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气象课后思考题答案(自己做的)

气象课后思考题答案(自己做的)

第八章全球气候系统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也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一切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的基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3)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1)环流与热量输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候中热量的重新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

一方面,它们将低纬度的热量传输到高纬度,调节了赤道与两极间的温度差异;②海洋与陆地间的热量输送。

另一方面,又因大气环流的方向有由海向陆与陆向海的差异和洋流冷暖的不同,使同一纬度带大陆东西岸气温产生有明显的差异。

2)环流与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

(4)下垫面因子(包括海陆分布、地形与地面特性、冰雪覆盖);①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差异可使气候发生很大变化,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包括海陆风和季风。

③地形起伏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此外,受地形影响的地方性风,包括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

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海流异常与ENSO事件。

⑤冰雪覆盖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人类活动的影响。

2、辐射是如何影响气候形成的?答:太阳辐射的作用,应特别强调它是形成气候最基本的因子。

联系太阳高度角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关系,说明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是形成热带、温带、寒带及决定各地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同时,由于这种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分配不均,又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3、下垫面不同如何影响气候?答: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doc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doc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第一章•1、解释气象、气象学的概念。

•2、解释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条件、农业气象要素的概念。

•3、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1、叙述大气的组成及主要大气成分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

•2、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情况如何?对流层主要有哪些特点?•3、解释气象要素概念,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第三章•1、解释辐射的有关概念、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

•2、解释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等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求算?•3、解释可照时数、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照时间等概念。

昼长和日照百分率如何求算?•4、试述昼长变化规律。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减弱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何谓分子散射和漫射?•6、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7、解释地面有效辐射、大气温室效应、地面辐射差额概念。

•8、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哪些?地面辐射差额日、年变化如何?•9、何谓光合有效辐射?简述各光谱段的农业意义。

•10、日照时间与作物引种有何关系?•11、何谓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它们与作物光合效率有何关系?第四章•1、解释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活动面、活动层、逆温等概念。

•2、热量交换方式有哪些?土壤、水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有何异同?•3、试述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和地表层热量收支差额公式及其变化情况。

•4、土温、水温和气温的时空变化有何异同?为什么?•5、何谓空气的干绝热变化和湿绝热变化?γ、γd、γm有何区别?•6、如何判别大气静力稳定度?•7、何谓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8、试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概念、公式及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1、试述各湿度参量的定义。

分析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

•2、分析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农田蒸散的影响因子。

•3、简述水汽凝结的条件及各凝结物形成的过程和有利条件。

•4、解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距平、降水相对变率、干燥度等概念。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用一个新的作业本做,把题目抄到本子上,大家下周一交给学委。

(记得写学号,并且把尾数写在自己作业本的左上角处)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6.什么叫位温?7.什么叫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8.气温的日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特点?9.海平面气温分布有何特点?10.逆温的形式主要有哪些过程?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1.当云中出现冰水共存、大小水滴共存、溶液与水共存时,水汽如何转移?2.什么叫霜冻?3.辐射雾或平流雾是如何形成的?4.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是如何形成的?各包括哪些云属?主要降水的云属又是哪些?5.试述人工降水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1.掌握常用的压高方程,并能用来计算。

某地1000百帕处的气温为8℃,850百帕处的气温为-2℃,求1000百帕与850百帕间的高度差。

2.什么是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槽线?34.什么叫热成风?在右图标出下层风(V g1)、热成风(V T)和上层风(V g2)的方向。

5.“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6.北半球海平面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7.什么是沃克环流?8.南亚季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第五章天气系统1.什么叫气团?按地理分类法可分为哪几种气团?2.什么叫冷锋、暖锋、准静止锋?3.试述一型冷锋、二型冷锋、暖锋和华南准静止锋的天气特点。

4.什么叫大气长波、阻塞高压、切断低压、切变线?5.高空槽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温压场配置和天气如何?6、什么叫气旋?温带气旋演变经历哪四个阶段?成熟阶段的结构与天气特征是什么?7.什么叫反气旋?什么叫寒潮?其天气特征如何?8.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9.什么叫热带辐合带?其天气特征如何?10.什么叫台风?其天气特征如何?11.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2.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如何?13.什么叫东风波、雷暴、飑线、龙卷?14、绘简图表示暖锋、第一型冷锋、第二型冷锋天气模式及暖锋式、冷锋式、准静锋式切变线。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1、解释下列诸词:气候系统,干洁空气,气温直减率,温跃层,盖雅假说,露点,相对湿度,水汽压,标准大气压,虚温,单位高度气压差,均质大气,等温大气,多元大气,位势高度,太阳常数,总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球有效温度,位温,抬升凝结高度,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潜热,冰晶效应,重力冲并,下降末速度,临界尺度,天气系统,天气过程,锋面气旋,阻塞高压(切断低压),极锋,台风,沃克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3、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7、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8、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置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9、已知f =40%,t =15℃,p =1000hPa ,求。

和r q a e ,,10、求出气压为1000hPa ,气温分别为30℃和﹣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

说明虚温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大?当计算高层和低层大气密度时应如何合理使用虚温?1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m ,测得气压为988hPa ,气温为﹣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气温为﹣13℃,试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12、已知某测站H=100m ,某次气压观测值经过温度和重力订正后为1000hPa ,气温为20℃,求海平面气压。

13、某高山的相对高度为3000m ,在山脚测得气压为1010hPa ,气温为25℃,求山顶上的气压。

14、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为25℃,探空资料给出气温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15、何为辐射? 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16、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17、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 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P12 ,饱和水汽压P16,相对湿度P16 ,露点(温度)P17,饱和差P17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P2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11-13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P7-85.如何用饱和差(d)、露点温度(td)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P17饱和差当空气饱和时,d=0;当未饱和时,d>0;当过饱和时,d<0。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P16水面:a=7.45 b=235 冰面: a=9.5 b=265露点温度第二章第三章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P36 、大气透明系数(P)P40 、太阳高度P32 、太阳直接辐射P39 、总辐射P42 、大气逆辐射P47 、地面有效辐射P47、地面净辐射P48、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P78、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大气之窗(8~12um处大气对长波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因此称此波段为“大气窗口”。

这一波段内的辐射,正好位于地面辐射能力最强处,所以地面辐射有20%的能量透过这一窗口射向宇宙空间。

)、2.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P32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P414.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

P39-425. 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

有哪些影响因子?P476. 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意义。

P487. 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类型。

P698. 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和解释各项的意义。

P679. 常见的逆温有哪几种?P78 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天气:晴朗而有微风的夜晚,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

地形:在山谷或凹地、干燥地区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

10. 什么叫土壤日较差P68、气温日较差P74?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P68 P7511. 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积温在林业生产中有何意义?P87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1. 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P89道尔顿定律。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1、解释下列诸词:气候系统,干洁空气,气温直减率,温跃层,盖雅假说,露点,相对湿度,水汽压,标准大气压,虚温,单位高度气压差,均质大气,等温大气,多元大气,位势高度,太阳常数,总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球有效温度,位温,抬升凝结高度,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潜热,冰晶效应,重力冲并,下降末速度,临界尺度,天气系统,天气过程,锋面气旋,阻塞高压(切断低压),极锋,台风,沃克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3、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7、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8、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臵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9、已知f =40%,t =15℃,p =1000hPa ,求。

和r q a e ,,10、求出气压为1000hPa ,气温分别为30℃和﹣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

说明虚温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大?当计算高层和低层大气密度时应如何合理使用虚温?1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m ,测得气压为988hPa ,气温为﹣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气温为﹣13℃,试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12、已知某测站H=100m ,某次气压观测值经过温度和重力订正后为1000hPa ,气温为20℃,求海平面气压。

13、某高山的相对高度为3000m ,在山脚测得气压为1010hPa ,气温为25℃,求山顶上的气压。

14、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为25℃,探空资料给出气温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15、何为辐射? 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16、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17、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 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气象学思考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气象学思考题》

绪论1,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在生物学上的意义2.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征3.气象要素的定义主要的气象要素有那些4.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5,解释天气气候的关系及不同6.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名词解释:气象要素,干洁空气第一章??太阳辐射与热量平衡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有什么异同2. 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减弱的减弱特点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兰色空气混浊时的天空呈乳白色早晨日出时是“一轮红日”5.北半球昼长随纬度和季节如何变化6.已知某地在北纬30°附近,分别计算该地区夏至、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7、名词解释:黑体、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逆辐射第二章??温度1,自然界中热量交换的方式有哪些2, 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3, 试述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4,名词解释.日较差、年较差、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第三章??大气降水1. 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2.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是什么3.如何理解新疆3000毫米以上如此大的蒸发量4.(1)e=,t=23°时,空气未饱和(已知t=10°,E= )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5.当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在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现测得气温为℃,水汽压为,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6、全球水分如何循环7.名词解释:相对湿度,露点,第四章??大气运动1. 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2. 焚风现象使温度、降水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如何变化3.简述作用于空气的几个力简述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4.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季风的优缺点.5.绘图说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特点.6.解释名词:季风,焚风,海陆风,山谷风第五章? 天气系统及气象灾害1.寒潮的主要天气特征是什么2.影响霜冻的因素有什么3. 台风的形成的海区有哪些简述台风的结构和登陆我国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绝对湿度,相对温度
19干空气的状态方程为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写成 ;上式表明,在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与其密度成正比;在密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20 流体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当单位体积的气块处于静力平衡时,所受的静压力与重力相等,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快慢与气压成正比。
10.气象要素的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和平流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1)空气块在运动中,其本身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称该要素的个别变化
(2)由于大气运动或其他原因,使得某一固定地点的要素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局地变化。
(3)由于要素场分布不均,空气的水平运动就会引起某地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称之为平流变化
11.设山高为1000m, =0.65℃/100m,一团未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
(2)正面积代表正的不稳定能量,使气块向上的动能增加,有利于加速运动;负面积代表负的不稳定能量,使气块向上的动能减少。
9.温度层结曲线与气块状态曲线有何异同?
温度层结曲线:局地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气块状态曲线:气块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同:都是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异:温度层结曲线事对局地温度而言;气块状态曲线是对某一高度上的气块而言。
未饱和湿空气先按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再按湿绝热线上升到山顶,水汽全部凝结并脱离气块,越过山顶后又按干绝热线下降,到达背风坡山脚。
凝结高度: =123×(20-16.5)=430.5m
山顶温度: =12℃
回山脚时温度: =12+(0.98/100)×1000=21.8℃
第四章
1.什么是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其大小、方向?
(1)位温定义为,气块沿干绝热过程移动到标准气压(取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2)我们定义假相当位温为:未饱和湿空气沿干绝热线 上升到凝结高度,再沿湿绝热线 继续上升到气块中的全部水汽凝结成水滴、冰晶,并全部脱离该气块,即成为干空气时,再按 线下降到1000hPa处,此处气块具有的温度称为假相当位温。
答:
·气压梯度:表示气压分布不均匀程度的空间矢量。其大小等于气压随距离的变化率,方向多垂直于等压线或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
·气压梯度力是周围空气介质作用在空气块表面上压力的合力G。对于单位体积的空气块,气压梯度力恰好等于气压梯度 ,其方向垂直于等压面并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2.水平地转偏向力具有哪些性质?
(2)假相当位温具有保守性,是不变的。
7.气块法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据?如何利用 图上判断大气的稳定度。
(1)
①干空气与未饱和湿空气:
②饱和湿空气:
(2)在 图上,
8.什么叫不稳定能量?讨论不稳定能量,正面积区与负面积区表示什么意义?
(1)不稳定能量是气层中可能供给单位质量气块上升运动的能量,可用单位质量上升气块受到的合外力所作的功来度量。
12从物理意义上讲,米反映的是高度的变化,而位势米反映了单位质量的物体当高度变化时其势能的变化。
13单位体积大气所能容纳水汽与温度有关。温度超高,能容纳的水汽,饱和水汽压超高。当温度较高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较快;而温度降低,饷水汽压随温度升高增大较慢。
14由单位压强高度差知当T较大,H 较大,所以暖空气中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在冷静空气中大。在相信的冷暖空气中,当地面压强相同,在各个高度上暖气层的气压比冷气层内气压大。
13陆地热量平衡方程( )的物理含义是地面收支差额靠着潜热输送、感热输送和土壤中热储量的变化保持平衡。
14日变化为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在14时左右;年变化陆地上空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海洋上空2月最低,8月最高,地理分布特征为冬季等温线密集,温度梯度大,夏季相反,北半球等温线与纬圈不平行。
(3) ,当没有水汽凝结或水汽全部凝结并脱离原气块时, 。
6.为什么暖湿气流越过高的山脉后,某一高度上温度要比山前同一高度上温度高? 在山前和山后是否相等?
(1)暖湿气流在山前,上升,饱和前温度按干绝热直减率减小,饱和以后按湿绝热直减率减小。当气块中水汽凝结,成为雨滴、雪花等部分或全部降落后,气块中水分含量减少,下降过程按干绝热直减率或介于干、湿绝热直减率之间的直减率(它大于上升过程中的湿绝热直减率)增温,气块回到原来高度上时,其温度就变成另一个较高的温度。
4.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大小与什么有关?
(1)湿绝热直减率 ,当饱和湿空气上升时, , ,则 ;下降时, , ,则 ,所以 总小于 的。
(2) 是随气压和温度变化的量,气压一定时,温度升高, 减小;温度一定时,气压升高, 增大。
5.什么是位温,什么是假相当位温?假相当位温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位温?
7冬天气温太阳低,夜晚无太阳辐射,而无云使地面有效辐射增大,黎明前温度一直下降。
8夜间地面因强烈的地面有效辐射,冷却降温,使紧贴其上的气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逆温。
9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大而变化减小,所以气温变化也相应由大到小。而气温年变化由地面总辐射决定,辐射变化量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所以赤道气温年变化更小。
3.真正使空气质点运动的力有哪些?哪些力可使得已经运动的空气质点的运动状况发生变化?
答:
·真正使空气质点运动的力是气压梯度力,它是大气运动的起动力。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所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可使风速减少、方向偏离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力,它们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
4.由大中小尺度运动简化方程说明各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
答:
⑴大尺度运动方程:
水平运动方程: ,说明大尺度大气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下的运动,具有准地转平衡的特征;
垂直运动方程: ,说明大气运动对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具有准静力平衡的特征。
⑵中尺度运动方程:
水平运动方程: ,中尺度大气不具有地转平衡的特征;
10冬夏高低纬间地面接受辐射差不同,夏季因该半球接受太阳直射较多,辐射差小,冬季相反。
11地面辐射收支之差。日变化特征为白天R大于0,夜间R小于0,年变化特征为7-8月R最大,1-2月R最小。
12低纬度辐射差额大于0,有热量盈余,纬度高于30度地区有热量亏损,高低纬地区热量平衡靠空气的湍流,洋流完成,对于便于平均而言,差额为0。
垂直运动方程: ,中尺度大气垂直方向满足静力平衡。
⑶小尺度运动方程:
水平运动方程: ,水平方向不满足地转平衡;
垂直运动方程: ,垂直方向发展强烈的小尺度系统不满足静力平衡,一般情况下是满足静力平衡的。
5.什么是地转风?梯度风?风场与气压场关系如何?梯度风什么情况下等于地转风?
答:
·地转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第一章
1具备水汽、对流运动有利于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要素分布不均匀有利于锋面产生,而锋面的抬升运动有利于水汽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现象。
2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部分,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引起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
3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碳氢化合物和氨。来自工业,交通运输业。
4温度随高度递减、对流旺盛、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十分之九的水汽质量。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通过空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将热量输送到高层大气。
4天空呈蓝色因为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蓝烟同前。吸烟者吐出大量水汽,微粒半径大,对白光散射最强。
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包括了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直接辐射和以散射的形式到达地面的散射辐射两部分。太阳直接辐射的大小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所决定的。散射辐射和空气分子、尘埃和云滴有关。
6地面所放射的辐射量与地面所吸收外资的那部分大气逆辐射之差。影响因子有地面温度,气温,大气湿度,云况,海拔高度,地面性质。
21 温度不变,饱和水汽压不变,比湿减小,相对湿度减小 。
第二章
1.1367W/M2,太阳辐射主要集中于0.15-4UM,地面集中于3-120UM。
2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到太空中,还有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3瑞利散射和米散射。瑞利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米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答:
⑴偏向力只能产生于空气运动之后,而不能使静止空气产生运动。
⑵纬度一定时,风速愈大, 愈大。当 =0, =0。风速一定时,水平地转偏向力与维度的正弦成正比,在极地 最大;在赤道上 =0。
⑶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在北半球上( ),地转偏向力总是指向风的右边,并垂直于风,在南半球上,( ),则相反,地转偏向力总是指向风的左边,也垂直于风。不论在北、南半球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只能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它的速度大小。
5平流层中水汽含量极少,透明度好,大多数时间天空晴朗,只是在底部有分散的贝母云。飞机飞行的理想高度。
6平流层中这种温度的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的影响小,以及该层中的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有关。
7干洁空气主要气体的成分比从地面直到90公里高度基本不变,在90km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仍是氮和氧,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氧的比例减小,氮的比例增大。平均从80km开始,由于太阳紫外辐射的照射,氧和氮已有不同程度的离解,在100km以上氧已全部成为氧原子,在250km以上氮也基本以原子的形式存在。
(1)如果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称这种过程为干绝热过程。
(2)饱和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该过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3)潮湿空气块上升,饱和前温度按干绝热直减率减小,饱和以后按湿绝热直减率减小。当气块中水汽凝结,成为雨滴、雪花等部分或全部降落后,气块中水分含量减少,下降过程按干绝热直减率或介于干、湿绝热直减率之间的直减率(它大于上升过程中的湿绝热直减率)增温,气块回到原来高度上时,其温度就变成另一个较高的温度,这种过程是个不可逆过程。严格说是非绝热的,所以称为假绝热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