚与无名动脉及左无名静脉邻近;临床上气管切开术时若位置过低,套管弯度不合适,伤口感染累及上述血管时,可并发严重的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气管的末段最后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杈(bifurcation of trachea)。

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的矢状嵴突,称为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也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气管肌肉与粘膜的感觉神经由喉返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主要是由中部颈神经节支配,并与喉返神经相联系。

淋巴引流至气管旁与气管前淋巴结。

支气管(bronchus)结构与气管相似,由软骨环、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如树枝状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此时分支愈分愈细,软骨环数目逐渐减少,软骨环也不完整。

成人气管在第5胸椎上缘平面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如树枝状,按自上而下分支顺序为: 主支气管(principle bronchus),入左右二肺; 肺叶支气管(lobar bronchus),右侧分3支,左侧分2支,分别进入各肺叶; 肺段支气管(segmental bronchus),入各肺段; 细支气管,直径1mm以下,入肺小叶;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入肺细叶; 呼吸性细支气管又依次分为三级,第三级呼吸性细支气管通入肺泡管及肺泡。

右侧主支气管较粗短,长约2.5~3.0cm,直径1.4cm~2.3cm,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20?~30?角,呼吸道异物易落进右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约在第五胸椎下缘平面进入肺门,分为上叶、中叶与下叶3个肺叶支气管。

上叶支气管与右主气管成约90?角,开口处大都低于隆嵴0.5~1.0cm,距上叶支气管开口1.0~1.25cm处可分为尖、后、前三段支气管,分别进入各肺段。

中叶支气管距上叶开口.0~1.5cm,开口于前壁,后又分出内侧、外侧段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为右主支1 气管的延续部分,开口于中叶支气管后下方,分成5个段支气管,分别是上、内侧底、前底、外侧底、后底段支。

左侧主支气管较右侧长而细,位置较水平,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40?~55?角,长度约为5cm,直径1.0~1.5cm,在主动脉弓下方及食管、胸淋巴管与下行主动脉的前面,约在第6胸椎水平进入肺门,分为上叶与下叶两支气管。

从隆嵴向下约5cm处,于左支气管前外侧,有左肺上叶支气管分出进入肺段后,又分出尖后、尖下、前、上舌、下舌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支气管在肺上叶支气管的后方继续向下,分为上、内侧底、前底、外侧底、后底段支气管(图4-1-1)。

图4-1-1 III级支气管的开口
气管内壁覆有粘膜,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内有腺体,能分泌浆液、粘液性液体。

支气管、细支气管与肺的血供来自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支气管静脉与肺静脉。

气管与支气管的淋巴结有左右气管旁淋巴结、左右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上叶支气管下第二级淋巴结、中叶支气管下第三级淋巴结与下叶支气管下第四级淋巴结等。

气管、支气管的神经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

交感神经纤维来自星状神经节,兴奋时使平滑肌舒张,气管、支气管扩张。

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迷走
神经,兴奋时使气管、支气管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