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消防排烟系统风量不足解决方案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实例分析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阐述了根据全面通风稀释有害气体的方法计算排风量和送风量,并用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其计算过程,总结了个人的看法,供今后不断总结完善。
关键词:地下车库排风量送风量排烟量0前言近几年,随着新疆跨越式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乌鲁木齐市汽车保有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家用轿车的数量。
随之也带来了一个社会问题——停车难。
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修建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库是必要的。
如何在实现车库功能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是我们暖通专业的首要任务。
1 为何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首先,地下车库通常是一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大空间建筑,而地下车库内的汽车会排放出一些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
若不将这些有害气体排出或稀释,将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往往地下车库无法利用建筑物门窗等开口进行自然通风和排烟。
所以,就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将有害物质排出。
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出既能满足平时通风要求,排除有害物质,送入新鲜空气,稀释有害气体,使车库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要求;又要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限制烟气的扩散,排除已产生的烟气,以保证人员的撤离,减少伤亡及财产损失。
为此,本文通过对一个具体工程回顾来浅析地下车库通风设计的相关问题。
2 实例分析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八家户路东侧,河滩路西侧。
车库为自走式停车库,总建筑面积:16463.18㎡,地下三层,共有447个车位;并设有地下消防水池及泵房、高低压配电室、开闭所等;各防火分区均设排烟、送风机房。
2.2 通风及防排烟形式2.2.1传统通风系统传统通风系统按照防火分区或者防烟分区划分。
按照防火分区划分的排风系统风道尺寸较大,但是只设一台风机,可以节省车位空间。
按照防烟分区划分的排风系统可以和车库排烟系统合用。
防排烟系统调试方案

防排烟系统调试方案一.目的防排烟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排除火灾烟雾的系统,本方案用于指导防排烟调试的执行。
二.适用范围防排烟系统的调试及其与火灾控制系统的联动。
三.引用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四.测定与调整前的检查1.检查风机,风管,风阀等部件安装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和设计要求。
2.检查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型号,安装位置,开闭状态,检查电源,控制线路的连接状态,检查各执行机构(阀板动作)是否可靠。
3.检查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质量,安装位置是否合格,检查风口动作是否可靠。
4.若系统采用砖或者混凝土风道,测试前应检查风道的严密性,内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堵塞,是否有空洞没有封堵,是否有串井(用作其他管井用途),特别要检查竖井与支管结合处是否严密可靠,防火排烟阀是否可靠安装。
五.准备项目1.根据测试内容准备防排烟系统图,平面图2.准备对模拟层进行相关测试的平面图,并标记测点位置,同时编制记录表格。
3.准备“防排烟测试中,无关人员禁止入内”等标志。
4.准备测试用的相关仪器和通讯工具。
(热线风速仪,对讲机)5.测试小组内应该配备消防电气的相关人员,随时与中央监控室联络。
六.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的测试与调整1.关闭楼梯间的门窗(包括与相邻前室的门,包括消防电梯门),然后打开楼梯间的全部送风口。
2.选择加压送风管道最不利点处的送风口所在的楼层进行模拟火灾,将模拟火灾层和相邻上下层的前室送风阀打开,将其他各层的前室送风阀关闭。
3.启动加压送风风机,测试前室,楼梯间,和避难层的余压值,消防加压送风应该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测试楼梯间3~5个点,每点测3次静压值,取平均静压,调整静压值使之满足楼梯间静压设计要求;依此方法测试避难层,走道等的静压值,使压力满足设计要求。
4.同时打开模拟火灾层和其上下层的走道-前室-楼梯的门,分别测试各门洞的平均风速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车库排风

有关地下车库通风一、有关地下车库的强条:1.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排风量不小于6次/h2.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送风量不小于5次/h3.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排烟量按6次/h4.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5. 地下车库面积超过2000m2时通风系统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6. 排烟口距最远排烟点不超过30m即可满足要求7. 排气量应大于进气量,以便使车库有一定的负压,防止车库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8. 停车库风机一般风量大风压小,故大多采用离心风机,工程中有时采用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二、传统的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通风兼排烟系统)传统的设计方法:1. 车库送风系统兼做排烟时的补风2. 排风与排烟系统共用设备及风道3. 排烟口与上部排风口合用4. 排风时上部排风口负担1/3风量,下部排风口负担2/3风量5. 由于4条将导致排烟时上部排烟口风速过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将在上部增设一定数量的排烟口(常闭),同时在下部排风口分支管设防烟防火阀调节阀,火灾时电动关闭所有下部排风口分支管上的防烟防火阀调节阀打开上部排烟口(常闭)和排风口共同进行排烟。
三、传统的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弊端:1. 选用了大量的电动控制的阀门,工程造价大幅提高,控制系统复杂,火灾时防烟防火阀调节阀一旦失灵会自下部吸引烟气,不但不能有效控制并排除烟气,反而会因下部排风口的抽吸使烟气向下部空间蔓延,直接对人员疏散产生威胁,所以这种通风兼排烟系统作为排烟系统时的可靠性较低。
四、传统的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改进之一1. 车库送风系统兼做排烟时的补风2. 排烟系统只与排风系统共用主机及主管段,然后个分支路,在排烟支路上设排烟防火阀(280°C,常闭),在排风支路上设防烟防火调节阀(70°C,常开)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只对这两个阀门进行启闭就可以实现排风系统向排烟系统的转换。
从而减少了电动控制阀门的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传统的系统比较,就是排烟与排风各设支管。
浅谈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施工问题

⑦ 风管水平安装 , 度应 < 310 , 水平 = /00 总偏差应< 2 m = 0 m。风管垂 直安装 , 垂直度应< 210 总偏差应 < 2 mm。人防出墙风管按人 防 = /0 0, =0 要求作坡度 ⑧风管的阀类调节部位应 安装在便 于操 作的部位 , 阀板应顺气流 方 向插入 . 防火阀安装位 置应正确 . 易熔件应在 系统安装后装入 。 ⑨各类风 口安装应 平整 。 准确 , 位置 转运 部分应 灵活 。 与风管连接 应牢固。
() 管 厚 度 按 标 准 。 7风
⑩ 柔性短 管安装松 紧适 当 , 不得扭 曲。
4管 件 防腐 处 理 .
( 施工场所 的管件均必须保持清洁 I、 1 ) 干燥 、 无尘。 在大风 、 大雾 、 雨天时 。 不得进行 室外油漆 . 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 相对湿度不 操  ̄ C 得大于 8 %. 0 并不得在强烈 阳光直射下进行油漆 ( 刷涂油 漆应使表面漆膜均 匀 、 2 ) 光滑 , 色一致 , 颜 附着 牢固 , 不得 有堆积 、 漏涂 、 皱纹 、 气泡 、 脱层 、 掺杂及漏 色透锈等缺 陷。 f) 、 托架的防腐处理应与风管相一致 , 3支 吊、 油漆颜 色符合设计要 求。
1通风 、 . 排烟 管道 制作方法及要求
(J 风 、 1l 排烟 、 )  ̄ 空气调节工 程所使用 的主要 材料 、 设备 、 品半成 成 品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量鉴定 文件 ( 通风 、 2 ) 排烟工程必须按批准 的设计 图纸施工。 () 3通风 、 排烟管道制作 的尺寸应按 图施工 , 均以 内径为准 , 连接 管 应与阀体相吻合 (圆形弯管的弯曲半径 和最少节数及矩形弯管 的弯曲半径应按《 4 ) 建 筑 安装工 程施 工技术操作规程 》 中有关规定 执行 。 () 5圆形风管 的三通 , 其夹角为 9 & rm。 0 od () 6风管各管段的连接应采用可拆卸的形式。
细说地下车库通风问题

细说地下车库通风问题时间:2012-4-4 发布:环舒通风阅读:552次细说地下车库通风问题目前我国大量兴建高层建筑, 设计中都设有地下停车库. 它占有建筑空间的大小, 直接影响到投资的经济性. 本文从探讨地下车库的常规设计出发,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推广的诱导通风方式在车库中的应用.1、停车库的通风量计算1.1 考虑因素通风量的确定和车库内许多因素有关. 例如, 停车库规定的停车数量(即每个车位的面积指标)、单位时间出入车库的车数与额定停车数之比(称出入频率)、车库内车辆行驶的平均时间及每辆车的CO排量、车库内容许CO浓度以及室外CO浓度.众所周知, 停车场的换气量是按有害气体(一般以CO为准)稀释到容许浓度来决定的,同时也要符合当地法规的规定.1.2 换气量的基本公式室内全面通风换气量与有害气体发生量和容许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通风量: L=G/(m1-m0) (1)式中: L—通风换气量(m3/h);G—有害气体发生量(m3/h);m1,m0--分别为室内容许有害气体浓度和进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m0一般取5ppm(即容积百分率0.0005)因此: m1=G/L+m0 (2)虽然车库的有害气体成份有CO、CO2、NO2、HCHO、Pb、SO2等多种,但按劳动卫生法规, 以稀释汽车排气中CO含量(0.01-0.1%)到容许浓度的新鲜空气倍率为最高, 故通风量能满足CO的卫生标准时, 其它有害物成份均在可容许范围内.停车库中CO容许浓度规定为0.01以下(居住房间为0.001).1.3 CO发生量的确定车库内CO的发生量可按下式计算:G=mrqt (3)式中: G—车库的CO发生量;m—停车库容纳车位(辆);t—停车库内汽车平均停车时间, 一般为2分钟;r—汽车出入频率(1小时内进出车量与停车位之比);q—每辆小汽车的CO排量(m3/min).小汽车CO发生量理论上为排气中CO含有率与总排气量之积, 实际上因引擎的排气量、型式、负荷比例、运行状态而异, 一般使用实测结果的平均值. 表1为汽油发动汽车因运行状态而产生的CO浓度的比例, 当为4缸引擎时, 总排气量q值可按下式计算:q=0.4 ξVN×10-3 (4)其中:q—总排气量(m3/min)ξ—负荷比例(全负荷时ξ=1)V—行程容积(L)N—引擎转速(r/min)通常计算时可取ξ=0.5, V=1.5N=1500,故q=0.45 m3/min出入频率一般按统计得的经验数据,可取35~55%.汽油发动机汽车运转条件与排气中CO的比例2、确定车库通风量的法规对于此规定各国不尽相同, 如日本, 对于停车场车库, 停车场面积大于500m2时, 如开口面积不足地板面积1/10, 应采用机械通风,每平方米每小时需提供25 m3以上的新风量; 对室内停车场, 开口面积不足1/10时, 换气次数取10次/时以上.美国对于地下车库的通风换气次数建议为4~6次/时或按每m2面积4L/s确定通风量. 对于部分与室外相通的车库, 则应具有2.5~5%的开启面积供自然通风之用. 芬兰建筑法规规定办公大楼地下车库最小新风量为2.7L/s. m2. 我国有关技术措施规定, 换气量计算当无计算资料时, 可按排风不小于6次/时,送风不小于5次/时作设计依据.3、地下停车库的通风装置设计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送风和全面均匀排风的机械通风装置. 排气量应大于进气量, 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 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在布置送风和排风口时, 应防止产生场内局部的气流滞留. 目前, 在我国停车库通风设计中,依据GB19-87及GB50067-97中的规定, 常采用上部送风, 上、下部同时排风的系统,通风换气量为6次/h,此为我国卫生部门的最低标准.在送回风口布置时, GB19-87中规定, 对于分子量大于空气分子量的污染物采用三分之一上排风三分之二下排风方式来处理负荷; 分子量小于空气分子量的污染物采用三分之一下排风三分之二上排风方式来处理负荷; 当然从理论上讲, 排出的污染物不应通过人区, 采用完全下部通风量最有力, 但在实际上, 很难做到.高层建筑内的地下停车场一般均处在交通密集的闹市区, 交通车辆的排气CO污染本已严重,故新风取入口应避开环境较差的区域, 或是将采气口做得较高. 若该地区风速大于3m/s以上, 则CO浓度与高度关系不大. 此外, 进排气塔与建筑物一般都较邻近, 故噪声问题亦应予以关心. 停车库风机一般风量较大, 风压较小, 故都采用轴流风机. 风机运行时间长, 全年不停, 从节能考虑, 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 我国在工程中也有采用混流风机代替轴流风机, 此外, 也可通过CO浓度的监测来调节风量, 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排烟设计方面, 对于2000m2以上的停车库, 应考虑有效的机械排烟措施. 我国目前在设计中一般是利用排风系统的上部风口作为排烟风口. 排烟时换气亦为6次/h, 此时主要考虑避免由于汽油挥发引起的火灾或爆炸危险, 排烟口及排烟管的风速在火灾时可较日常通风的风速适当提高. 日本在地下车库设计指南中并未规定具体的做法, 建议与消防当局协商确定.4、诱导通风方式在地下车库中的应用4.1 问题的提出仅从计算公式上看,常规地下车库通风方式在CO控制方面可以达到要求. 但实际工程中常因气流短路使车库中CO浓度高于卫生标准. 这主要因为以下原因:首先, 对于常规通风换气系统属于完全混合式换气系统.但完全混合式换气系统有着其先天的不足, 即经一次换气之后, 其通风有效度(排气之CO浓度与换气前空间内CO浓度之比)不可能大于50%, 有时甚至更低. 对于常规通风换气系统其通风有效度不大于50%容易理解, 而更低则是因为产生了气的短路, 无法完全混合后再换气而造成的.短路原因主要因为车库层高要求十分严格, 室内布置送、排风管系统与建筑结构矛盾较大.对于送回风口位置布置,设计人员十分被动. 所以难以实现极佳的气流组织.其次, 因为在常规的系统中还忽略了一个概念,即呼吸地带浓度. 由于CO比较特殊, 分子量与空气相近 (空气分子量约为29), CO 从汽车排气管中排出后,虽因尾气温度会有一定升腾,但由于热量相对太小,立即被平衡掉,之后CO将按浓度梯度自由扩散. 因此在GB19-87中规定的针对污染气体分子量与大气分子量的差别采用三分之一上排三分之二下排或三分之一下排或三分之二上排的这两种方式对于CO都不十分适合,由于排风出口风速衰减很快, 没有能力抑制汽车尾气的升腾,所以此时CO会在送风风压和浓度差的共同作用下, 从升腾后的位置开始向上、下回排口移动, 而升腾后的位置正好接近人员的呼吸区, 从而使在人的呼吸地带的CO浓度反而高于整个空间的平均CO浓度.再有, 对于常规的通风换气系统, 使用CO传感器会发现传统方式在各区段的每个送风口和每个排风口之间CO的分布是相同的. 即从送风口到排风口浓度逐步增加. 从而使CO浓度曲线沿程为锯齿状,使人员行经时经过区域的CO浓度值反而大于整体平均值.最后, 对于停车库的CO负荷产生并非一个连继稳定的过程.通常会在上午8:00和下午3:00出现两个峰值, 且峰谷与峰底值有很大差别.下午3:00时CO浓度最高,这主要因汽车引擎由低温起步效率较低而此时车辆移动难度亦较大的原因.而常规通风系统由于换气方式的限制,使之处理尖峰负荷的能力较弱,通常需很长时间才能把CO负荷处理掉.综上所述,换气次数6次/h虽为卫生部门的最低卫生标准,但由于常规系统中的弊病使气流短路;送、排风口的不连继性使CO浓度。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问题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问题浅析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的地下汽车库通风系统的弊端,阐述了无风道喷流诱导通风系统的优点,并结合相关规范,探讨了地下汽车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地下车库通风系统防排烟诱导风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由原来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了普通百姓的“必备品”,汽车数量的急速增加也直接将“停车难”这一问题刻不容缓的摆在了世人面前。
作为缓解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之一,地下汽车库正以其容量大、节约用地、管理方便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广大业主和汽车用户的青睐。
如何改善地下车库的空气品质,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并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是进行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1 .传统通风系统的缺点传统的地下车库通风方式,一般采用在车库一侧设置送风机,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另外一侧设置排风机,通过排风口将多余废气吸入风管内进而排出室外。
这种通风方式,虽然基本达到了车库内空气循环的目的,但却存在诸多弊端,具体如下:(1)需单独设置通风管道和风机、风口等设备,耗资巨大;(2)风管厚度较大(一般在400mm左右),极大地占用了车库的高度空间,若要保持车库净高,就需要增加建筑层高,从而增加了土建工程造价;(3)风管安装时常与消防喷淋管道、给水排水管道、供热管道、电缆桥架等产生交叉,既增加了施工难度,又影响车库的整体视觉效果;(4)车库内各部位气流组织不均,往往风口附近空气流动较快,而两个风口之间的部位以及部分角落,空气流动较慢甚至静止,致使车库局部废气无法排出室外。
2.无风管喷流诱导通风系统及设备诱导风机,又称射流风机、接力风机,其作用就是通过诱导接力,进行空气的传递,简单的说就是将空气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公共场所中常用在车库的通风系统中,搅匀,清除局部空气死角,使局部空气得到改善。
无风管喷流诱导通风系统主要由多台诱导风机与送风风机、排风风机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由多台诱导风机喷嘴射出的定向高速气流,诱导送风口处送进的室外新鲜空气或经过处理的空气,在无需风管的条件下将其送到所要求的区域(一般为排风口处),来实现最佳的室内气流组织,以达到高效经济的通风换气效果。
车库排风工程方案怎么做

车库排风工程方案怎么做车库作为停放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的场所,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烟汽,如果车库内没有有效的排风措施,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对车辆和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设计和施工一个有效的车库排风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项目设计1. 车库结构分析首先要对车库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车库的面积、高度、出入口位置、通风口的设置等。
根据车库的结构特点,确定排风系统的设计方案。
2. 排风系统设计车库排风系统一般包括通风口、风机、排烟罩和排风管道。
通风口的设置要确保能够及时地将尾气排放到室外,同时要考虑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的合理性。
风机的选型要根据车库的面积和高度来确定,确保能够有效地将车库内的空气排放到室外。
排烟罩的设计要考虑到车库内的烟汽特点,确保能够将烟汽吸收和排放到室外。
排风管道的布置要合理,避免管道弯曲对排风效果的影响。
3. 排风系统控制车库排风系统要有良好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库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来调整排风系统的运行状态。
一般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车库内的空气质量,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来控制风机和排烟罩的运行状态,确保车库内的空气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4. 安全考虑在设计排风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车库排风系统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排风系统的运行不会对车库内的车辆和人员造成危害。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三、施工实施1. 前期准备进行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了解车库的实际情况。
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并购买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通风口、风机、排烟罩和排风管道进行安装,并进行管道的密封和接头的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确保排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调试验收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排风系统的调试验收,确保排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在调试过程中要对排风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测试,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地下车库通风方案

地下车库通风方案一、引言地下车库作为停车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储存车辆、保护车辆以及提供便捷停车服务的功能。
然而,地下车库由于密闭性,常常出现通风不畅、空气污浊等问题,对车辆和用户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地下车库通风方案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地下车库的通风问题主要表现为空气流通不畅和气体浓度过高。
首先,由于车库位置的限制,空气流动受到限制,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其次,由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车库内可能积聚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地下车库通风方案为解决地下车库通风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安装通风设备在地下车库中设置通风设备,如通风扇或排风机,以增强空气流动。
通风设备应布置在车库的适当位置,以保证空气的均匀分布。
同时,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噪音控制功能,以避免对用户和附近居民产生干扰。
通风设备还应与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调节和定时运行,以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
2. 设置新风系统在地下车库中设置新风系统,引入新鲜空气,稀释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新风系统可以通过空气处理设备,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加热或降温等处理,确保引入的空气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新风系统应考虑与排风系统的配合,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以提高通风效果。
3. 室内空气监测在地下车库内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监测室内空气的质量参数,如二氧化碳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及时调节通风设备和新风系统的运行状态。
同时,监测数据还可以进行长期记录和分析,为后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4. 防火通风设计地下车库作为车辆储存场所,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通风方案应与防火设计相结合,确保通风系统的布置符合消防标准,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消防设备等。
在通风设备选用上,应优先选择具备防火功能的产品,以提高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车库消防排烟系统排烟风量不足
解
决
方
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6年05月13日
地下车库消防排烟系统风量不足解决方案
一、工程情况
1、本工程为地下停车库排烟系统,工程位置为##附近,
2、地下车库共2层,地下1层设计为地下车库,排烟风量20160M3/h,单层百叶排烟风口800*200的9个,设计风口排烟量2240m3/h;地下2层设计为平时地下车库战时地下人防,地下2层排烟风量30030M3/h,单层百叶排烟风口1000*200的10个,设计风口排烟量3000m3/h。
3、下表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图纸设计中的排烟风机参数表:
二、现有问题
1、排烟系统现场测量数据:风口排烟风速1-2m/s(业主告知)。
2、排烟系统排烟风量太低,不满足消防验收。
三、问题分析
1、根据现有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 50067-2014规定:汽车库的净高小于等于5m大于4m的排烟量按33000m³/h 计算。
2、两台型号相同且转速相等的风机并联后,风量最高时是两台风机风量的90%左右,风压等于单台风机的压力
.
3、原有地下1层风机GYF-5.5I型风机风量小于规范要求,因而达不到消防排烟验收要求;
4、原有地下2层风机GYF-7I型风机风量可以达到规范要求,但风机出口管路较长,而且竖井风道为土建风道,土建风道沿程阻力较大,因而风机风压损失比较大,因此达不到消防排烟验收要求。
四、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本着为业主节约成本考虑,现提出下列解决方案:
1、地下2层GYF-7I型两台风机放置在地下一层风机房,代替原有地下
1层GYF-5.5I型两台风机(包含原有地下2层排烟风机的控制及动力电箱和电缆等一并放置在地下1层);
2、地下二层从新采购、安装两台HYF-9型风机(其中包含排烟风机的控制及动力电箱和电缆等),HYF-9型风机参数:风量:25319m³/h、全压884Pa、转数1450r/min、功率11kw。
五、编制依据
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 50067-2014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3.《使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1;
9.《简明通风设计手册》;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9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1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BJ/T229-2010
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建设工程标准》DBJ/T14-2012
1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2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2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2016年0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