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沥青及改性沥青试验记录

沥青及改性沥青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产地厂名代表数量
试验计算复核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产地厂名代表数量
试验计算复核
沥青及改性沥青试验记录(三)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产地厂名代表数量
品种标号试验日期
试验计算复核
沥青及改性沥青试验记录(四)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产地厂名代表数量
试验计算复核。

4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

4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页码共页
试验表40JTJO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编号:
项目名称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合同段
分项工程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检验单位
桩号范围
使用范围
取样日期
试验日期
取样地点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试件编号
闪火点温度(℃)
闪火点平均值
燃烧点
温度(℃)
燃烧
点平
均值第Biblioteka 一分钟末













































第十
一分
钟末
第十二分钟末
第十三分钟末
第十四分钟末
第十五分钟末
第十六分钟末
第十七钟末
第十八分钟末
第十九分钟末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试验:复核:试验室主任:试验监理工程师: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以评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2、仪具与材料2.1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它由下列部分组成:2.1.1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ø63.5mm ±0.5mm,深33.6mm±0.5mm,在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mm±0.4mm 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

2.1.2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直径145mm—160mm,厚约6.5mm的金属板,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

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ø4.0mm±0.2mm电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2.1.3温度计:0℃—400℃,分度为2℃。

2.1.4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mm—0.8mm,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体丙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

点火器可以150mm半径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坩锅中心上方2mm以内,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左右。

2..15铁支架:高约500mm,附有温度计夹及度样杯支架,支脚为高度调节器,使加热顶保持水平。

2.2防风屏:金属薄板制,三面将仪器围住挡风,内壁涂成黑色,高约600mm。

2.3加热源附有调节器的1kw电炉或燃气炉。

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加热试样的升温速度为14℃/min—17℃/min、5.5℃/min±0.5℃/min。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3.1.1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

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炉口约50mm,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

3.1.2安装温度时,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mm,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侧距杯边缘约16mm处。

沥青闪点试验

沥青闪点试验
第三分钟末
第四分钟末
第五分钟末
第六分钟末
第七分钟末
第八分钟末
第九分钟末
第十分钟末
第十一分钟末
第十二分钟末
第十三分钟末
第十四分钟末
第十五分钟末
第十六分钟末
第十七分钟末
第十八分钟末
第十九分钟末
1
1
2Hale Waihona Puke 325422
254
监理工程师意见: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试验单位(盖章):
贵州黔中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报告单
委托单位:重庆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日期:2008-07-18
工程名称:毕节市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滨河路三段编号:PHB-08-07-006
试验次数

件编号
闪火点温度℃
平均值
燃烧点温度℃
平均值
烧标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第二分钟末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1.总则
1.1.本细则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0C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

1.2.本细则参照现行标准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
SYD-3536型克利夫兰沥青闪点测定器。

温度计、附有调节器的可燃电炉。

3.试验步骤
3.1.准备工作
A、将闪点仪按使用说明进行安装。

将防风屏安装好,同时将点火器点火,调节形成直径为4±0.8mm的小球火焰。

B、将沥青试样按标准要求加热,倒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

3.2.在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升温速度使之达到14~17℃/min。

达到56℃后,降低升温速度使其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控制在5.5±0.5℃/min。

3.3.在预期闪点前28℃开始,每2℃将点火器火焰从试杯上方2~2.5mm处以弧水平扫过。

当试样液面出现一瞬间即灭的蓝色火焰,该点温度即为闪点,继续进行试验,当试样接触火焰立即出现火苗并能持续燃烧5S时,该点温度即为燃点。

如遇停电超5分钟,试样作废。

5.数据处理
5.结果评定
5.1. 结果如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判为合格;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

6.2.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6.3.采(抽)样程序。

7.相关记录
7.1.《沥青闪点.燃点试验记录》。

沥青原始记录.docx

沥青原始记录.docx
沥青试验记录表(二)
检验编号:第页共页
样品名称
委托日期
规格型号
检验日期
检测设备
环境条件
检测依据
JTG E20-2011
沥青密度试验
试验样品
试验温度
(℃)
比重瓶质量m1(g)
瓶质量+盛满水合质量m2(g)
瓶质量+试样合计质量m4(g)
瓶质量+试样+水合计质量m5(g)
沥青密度测值:
(g/cm3)
平均值
第十九分钟末
第二十分钟末
溶解度(%)
试样编号
坩埚+滤纸重,g
锥形瓶+玻璃棒重,g
锥形瓶+玻璃棒+沥青重,g
坩埚+滤纸重+不溶物重,g
锥形瓶+玻璃棒+粘附物重,g
溶解度%
平均值
1

备注
审核:检验:
(g/cm3)
相对密度(g/cm3)
1
2
闪点试验
温度上升情况(℃)
闪火点温度(℃)
第一分钟末
第二分钟末
第三分钟末
第四分钟末
第五分钟末
第六分钟末
第七分钟末
第八分钟末
第九分钟末
第十分钟末
试样1
试样2
平均值(℃)
第十一分钟末
第十二分钟末
第十三分钟末
第十四分钟末
第十五分钟末
第十六分钟末
第十七分钟末
第十八分钟末

道路沥青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

道路沥青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
针入度(0.1mm)
1
2
3
平均值
延度试验
试验温度(C)
保温时间(三)
拉伸速度(cm∕min)
延度(cm)
1
2
3
平均值
软化点试验
试验温度(C)
加热介质
升温速度(βC∕min)
软化点(C)
1
2
平均值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
抽样数量
抽样地点
抽样人
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内容
闪点燃点
升温速度(βC∕min)
试验气压(kPa)
修正数
修正值
闪点(℃)
燃点(C)
单值
平均值
单值
平均值
60℃动力粘度
型号
毛细管半径(mm)
粘度计常数K(Pa∙s∕s)
时间t(三)
动力粘度n(Pa∙s)
单值
密度
水温(℃)
比重瓶质量mi(g)
比重瓶+水质量m2(g)
比重瓶+沥育质量叱(g)
比重瓶+水+沥青质量叫(g)
相对密度丫
密度P(g∕cm3)
单值
平均值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
抽样数量
抽样地点
抽样人
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
1.T=m?…χ[θθ,KP=合XlOO,z=—ιτi3∙m∣_,p=yxpaim]-moF∖IYi3÷ml-m4

04沥青闪点试验记录表

04沥青闪点试验记录表
沥青闪点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 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沥青种类
试验次数
试验初始温度(℃)
1分钟末温度
2分钟末温度
3分钟末温度
4分钟末温度
温 度 上 升 记 录 (℃)
5分钟末温度 6分钟末温度 7分钟末温度 8分钟末温度 9分钟末温度 10分钟末温度
11分钟末温度
12分钟末温度
13分钟末温度
14分钟末温度
大气压强(kPa)
测值
闪点 (℃)
测定值 气压修正值
备 注:
修正后测定值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沥青标号
第 页,共 页
JJ0808
试验:
复核:
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