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样式一,须另加专用封套)(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工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复核:(含上岗证号)(盖骑缝章)审核:(含上岗证号)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年※月※日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监督电话:联系人:(样式二)(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报告编号:合同编号:(可缺省)(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年※月※日※※※※※※※※※※※※工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复核:(含上岗证号)审核:(含上岗证号)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桩基静载报告

桩基静载报告
静载桩基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
测试对象:XXX项目的桩基
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测试单位:XXX检测公司
测试人员:XXX检测人员
1.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旨在对XXX项目的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了解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建筑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测试方法
采用静载试验方法,首先在每个被测试的桩的顶端安装加载系统,然后在桩端部加压,记录桩的变形情况和载荷大小。
该试验方法不会对桩基造成破坏,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3.测试结果
对于本次测试的XX个桩基,其承载力均符合原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在XXXKN-XXXKN之间,最小抗拔力在XXXKN-XXXKN之间。
测试中未出现桩身和桩顶变形,且所有桩基的变形均小于1mm。
综合分析,桩基全部符合静载试验要求。
4.分析和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建议根据现有数据合理设置工程建造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为了保证桩基质量,建议对桩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 总结
通过本次静载试验,在保证桩基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验证了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为工程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6. 附件
附件一:测试数据表格
附件二:测试现场照片
附件三:测试仪器校准证书。
静载检测报告

静载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XX
检测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测地点:XXX工地
被测物品:XXX建筑物
检测方法:静载试验
检测标准:GB 5009X-XXXX
检测单位:XXX检测中心
检测评价:合格
简介:
本次静载检测报告是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X-XXXX对XXX 建筑物进行的非破坏性检测。
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被测物品进行了测试。
检测结果显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力符合相关标准,因此我们对该建筑物进行了合格评价。
检测过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载检测之前,我们对被测物品进行了检视,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对检测设备进行了检验,确保其可靠性。
2. 检测方案:我们按照GB 5009X-XXXX的标准,选取了合适的试验方案,以评估被测物品的静载承载能力。
3. 检测数据: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加载情况下的位移、应变和载荷数据。
4. 检测结果:通过纵向和横向的静载试验,我们评估了被测物品的静载承载力,并得出结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能力符合标准,达到合格要求。
结论:
根据GB 5009X-XXXX的标准,我们对XXX建筑物进行了非破坏性的静载检测,得出了结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能力符合相关标准,经评估达到合格要求。
附注:
本报告只针对被检测物品作出判断,不能使用于其他物品或现场。
任何未经许可的复制和传播都是违法的。
对本报告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检测单位联系。
检测单位签字: XXX检测中心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检验单位:XXXXX
被检单位:XXXXX
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对被检单位的桩基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其质量状况,为后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验内容
本次检验内容包括:
1.现场桩基验收;
2.桩身稳定性评估;
3.桩端承载力检测;
4.桩的侧阻力检测。
三、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超声波检测法;
2.振动试验法;
3.静载荷试验法。
四、检测结果
1.现场桩基验收
本项检测结果为合格,被检单位的桩基数量、规格、埋深符合
设计要求。
2.桩身稳定性评估
通过超声波检测和振动试验,判定被检单位的桩身稳定性良好,无裂缝、无松动。
3.桩端承载力检测
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对被检单位桩的端承载力进行检测。
结果
显示,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且满足预期目标。
4.桩的侧阻力检测
通过静载荷试验法,检验桩的侧阻力。
结果显示,桩的侧阻力
也达到设计要求,无明显质量问题。
五、结论
经过全面检测,被检单位的桩基质量得到了有效评估,证明了其具备满足建设需要的条件,可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可以放心施工。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3、报告涂改无效;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XX城区XX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一、工程概况××工程地上2层。
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
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
(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
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二、检测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三、载荷试验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1、试验设备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
采用1只QYL50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
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图3-1-1 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2、试验方法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
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一、检测背景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桩基础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次检测的目的是对建筑项目的桩基础进行全面的检测,确定其质量和稳定性。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涵盖了该建筑项目所有的桩基础,共计30根。
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动态荷载试验以及静载试验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方法3.1动态荷载试验动态荷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利用试验车辆在被检测桩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冲击力,通过对振动信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2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它通过施加静态荷载来测试桩基础的变形和承载性能。
我们利用了静载试验仪器对每根桩基础进行了载荷监测和变形测试,得到了详细的数据。
四、检测结果4.1动态荷载试验结果根据动态荷载试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了每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其中,桩基础1-10承载能力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符合规定标准;桩基础11-20承载能力略低于设计要求,建议增加对应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桩基础21-30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处于一种过度稳定的状态。
4.2静载试验结果通过静载试验得出的结果显示出与动态荷载试验一致的趋势。
其中,桩基础1-10的变形情况较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桩基础11-20的变形情况较大,说明承载能力不足;桩基础21-30的变形情况非常小,超过设计要求。
五、检测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对于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桩基础11-20,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2对于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的桩基础21-30,建议重新评估项目的设计方案,以避免过度的稳定性造成的增加工程造价和浪费。
六、结论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分析,该建筑项目的桩基础整体上承载能力较好,大多数桩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然而,仍有少部分桩基础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或过大的问题,建议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桩基静载试验报告

桩基静载试验报告1. 引言桩基静载试验是评估和验证桩基承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报告旨在介绍桩基静载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试验方法。
2. 试验目的桩基静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通过对桩基施加静载,观测桩身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响应,可以评估桩基的竖向承载力及其变形特性。
这些信息对于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试验准备在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试验桩的类型、尺寸和安装深度。
- 安装监测设备,如应变计、位移计和静力触探设备。
- 清理试验场地,确保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确保试验设备的准备就绪,包括静载荷施加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
4. 试验过程桩基静载试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安装试验桩: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安装试验桩到预定深度。
2. 安装监测设备:在试验桩上安装应变计、位移计和静力触探设备,以便实时监测桩身和土体的响应。
3. 施加静载:使用静载荷施加设备,逐渐增加顶部荷载,直到达到设计荷载或观测到明显的桩身变形。
4. 监测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桩身和土体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信息。
5. 卸载试验:在达到最大荷载后,逐渐减小荷载,直到桩身回复到初始状态。
6.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计算。
5. 试验结果分析桩基静载试验的结果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承载力分析:根据加载-卸载曲线和土体参数,计算桩基的承载力。
- 变形性能分析:分析桩身和土体的变形特征,如沉降、侧向位移等。
- 应力响应分析:研究桩身和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传递规律。
- 桩侧阻力分析:通过静力触探数据,评估桩侧土体的阻力情况。
6. 结论通过桩基静载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与设计参数相符。
- 桩身和土体的变形性能良好,满足工程要求。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报告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报告一、背景介绍二、检测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评估单桩的水平承载力,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测量载荷与位移的关系,得出桩体的荷载-沉降曲线,从而判断桩体的力学性能和桩基的稳定性。
三、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在目标桩体两侧各布置一个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桩身的变形;2.使用液压缸施加水平载荷,逐渐增加载荷并记录对应的位移;3.当位移开始出现明显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载荷时,停止施加载荷,并记录此时的载荷和位移。
四、检测结果通过对目标桩体进行水平静载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载荷-位移曲线:根据载荷和位移的记录数据,绘制出了载荷-位移曲线,曲线斜率的变化反映了桩体的刚性和变形特性。
通过分析曲线形状,可以得出桩体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点。
2.最大载荷:试验中桩体承受的最大载荷为X千牛顿。
此时桩体的位移达到了Y毫米,反力为Z千牛顿。
3.桩体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分析载荷-位移曲线的变化,可以评估桩体的强度和刚度,进而确定桩体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单桩水平静载检测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桩体的水平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最大载荷和位移数据,可以得出桩体的水平承载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变形特性。
2.建议桩体的设计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和确定桩体的设计参数,例如桩径、钢筋配筋等。
同时,建议考虑桩体的变形特性,在设计中增加适当的变形裕度。
3.施工工艺建议:根据桩体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工艺,例如适当施加预压,加强桩顶和桩底部的处理等,以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移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单桩水平静载检测结果显示桩体具备良好的水平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本次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 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C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 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 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2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水泥土搅拌桩 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 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大于2m时,按2m计算)
㈡、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
1试验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原理是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 价。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五、结论
本次所检测的3根深层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340kN,3个试验点的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80KPa表明该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07月01日
附图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汇总表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3个试验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80KPa
1#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45mm累计总沉降量为6.83mm沉降 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要 求,决定终止加载。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⑺、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1根椐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 s曲线取其发生
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椐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
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当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
24小时尚未达到稳定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340
1#点
0.60
0.283
2014年6月29
日
140
2#桩
/
/
2014年6月29
日
340
2#点
0.60
0.283
2014年6月29
日
140
]I
图1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6.83
-9.0:
■a
最大位移量
(mm)
-6.83
-10.0
lgt(min)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10.00: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
试
验桩号:2
#桩
桩径(m):
0.70测试日期:
序 号
荷载
历时(mi n)
位移量
(kN)
⑷、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⑸、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 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⑹、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0.65
-15.43
最大位移量
(mm)
-15.43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L0.00
S(mm
S(mm)0.00
-2.00
-4.00
-6.00
-8.00
-16.00
图3-1-1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2、试验方法
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02)进行。
1加载与卸载分级:分8级进行加载。
2沉降观测时间:每级加载前后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1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
2、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
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C型千斤顶加载,桩顶面沉降变形分别 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见图3-2-1)。
图3-2-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Igt(min)
S-lgt曲线lgt(min)
S-Igt
-10.00
-12.00
-14.00
■ 85kN下位移::128kN下位移
•170kN下位移一一213kN下位移
—l 255kN下位移 土298kN下位移
340kN下位移
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1
#桩
桩径(m):
0.70
测试日期
历时(
min)
位移量
S0mm)彳
序
荷载
UU円
■
V'"»■■•■«
叹42.85128 170 213 255 298 340
号
(kN)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1.0
\Q(kN)
\Q-s曲线
0
0
0
0
0.00
0.00
-2.0 .
^曲线
1
85
60
60
-1.55
2#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65mm累计总沉降量为15.43mm沉 降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 要求,决定终止加载。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3#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46mm累计总沉降量为10.43mm沉 降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 要求,决定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下,桩顶的沉降增量达前一级荷载下沉降增量的5倍;(注:当
桩顶沉降量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寸,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40 mm)
2、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增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设计和甲方要求最大试验荷载)
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 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1.55
-3.0-
\
2
127.5
60
120
-1.10
-2.65
-4.0
3
170
60
180
-1.04
-3.69
-5.0-
\
4
212.5
60
240
-1.07
-4.76
-6.0-
5
255
60
300
-0.97
-5.72
-7.0-
6
297.5
607
340
60
420
-0.45
本级
累计本级
累计
0
0
0
0
0.00
0.00
1
85
60
60
-4.19
-4.19
2
127.5
60
120
-2.20
-6.38
3
170
60
180
-2.87
-9.25
4
212.5
60
240
-2.54
-11.79
5
255
60
300
-1.96
-13.74
6
297.5
60
360
-1.04
-14.78
7
340
60
420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 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 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 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
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r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 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勺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