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故事

合集下载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简介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简介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简介
指鹿为马(拼音:zhǐlùwéi mǎ)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

便和胡亥串通一气,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

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

虽然至此,赵高并不满足,而是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

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话,一本正经地厉声问左右的大臣们:“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呢!”也有的大臣不愿违
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说:“是鹿,不是马!”
赵高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屈从他的指挥的,就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或被赶出朝廷,或被杀害。

指鹿为马的故事和道理

指鹿为马的故事和道理

指鹿为马的故事和道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战国时期,讲述了一位官员将鹿称作马以欺君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历史已经很久远,但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故事发生在秦国,当时群臣们为了争取权利,都想方设法欺骗秦始皇,此时,一个愿为正直抗议的少年管仲站出来说:“臣愿上殿,大秦乃骑马,非骑鹿也。

” 秦始皇听后,却不信他,反而信了旁边的一个谗言者,谗言者说那是马,少年管仲说那是鹿是因为他有私心,矬长的策马而行,善走的寿鹿却失掉了自由。

这个故事旨在告诉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更不能被奸诈者欺骗,不要被欺凌者威胁,也不要墨守成规,因为真相总是藏在谎言的背后。

这个故事又被升华为一种哲学,主张真实和正直,否则就会沦为一个没有温度的人,而失去自己人格价值。

人们在遭受打击时,大多会选择逃避现实,或者放弃抵抗,这样虽然能够短时间减轻自己的痛苦,但却无法改变现状。

只有勇敢地正视现实,在真实和正直的道路上不断奋斗,才能够重拾自我,体现个人的价值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道德伦理教育中所讲述的正直和诚信也是类似的道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会因为利益、权力、恐惧等因素而放弃原则,做出让自己的良心无法接受的事情。

而正直和诚信所要求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眼前的利益、权力和其他外在因素所左右,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和选择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人才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和自信的心态,追求真理、公正和美德。

指鹿为马在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象征,意味着当一个社会或整个国家失去对真理、正义的追求与坚持时,将会走向堕落、唯利是图和欺骗。

这也就提醒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强调责任、正义和信仰,保持政治清明,避免人们被愚弄,自己也不要被蒙蔽了双眼。

而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变化,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操守和良心,放弃原则,追求短期的利益。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对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更会给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从而进一步扰乱社会秩序。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说那是一头鹿,不是千里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指鹿为马的汉语词典解释: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

」●《旧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改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唐贺兰进明《古意》诗之一:「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指马谁攻秦相诈,入林都畏阮生狂。

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典故

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典故

[键入文字]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典故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哪些是敢于反对他的人。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赞成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借机把那些正直的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这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强权之下的指鹿为马,不过是一场闹剧,但生活中的指鹿为马却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一位哲人曾这样启悟众人:“人生的幸福和创造,就是从一片叶子上嗅出花的味道。

”拿破仑则说:“一旦把地球看成一个篮球,世界就在你的手中了。

”从这个意义说,指鹿为马就是一种人生的智能了。

有学生向一位教授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他从兜里拿出一个苹果说:“这是一个苹果,哪位同学闻到了它的味道?”有一位同学立刻说:“我闻到了,是苹果的味道。

”这1。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即“指鹿为马”。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的时候,当时的秦始皇刚刚登基,他身边有两个奸臣,一个叫赵高,一个叫李斯。

这两个奸臣为了谋取权力,经常欺君误国,他们的举动也给秦朝带来了很多灾难。

有一天,赵高拿着一只鹿去见秦始皇,他说这是一匹马。

秦始皇看了看,觉得这明明是一只鹿,于是问赵高,“你是不是眼睛有问题?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赵高却不以为然,他坚持说这是一匹马,并且还说,“如果您不相信我的话,那我就让这匹‘马’拉车给您看。

”于是,赵高命人把鹿套上车,拉了几圈,然后对秦始皇说,“您看,这匹‘马’拉车跑得多快啊!”秦始皇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赵高的目的很明显,他想通过这种欺骗的手段来削弱秦始皇的权威,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而李斯也是一样,他在朝廷上说了很多违背实际的话,制造了很多假象,来迷惑和愚弄秦始皇。

这样一来,秦始皇就会被蒙蔽,失去正确的判断,导致国家政治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然而,秦始皇并不是一个愚蠢的君主,他很快就看穿了赵高和李斯的用心。

他知道他们是在玩弄权术,企图搞乱朝政,于是秦始皇下令将赵高和李斯处死,清除了朝廷的奸佞之徒,恢复了政治的清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指鹿为马的行为是一种欺骗和谎言,它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来迷惑他人,制造假象,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善于辨别是非,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欺骗所蒙蔽。

同时,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诚实和正直的原则,不做任何欺骗和虚假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诚信和和谐的社会环境,让谎言和欺骗无处遁形。

这就是这个历史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语文知识点指鹿为马的故事及相关人物简介

语文知识点指鹿为马的故事及相关人物简介

语文知识点指鹿为马的故事及相关人物简介故事背景及基本情节指鹿为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

传说在秦王朝时,有两位大臣赵高和李斯,为了争夺宰相之位而拉帮结派。

赵高为了获得信任,曾经作出了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相传公元前246年,赵高当宰相时,有一天突然下旨要求把一只鹿改称为马。

随后,他派人将一只鹿赶到宫廷,狡辩说这是一匹马,要求皇帝马上验明正身。

当场,皇帝看到鹿的模样,便很疑惑,询问身边的官员,大臣们也不敢说实话,只有李斯大胆站出来指出这只明明是一只鹿,不能随便改换。

于是,赵高便借机陷害李斯,谎称他背叛国家,最终让李斯被赐死。

人物介绍1.赵高赵高,字子舆,战国末期秦国宰相。

赵高早年在草庙之变前即成为荀子门下弟子,并于荀子病逝后,转为舍人,继而为外廉,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草庙之变后,扶苏被秦将胡亥杀死,赵高假装居丧唿起江山,深得秦国君臣信任,继而成为权臣,最终成为宰相。

赐官邑六百户,因掌握国家最高权利而声名狼藉,也被后世视为“奸臣”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高的措辞与想象力非常强,他能够说服皇帝采纳自己的建议,他的言辞能够煽动大众,让人们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努力。

他是一位非常精明狡诈的政治家,辅佐秦始皇和胡亥两位皇帝执掌大权。

2.李斯李斯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他曾在秦伐楚战争中为昭阳军的武将,也曾经担任过韩国的客卿,成为了与韩非齐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公元前251年,李斯拒绝了秦国的聘请,拒绝加入赵高的阵营。

此后,赵高排斥、迫害李斯,并在“指鹿为马”事件中诬告李斯背反秦国,将他五马分尸。

并且作为对李斯讥讽的托示,将他的书稿全部投进了河里。

3.胡亥胡亥,利用自己的身为嬴姓,于公元前246年继任秦王之位,即秦始皇之死后的秦二世君主时期。

因其政治手腕、个性扭曲、理念狭隘,此后不但大肆压迫百姓、纵容奸臣,还不断与诸侯诸国开战,最终还被几位爪牙针对排挤和诋毁,直至公元前207年自杀而死。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成语叫做“指鹿为马”。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

当时,秦朝的第二任皇帝秦二世非常喜欢宠爱他的宦官赵高。

赵高为了谋取更多的权力,他决定采取一些阴谋手段。

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就是制造混乱和误导皇帝的思想,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有一天,赵高带着一头鹿来到了皇宫,他对皇帝说,“陛下,这是一匹非常漂亮的马,我特意为您带来了。

”皇帝看到这头明明是鹿却被说成是马,感到非常疑惑。

他问赵高,“这不是一头鹿吗?你为什么说它是马?”赵高却一再坚持说这是一匹马,还说其他人说成是鹿的都是在诬陷他。

皇帝被赵高的话迷惑了,开始相信这是一匹马。

赵高的这个计策非常成功,因为他成功地误导了皇帝的思想,让皇帝相信了他的谎言。

接下来,赵高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了自己的权力,打压了一些异见者,让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地使用谎言和欺骗。

赵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利用欺骗和误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警示,就是要警惕那些用谎言来欺骗我们的人,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要轻易被他们所蒙蔽。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坚守真理,不要被别人的谎言所迷惑。

皇帝最终相信了赵高的谎言,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警示,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去分辨是非,不要被他人的谎言所蒙蔽。

总的来说,“指鹿为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谎言和欺骗,要坚守真理,不要被他人的谎言所迷惑。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被谎言所蒙蔽。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赵高的权臣,他曾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颠倒
黑白,混淆是非。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他指鹿为马的故事。

赵高是秦始皇的宠臣,他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

有一天,他在朝堂上带着一只鹿进来,却声称这是一匹马,他试图用这个荒谬的举动来测试朝廷中的人们是否听从他的话。

当时的大臣们有的沉默,有的迎合,只有一个名叫李斯的大臣毫不畏惧地反驳赵高,指出这是鹿不是马。

赵高却不以为然,他坚持说这是一匹马,并且要求其他人也跟着他说,最终,他逼迫其他人都说这是一匹马。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被用来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赵高的举动虽然令人愤慨,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这个故事中,李斯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了后人敬佩的榜样。

指鹿为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不被权势所蒙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而我们应该像李斯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坚持真理,不为权势所左右。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警示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欺骗和迷惑。

在人
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坚守真理,不被诱惑所动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地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
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则做了宰相
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是,朝中大
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
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
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
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
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
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
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
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
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
抄斩。

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求解驿站】把鹿说成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清是非。

【活学活用】官职越大的人,越是应该明辨是非。

如果故意~,混淆视听,终会让人
讨厌。

【妙语点拨】赵高通过“指鹿为马”的戏份考验群臣,应用了心理学上的顺从现象。

顺从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或慑于权势、权威的情境下,常会表现出顺从现象。

秦二世虽然对马提出质疑,但毕竟年幼,还要听听群臣之见。

而群臣当中,一些人慑于权
势而不表态,一些人阿谀奉承,说假话,进而又带动了一些顺从者及从众的人也跟着颠倒
黑白。

这样,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就占了上风。

【近义】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反义】是非分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