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测试试卷一 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全真模拟题(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全真模拟题(一)课程代码:0039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镇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是活动和过程B.科学精神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C.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D.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答案】D【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科学知识只是科学最为显性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对科学的静态理解。
【分值】1.02.幼儿将餐具和玩具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A.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照物体间联系分类C.按照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照物体的材料分类【答案】A【解析】按照物体用途分类,幼儿将餐具和玩具进行分类摆放。
【分值】1.03.运用重叠法和并置法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采用并置法,再使用重叠法B.摆放物体时,应将物体摆成横排进行比较C.在比较时,要先教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一样多的物体D.各组物体中物体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答案】A【解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采用重叠法,再使用并置法。
【分值】1.04.下列关于基数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多少B.基数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C.计数是被称为基数的东西的数量D.基数是和计数开始于0的自然数【答案】C【解析】基数是指集合(一组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元素的多少,它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
计数和基数的关系在非形式的使用中,基数就是通常被称为计数的东西的数量。
它们同一于开始于0的自然数。
【分值】1.05.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不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为()A.地球的物质B.天气与气候C.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活动D.地球的结构与运动【答案】D【解析】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天气与气候,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活动。
【分值】1.06.了解“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属于______的探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观察力与判断能力类题目1. 下面哪个物体是生的?A. 椅子B. 花瓶C. 花答案:C2. 下面哪个动物是“飞”的?A. 虫子B. 大象C. 鸟答案:C3. 下面哪个形状是“圆”的?A. 正方形B. 矩形C. 圆形答案:C4. 下面哪个水果是“红色”的?A. 香蕉B. 草莓C. 橙子答案:B5. 下面哪张图片是“夜晚”的?图片选择:(插入两张图片,一张日出,一张星空)答案:星空图片二、操作类题目1. 请将下面的颜色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排列。
红色、绿色、蓝色、橙色答案:绿色、橙色、红色、蓝色2. 请将下面的水果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答案:橙子、苹果、葡萄、香蕉3. 请将下面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5、2、8、1、7答案:8、7、5、2、1三、实验类题目1. 实验名称:水果沉浮实验实验材料:苹果、橙子、葡萄、香蕉实验步骤:1) 将苹果、橙子、葡萄、香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2) 观察水果的行为,记录下结果。
实验结论:苹果和橙子会沉入水中,葡萄和香蕉会浮在水面上。
2. 实验名称:颜色混合实验实验材料:红色颜料、蓝色颜料、黄色颜料、透明容器实验步骤:1) 将红色颜料滴入容器A中。
2) 将蓝色颜料滴入容器B中。
3) 将黄色颜料滴入容器C中。
实验结论:当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时,得到橙色;当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时,得到绿色。
四、问答类题目1. 什么是太阳?答: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是地球周围的一颗星球,给予地球光和热的来源。
2. 为什么会下雨?答:下雨是由于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聚集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3. 为什么夜晚会有星星?答:夜晚能看见星星是因为白天时太阳发出的光被大气层散射,而夜晚没有太阳的光干扰,人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星星。
五、判断类题目1. 火是冷的。
判断:错误2. 鱼是能飞的动物。
判断:错误3. 鸡能生蛋。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1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J1.科学教育2.小实验3.时代性要求4.科学教育环境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一、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6.一-------------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一。
8.一--------------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来建构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试题及答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
共120题,每题1分)1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D)A.探索情绪B.探索好奇心C.探索意识D.探索态度2探索过程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C)A.心理前提B.物质前提C.核心要素D.以上都是3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动力是(A)A.探索态度B.探索过程C.探索对象D.探索结果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B)A.教师的指导B.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C.获取知识D.主动建构5既是一次探索活动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的是(D)A.探索态度B.探索过程C.探索对象D.探索结果6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D)A.获取丰富的科学经验B.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C.培养学科学的方法D.培养儿童真善美的完美个性7对已经获取的初步信息进行加工、获得结论的能力是(C)A.分类的技能 B.概括的技能 C.思考的技能 D.实验的技能8有一个儿童,他认识了猫。
有一次到了动物园以后,凡是看到和猫体型类似的动物他都称为“猫”,由此可见他头脑中的“猫”的概念是(B)A.科学概念B.初级科学概念C.科学经验D.想象中的概念9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A.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B.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C.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D.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10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殊性的是()A.技能方面的目标 B.方法方面的目标C.知识方面的目标D.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11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科学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么选择什么内容也就无所谓了,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
这是没有正确理解()A.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原则B.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原则C.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D.教育内容的地方性原则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是()A.科学性和启蒙性B.广泛性和代表性C.地方性和季节性D.时代性和民族性13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的探索A.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B.人的心理活动C.个体的生命过程D.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14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坚持科学性要求,就是()A.教师要给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B.反对迷信C.不仅是要给儿童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反对迷信D.教师一定要用严密的、准确的术语向儿童解释科学15()是“人造”的自然,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A.猪、牛、羊、狗等B.汽车、轮船、宇宙飞船、拖拉机、电冰箱等C.砂、石、土等D.水、阳光、空气等16在认识某些可直接通过观察来达到教育目标的内容时,由于幼儿园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儿童观察的条件时,则可以()A.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B.通过种植和饲养来进行C.通过散步和采集来进行D.通过观察图片或借助于电教媒体来进行17教师在选择和编制游戏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游戏的科学性B.游戏的趣味性C.游戏的活动性D.游戏的规则18下列属于幼儿园可做的物理小实验的是()A.种子发芽实验B.“变色花”实验C.摩擦实验D.蚯蚓翻土实验19科学游戏旨在()A.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B.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C.探索科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解决问题D.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20“教师怎么教”和“儿童怎么学”都属于()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D.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21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的是()A.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B.在地图上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C.测量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阶段D.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22下列不属于电教媒体的特点的是()A.具有形象生动性 B.具有时空宽广性C.具有媒体的多样性D.具有直接性23下列观察记录的形式中,不属于天气记录常用的形式的是()A.绘画式B.表格式C.插袋式D.转盘式24“奇妙的口袋”、“听一听谁在叫”这类游戏属于()A.活动性游戏B.情景游戏C.排列游戏D.感知游戏25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室B.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C.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D.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低26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A.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B.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C.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D.可自选活动时间27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是()A.正规性科学活动B.非正规性科学活动C.偶发性科学活动D.都不是28在下列活动科学活动中,能够最大强度地激发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是()A.正规性科学活动B.非正规性科学活动C.偶发性科学活动D.都不是29在正规性科学活动结束时,设计要充分体现()A.封闭性B.自主性C.开放性D.互动性30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B.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C.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D.都有固定的场所31下列都可供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组材料是()A.锤子、钳子、温度计、尺、纸盒、纸杯、饮料瓶等B.气味瓶、让儿童通过触摸分辨物体的“魔箱”C.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磁铁、指南针、三棱镜、手电筒、滑轮等D.鸟类标本、昆虫标本,儿童自己收集的树叶、种子、动物骨骼、昆虫世界、无土栽培的植物等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中,不是一种实体,而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的一种特殊资源是()A.人力资源B.材料资源C.自然资源D.信息资源33探索过程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A.心理前提B.物质前提C.核心要素D.以上都是3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的是()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心理环境D.物质材料35科学知识的来源是()A.探究的过程B.前人的经验C.科学家的论断D.自己的思考36关于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37儿童科学活动过程的最大特点是()A.对具体操作活动的依赖性B.有严密的逻辑性C.有较强的程序性D.有明确的目的性38适宜于秋季进行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观察()A.雾和霜B.落叶树C.彩虹D.冰39学前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A.太阳的结构B.太阳能发光、发热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D.太阳黑子40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个人探索B.集体教学C.分组学习D.小组讨论41关于自然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角是为儿童提供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4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43儿童在“玩水”活动中,发现积木总是漂在水面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让.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2、幼儿科学教育本质在于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以萌发幼儿的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3、观察是人的感官在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是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4、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幼儿利用一些物质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5、适用于幼儿早期科学阅读的种类一般有谜语、科学诗歌、科学童话。
6、在组织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必须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7、测量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8、专门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按照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和偶发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9、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10、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目标,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幼儿肯学教育的现象和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注:请使用“√”或“×”符号1、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
(√)2、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坦伯格、赛西、维果茨基、加德纳,该理论认为人具有多种智力,且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
(×)3、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与媒介,是决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非单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
(√)5、一般而言,小班幼儿主要采取观察测量;中班以后,主要以非正式测量为主;大班以后,开始尝试利用正式量具进行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可以相互分离B.科学知识因其正确性,不可推翻C.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结合体√D.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因而科学知识就是个人的亲身经验2.“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属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领域是[单选题] *A.科学领域√B.艺术领域C.社会领域D.健康领域3.下面认识人体的教育内容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单选题] *A.了解皮肤的结构B.知道要保护身体不受伤害√C.了解感冒的病理机制D.了解大脑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分区4.科学知识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单选题] * A.真理性√B.经验性C.开放性D.可重复性5.在各种科学学习方式中,幼儿阅读科学图画书属于[单选题] * A.渗透式学√B.研讨式学C.游戏式学D.探究式学习6.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的共同之处在于[单选题] *A.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科学现象√B.都是为了巩固已有认识C.都以同化占主导D.都带有明确的问题7.下面关于成人对幼儿科学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成人的支持妨碍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变B.幼儿的科学学习不需要成人的支持C.成人的支持有利于幼儿科学概念的转变√D.成人的引导不利于促进幼儿科学技能的掌握8.幼儿科学教育的起点是[单选题] *A.科学经验√B.好奇心C.探索欲望D.丰富的知识9.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是[单选题] *A.逻辑水平的概念B.概括水平的概念C.抽象水平的概念D.表象水平的概念√10.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方面依据是[单选题] *A.社会、心理、儿童B.社会、心理、学科√C.心理、儿童、科学D.儿童、社会、家庭11.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的核心是[单选题] *A.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B.满足儿童的好奇心C.让儿童更多的阅读D.允许儿童探索自然12.下列不属于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特点的是[单选题] *A.灵活性B.真理性√C.寻常性D.生动性13.“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的多种多样”,这一科学教育目标属于[单选题] *A.5-6岁幼儿B.4-5岁幼儿C.3-4岁幼儿√D.2-3岁幼儿14.下列关于核心科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反映学科最基本的结构√B.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C.解释能力不够D.可以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15.让幼儿充分感受、学习操作简单的科学产品与工具,设计并开展科学小制作的科学活动这是[单选题] *A.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B.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C.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D.实践类科学教育活动16.有完整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验证”等步骤的探究过程是[单选题] *A.随机式探究B.尝试错误式探究C.结构化探究√D.验证式探究17.下列描述为偶发性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特点是[单选题] *A.活动地点、时间固定B.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C.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D.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5套含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测试试卷一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对“科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B. 科学是一种过程与方法C. 科学是一种实践意义D. 科学是一种精神、态度和价值体系2.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
A. 发展B. 求真C. 务实D. 验证3.《纲要》中关于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点?()A.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B.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C.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D.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选择了当地盛产的竹子作为幼儿观察认识的对象,并用实物向幼儿展示了各种竹制品,这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中的()原则。
A. 科学性和启蒙性B. 广泛性和代表性C. 地方性和季节性D. 先进性和民族性5. 以下不属于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的是()。
A. 活动具有预定性B. 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C.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D. 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6. 下面哪个选项不适宜作为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A. 动物的外观特征B. 观察露水C. 蔬菜和水果D. 实验:水的净化7.以下不属于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并保证每个幼儿的操作机会B.幼儿主动发起,自主参与C.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D.以材料为主要学习载体8.以下不属于自然角活动的主要科学教育价值的是()。
A.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情感B.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的情感C.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D.培养幼儿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9. 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的特点( )。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 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10.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种评价中,较多采用非正式评价的是( )A.诊断性评价B.课程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一、概念(每题5分,共20分)1、科学教育是指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灌输给学生的教育过程。
2、学前儿童集体教育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或其他集体环境中,通过游戏、探究等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3、时代性原则是指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要考虑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4、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和发现科学规律的方法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一分,共20分)1、“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是以探究为基础,后者以研究为基础。
2、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与其他四个领域即“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列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方法有:探究法和讲解法。
4、依据时间不同,观察可分为:瞬时观察和持续观察。
5、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分类法。
6、最常见的科学活动区有:科学活动区和自然观察区两种。
7、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启发性。
8、依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科学教育是紧密联系、互动的。
家长除了在家庭中利用各种机会向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以外,他们还在幼儿园的设计与安排下,参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开展家庭活动。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从横向划分为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和技能教育目标、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三、单选题(每题一分,共10分)1、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CBBCC BABAD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第二,“无目的”而又“有目的”。
第三,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
第四,幼儿可以自己控制探索的进程。
2.“STS”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它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严重启示是: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融合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育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根植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幼儿的世界中是否有科学?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结合实例说明。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填塞了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们的科学又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并不相同。
儿童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到理解
举例略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洗衣液,做PH试纸测试的活动违背了科学区操作材料选择的年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个科学区活动是不合适的。
首先,科学区用PH试纸测试洗衣液的酸碱度,违背了年龄合适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科学材料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感兴趣,材料的操作水平幼儿是否能够达到等问题。
材料中所提供的洗衣液、PH试纸测试对幼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内容,难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简易放弃或产生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
其次,洗衣液这个材料对幼儿来说也不是安全系数够高的材料,不符合安全性原则的要求。
洗衣液是化学制品,使用不当、清洗不明净等都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无味、对幼儿无损害隐患的制作材料。
五、撰写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0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