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萌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青春萌动》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和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内容解析教材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让异性之间的友谊成为青春美好的见证,同时也了解到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引导学生学会理智处理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框主要包含两目。
第一目,“异性朋友”。
第二目,“异性情感”。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2.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3.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下面不属于青春期心理萌动的是( D )A. 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B. 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C. 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D. 男生声音变粗2.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欢在阳光下嬉戏异性同学的交往将这两种美好融合在一起,其意义在于( C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可以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③必然导致男生女生的早恋问题④可以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初一(2)班的同学在参加完春游活动后,班长王明总结说:“我们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得益于我们班的男生女生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体谅,希望大家再参加此类活动时能够更加团结。
”下列关于异性相处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B. 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C. 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某些优秀品质D. 与异性相处,会对异性产生欣赏、爱慕之情,这是真正的爱情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写读后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两例名人的爱情故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青春萌动”,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他们对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萌动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青春期萌动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青春期萌动的深入认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可能带来的困扰,并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青春期萌动的困扰和应对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春期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出现过一些奇特的心理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春萌动。
2.呈现(10分钟)呈现青春期萌动的各种表现,如对异性的好奇、渴望接近异性、心理波动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呈现的青春期萌动现象,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青春萌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别差异;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2.能力目标: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3.知识目标: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优势;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知道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教学重点】对异性朦胧情感的处理;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对异性朦胧情感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要求:1、4名男生、4名女生 2、手拉手围成两圆。
思考:观察台上同学的行为有什么特点?采访游戏中:1、为什么男生拉男生,女生拉女生?2、这和我们上幼儿园.小学时拉手在心里有什么区别?师:年幼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非常自然。
随着年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在男女交往中会感到很不自在。
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第二课青春的心弦青春萌动二、新课学习过渡:让我们乘着青春的列车驶向第一个版块《异性朋友》活动一:青春手账调查问卷师: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分享答案,从调查结果你发现了怎样的结论呢?生:畅所欲言师总结:的确,步入青春期后,在我们心里有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澎湃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青春期的心里萌动。
师:通过刚才的调查,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青春期的心里萌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生:第一: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第二: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
第三: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活动二:男女比拼师: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和各种各样的异性交往,根据你们的了解,填写下列表格师:通过填写表格,我们知道男女同学在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优秀品质有所不同。
通过异性交往有什么好处呢?生:自由回答。
共同总结: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与异性交往不仅仅是性别的吸引,更是对方身上的优良品质,吸引彼此相互欣赏。
活动三青春辩论赛师:既然异性之间交往正常且重要,为什么中学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仍然阻力重重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最严校规”①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②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老师担心什么?他们的担心有哪些合理之处?③如果校长听取大家对校规的意见,你有哪些建议?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成果展示师:这是我送给同学的“青春期交往小贴士”我们既要反对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客观事实。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展开,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心理现象,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的萌动、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与异性交往的艺术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知和异性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容易产生好奇心和冲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时,仍可能存在困惑和误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萌动现象,认识到青春期情感的正常性。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
3.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萌动现象及其正常性2.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3.与异性交往的艺术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材料,制作PPT。
2.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春期的萌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情感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情感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情感的正常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关系?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提炼,让学生明确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和与异性交往的艺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这一章节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展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冲动,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更好地适应青春期的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青春期的烦恼,如与父母、同学之间的矛盾,对异性的好奇等。
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冲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2.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冲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发展,学会与父母、同学沟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青春期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冲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烦恼。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青春期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有很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和矛盾。
因此,他们对《青春萌动》这一章节的内容会有很高的兴趣和关注度。
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心理困惑和矛盾。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培养积极的心态。
3.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材中的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教学PPT,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清晰。
2.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和普遍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讨论如何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是该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正确的引导。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如早恋、性早熟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引导。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产生共鸣,又能获得实用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青春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情感认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问题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青春期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青春期的烦恼。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青春期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萌动》优质课说课稿

《青春萌动》说课一、教学目标的确立《青春萌动》是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的第二框。
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重要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学识的增长,还包括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品质的提升和法治素养的养成等方面。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学习进步,增强进取意识,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愉悦情绪,激励并强化良好行为,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当然,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妨碍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身处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感所蕴含的真意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对促进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教材和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能力目标: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知识目标: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知道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二、重点、难点的预设正确认识异性交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
对中学生而言,异性之间的交往是性生理和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异性交往是个体所经历的重要人生经验,渴望得到异性友情是人生必经的心理过程。
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看,异性交往在促进中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实现个性健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教育尤为重要,在重视学生知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关注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给予学生尊重和理解,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因此将“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设置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交往与友谊。
能力目标: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情谊。
知识目标: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知道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二课《青春的心弦》中的第二框题《青春萌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一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
本框题由“异性朋友”“异性情感”两目组成。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引导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
三、学情分析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重要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学识的增长,还包括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品质的提升和法治素养的养成等方面。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开始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却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又如一些学生中存在的“纸条恋爱”和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实际上是带有很大好奇和模仿成分的一种性心理幼稚的表现。
对于身处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在此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对促进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异性朋友
设问:你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是什么样子的?
评价任务:分析心目中男神、女神的样子。
反馈指导
1.与异性交往,要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
设问:心目中的男神、女神的哪些闪光点在吸引着你?
小结:异性的吸引不仅仅是因为性别和外貌,更是被对方身上的优秀品质所吸引,这种性别差异在交往中可以形成一种互补效应,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使各自的发展更加充分、更加完善,在彼此的学习中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
2.青春期的萌动心理
设问:友谊是不是仅仅局限在男生与男生之间,或者女生与女生之间呢?
青春期男生女生之间的青春萌动,不管是从生理上来说,还是心理上来说,都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上幼儿园时,出去活动都是男女生手拉着手,我们也不觉得别扭和不好意思。
性别意识萌生后,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生之间互相看不起,女生觉得男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男生觉得女生不贴心、不温柔。
当某一天,你遇到一个很欣赏的异性,就开始情窦初开。
小结:在异性面前更想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是青春期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担心与烦恼,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青春期。
3.与异性交往需要注意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设问:为什么我们本来和某个异性很正常的交往,却被同学、家长和老师误解呢?怎样才能避免误解和质疑,让异性之间的交往变得自然?
小结: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环节二:异性情感
评价任务:阅读第20页“阅读感悟”一个苦恼男孩的来信,思考以下问题:
1.设问:男生女生之间喜欢、欣赏正常吗?
2.感情终止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3.如果给这个男孩提建议,你会怎么说?
反馈指导:
1.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2.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