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性质。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5. 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制备方法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等。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性质实验。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教案内容: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

三、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玻璃、陶瓷等。

四、小结(5分钟)第二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能特点,可分为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建筑、电子、光学、环保等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509Z10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课程类别:必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学分:32/2.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固体物理》、《硅酸盐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等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林宗寿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2、王培铭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3、王琦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非金属类材料。

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提法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演变而来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如下:1、《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在校形成专业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和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的共性和影响因素,从而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生产过程、应用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

2、《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统知识体系,为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

同时是不断利用材料科学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成就,实现按使用性能要求来设计和制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目标。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案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案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征,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出满足特定要求的产品。

课程将涵盖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组成、性能特征、加工工艺等内容,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石墨烯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3. 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出满足特定要求的产品。

三、教学内容
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石墨烯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组分、结构、性能;
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征:抗热性、抗冲击性、抗腐蚀性、抗紫外线等;
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热加工、冷加工、热压加工、冲压加工等;
5.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电子、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
1. 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征;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无。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设计AD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设计AD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设计AD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专业课程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环节,是对前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与表征”、”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粉体工程与设备”、“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是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功能材料”等课程所学知识的实践和补充。

学生分组任选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完成从原料选择、配方计算、工艺流程设计、原料及制品加工、设备选型、产品检测、质量监控等全过程进行设计,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结合前期课程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出一份合理、完整、准确、可行的设计说明书或报告。

IntroductionCurriculum design of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process of inorganic nonmelallic material engineering, and it i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Basis of material science", "Basis of material engineering0, "Material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zalion" in the early stag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basic courses of "Material research metho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Powder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 "Inorganic material physical chemistry" is the practice and supplement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ourses of "Inorganic non metal lie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Functional material". Students can select a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in groups to complete the design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raw material selection, formula calculation, process design, raw material and product processing, equipment selection, product testing, quality monitoring, etc., and consider social, health, safely, leg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reasonable, complete, accurate and feasible design specification or report is compil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cours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1.课程目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前期课程知识的同时,综合文献、资料,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掌握产品生产工艺全过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40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Experiment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课程类型:选修/学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 24/1.5适应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 伍洪标,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2) 王瑞生,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年(3) 郑少华、姜奉华,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4) 朱长山,徐通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5)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四年制材料化学方向本科新生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常规制备方法、实验方案设计,使学生巩固在理论课中所学的材料制备、各种基本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训练、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测试分析,掌握基本制备技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综合、撰写实验报告,加深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完善本专业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典型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方案设计及数据处理基本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与制备过程、几种典型类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与材料设计及材料制备与检测、实验报告的撰写。

几种典型实验内容:(1) 多孔或泡沫陶瓷的制备与表征;(2) BaTiO3陶瓷的掺杂改性、制备与基本表征;(3) 简单氧化半导体陶瓷的掺杂改性、制备与基本表征;(4) 多孔/泡沫微晶玻璃的制备与表征;(4)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BaTiO3粉体及其表征;(5) 薄膜或厚膜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与表征;(6)其它类型或种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X2130021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X2130021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X2130021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英文名称: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base课程编号:X2130021学时数:9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12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6.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在《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总结和概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生产的共性规律而形成的,其任务是阐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

该课程主要研究固体结构、晶体缺陷、熔体和玻璃体、表面与界面、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相平衡、扩散、固相反应及烧结等。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为将来学好专业课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固体结构了解32种点群、230种空间群和共价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的空间点阵、晶向和晶面指数、晶体的对称性等结晶学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合金相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和硅酸盐晶体结构。

重点:结晶学基本原理及典型的金属晶体、合金相、离子晶体结构。

难点:空间点阵和鲍林规则。

(二)晶体缺陷掌握各种晶体结构缺陷的基本类型、形成规律。

了解点缺陷的平衡浓度、柏氏矢量。

重点:热缺陷、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及表界面。

难点:缺陷反应。

(三)熔体和玻璃体了解熔体和玻璃体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玻璃体的通性、玻璃的形成条件及一般性质;理解熔体的基本结构和玻璃结构学说;掌握各离子在熔体和玻璃体中的作用,粘度与组成的关系;熟练掌握玻璃网络参数的计算。

重点:各离子在熔体和玻璃体中的作用,粘度与组成的关系,计算玻璃网络参数。

难点:玻璃的形成条件。

(四)表面与界面了解固体表面和粉体表面结构、性质;掌握吸附与表面改性及表面改性的原因;熟练掌握润湿及相分布。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或相关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制定单位:材料化学教研室制定时间:2012 年 3 月一、使用说明: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功能和应用,了解各个材料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 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1)每周3学时,共计12周(一学期),34 学时(2)学分: 2 分(3)主要教学环节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

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

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 和“启发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5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材料科学基础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材料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塑性变形、相图等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各个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材料概论等其它课程完成。

4、教材陈照峰张中伟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105、主要参考书林宗寿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张联盟主编,《材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胡志强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沈曾民主编,《新型碳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周曦亚,《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考核方式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10%、20%、70%。

《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编纂.doc

《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编纂.doc

h《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英文名称: Integrated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s课程编号:32120600 开出实验项目数:6大纲主撰人: 吴华忠大纲审核人:陈云平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36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分:1.5二、适用专业年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属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实验涉及无机化学、硅酸盐物理化学、材料测试与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使学生在专业试验操作中得到初步训练。本实验课的任务是:该课程使学生巩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材料主要性质的测试方法、主要制品质量的基本检测手段,培养学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与产品质量控制的工作能力。完善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毕业时达到该专业应有的水平和素质。四、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BS-210S 3台烘箱 DGF30/14-ⅡA 2台抽真空装置JY7114 2套电动搅拌器JJ-1 8台球磨机PM-2L 2台激光粒度仪 1台涂-4粘度计 LND-1 2套旋转粘度计 NDJ-8S 2套手动压机 769YP-15A 2套高温电阻炉SX-6-14B 3台数显显微硬度计HVS-100 2台万能试验WE-100 1台六、考核方式考核方法以学生平时成绩为主,其中实验操作、实验室纪律及安全卫生占60%,实验报告占40%。七、实验指导书、参考书(一)指导书:自编教材。(二)参考书1.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2.王瑞生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3.施惠生主编.《无机材料实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4.曲远方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50432005
课程英文名称: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ceramic factory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陶瓷工厂创新基础》专业外语课程是无机非金属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内容,达到初步了解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和如何进行创新模式思考的教学目的。

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组成;
(2)掌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混凝土、玻璃、陶瓷的定义、组成、性质,几种典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2.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堂讲授掌握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什么是水泥混凝土、玻璃、陶瓷,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及培养途径、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采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大学生创新的思考。

3.基本技能:具备查阅文献、独立完成创新报告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食品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占30%,课后大作业占70%。

(七)参考书目
1. 《科技创新思路及方法》,王国全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学生一门选修课。

课程通过无机材料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创新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陶瓷、玻璃、水泥混凝土、建筑材料等无机非金属领域的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具备专业创新思考的能力。

本课程为毕业论文工作以及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1部分科技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现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2)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
3)新技术开发的基本路径与方法
4)介绍CES
重点:
现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难点:
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
第02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2)几种典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
就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主题撰写一篇创新文字材料
第03部分建筑材料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什么是建筑材料
2)建筑材料的特点
3)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4)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解
第04部分水泥混凝土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水泥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发展史
2)目前常用的新型混凝土
3)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05部分玻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玻璃的组成和性质、
2)世界典型的玻璃建筑
3)新型玻璃制品
第06部分陶瓷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陶瓷的组成和性质
2)陶瓷制品的发展精度课文
3)新型陶瓷制品
第07部分课堂讨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现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