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A. 锈病B. 病毒病C. 细菌性软腐病D. 线虫病3. 害虫的口器类型中,哪种是咀嚼式口器?A. 蚜虫B. 蚧壳虫C. 螨类D. 蛾类幼虫4.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以下哪些环节?A. 病原物的侵入B. 病原物的增殖C. 病原物的传播D. 以上都是5. 以下哪种植物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A. 马铃薯晚疫病B. 番茄花叶病C. 黄瓜霜霉病D. 苹果黑星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
7. 植物病害的分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非传染性病害。
8. 植物害虫的防治方法之一是使用______,通过干扰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9.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包括田间观察、______、______等。
10. 植物病虫害的监测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及其主要措施。
12. 描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局限性。
14. 以一种具体的植物病虫害为例,论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某果园发现苹果树叶片出现黄斑、枯死现象,初步判断为病害。
请分析可能的病害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答案:一、1. D2. A3. A4. D5. B二、6.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7. 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8. 农药9. 实验室诊断,生物测定10. 视觉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三、11. 综合防治是指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四)ID-DI曲线
• 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 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D
A Disease incidence
C
B
E
Inoculum density
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
1.呈直线形式(A):ID与DI成正比。 2.由于重叠侵染增多,侵染概率逐渐下降,直 至呈水平(B)。 3.曲线升到最高点后,再增加ID,曲线反而 下降(C)(接种体间拮抗)。 4.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接种体数量达到某 一个最低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E)。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Epidemic and Forecast of Plant Disease
主讲:龚国淑
主要参考资料
• 1.曾士迈,杨演.植物病害流行学.北京:农 业出版社,1986. • 2.曾士迈,赵美琦,肖长林.植保系统工程 导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 3.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或三 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2003. • 4.程极益.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预报.农业出 版社,1992
(三)本学科比较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 1.高又曼:1946年提出“侵染链”概念; • 2.弗诺尔(Flor,1946):基因对基因假说; • 3.Vandelplank(1960,1963):开创病害的定 量研究,流行学从此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 4.Zadoks:1979年著《植物病害流行学和病害管 理》; • 5.伦纳德(Leonard) 植物病害流行学: 1986, 群体动态和管理;1989年,遗传、抗病性和管理。 • 6.坎贝尔:1990年,植物病害流行学导论; • 7.曾士迈、杨演:1986《植病流行学》; • 8.曾士迈等:1996《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练习题一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练习题一第一节植物病虫害调查与统计一,选择题1、能为预测预报和更好的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的是( )A.主要病虫害的调查B.病虫的普查C.专题性调查D.研究性调查2植物病虫害调查选点取样的原则是( )A.全面选择样点B.病虫害重的地点取样多C.有代表性D.中间取样多3.对于田边发生比较重的病虫害在调查时,最适宜于使用的取样方法是( )A.对角线式B.棋盘式C.Z字形D抽行式4.植物病虫害调查数据记载方法常用( )A.表格记载B.时间记载C.文字记载D.数据记载5.最简单的反映病虫危害程度的指标是( )A.虫口密度B.为害损失率C.病情指数D.被害率6一般用( )来反映植物发病的严重程度( )A.虫口密度B.为害损失率C.病情指数D.被害率7.对于那些生活周期较长的害虫,防治效果通常通过计算( )来表示A.防治前活虫数B.防治后活虫数C.防治后死虫数D.害虫死亡率或虫口减退率8.植物病害危害程度的轻重,一般用( )反映A.发病面积B.调查总株数C.病情指数D.病株数9杀菌剂的药效是通过计算( )来表示的A防治效果和增产率B.病情指数C.发病率D.损失率二、判断题( )1.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分为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病虫害普查和专题性调查三类。
( )2.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时期和调查次数都要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
( )3.如果为了解一般发生为害的情况,只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一次调查即可。
( )4.无论进行任何田间调查,都应该有记载,并且要求准确具体。
( )5.病虫为害程度的轻重,一般用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及损失率等项目的计算结果来表示。
( )6.被害率是最简单的一种反映病虫为害程度的指标,能表示损失程度。
( )7.为了反映发病的严重程度,常进行被害率的计算。
( )8.病害的防治效果常用病情指数的变化来表示。
( )9.植株的被害率就是损失率。
( )10.病情指数一般划分为3--5个级别,级别越高,说明病害发生越严重。
作物病害测试题及答案

作物病害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植物病害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真菌性病害
B. 细菌性病害
C. 病毒性病害
D. 物理性病害
2. 以下哪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
A. 稻瘟病
B. 花生黄萎病
C. 马铃薯晚疫病
D. 番茄花叶病
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合理轮作
B. 选用抗病品种
C. 过度使用农药
D. 改善田间卫生
二、填空题
4. 植物病害的三大类包括______、______和非侵染性病害。
5.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实验室诊断。
三、简答题
6. 简述植物病害的防治原则。
四、论述题
7. 论述如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作物病害。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C
二、填空题
4.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5. 田间观察,症状诊断
三、简答题
6.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及合理使用
化学农药。
四、论述题
7. 通过农业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作物病害的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增强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 合理轮作和间作,避免连作带来的病害累积。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
-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的初侵染源。
-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 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轮换使用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传染性病害表述正确的是( )。
A.传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症B.传染性病害有明显发病中心C.传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D.传染性病害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十分密切2.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
A.植物幼嫩部位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D.微伤口3.关于多循环病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B.多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C.多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D.多循环病害为局部病害,潜育期长4.下列可以减轻兰花炭疽病的发生的措施是( )。
A. 通风良好B.高湿热闷C.密植D.花盆积水5.下列方法可用于区别青枯病和枯萎病的是( )。
A. 剖开植株茎部,看维管束是否变为褐色B.闻病部是否有腐臭味C.观察叶片病斑形状D.挤压茎部,看是否有白色菌脓渗出6.昆虫的呼吸( )。
A. 靠肺来进行B.靠空气的扩散和通风C.靠口器D.靠马氏管来进行7.枯叶蝶停息时,双翅竖立,形似树叶,这种保护性适应叫( )。
A. 拟态B.保护色C.警戒色D.假死8.下列属于鞘翅目的害虫为( )。
A.蝗虫B.蝽象c.蟋蟀D.甲虫9.黄刺蛾是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其食性为( )。
A.单食性B.寡食性C.多食性D.腐食性10.抗蚜威是一种( )。
A.拟除虫菊酯杀虫剂B.有机磷杀虫剂C.广谱杀虫剂D.专性杀蚜剂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12.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
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13.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在同一寄主上完成真菌的生活史,为单主寄生。
需要在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4.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基本条件:•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2

一、不定项选择(20分)1、ID—DI曲线是指两者之间的关系。
A、病情指数与病害百分率B、病害流行时间和病害严重度C、病害百分率和接种体密度D、接种体密度和病害百分率2、植物病害系统的组成结构就包括A、寄主植物B、病原物C、病害D、环境3、侵染概率是指:A、发病点数/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B、侵入点数/叶面萌发的孢子数C、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发病点数D、病斑数/侵入点数4、下列植物病害中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A、橡胶树白粉病B、小麦腥黑穗病C、瓜类霜霉病D、水稻恶苗病E、橡胶树红根病F、麦类锈病G、稻瘟病H、龙眼鬼帚病I、小麦粒线虫病5、在分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时,出现致病性强的新小种,主要是由于A、不进行病害防治的结果B、没有抗病品种的结果C、抗病品种长期大面积推广的结果D、耐病品种长期大面积推广的结果6、造成重叠侵染的主要原因是A、叶片上侵染位点的限制B、叶片面积有限C、孢子萌发率太高D、环境条件适宜7、在病害空间格局呈嵌纹分布的大田中,最可取的取样方式为A、随机取样B、等距取样C、顺序取样D、典型取样8、稻瘟病是典型的多循环病害,其季节流行曲线随各个生育期感病性的不同呈A、多峰曲线B、单峰曲线C、S 型曲线D、直线9、影响病害田间分布型的因素有A、寄主抗病性B、取样单位C、雨量D、风向E、病害的发生程度10、从病害流行的内涵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行病流行之后若干年,转入稳态流B、突发流行长期发展将变为稳态流行C、稳态流行永远保持不变D、突发流行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区流行二、判断题(5分)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种间的异质性或多样性表现为多种植物混生,利于病害的传播。
2、多数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符合S型曲线,那么预测的关键时期为逻辑斯蒂期。
3、垂直抗病性的特点:抗性较强,不持久,多数由微效基因控制。
4、病害的协尘作用:接种量由低到高时,侵染概率提高了,即ID-DI曲线斜率减小。
5、脱落(释放)是指孢子从固着状态跳出静止空气层,主要物理方式有:主动弹射、被动风吹、飘浮等。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二、简答题(3×10=30)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其他因素?(10分)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
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1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植物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4分)特征:中心式传播的病害,多为单年流行病害。
当每年初侵染源来自本地菌源,初始菌量小而繁殖率高或外来菌源传入的时间有限,菌量也小的情况下,病害在田间会经过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和严重期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二、简答题(3×10=30)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其他因素?(10分)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
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1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植物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4分)特征:中心式传播的病害,多为单年流行病害。
当每年初侵染源来自本地菌源,初始菌量小而繁殖率高或外来菌源传入的时间有限,菌量也小的情况下,病害在田间会经过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和严重期等阶段。
其发病位点之间存在着世代关系。
早期田间病害呈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式分布。
(3分)弥散式传播的病害,多为积年流行病害。
处于同一年度发生的病害位点是病原物的同一世代。
发病位点之间往往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它们的分布格局常符合二项式分布或普瓦松分布特征。
外来菌源,特别是菌量大而时间集中的远距离传播的气传病害,和初始菌量大、侵染时间集中的本地菌源病害,其本田发病过程一般只有普发期、严重期。
(3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ID——DI曲线:是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1)、呈直线形式:(2)由于重叠侵染增多,侵染概率逐渐降低,直至水平。
(3)、曲线升到最高点后,再增加ID,曲线反而下降。
(4)接种体密度很高的情况下,DI继续增加。
(5)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最低限度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评分标准::曲线可能的形式各点2分(共10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3、寄主抗病程度高低影响流行速度,也影响病害的传播距离和速度。
相对而言,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上的流行速度较低,发生病害较少,因此.产生的病原物数量较低,从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传播距离较短,传播速度减缓。
已证明,尤其在多循环病害流行过程中,随着侵染世代的增加,相对抗病的品种和感病品种由于在菌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两者传播距离之差异也就越明显。
(4分)寄主植株密度对传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即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是指寄主植物密度对病害传播和流行的影响结果。
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的变幅内,植株密度越大,病害流行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传播,这是正的密度效应,也是主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土传病害和雨滴飞溅和流水传播病害中表现尤为明显;二是植株过密,降低冠层内气流速度,不利于孢子扩散,对传播起着负效应。
这种负密度效应的作用大小目前尚缺乏定量的试验研究。
(4分)除上述两方面以外,密度还影响农田小气侯的变化,间接影响寄主抗病性和病害流行。
(2分) 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三、计算题(10分) 1、20天后的病害日增长率:=)00001.0100001.0ln 038.01038.0(ln 201---=0.4141 ( 3分)30天后的病害日增长率:=)00001.0100001.0ln 864.01864.0(ln 301---=0.4451 (3分) 2、普遍率=发病植株/调查植株总数=0.6 (2分)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100/(调查总叶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37000/800=46.25 (2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二)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2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1ln 1(ln 1112212x x x x t t r ----=)1ln 1(ln 1112212x xx x t t r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5×3=15分)基因对基因假说侵染性病害预测初次侵染微梯佛得亚效应二、问答题(3×10=25分)1.何谓侵染梯度?一次传播距离和一代传播距离有什么区别?(8分)2.病害远程传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8分)3.3月15日调查小麦白粉病的病叶率为0.01%,4月14日增至37.4%,5月4日发展为98%,计算前30天的流行速率(r1)和后20天的流行速率(r2)及全程50天的流行速率(r)?(9分)三,填空(5×2=10分)1,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以确定喷药时期的预测称为(C)A 长期预测B 中期预测C 短期预测D 侵染预测2,下面那一个不是病害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D)A感病寄主的大面积种植 B 强致病性病原物数量巨大C有利环境条件 D 是多循环病害是什么3,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中,哪一个时期主要受环境控制( A )A接触期 B 侵入期 C 潜伏期 D 发病期4,下列不属于病害三角关系是(D )A病原物 B 环境 C 寄主 D 人5,细菌病害的主要病症是( B )A 粉状物B 脓状物 C霉状物 D 锈状物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基因对基因假说(Flor,1956):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
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
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来估计一定时限后病害的流行状况。
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微梯佛得亚效应:指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2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 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 )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 )或传播梯度( gradient of spread ),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4分)传播距离(distance of spread)是指病害从菌源中心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距离,病害传播距离是病原物传播体的有效传播距离,不仅包括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还要考虑传播后,受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影响,引致侵染发病的概率。
(2分)一次传播距离: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一代传播距离: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2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
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远程传播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菌源区菌量巨大 因孢子升空远传后密度将大幅度降低,沉降后着落感病寄主体表的概率很小,引致发病后危害的可能性甚微,只有当菌源基地能释放出巨量孢子时,才能保证远传后有足够数量的菌量引致侵染发病。
(2分)(2)孢子释放后遇有适合的气流条件和天气过程。
(2分)(3)孢子对远程传播的适应性 能产生巨量孢子并能被气流传至远方的病菌很多,但能否形成病害传播,还要取决于病菌孢子的抗逆性强弱。
(2分)(4)沉降区有感病寄主和适宜病菌侵染的条件 病菌沉降着落区必须有感病的寄主植物并处于感病的生育阶段,同时有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如果孢子是被雨滴携带至地面寄主体表,侵染条件就自然不成问题。
(2分)评分标准:要点共4点,答对一点得2分(共8分),答案完整并进行综合阐述得加2分。
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3、解:5020302620.0)0001.010001.0ln 98.0198.0(ln 5012203.0)374.01374.0ln 98.0198.0(ln 2012898.0)0001.010001.0ln 374.01374.0(ln 3012121⨯+⨯==---==---==---=r r r r r r 或三、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C、D、A、D、 B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2分,答错者不得分。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三)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5×4=20分)初次侵染病害循环 ID——DI曲线多循环病害发病率二、简答题(3×10=30分)4.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的特点和防治对策?(10分)4、简述植物病害流行主导因素和流行的基本条件?(10分)5、简述植物病害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
(10分)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得病原物的侵染。
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ID——DI曲线:是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的器官占调查植株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4分,答错者不得分二、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单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其特点:⑴再次侵染频繁,潜育期短;病原物繁殖率高。
⑵大多数为气流传播和雨水传播病害。
⑶多数为地上部局部侵染性病害,大多数为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