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报告管理,确保传染病的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职责分工1.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治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2. 医疗机构负责对病患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3. 企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员工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员工的卫生宣教和防护设施的投入。
4. 个人应当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规定,如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
四、报告制度1. 医疗机构对于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需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病例信息。
2.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公众。
五、控制措施1. 对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封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并提供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
六、宣教工作1.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 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员工的宣教工作,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护能力。
七、处罚制度对于故意隐瞒或者拒绝报告传染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并依法给予处罚。
八、监督与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
对于由于违反本制度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以上为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二)传染病是一种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和感染性。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辛集镇中心小学
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传染病上报制度,内容如下:
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上报教务处,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
2.教工发生传染病,学科或年级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联校,上报内容同1。
3.联校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5.对于班级或科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年级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政教处,经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2020年1月29日。
传染病上报制度范本(三篇)

传染病上报制度范本[传染病上报制度范本]1. 目的和适用范围该传染病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分析传染病的疫情数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实验室、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
2. 上报的传染病范围该制度要求上报的传染病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狂犬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登革热、艾滋病、丙型肝炎等。
3. 上报要求3.1. 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学校应当及时上报所发现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信息。
3.2. 上报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例分类(如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等)、发病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措施等相关信息。
3.3. 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数量应按照不同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和报告。
3.4. 上报信息应使用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系统或格式进行报送,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安全和准确。
4. 上报流程4.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4.2. 实验室在确认传染病病例后,应及时将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上报给相关部门。
4.3. 学校应及时上报学生和教职工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以及学校内的传染病疫情情况。
5. 数据分析和报告相关部门应每日对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5.1. 各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分布情况。
5.2. 传染病的病原体特征、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
5.3. 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控策略效果的评估。
5.4. 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建议和指导。
备注:该制度范本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传染病上报制度范本(二)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建立和完善传染病上报制度,及时掌握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 意义:传染病上报制度是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卫生部门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制定了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以便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度。
一、制度目的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学校内各个部门和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传染病疫情的及时报告、监测、分析和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二、报送内容1.疫情报告:各个单位根据学校规定的疫情报告格式,每天上报当天发现的传染病病例数量、病例分布、治疗情况等相关信息。
教职员工每月需要将个人生活区域的传染病感染情况进行报告。
2.监测数据:各个科研机构和所内实验室根据学校规定的监测数据报告格式,定期上报监测到的传染病相关指标、样品采集情况、实验结果等相关信息。
3.防控措施: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根据学校规定的防控措施报告格式,上报已经采取的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评估、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信息。
三、报送程序1.每天上午8点之前,各个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将当天传染病疫情报告提交至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
2.每月底,各个科研机构和所内实验室将当月监测数据报告提交至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
3.每周五上午10点之前,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将当周防控措施报告提交至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
四、报送责任1.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要保证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禁隐瞒、虚报或迟报疫情信息,确保信息流通的畅通。
2.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负责人要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准确报送监测结果,并将重大发现及时上报。
3.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要认真执行防控措施,及时上报实施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不得敷衍塞责。
五、报送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将根据上报的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及时通报给学校领导和各个相关部门。
根据疫情的发展和趋势,学校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通知全校师生。
学校领导将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做出决策和指导,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六、保密原则学校将对上报的疫情信息进行保密,并限制信息的传播范围。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疾控中心制定的一套针对卫生应急信息报送的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加强卫生应急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公布,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公众,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制度实施范围包括全国疾控中心及其各级分支机构、省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中心和县级疾控中心等。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疾控中心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报送卫生应急信息。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采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采集机制,及时收集和报送疫情、病例、病原体、诊断治疗、疫苗接种等信息。
2. 信息传输:各级疾控中心应当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包括电话、邮件、传真、网络等方式。
3. 信息公布: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和媒体发布卫生应急信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疫情数据、疾病防控指南等。
4. 信息保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加强信息保护,确保信息安全。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各级卫生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上报工作制度

传染病上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时限1. 报告责任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的从业人员,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
2. 报告时限:(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
四、报告内容1. 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2. 病例的临床信息,包括诊断、病情、治疗情况等。
3. 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包括发病时间、地点、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者等。
4. 其他需要报告的信息。
五、报告程序和方式1.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责任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间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 报告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同时应提交书面报告。
六、信息核实和调查处理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实,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处理。
2. 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3. 对于确诊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七、培训和考核1.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应定期组织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考核,确保报告工作的质量。
八、法律责任1.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1)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的;(2)故意隐瞒、谎报、迟报传染病的;(3)未按照规定采取控制措施的;(4)未按照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5)其他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
传染病上报制度(四篇)

传染病上报制度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____,园长是第一责任人,保教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
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幼儿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园幼儿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午检工作;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
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5、接受____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三、学校传染病报告顺序。
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长→上级教育部门→当地疾控中心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四、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____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学生(____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____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五、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当发生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时,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疫情扩散和蔓延,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报告人及职责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分管校长为疫情报告主要责任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责任区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监测与报告学校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7: 30-8: 00,中午12: 30-1:0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午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二级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晨检、午检。
2.晨检、午检中旦发现师生中有如发现学生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腹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来、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张义兵,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3.展检、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4.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
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出现新冠勃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废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明痛、咳嗽、头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
居家治疗期间班主任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要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要将惠病师生情况及时报告分管校长张义兵。
5.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张义兵要将晨、午检情况汇总,如发现一个班级-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间一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需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安全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曲镇中心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二曲镇中心学校传染病上报制度。
1.中心学校、各学校及幼儿园必须确定一名信息报送员。
中心校信息报送员由施艳玲担任;学校信息报送员由学校德育主任担任;幼儿园信息报送员由保育主任担任;班级信息报送员由班主任担任。
2.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园)信息报送员员,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学校信息报送员在第一时间报告校(园)长,根据情况按照正确渠道报告中心校;中心校在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校校长,根据情况按照正确渠道报告教育局。
根据指示和疫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3.教工发生传染病,教研组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园)信息报送员,上报内容同2。
4.对于紧急病情,学校(园)信息报送员在报送中心校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周至县急救电话87117120)请求急救,不能耽误治疗。
5.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5.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
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二曲镇中心学校
201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