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分类

合集下载

矿床知识点总结

矿床知识点总结

矿床知识点总结一、矿床形成的基本过程地球上的矿床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也是地球演化的产物。

矿床的形成一般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矿源的形成、矿化作用、成矿作用等过程。

1. 矿源的形成矿源是矿床形成的第一步,它是形成矿床的必要条件。

矿源的形成涉及到地质物质的起源和富集过程,形成矿源的方式主要有地壳物质的迁移、聚集和富集。

2. 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它指的是地质物质中一些元素的赋存状态发生了变化,以产生矿化体为主要表现的地质过程。

矿化作用包括了成矿流体的运移、矿石物质的富集和矿床内部组构的形成过程。

3. 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是地球内部热液活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现象,使在地壳中原有散布的矿物质和元素重新聚集、富集而形成矿床的过程。

成矿作用包括了构造热液作用、岩浆热液作用、沉积成矿作用等。

二、矿床的分类矿床按成因、地质时代和地质构造特点等不同来分类,通常可以分为矿床的类型和矿床的类别。

1. 矿床的类型按照矿床形成过程和表现特征的不同,通常可将矿床分为构造矿床、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矿床。

- 构造矿床:由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质构造变形和断裂,形成各种规模形态和产状的矿床;- 岩浆矿床:在岩浆活动作用下形成的富集矿床;- 沉积矿床: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大规模富集的矿床;- 变质矿床: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矿床,主要是由岩石变质后与热液作用形成的矿床。

2. 矿床的类别按照矿床的地质时代和地质构造特点的不同,矿床可以分为原生矿床、沉积矿床和分异矿床等几种不同类别的矿床。

- 原生矿床:由地球内部活动形成的矿床;- 沉积矿床: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 分异矿床:由岩石矿物或地球化学作用引起的富集矿床。

三、矿床的特点1. 矿床的地质特点矿床的地质特点是指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地质时代、地质体制和产状等特征。

地质特点对矿床的成因、规模和品位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矿床的矿物学特点矿床的矿物学特点是指矿床中的主要矿物种类、组合、产状和空间分布规律等特征。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各种矿床的形成是地壳中分散的各种有用成分,在成矿作用之下得到局部集中富集的结果。

这个局部富集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因而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从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考虑,成矿作用可概括地归纳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同理,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

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表1-6-1)。

表1-6-1 矿床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叠生矿床岩浆矿床岩浆分结矿床风化矿床残积、坡积破床接触变质矿床层控矿床岩浆熔离矿床残余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岩浆爆发矿床淋积矿床混合岩化矿床岩浆喷溢矿床可燃有机矿床伟晶岩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接触交代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热液矿床岩浆热液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火山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1.6.4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

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

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

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包括水、碳酸、盐酸、硫酸根、硫化氢、氟、氯、磷、硫、硼、氮、氢等。

这些挥发分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性高,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可以降低矿物的结晶温度,从而延缓其结晶时间;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和重金属结合成为挥发性化合物,使这些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的迁移、分离和富集。

根据岩浆化学成分和性质划分,有超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基性岩浆)、安山质岩浆(中性岩浆)、花岗质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内生成矿根据岩浆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期。

正岩浆期: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矿床学复习资料

矿床学复习资料

矿床学复习资料矿床学复习资料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形成、分布和开发的科学,它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等多个学科。

对于学习矿床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矿床学复习资料的内容。

1. 矿床形成机制矿床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沉积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形成机制,并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过程。

例如,热液矿床是由热液在地壳中循环流动形成的,而沉积矿床则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

2. 矿床分类根据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将矿床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分类,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矿床类型包括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每种类型的矿床都有其特定的地质特征和矿物组成,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它们。

3. 矿床勘探技术矿床勘探是矿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寻找新的矿床资源的过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矿床勘探技术,并能够评估其适用性和效果。

常见的矿床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勘探等。

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 矿床开发与利用矿床开发是将矿床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矿床开发方法,并能够评估其可行性和效益。

常见的矿床开发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浮选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5. 矿床环境保护矿床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矿床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矿床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矿床开发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矿床学复习资料应该包括矿床形成机制、矿床分类、矿床勘探技术、矿床开发与利用以及矿床环境保护等内容。

选矿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矿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矿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矿石的定义和分类:矿石是指存在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可分为
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

2. 矿石的主要含量:主要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杂质。

3. 矿石的矿石学性质:主要有颜色、硬度、比重、结晶系统和断口等。

4. 矿石的矿床分类:主要分为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

5. 矿石的主要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6. 矿石的磨矿与选矿技术:包括矿石的破碎、磨矿和选矿过程,通过
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废石分离开来。

7. 矿石的浮选与沉降:浮选是一种利用气泡与矿石颗粒之间的亲附性
差异来分离矿石的方法,沉降则是利用矿石颗粒的比重差异进行分离。

8. 矿石的热化学处理:通过加热、熔炼或焙烧等方式来使矿石中的有
用成分与废石分离。

9. 矿石的尾砂处理:尾砂是矿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废石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10. 矿石的资源评价和利用:对矿石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规划,以确
保矿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这些是选矿基础必学的知识点,它们涵盖了矿石的定义、分类、矿床、
开采方法、磨矿与选矿技术、浮选与沉降、热化学处理、尾砂处理以及资源评价与利用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从事选矿工作的人员更好地进行矿石开采和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和决策。

矿床规模分类表

矿床规模分类表

海、宁夏、新疆为9万吨/年;云南、贵州、四川为6万吨/年;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缺煤地区为3万吨/年。

国土资源综合利用
矿区矿产资源划分标准-储量规模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石油:油田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地热:地热田
(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地热:地热能。

(3)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中的A+B+C+D+E(表内)储量。

(4)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

矿床类型划分

矿床类型划分
⑤ 研究成矿构造和区域构造关系
⑥ 构建成矿结构面空间格架
⑦ 建立成矿构造体系
3.2.2 构造系统类型
(1) 沉积构造系统:沉积构造、沉积盆地构造
(2) 火山构造系统:火山构造、次火山构造、火山沉积构造
(3) 侵入构造系统:侵入岩体构造、侵入接触构造 (4) 断裂构造系统:断裂构造、裂隙构造 (5) 褶皱构造系统:褶皱构造、多期褶皱构造 (6) 复合构造系统:常见断裂构造体系和其它四种叠加产生
(7) 成矿后构造系统:顺矿、断矿
3.2.4 结构面研究内容
(1) 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 (2) 成矿构造空间特征; (3) 确定结构面力学性质; (4) 判断结构面运动方式; (5) 构造强度; (6) 物质成份;
(7) 活动期次及其相关特征;
(8) 三维应力分析;
成矿断裂构造成因类型一览表
成矿地质特征 中酸性小侵入体与不纯灰岩、火山 凝灰岩的接触带。围岩多为含石榴 子石、钙铁辉石、绿帘石矽卡岩 角砾岩体多产于太古宙和元古宙的 变质岩中,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 岩体成群成带分布且受构造控制, 岩性为多铁的硅铝质岩石。金矿化 分布在岩体内的角砾周边及裂隙发 育地段,与胶结物密切相关 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 赤铁矿、斑铜矿、银金矿 钙铝榴石、透辉石、绿帘石、 石英、方解石
1.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河北峪耳崖
(一)岩浆热液金 矿床
系指与重熔的中酸性侵入体或与混合岩化花岗岩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 液型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2. 混合岩化 - 重熔岩浆热液 金矿床 3.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
山东玲珑、焦家 湖南水口山 辽宁华铜,山东沂南 台湾金瓜石,吉林刺猬沟 黑龙江团结沟 黑龙江东风山

矿山基础常识

矿山基础常识

1.顶板—矿体上面的岩层底板—矿体下面的岩层2.矿物—是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天然产物。

3.矿产—指埋藏在地壳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有用矿物资源或矿物集合体。

4.矿床—地壳内部或表面富集的,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符合开采和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聚集体。

5.矿床分类○1按矿床形状分:层状脉状块状○2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分:1.水平与微倾斜矿床<5。

2.缓倾斜矿床5-303.倾斜矿床30-554.急倾斜矿床>55○3按矿体厚度分:1.极薄矿体<0.82.薄矿体 0.8-53.中厚矿体 5-154.厚矿体 15-505.极厚矿体 >50m6.构造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由于受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各个部分都在进行着长期的缓慢的运动,促使地壳的结构变化和发展,引起这种变化的运动称之为构造运动。

7.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发生倾斜、弯曲和断裂,这些岩层在地壳中的存在状态就是地质构造。

8.主要的地质构造有(一)褶皱构造:具有连续完整性。

(二)断裂构造:无连续完整性(1)断层—位移(2)节理---无位移9.矿床开采顺序在开采矿体时,一般要将整个矿床划分为阶段,再把阶段划分为采区或矿块。

采区(或矿块)是开采矿床的基本单元。

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体时。

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与矿体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平巷,将矿体沿垂直或倾向方向划分为阶段。

在一个阶段沿矿体走向每隔一定的距离掘进天井,左右两个天井和上下两个运输平巷包围的矿体称为采区,也叫矿块。

10.矿床中阶段的开采顺序有(1)下行式开采:由上向下逐个阶段开采(2)上行式开采:由下向上逐个阶段开采。

使用于缓倾斜矿体11.阶段中矿块的开采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后退式和混合式三种。

(1)前进式---是从靠近主井的矿块向矿床边界依次回采。

(2)后退式—与前进式相反。

阶段平巷掘进到矿床边界后,从矿床边界向主井方向依次进行回采。

(3)混合式—指在矿井开采初期,先用前进式回采,待阶段平巷掘至矿床边界后,再从矿床边界的矿块向主井方向依次回采。

矿床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矿床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矿床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矿床的基本概念矿床,是指埋藏在地壳里面的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矿体。

矿床对每一矿区而言,是由一个或多个矿体所组成的。

二、矿床的分类矿床的矿体形状、厚度及倾角,对于矿床开拓和采矿方法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矿床一般按矿体形状、倾角和厚度三个因素进行分类。

(一)按矿体形状分类(1)层状矿床。

这类矿床多为沉积或变质沉积矿床。

其特点是矿床规模较大,赋存条件(倾角、厚度等)稳定,有用矿物成分组成稳定,其含量较均匀。

(2)脉状矿床。

此类矿床主要是由于热液和汽化作用,将矿物充填于地壳的裂隙中生成的矿床。

其特点是矿脉与围岩接触处有蚀变现象,矿床赋存条件不稳定,有用成分含量不均匀。

(3)块状矿床。

这类矿床主要是充填、接触交代、分离和汽化作用形成的矿床。

它的特点是:矿体大小不一;形状呈不规则的透镜状;矿巢、矿株等产出;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明显。

(二)按矿床倾角分类(1)水平和微倾斜矿床,倾角小于5(2)缓倾斜矿床,倾角为5-30。

(3)倾斜矿床,倾角为30-55。

(4)急倾斜矿床,倾角大于55。

矿体的倾角与采场的搬运方式有密切关系。

在开采水平和微倾斜矿床时,各种有轨或无轨搬运设备可以直接进入采场。

在缓倾斜矿床中搬运矿石,可采用人力或电耙、运输机等机械设备,在倾斜矿床中,可借助溜槽、溜板或爆力抛掷等方法,利用重力搬运矿石。

(三)按矿体厚度分类矿体的厚度是指矿体上盘与盘问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

前者叫做垂直厚度或真厚度,后者叫做水平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以成矿作用作为主要分类依据
在分类中适当考虑环境,同时在分类时再结合考虑成矿来源,分三大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1).内生矿床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

(2).外生矿床包括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3).变质矿床包括区域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

岩浆矿床的特点:三同、两高、一多。

同时(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同时形成或近于同时形成)、同地(矿体多产于岩体中,母岩就是围岩)、同源(矿石的物质组分与母岩物质组分完全相同)。

两高指高温和高压。

一多指岩浆起源和成矿方式多样化
早期岩浆矿床特征 (1).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在成分上一致,矿体与母岩无明显界线,呈渐变关系; (2).它的矿石常呈自形、半自形结构,构造为侵染状; (3).有用矿物在动力或重力作用下,主要集中在岩体的底部或者边部,矿体的形态呈矿瘤、矿巢、凸镜、似层状。

晚期岩浆矿床特征 (1).矿石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上一致,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2).矿石一般具有海绵陨铁结构稠密侵染状构造或致密块状构造;(3).矿体呈条带状或似层状,含矿岩浆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可形成脉状或凸镜状矿体。

伟晶矿床的物质成分特点:一杂(化学元素种类多,矿物共生组合复杂),二浓(40多种元素高度浓集,本身的克拉克值低);种类齐全,稀有宝库(各个大类的矿物在伟晶岩中都找得到,稀有元素在伟晶岩中也找得到);继承母岩,阶段演化(矿物成分与母岩具有一致性,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具有早期成岩晚期成矿的特点)。

气水热液的运移原因:热液自身的能量、压力差、浓度差、底部热液
成矿物质的沉淀影响因素:a、温度,b、压力,c、pH值,d、氧化还原反应,e、不同性质溶液混合。

气水热液的主要成分: (1).H2o:为气水热液的基本成分; (2).基本元素:K、Na、Ca、Mg、卤族元素及各种酸根; (3).金属成矿元素:亲铜元素、过渡元素、稀土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4).气态元素组合:水蒸气、H2S、CO2。

(5).微量元素
矽卡岩矿床可分两个带:内带和外带。

氧化物主要在内带,硫化物主要在外带。

(1).内带:形成矽卡岩的过程中,交代岩体形成的带是内带。

形成早,温度高,常见辉石、石榴子石、磁铁矿、赤铁矿,其次可见含水硅酸盐,方柱石、符山石。

(2).外带:交代围岩形成的带称外带。

其又分两个亚带:Ⅰ.第一亚带:产在紧靠接触带的硅酸盐类矿物中,以中温为主,富含水的硅酸盐类矿物;Ⅱ.第二亚带:产在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温度较低,发生硅化(及矽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重晶石化及硫化。

成煤作用:煤是由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转变而成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地质作用条件下,从植物遗体到形成煤的全过程
热液矿床: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成矿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热液矿床的特点:(1).成矿热液多来源;(2).含矿热液成分复杂; (3).形成温度和深度较其它内生矿床低和浅,一般在400。

C以下,1.5-4.5Km;(4).
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5).成矿作用时间一般晚于围岩,为后生矿床;(6).成矿方式以充填和交代作用为主; (7).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砷化物及含氧盐为主;非金属矿物以含氧盐和石英为主; (8).矿床形成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成矿过程复杂。

热液矿床的分类:分类原则:简明扼要,首先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兼顾矿液来源,适当考虑温度、压力等条件。

据此将其分四类:侵入岩浆热液矿床;火山喷气热液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

(侵入)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Ⅰ.专属性:不同性质的岩浆形成不同的矿床;Ⅱ.时间上:主要发育在地槽构造岩浆期Ⅲ.空间上:岩浆热液矿床与岩浆岩分布于同一构造单元中Ⅳ.矿床主要分布于岩浆体内部及附近围岩中,不同类型的矿床可围绕侵入体呈带状分布。

(2).围岩条件:非钙质围岩(若为钙质则形成矽卡岩矿床);围岩也要参加成矿作用,使成矿专属性不明显;围岩性质(脆性、塑性)也有影响。

(3).构造条件:容矿构造成矿,可通过导矿构造找容矿构造。

沉积矿床的分类:(很重要)
分类依据:按成矿物质的物理化学特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地质特点分四类: 1、机械沉积矿床(砂矿床) 2、蒸发沉积矿床3、胶体化学沉积矿床4、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风化矿床分类:风化残余矿床、风化残积,坡积砂矿床、淋积矿床
层控矿床:地下水为主的热液作用于矿源层,经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在一定地层层位形成的矿床。

层控矿床的特点:(很重要)(1).具有外生和内生的特点,兼有同生及后生矿床的某些成矿标志,反映其成矿的多阶段性和复杂性; (2).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的主要特征,但矿源层和贮矿层可以是同一层,也可以是不同层位; (3).矿体常常集中于某一特点的岩性段中,往往具有多层的特点;(4).矿床产于一定的地层层位中,因而“时控”特征明显; (5).矿床常具有成群成带展布和一定的“层”、“相”、“位”集中的特点;(6).矿体形态,大多数与地层整合产出,成层状、似层状或凸镜状矿体; (7).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中,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硫化物多呈细小的分散状、侵染状集合体,地质作用明显,矿床蚀变一般较弱,成矿温度低;火山-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中,矿石组分复杂,成矿温度较高;(8).矿床与岩浆侵入体的关系一般不明显,矿区附近或一定范围内,没有或未发现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侵入体。

沉积矿床的分类:(很重要)
分类依据:按成矿物质的物理化学特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地质特点分四类: 1、机械沉积矿床(砂矿床) 2、蒸发沉积矿床3、胶体化学沉积矿床4、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接触变质成矿作用:主要是指由于岩浆侵位而引起围岩温度升高,所发生的变质成矿作用;而压力对其影响较小,故又成为岩浆热液变质矿床。

接触变质矿床:指岩浆侵入,造成围岩温度压力升高,使围岩发生重组、重结晶形成的矿床。

其形成温度在300。

C~800;压力P<2.5Kbar;主要以烘烤作用为主,成岩成矿物质基础留在原地,没有物质成分的带入和带出;矿体总体产在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呈环带状分布,而且形成矿体的形态呈热接触晕圈;形成矿床一种小型为主,以非金属矿床为主。

充填矿床的特征(1)充填矿床是典型的后生矿床,因为矿体比围岩形成时间要晚得多。

(2)矿体形态:多呈脉状,受裂隙控制,(3)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规则清楚,为突变接触关系,矿脉两壁平直或相互吻合。

(4)矿石构造:典型的矿石构造有对称带状构造、梳状构造、晶洞构造、晶簇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交代作用的特点(a)原矿物的溶解与新矿物的沉淀同时进行;(b)在交代过程中岩石始终处于固体状态;(c)交代前后岩石体积基本不变。

交代矿床的特征 (1)矿体形态多不规则,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

(2)矿体中常见交代残余的围岩块体。

(3)矿石常发育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矿石中常保存原岩的结构构造,如层理、交错层、片理、化石…)。

(4)由交代形成的矿物常有较好的晶形。

(5)围岩蚀变发育$热液矿床特征$ ①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与热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②成矿方式主要是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③成矿过程中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且常具有分带性;④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明显,既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也是矿质富集沉淀的主要场所;⑤成矿介质(热液)、矿质以及热源直接控制着热液矿床的形成,三者来源往往复杂多样,既可来自同一地质体或地质作用,也可具有不同的来源;⑥热液矿化往往呈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原生分带(以矿物或元素的变化表现出来);⑦形成的矿床种类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