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后果》详细
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

现代性之后果——吉登斯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吉登斯,英国作家、学者。
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顾问。
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他的首份教职是1963年在英格兰莱斯特大学授课,后转入剑桥大学,1970年被聘为剑桥皇家学院院士,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吉登斯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1)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2)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3)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4)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5)第三条道路等。
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洲的政治发展。
这本书共分成六个部分,主要脉络是什么是现代性,什么促生了现代性,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的后果以及后现代性,后现代性也是吉登斯设想的乌托邦现实主义展开对现代性后果的论述的。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一些资料中查到现代性的定义是这样的,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呈现代化的趋势,它是一个时间段社会生活状态或组织模式的代称。
在本书中,吉登斯的现代性有四个方面:首先,从时空视角入手,“现代性”有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现代性产生的时间是17世纪后封建时期,地理位置在欧洲,现代性最开始是从欧洲产生发展的,后来波及到全世界,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象。
其次,就其具体表现来说,现代性指的是社会生活,组织模式以及行为制度等,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全球意涵的社会组织模式。
再次,就其实质来说,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大略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
(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最后,现代性的后果是全球化。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0421完结

22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派生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正是这种重新组合使得社会生活出现了精确地时间——空间的分区制,导致了社会体系(一种与包含在时空分离中的要素密切联系的现象)的脱域;并且通过影响个体和团体行动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来对社会关系进行反思性定序与再定序。
两种脱域机制的类型,第一种象征标志的产生, 第二种 专家制度的家里。
所谓象征标志,是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它能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场景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的特殊品质。
28货币的早期形式,它是由债务来定界的。银票在其更广泛的传播开来以前,是对私人债务的认可。只有现代的民族国家能够把私人债务交易变为标准的支付形式,换言之,只有国家能使债务和债权在数量不定的交易中处于平衡。
现代性出现 反思被引入再生产每一基础内 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
42现代社会生活反思 社会实践总是不断的受到关于这种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在所有的文化中,由于不断展现的新发现,社会实践日复一日的变化着,并且这些新发现又不断的返还到社会实践之中。但是,只是在现代性的时代,习俗才能被如此严重的受到改变,由此才能在原则上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上对物质世界的干预。
专家系统指的是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体系,正是这些体系编织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博大范围。
建立在机械化大生产基础上 统一的标准 不同于过去
社会系统的延伸,是通过应用于估算技术知识的测试的非人格性质以及用来控制其形式的公众批评来实现的,而这种公众批评正是技术性知识产品存在的基础。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安东尼·吉登斯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2000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
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
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
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
说起“现代性”这一词汇,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甚至经常提起,但是若要对“现代性”这个词语进行准确的解释、精准的描述它的特征以及了解它从何而来,恐怕很少有人反思过这一问题。
关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否处于现代化时期,或已经超越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后现代化时期以及现代化具体带来的后果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在吉登斯所著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进行了全面的解答。
作者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本质以及传统社会形式与现代性的特殊关系等问题都以自己的全新视角进行解读,同时也为处于现代性的双重后果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条乌托邦式的现实主义道路。
该著作从宏观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较为透彻且全面分析,然而却存在着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的立场对现代性过程进行分析的局限,尤其体现在对现代性的四个分析维度方面。
作者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对于现代性问题的阐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现代性的定义、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的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四个维度以及现代性的后果及态度。
该书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研究的笔调对于现代性做出制度性分析。
01现代性的定义作者首先开门见山的提出对现代性的具体定义,即“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征却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
”从作者对现代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获取到现代性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现代性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理位置,现代性包括了社会生活以及组织模式的方方面面。
《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报告共78页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谢谢!
7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
《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报告

《社会学》(1982) 《社会的构成》(1984) 《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 《现代性的后果》 (1990)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1994) 《超越左与右》(1994) 《第三条道路》(1998)
《现代性的后果》内容简介
吉登斯在书中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 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 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 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 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 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 的各种严重后果,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 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 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 出路。
他所理解的“社会学” 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 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而只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 只关注发达的或现代的社会。因而社会学是关于现代 社会的理论。基于此,吉登斯形成了自己理论的两大 重要论题,结构化与现代性。
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已往经典社会学理论 对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关系的割裂。
《现代性之后果》只是吉登斯一系列有关现代性的 著作中的第一本,继它之后,吉登斯又连续出版了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隐私关系的转变》、《在 左与右的背后》(也译为《超越左与右》)等,从宏 观制度的层面进到微观个人的层面,一层一层地剥开 现代性的外衣。
《现代性的后果》思考题
1.现代性的含义 2.吉登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3.吉登斯现代性的四维制度模式 4.吉登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5.后现代性
获剑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硕士学位,1996年,获剑
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博士学位。1996-1999年,剑桥
大学研究员。莱德妮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后苏联时代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优选.

读书笔记—现代性的后果一、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1、抽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大量前现代秩序所缺乏的安全。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既是时空延伸的条件,也是现代制度(而非传统世界)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的普遍性条件。
在现代性条件下,就本体性安全而言,这种嵌入进抽象体系的常规是关键性的,然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脆弱的心理奇特方式。
2、亲密关系的转变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日常生活中的地域性时间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
②自我构建作为一种反思性的“项目”,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个基本部分;个人必须在抽象体系所提供的策略和选择中他或她的身份认同。
③建立在基本信任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趋势:这种基本信任在个人化的情境下只有通过自我向他人“敞开胸怀”才能得以确立。
④个人和作为“关系”的情感纽带的建构受到相互自我开放的引导。
⑤对自我实现的关心,不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性的外部世界的自恋式的防卫,而且部分地也是向全球化影响对日常生活环境冲击的一种积极调适。
二、信任与个人关系在个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稳定环境和周围环境(本体性安全)的基本信任,最初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意义上的。
相反,如我们注意到的,它是从对个人的信任中派生出来的,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无疑会持久存在于生活中的信任他人的需要。
对个人的信任建立在回应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之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自我诚实和可靠干的一种最初来源。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为日常的可信赖性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满足个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
现代性对大规模的官僚组织的控制和“大众社会”的一般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私人领域被“非制度化”了。
换句话说,公众生活领域“过于制度化了”,其结果是个人生活变弱了,市区了原有的固定参照,由此人类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向,在自身内部去寻找意义和稳定性。
三、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1、风险强度。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大全五篇)第一篇:《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现代性的后果一、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1、抽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大量前现代秩序所缺乏的安全。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既是时空延伸的条件,也是现代制度(而非传统世界)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的普遍性条件。
在现代性条件下,就本体性安全而言,这种嵌入进抽象体系的常规是关键性的,然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脆弱的心理奇特方式。
2、亲密关系的转变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日常生活中的地域性时间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
②自我构建作为一种反思性的“项目”,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个基本部分;个人必须在抽象体系所提供的策略和选择中他或她的身份认同。
③建立在基本信任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趋势:这种基本信任在个人化的情境下只有通过自我向他人“敞开胸怀”才能得以确立。
④个人和作为“关系”的情感纽带的建构受到相互自我开放的引导。
⑤对自我实现的关心,不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性的外部世界的自恋式的防卫,而且部分地也是向全球化影响对日常生活环境冲击的一种积极调适。
二、信任与个人关系在个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稳定环境和周围环境(本体性安全)的基本信任,最初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意义上的。
相反,如我们注意到的,它是从对个人的信任中派生出来的,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无疑会持久存在于生活中的信任他人的需要。
对个人的信任建立在回应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之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自我诚实和可靠干的一种最初来源。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为日常的可信赖性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满足个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
现代性对大规模的官僚组织的控制和“大众社会”的一般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私人领域被“非制度化”了。
换句话说,公众生活领域“过于制度化了”,其结果是个人生活变弱了,市区了原有的固定参照,由此人类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向,在自身内部去寻找意义和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解读《现代性的后果》

第二,吉登斯深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因此他的现代性理论,大量吸收了马 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很多重要成果。当然吉登斯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 理论进行了诸多反思。这对于我们实现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的当代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第三,当前,面对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这一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 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都是令人始料未及和措手不及的。中国的 现代化包含着一定的风险,而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因此, 他的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很多问题,并寻找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Chapter four expound Giddens’modernity theory to the theory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practice meaning mainly. Keywords: Anthony Giddens; Modemity;Post-modernity; institutional dimensionality;Utopia realis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1
在他看来,主体与结构的建构并不是一 种二元论的关于两种全然独立的既定的现 象的组合,而是一种二重化的过程。根据 结构二重性原理,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既是其不断组织的实践的条件,又是这些 实践的结果,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个人的, 它不应该简单等同于对主体的外在制约, 恰恰相反,它既有制约性又同时赋予行动 者以主动性。
A
12
吉登斯的理论贡献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上世纪60
年代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
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
10年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
内在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
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
批判》。除此之外,吉登斯于1977年出版的《社
A
5
经历
1956年进入赫尔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 195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硕士学位。 1964年硕士毕业任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66-1969年间,先后访问和任教于加拿大西 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969年,受聘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A
6
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1987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社会学会会长。 1997-2003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2004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现为
A
14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体现在1985年出 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上。该书主 要从军事暴力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史的演进 过程。在吉登斯看来,世界的演进过程是 一个从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向民族国 家演化的过程,军事暴力在推动这一演化 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着重分析 了民族国家的产生、面貌及其内在张力, 反映了吉登斯深厚的人文关怀。
学位,1996年,获剑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
博士学位。1996-1999年,剑桥大学研究员。
莱德妮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后苏联时代的俄
罗斯,尤其是俄罗斯经济。
A
3
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18日出生于伦敦
北部的埃德蒙顿,是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
会学家之一。吉登斯不仅是孔德、斯宾塞
会与政治理论研究》一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书反映了他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
学等理论传统的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吉登斯对 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重建,产生了一批著 名的理论成果。1976年,出版《社会学方法的新 准则》,本书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涂尔干《社会学 方法的准则》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解 释社会学的反思。1979年,出版《社会理论的核 心问题》,该书系统建立起独具吉登斯特色的"结 构化理论"。1984年,他又出版了《社会的构成》 一书,对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 式的总结。
A
15
第四、现代性理论体系的建立
1990年代之后,吉登斯的学术研究重 点开始转移到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形成 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1990年,吉登斯 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承前 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 的研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 新的历史阶段的研究重点。
A
16
《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了 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 对现代性的基本主张,其最大的特色在于 表明了现代性的"社会学视角"。1994年, 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 现代性对个人生活形成的巨大冲突,表明 了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的人类生活状况。
英国上议院议员。
A
7
主要研究内容
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社会学、政治学、 哲学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 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 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 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 “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现 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第三 条道路等。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 洲的政治发展。
后现代社会学时期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
A
1
安东尼·吉登斯夫妇
A
2
阿利娜·莱德妮娃(Alena
Ledeneva),安东尼·吉登斯夫人,现为伦
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简称 UCL ) 斯拉夫与东欧学院
教授。1986年,新西伯利亚州立大学经济学
学士,1992获剑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硕士
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
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
A
4
吉登斯是当今欧美学界精英人物之一, 其研究面之广、涉及问题之多、著述之丰, 在社会学界实属罕见,他和哈贝马斯、布 迪厄成为在世社会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人 物。
A
8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学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 他将自己的学术活动建立在两个基点上,一是对 已往经典和社会学理论的梳理与批判性反思,进 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认识与研究。他认为 社会理论的“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 我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 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
A
9
他所理解的“社会学” 并不是有关人 类社会整体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而只是 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只关注发达的或现 代的社会。因而社会学是关于现代社会的 理论。基于此,吉登斯形成了自己理论的 两大重要论题,结构化与现代性。
A
10
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已往经典社 会学理论对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行 动与结构关系的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