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普通生物学(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生命现象,以及生物进化、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意义,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意识。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胞膜和细胞器
3. 细胞代谢和能量转换
4. 细胞分裂和增殖
第二章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 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2.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与器官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生物体的系统与功能
1. 消化系统
2. 呼吸系统
3. 循环系统
4. 排泄系统
5. 神经系统
6. 内分泌系统
7. 生殖系统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机制
3. 物种的形成与演化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与实验技能
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实验设计和操作规范
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4. 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
5. 安全意识和实验素养的培养。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熟悉】
微观进化的5大影响因素及自然选择的3种主要模式。
【了解】
进化理论的创立的历史和证据。
第二十六章 物种形成(1学时)
【掌握】
1.物种的基本概念。
2.物种形成的条件。
【熟悉】
物种形成的方式。
第二十七章 宏观进化与系统发育(2学时)
【掌握】
1.宏观进化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内容:
生命科学研究什么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物学分类
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掌握】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命名的二名法及生物的分类阶元、五界分类系统。
【熟悉】
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在所学课程中的地位,明确学习目的。
3.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周期。
4.原生生物的主要结构特点、类群和原生动物、藻类的主要特点。
【熟悉】
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的起源。
【了解】
1.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重要性。
2.类病毒及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二十九章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2学时)
【掌握】
1.植物的生活史。
2.植物四大类群的结构与进化特点。
【熟悉】
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
1.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关系。
2.真菌三大主要类群的生活史。
第三十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4学时)
【掌握】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进化特征和主要类群。
2.脊索动物门的三大共同特征。
普通生物学(实验部份)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实验部份)》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数:24学时编写日期:2004年6月修订日期:2010年6月执笔者:田清涞审阅者:张亚兰一、实验的目的及在专业培育中的作用普通生物学实验是基础骨干课普通生物学的辅助性实验课,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最大体的操作和技术,了解当此生物学技术,生物工程进展,为学生此后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显微镜的利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大体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利用和保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
3.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分离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式。
4.掌握动物的四类大体组织结构特点,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紧密关系。
5.了解动物细胞的大体结构。
实验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结构利用方式2.动物临时装片制作的大体实验技术3.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4.动物四大组织玻片标本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实验二无脊椎动物实验(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原生动物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了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进程3.熟悉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4.熟悉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5.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式实验教学内容:1.观察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标本。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3.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实验三蟾蜍的解剖(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1.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及适应性特征。
2.了解神经系统的大体反射进程。
3.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实验教学内容:1.蟾蜍外形观察及各部位测量2.学习双毁髓法处死蟾蜍,观察屈反射、搔扒反射,3.解剖观察各系统结构。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一般生物学实验一Experiments of General Biology二、课程编码:0812812三、课程性质:必修四、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24总学分:1.5实验学时:24五、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和生物信息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1、教材:现代生物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生命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自编讲义。
2、参考书:现代生物学实验,林加涵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1、本实验课的任务是熟练把握动植物解剖、制片染色的操作规范,在细胞、组织及系统上认识动植物体的差不多结构;学会动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方法,熟练使用一般光学显微镜。
把握显微镜下的动植物组织结构的识别,把握动植物生理学的差不多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2、本实验课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及生物信息专业学生必修课。
3、本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扎实地把握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适应,在实验过程中做到用心、细心与耐心。
八、实验课的差不多理论各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动植物形状与解剖、动植物生长发育及有关的生理代谢等基础理论。
九、实验方式与差不多要求在课表上明确规定实验时刻,两(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把握实验方法,得到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50%注:实验类型应为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四种类型之一。
实验要求填“必做”或“选做”。
《一般生物学实验二》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一、实验课程名称:一般生物学实验二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II二、课程编码:0704561、0812812三、课程性质:必修四、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24总学分:1.5实验学时:24五、适用专业生物信息、生物医学。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doc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211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总学时数:72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首先必须达到的知识平台。
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之后专业课程之前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反映了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是一内容丰富、完整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较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与生产实践中。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本课程介绍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细胞与生物大分子、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的类群、生物与环境等方面内容。
教学要求:在教学上强调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生物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相互影响,适当介绍学科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在结构上调整好与后续课程的配合,为避免与以后所学课程内容重复,教学内容上以植物的形态与功能、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生物的类群、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为主要讲授重点,其他内容在教学上力求少而精,深入浅出,突出核心。
由于该课程开设在生物化学课程之后,教学难点体现在动、植物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及物质与能量代谢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讨论或专题讲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吴相钰主编《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十五”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1]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刘凌云等编《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张宪省等编《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8]沈萍主编《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9]刘祖洞主编《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李博等《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1]C.丹尼斯,R 加拉格尔编 J D 沃森序《人类基因组—我们的DNA》北京:科学出版社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学概述知识要点:概念、任务、方法、意义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知识要点:组成、结构、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进化、应激和运动三、本章学时数(1学时)第二章细胞与生物大分子一、教学要求了解:细胞的化学物质组成及功能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主要物质组成知识要点:无机物、有机物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知识要点:生物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第三节细胞代谢(略)第四节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知识要点:分裂方式、细胞周期三、本章学时数(5学时)第三章动物的形态与功能一、教学要求了解:动物的形态及功能、动物行为、动物的社群生活与通讯、人类的营养、保健与健康掌握:人的形态与功能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营养与消化知识要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血液与循环知识要点:循环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第三节呼吸:气体交换知识要点:呼吸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第四节内环境的控制知识要点:排泄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第五节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知识要点:内分泌腺组成、激素的作用第六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知识要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第七节感觉器官与感觉知识要点:感觉器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第八节运动系统知识要点:骨骼类型、构成、骨骼肌第九节免疫系统(略)第十节生殖系统知识要点: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特点第十一节动物的行为与通讯知识要点: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通讯方式三、本章学时数(14学时)第四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一、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的生殖与发育、植物的生长响应与生物节律、植物对植食动物和病菌的防御掌握:植物结构与功能、植物的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激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要点: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知识要点: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第三节植物的营养知识要点:水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的运输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要点:光反应、暗反应第五节植物激素知识要点: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生理作用第六节植物的生长响应与生物节律知识要点: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第七节植物对植食动物和病菌的防御知识要点:生物胁迫、防御方法、抗性基因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第五章遗传与变异一、教学要求了解:高等植物的细胞质遗传、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遗传物质及其结构、人类遗传性疾病与优生等。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1.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2 细胞器的形成和功能1.3 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生物的功能和调节2.1 新陈代谢和能量传递2.2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2.3 生物的感知和运动2.4 生物的免疫和防御机制3. 遗传与进化3.1 DNA的结构和功能3.2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3.3 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4.1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4.2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4.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2. 实验研究:设计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上机实践: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生物数据处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5. 观察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观察和研究真实的生物现象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讨论。
3. 课堂参与: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问题。
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课程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生物学原理》2.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3. 《生态学导论》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学分分配本课程为一门3学分的选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精)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生物体的形态与结构,生长发育的生理和生物类群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各个层次的结构,结合生理功能与环境特点,去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训练学生熟悉普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实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四、课程实施(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学班分组进行。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王英典刘宁《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白音《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六、课程评价本门课程的实验考核,是综合一个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成绩。
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验中的现场考核占50%,其他占10%。
“实验报告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分析和实验记录来确定该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
“现场考核”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是否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进行现场打分;还包括实验中的提问等。
“其他”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实验态度等。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签名:石海英温彩燕审核者签名:岳强《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供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生物学是高等生物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系统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反映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不仅是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医学、农林牧、食品、环境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学好普通生物学将为学习这些学科奠定基础,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个体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学的发展现状。
强调结构和机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以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科学的分支与相互关系。
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普通生物学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6学时,实验学时为24学时),共分36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物(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数:24学时
编写日期:2004年6月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执笔者:田清涞
审阅者:张亚兰
一、实验的目的及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基础主干课普通生物学的辅助性实验课,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了解当今生物学技术,生物工程进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1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验证
2无脊椎动物实验4验证
3蟾蜍的解剖4验证
4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4验证
5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4验证
6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4验证
1人血涂片的制备观察及ABO血型鉴定2综合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
3.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分离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4.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5.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
2.动物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实验技能
3.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4.动物四大组织玻片标本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
实验二无脊椎动物实验 (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原生动物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4.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
5.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
1.观察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的标本。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3.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
实验三蟾蜍的解剖(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
特征及适应性特征。
2.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射过程。
3.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实验教学内容:
1.蟾蜍外形观察及各部位测量
2.学习双毁髓法处死蟾蜍,观察屈反射、搔扒反射,
3.解剖观察各系统结构。
实验四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学习兔的抓取、固定方法,活体采血法、安死术和一般解剖方法。
2.通过家兔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哺乳类的一般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实验教学内容:
1.家兔耳缘静脉采血和心脏采血。
2.家兔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3.哺乳类的皮肤系统和兔骨骼系统。
实验五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 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徒手切片。
2.了解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3.了解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位置。
4.掌握初生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基本构造和细胞特征。
5.学习简单地离析植物组织的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
1.临时装片的制作,徒手切片
2.观察各种类型的植物细胞,了解其形态结构特点
3.观察了解分生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
4. 观察了解保护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
5.观察了解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实验六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4学时)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茎尖的结构特征
2.掌握根/尖的初生与次生结构特点
3.掌握茎的初生结构及次生结构特点
4.掌握叶的解剖构造
5.掌握花的结构
6. 掌握花果各部分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实验教学内容:
1.茎尖的结构观察
2.观察单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切片及徒手切片的观察
3.观察单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切片及徒手切片
4.解剖花的结构
5. 观察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和果实,进行制片观察,并作记录和描述
6.观察花果各部分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实验七人血涂片的制备观察及ABO血型鉴定(2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了解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及其常规测试方法
2.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3.妊娠检查
实验教学内容:
1.学习测定出血和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2.学习辨别血型的方法
3.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手册预习实验,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中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结果数据分析报告。
最终成绩=平时表现及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占50%,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成绩占50%。
作业:对于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整理出一份实验报告,从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材料
教材: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周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
参考材料:
《生命科学实验概论讲义》田清涞庞俊兰 2003年8月8日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