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文献系列知识文库:顾氏医镜
古今医学文献研究方法与实践(视频课)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古今医学文献研究方法与实践(视频课)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校外使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应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访问()。
参考答案:从学校官网首页中通过WebVPN的方式访问2.免费全文获取的资源包括()。
参考答案:杭州图书馆的全文资源;Sci-Hub;浙江图书馆的全文资源;本地公共图书馆的全文资源3.检索和利用的文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4.以下哪些为学校已购买的中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CNKI5.以下哪些为学校已购买的外文数据库()。
Springer;ScienceDirect6.搜索并下载某篇外文全文,多数情况下可以任选某个外文全文库完成。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检索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 CNKI最常用哪个检索项()。
参考答案:主题2.在CNKI和万方中,输入检索词检索文献,其检索的本质是()。
参考答案:按检索词的字面检索文献KI中有关逻辑运算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检索词之间的逻辑运算符号是*, +, -4.挑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术文献,可以参考CNKI中对检索结果的哪种排序()。
被引5.查找中文检索词的同义词,可以用以下哪种途径()。
参考答案:在阅读论文中查找;CNKI百科;百度百科;维普高级检索的同义词拓展KI支持主题词的检索方法。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万方数据库首页检索,有关检索式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检索词与逻辑运算符号之间必须要有空格符2.万方数据库的首页检索,其检索词的搜索范围是论文的哪些部分()。
参考答案:全文3.在万方中检索,对于检索词的主题概念过大,如何查全文献()。
用检索词对应的学科来限定4.万方首页中书写检索式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逻辑运算符为and、or、not;逻辑运算符不区分大小写;逻辑运算符的两边至少需要一个空格符5.万方数据库首页面检索,是完全按照检索词的字面搜索文献。
宋朝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

宋朝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宋朝,古代医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医学理论、医药发展、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教育等方面,介绍宋朝时期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
一、医学理论1. 医学典籍宋朝时期,医学理论以《黄帝内经》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为代表的医学典籍。
其中,《伤寒杂病论》是宋代医学的重要著作,总结了以汤药治疗传染病的经验和方剂,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医学理论的发展宋代医学理论注重治疗方法的微妙变化和疗效的确切评估。
宋代医家注重辨证施治,提出“辩证论治”理论,注重病因诊断和辨证施治。
同时,宋代医学注重实证和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医学理论和方法,如脉学、针灸学等。
二、医药发展1. 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宋朝时期,医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日趋精细,药方的配伍趋于合理。
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大量的方剂和应用,成为了宋代医药的重要基础。
同时,木制的药引箱的出现,使得药材的储存和保鲜更加容易。
2. 药物质量的控制宋朝医药学家注重药物质量的控制和规范。
他们提出了“药品存放时间、储存容器的选择、仓库的安排”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宋代医药社团还设立了“局正”来监督和管理医药事务,以保证人民的药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1. 官方医疗机构宋朝重视医疗事业,建立了一系列的官方医疗机构。
如中央的太医院和地方的州县医院。
这些机构聘请名医,收集病例,传授医学知识,扩大了医学的影响力。
同时,官方还设置了医药监察机构,以监督各地的医药事务。
2. 民间医疗机构宋朝时期,民间医疗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名医堂”、“诊所”等。
这些机构由一些有名望的医师创办,吸引了大量的患者。
民间医疗机构灵活多样,不受官方机构的束缚,传承和发展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医术。
外科医镜简介

外科医镜简介目录•1拼音•2注解•3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外科医镜1拼音wài kē yī jìng2注解《外科医镜》为书名[1]。
为《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系列丛书之一。
《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为丛书名[2]。
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2]。
清·高思敬撰[2]。
1917年刊行[2]。
本书名虽为10种,实只7种[2]。
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1卷,《六气感证》1卷及《运气指掌》1卷[2]。
3参考资料1.^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6.2.^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2.古籍中的外科医镜•《外科医镜》:裘序之元微,自成一家言,以儒为医,析理若镜,名曰《外科医镜》。
谓镜吾之得失焉可,即谓镜人之死生焉亦无不可...•《外科医镜》:痈疽真假例论授宝方,洗心涤虑养真汤,世间用得诸般药,万祸千灾化吉祥。
《外科医镜》清高思敬公元16441911年...•《外科医镜》:痈疽提纲,贻害无穷,业是科者可不审诸。
今将痈疽类,方胪列于下。
)《外科医镜》清高思敬公元16441911年...•《外科医镜》:自序所误焉,幸甚。
时光绪癸未仲秋清河贞庵氏书于剡山麓之鹤年堂《外科医镜》清高思敬公元16441911年...•《顾松园医镜》:[卷十六·数集]附仲淳治疔疽一切肿毒神方〔症轻者,制小其剂。
〕切外科大小诸症,未溃者消,已溃者敛,大用大效小用小效。
《顾松园医镜》清顾靖远公元16441911年...•更多古籍中的外科医镜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四库全书-医家类书目

四库全书-医家类书目医家类一医家类小叙1.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2. 《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3. 《难经本义》•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4. 《甲乙经》•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5. 《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通行本6. 《伤寒论注》•十卷、附《伤寒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内府藏本7. 《肘后备急方》•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8. 《褚氏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9. 《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10.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11. 《银海精微》•二卷内府藏本12. 《外台秘要》•四十卷通行本13. 《颅囟经》•二卷永乐大典本14. 《铜人针灸经》•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15. 《明堂灸经》•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16. 《博济方》•五卷永乐大典本17.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18. 《寿亲养老新书》•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19. 《脚气治法总要》•二卷永乐大典本20. 《旅舍备要方》•一卷永乐大典本21.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22.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23. 《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24. 《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25. 《证类本草》•三十卷两淮江广达家藏本26. 《全生指迷方》•四卷永乐大典本27.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28.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2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两淮监政采进本30. 《卫生十全方》•三卷、《奇疾方》•一卷永乐大典本31. 《传信适用方》•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32. 《卫济宝书》•二卷永乐大典本33. 《医说》•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34. 《针灸资生经》•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35.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36. 《太医局程文》•九卷永乐大典本3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八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38.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39.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40. 《济生方》•八卷永乐大典本41. 《产宝诸方》•一卷永乐大典本42. 《仁斋直指》•二十六卷、附《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43.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医家类二1. 《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通行本2. 《宣明论方》•十五卷通行本3.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通行本4. 《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5. 《儒门事亲》•十五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6.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7. 《脾胃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8.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9. 《医垒元戎》•十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10.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1. 《汤液本草》•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2. 《瑞竹堂经验方》•五卷永乐大典本13. 《世医得效方》•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14. 《格致余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5. 《局方发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6. 《金匮钩玄》•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7.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18. 《外科精义》•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9.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20.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21.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22. 《推求师意》•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23. 《玉机微义》•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24. 《仁端录》•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25. 《薛氏医案》•七十八卷通行本26. 《针灸问对》•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27. 《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28. 《石山医案》•三卷、《附案》•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29.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30. 《赤水玄珠》•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31. 《医旨绪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32. 《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通行本33.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34. 《奇经八脉考》•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35. 《濒湖脉学》•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36.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37. 《先醒斋广笔记》•四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38.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39. 《类经》•三十二卷内府藏本40.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通行本41. 《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通行本42. 《痎疟论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43.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44. 《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45. 《尚论篇》•八卷通行本46. 《医门法律》•十二卷、附《寓意草》•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47. 《伤寒舌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48.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49.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附《得宜本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50.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51.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52. 《兰台轨范》•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53. 《伤寒类方》•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54. 《医学源流论》•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右“医家类”九十七部,一千八百一十六卷,皆文渊阁著录。
本草纲目txt下载

本草纲目txt下载篇一:李时珍精神和《本草纲目》的成就李时珍精神和《本草纲目》的成就我一直觉得,我们办公室这样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与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
说的不一定全,也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原因主要有三句话:一是身份使然;二是工作要求;三是个人所需。
对这三句话怎么理解?(1)所谓的“身份使然”是指:作为李时珍家乡的一员,我们对李时珍的了解,应当比常人更多、更全、更深一点;(2)所谓的“工作要求”是指:我们作为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知道发展县域经济要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李时珍就是我们县最大的特色,而且我们县这么多年来一直做李时珍的文章,那么李时珍到底有多特,特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大略的认识。
这就是工作的要求。
(3)所谓“个人需要”是讲:我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了解一下我们蕲春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对我们来讲应当有益。
另外李时珍我们县的一位圣贤级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孔子曾经讲过君子当见贤思齐,所以我们应当对他的成功1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些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需要。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周恩来总理1959年4月29日,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举行的茶话会上讲:“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理解现在、更准确地把握未来。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大家看标题可以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李时珍精神,二是《本草纲目》的成就。
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讲解。
一、李时珍精神是什么?李时珍精神是什么?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有现成的定义,但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爱的情怀;二是实践的品质;三是创新的精神;四是超人的毅力。
1、大爱的情怀怎么体现?嘉靖版的《蕲州志》卷十一《儒林》篇记载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
海派中医眼科名家简述

•流派研究•中医文献杂志海派中医眼科名家简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董志国张殷建A摘要:海派中医眼科是海派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派中医发展的一个缩影,传承延续近百年,其中以姚氏、陆氏、范氏等为主,推动了海派中医眼科的发展。
此外,尚有许多眼科医家在沪上行医疗疾,但因种种原因其传承出现断代或失传,而鲜为现代中医眼科所熟知。
中医眼科面临着濒临断代失传的困境,整理挖掘其优秀的文化资源刻不容缓。
因此,发掘整理完善眼科医家的相关生平著述等内容,有助于促进海派中医眼科学术思想的总结及经验的传承,以期促进眼科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海派中医流派研究眼科名家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737 (2020) 02-0061-04海派中医的形成是我国近代中医学史上的一 个独特现象。
它形成于近代的上海,以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以产生大量 的名医名著、不同流派的医疗实践、形式多样的报 刊杂志、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现代雏形的医疗机 构以及繁荣兴盛的中医社团等为史实;在清末民初 上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医学的冲击、疾病谱患病模式不断变化的历史 背景下,形成了既保存自身传统特色,又具极大包 容性,不断变化创新的海派中医的特定内涵。
在我 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1]。
目前,海派中医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
有调查 情况显示[2],54家海派中医流派中,如今保留较好,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的有26家,11个曾经名震一 时的海派中医流派正濒临断代失传,另外17个流派 则已失传。
近代以姚氏、陆氏、范氏为主流的海派 中医眼科流派所面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基于 此,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发掘整理沪上眼科医家的 相关生平及著述,梳理出海派中医眼科的流派传承 *脉络,总结出海派中医眼科的临床经验,以期促进 海派中医眼科的发展。
顾锡(生卒年不详),字养吾,号紫槎,清代著名 眼科医家,浙江吴兴县人,后迁居上海松江县西郭。
徐春甫及其代表作《古今医统大全》

徐春甫及其代表作《古今医统大全》徐春甫及其代表作《古今医统大全》明代中后期,新安郡祁门医学大家徐春甫(1520—1596年),字汝元,号思鹤,又号东皋。
其医学活动,主要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
青少年时期,徐氏泛读儒学经典,后因多病,在京师(北京)拜新安名医、太医院吏目汪宦(字子良)为师。
汪氏嘱其攻习《内经》,兼学历代名医著述,由是医术精进。
徐氏长于临床各科,后亦受聘为太医院吏目。
他在学医期间,有条件博览群书,编撰巨著。
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撰成《古今医统大全》(或名《古今医统》,简称《医统》),并于次年丁巳(1557年)由古吴陈长卿刊行于世。
其后清代及现代刊本,则在陈长卿刊本的基础上,兼取明朝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刊本之残卷互为辨析、补充,复参照东洋(即日本)明历三年(1657年)所翻刻我国金陵唐氏本,予以点校整理梓行。
全书卷帙浩繁,共一百卷,近320万字。
建国后,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安医籍丛刊》(余瀛鳌、王乐匋、李济仁等主编。
其中《古今医统大全》整理、点校本,刊行于1995年)。
该丛刊的“总序”称:“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系辑录历代医著及经史百家有关医药文献编成。
包括基础、临床医学、针灸、药物、验方、养生等多方面内容,为个人所编综合性医籍中之巨著。
”近10年来,又先后编纂、刊行了《古今医统大全》“精华本”(见科学出版社1998年《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此“精华本”将《医统大全》全书精选,压缩一半以上篇幅)和《古今医统大全集要》本(见2007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刊行的《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丛书,此《医统大全集要》本,只是收集整理该书中有关方药的临床应用,故此“集要”本的字数约50万字),这就说明在我国中医药古籍中,《古今医统大全》已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重视。
徐春甫之所以起此书名,他在书前的“自序”中说:“余不自惭愚陋,以平素按《内经》治验、诸子折衷及搜求历世圣贤之书,合群书而不逸,析诸方而不紊。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古文献系列文库——
顾氏医镜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中医药典籍
“顾氏医镜”
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顾氏医镜
又名《顾松园医镜》。
综合性着作。
清顾靖远撰,左国辑校。
十六卷。
靖远字松园,号花州,吴门(今江苏苏州)人。
着有《医要》。
初习儒,后弃儒学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及历代诸家方书、医案,靡不披阅,历二十年,始编撰成书。
成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全书约二十余万字。
书中包括“灵素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本草必用”、“格言汇纂”、“症方发明”六部分。
卷一至卷二,灵素摘要,以张景岳《类经》为主,摘其大纲,取必不可少之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脏象、气味、治则、病机、运气诸节。
卷三,内景图解,将脏腑内景绘图注释,所附经络歌
括重加考订。
卷四,脉法删繁,分内经要语、先哲名言、持脉真诀三节,以明脉法。
卷五至卷六,格言汇纂,分论治大纲、辨症大纲二节。
论述七方、十剂、八纲等关于辨证与治疗方面内容。
卷七至卷八,本草必用,分草、木、果、菜、谷、金、石、人、兽、禽、虫、鱼十二部,凡二百七十三味药物。
对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及禁忌、均详加阐释。
卷九至卷十六,症方发明,详列临床各科病证之病因、证候、治则及方药,间附验案,以及证方之效验。
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通俗易懂,简明切要,于初学者或临床医生均有裨益。
有一九三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刊本,一九六一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