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阅读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等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用优秀-PPT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用优秀-PPT课件

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
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
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
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
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Βιβλιοθήκη 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
.
36
鲁迅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过传统文
.
14
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
①视角 定点观察,注意远近俯仰高低 结 合;
②动静: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
③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 合
④点面结合
⑤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
⑥正侧结合
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15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先静物
低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高 桑葚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颜色 碧绿、紫红
视觉
质地 光滑、高大、肥胖……
形状
声音 长吟、弹琴……
视觉、触觉 听觉
味道 又酸又甜
味觉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
18
写景小结
1.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心理。
2.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来写景,形、声、 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下文又写 到冬景)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写景活泼多姿。
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
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
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
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他为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1)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方正、质朴(2)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热爱学问,醉心读书(3)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热爱学问,醉心读书(4)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和蔼
4.从炼字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品味语言。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连续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着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脉络。 2.精读描写“百草园”的语段,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1.品味描写“百草园”的语段,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2.赏析具体的句子,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寄寓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教师点拨: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观点一】“我”在“百草园”中感受到了自由、纯粹的童年快乐,而在“三味书屋”中体会到压抑、沉重的成长压力。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孩童天真本性的重要性,也更清楚地认识了封建教育的落后与腐朽。
【观点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两个精神空间,“百草园”中自由、无虑的成长岁月和“三味书屋”中严厉、枯燥的学习经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借此表达对孩童纯真、美好天性的赞美,对快乐童年的怀恋。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缠络
木莲果 何首乌根

像莲房 臃肿
覆盆子 摘 像小球
形状
又酸又甜 味道
梳理:作者从哪几种角、用了哪些感官度详细 描写百草园旳景物?
颜色 碧绿、紫红
视觉
形状 光滑、高大、肥胖…… 声音 长吟、弹琴…… 味道 又酸又甜
视觉、触觉 听觉 味觉
从修辞手法旳角度看,
▪ 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旳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弹琴。
有旳人
到处是青青旳野草。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旳人,
有旳人
他旳下场能够看到;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加好活旳人,
有旳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旳火烧。
疑难旳句子资料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仁这 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 孔子哲学思想旳“仁”。)
露出

扫开
支起 系 看 罩


一连串旳动词,精确、生动、真切写出 捕鸟旳全过程,写出捕鸟时旳兴奋、惊 喜之情,突出了冬天旳百草园旳乐趣。
写冬天旳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旳景 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旳捕鸟 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百草园旳景物有声有色,充斥乐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 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简介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当 代伟大旳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 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 拾》、诗歌《野草》等。
1923年刊登我国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 。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又表明文章是按空间 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
绍兴城内鲁迅家 房屋后面的小园子
鲁迅童年、少年时期 读书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 . 限时 5 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 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 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 ,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明确: 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童年生活经历。

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 本 篇 文 章 时 鲁 迅 已 经 40 多 岁 了 。 这 部 散 文 集 题 名 为
夕 拾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 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课前预习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 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诗歌欣赏
“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 回忆时பைடு நூலகம்泪的微笑。”——冰心
冰心
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 忆,是脑海中的真,也是现实 背后的梦。鲁迅先生在人到中 年时再回味曾经的童年生活,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 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 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 的乐趣。
末尾的“!” “……”
细读体会
1.第1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 是如何理解的呢?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一般成人的看法; “似乎”是对成人的这种看法的否定,表达的是孩子 的看法——“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2.第2段作者都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 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 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8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8张PPT)
2. 儿童视角:然而,紧接着的“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作者转换到了儿 童的视角,表达了自己童年时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情感和美好记忆。在孩子的眼 中,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和探索的可能性,是他们自由玩耍和想象的天堂。
这种表述不仅没有矛盾,反而通过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突出了童年 视角的纯真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成人与儿童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这样的 开篇为读者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过程中失去的纯 真世界的感慨。
精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10至24段,思考:三味书屋是怎样的地方?作者在那里有 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味书屋:古老庄重,有陈旧的书桌椅子、字画、木质窗户。 有趣的事:折腊梅花,花瓣洁白如雪,香气扑鼻;寻蝉蜕,仔细寻找 后兴奋地与小伙伴分享;捉苍蝇喂蚂蚁,观察蚂蚁忙碌搬运食物。
精读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中关于寿镜吾先生的描述,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根据文中的描写来分析他的性格和教学特点。
精读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中关于寿镜吾先生的描述,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根据文中的描写来分析他的性格和教学特点。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 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分析:这里体现出寿镜吾先生教学循序渐进。一开始严厉可能是为了 让学生快速适应学习环境和规矩,后来逐渐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学习任 务,说明他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是一位认真负责且 有教学智慧的老师。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 这两个地方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
1. 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本文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的生活。 2. 这两个地方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在环境、活动、氛围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环境差异:百草园是一个自然的环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着各种植物和昆虫,是一个孩 子们可以自由玩耍和探索的地方。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典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严肃的教室, 有着严格的纪律和学习氛围。 活动差异:在百草园中,孩子们可以进行各种游戏和探险,如捉迷藏、观察昆虫等,这些活 动充满了乐趣和自由。而在三味书屋,活动主要是读书、写字和听讲,这些活动更加注重学习 和知识的积累。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学习课文中的写景方法,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自学指导一(1分钟) 齐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段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按怎样的顺序写 的? 提示:写景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移步换景。
2.这些景物,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提示:可 从修辞手法、感官角度、词语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2017年春节,广州市16支表演队4000多人参加额表演大赛 在该市的三个区同时开赛,市区街道锣鼓震天,人声鼎沸。 B.我们来到郊区,登上开满野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 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 C.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 至的沙漠。 D.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 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自学指导一(2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标记出生字词,注意读音和字形。
(方法指导:齐读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 2.文章分为三部分,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提示:可根据标题划分部分) 3.第9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自学检测一(6分钟)
在三味书屋 的读书生活
三味书屋的 环境 三味书屋的 先生
(枯燥但也快乐) 三味书屋里的 学习内容
课堂小结(1分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 《朝花夕拾》, 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集 ,回忆了鲁迅在
“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在“三味书屋” 枯燥但也快乐 的读书
生活。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加强语气,强调泥墙根一带的美景, 突出了百草园无限的乐趣。
仿写——
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湛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也不必说夜莺在婉 转地歌唱,麻雀在嬉戏,蝴蝶在翩翩起舞,单是迎面而来的微风就足以 让人心旷神怡。
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 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吗?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 学些什么,想些什么。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有过怎样的童年 时光?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
课文解读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学源习任务单
限时5分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边读边在文中画
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
连接起来的?
默读策略
默读习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默读技巧: (1)有速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遇到生字、生词, 用猜读法或跳读法。 (2)有思考:边读边思考,做笔记,圈点勾画。 (3)整体性:一气呵成读完文章,能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全文。
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是写 颜色 ,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 写 形状 ,这两者都是从 视 觉上写,鸣蝉“长吟”,油 蛉“低唱”,蟋蟀“弹琴”,是从 听 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 甜,写的是 味 觉,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写景要调动多种感官
初中语文
写景讲顺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初中语文
高也枕作而“国高卧家枕中无忧小”学。古课代程军资人词源打语仗集时注穿戴的护身战衣。
一般指地方荒凉偏僻。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学们想一想,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
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 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作者是如何写捕鸟的?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 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 (牵 )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 罩)住了。
扫 露 支撒系 牵看拉 罩
九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 雪后捕鸟的乐趣。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 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 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 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 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被反动 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遭到通缉。鲁迅难以公开同反 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他来到厦 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 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 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 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方法 明确要求
一、“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二、抓住关键的语句仔细体会。 三、有感情地朗读。 四、文章所描写的事物。
这些不同的情感,需要我们仔细体会,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
自主阅读,完成阅读表格
根据我们学到的方法,一起阅读以下一组文章,看看它们写了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业
针对童年的话题,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办一张手抄报。
回顾方法 明确要求
《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表达了对祖 父的怀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一文,描写了童年中的月亮,通过与其他地 方的月亮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梅花魂》一文,通过回忆童年中祖父的往事,表达了祖父 对祖国的眷恋和深切的热爱。
这些不同的情感,需要我们仔细体会,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组文阅读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后院的绿草地》《童年的玩与学》 《在胡同里长大》《最美的书包》
回顾方法 明确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难忘童年”,围绕这一主题,教材一 共组织了四篇课文。它们都叙述了童年发生的事情,但所表达的 感情却是各不相同。有的通过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表达了对亲人 的怀念;有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有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 所以,我们在读文的时候,要注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节选)》
好词
佳句
主要内容
思想感情
《后院的绿草地》
《童年的玩和学》
《在胡同里长大》
《最美的书包》
合作学习 交流感受
选择一篇你最感兴趣的文章,与同桌交流:通过这篇文章, 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交流要有目的性,不要泛泛而谈,积累要放在重要的位置。
展示分享 归纳总结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展示阅读收获,形式不限。可以是 朗诵优美的段落;可以多人合作进行情景剧表演;可以谈一下阅 读感受。
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首先梳理了本单元三篇文章内容以及表 达的思想感情,复习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 法进行阅读了五篇文章。
大家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所表达的感情,积累好词佳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