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穴位图
人体各部位穴位图(果断收藏!)

⼈体各部位⽳位图(果断收藏!)⼀、⼈体头部⽳位图及作⽤功效头维⽳的作⽤:治疗⽬痛、眼跳、头痛上关⽳的作⽤:治疗⽿聋、⽿鸣、偏头痛、上⽛痛、⾯神经⿇⽊下关⽳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翳风⽳的作⽤:治疗⽿聋、⽿鸣、下颌肿痛、⾯神经⿇痹及痉挛颊车⽳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的作⽤:治疗⾯部神经⿇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痛⼤迎⽳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肿痛、⾯部浮肿神庭⽳的作⽤:治疗头痛、⿐病阳⽩⽳的作⽤:治疗头痛、⽬眩、眼跳、夜盲丝⽵空⽳的作⽤:治疗偏正头痛、⽬眩、⽬⾚、眼跳睛明⽳的作⽤: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的作⽤: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神经痛巨髎⽳的作⽤: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痛、⿐炎、泪囊炎⽔沟⽳的作⽤: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的作⽤:治疗⿐窦炎、⿐息⾁、⽛龈肿痛上星⽳的作⽤:治疗头痛、⽬痛、⿐痛攒⽵⽳的作⽤: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痛、⿐塞、⾯肿瞳⼦髎⽳的作⽤: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的作⽤:治疗⾯神经⿇痹、眼跳、⽬部疾患迎⾹⽳的作⽤:治疗⿐病、⾯神经⿇痹、⾯肿⽲髎⽳的作⽤:治疗⿐衄、⿐息⾁、⿐炎地仓⽳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炎、⼝腔炎承浆⽳的作⽤:治疗糖尿病、颜⾯病、⽛痛、不语⼆、胸部腹部⽳位图及作⽤功效天突⽳的作⽤: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失⾳、噎嗝璇玑⽳的作⽤: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的作⽤: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华盖⽳的作⽤: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的作⽤:治疗⽓短、哮喘、噎嗝鸠尾⽳的作⽤:治疗胃痛、呕吐、⽓喘、胸满上脘⽳的作⽤: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的作⽤: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中脘⽳的作⽤:治疗胃肠疾患、⽓喘下脘⽳的作⽤:治疗胃肠疾患⽔分⽳的作⽤:治疗⽔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的作⽤: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海⽳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肿关元⽳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下腹痛、⽔肿曲⾻⽳的作⽤:治疗遗精、⾚⽩带、尿闭横⾻⽳的作⽤: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迎⽳的作⽤:治疗咽喉肿痛、⾼⾎压缺盆⽳的作⽤:治疗咳喘、胸满、项强⽔突⽳的作⽤: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的作⽤:治疗咳嗽、喘息、胸闷⽓舍⽳的作⽤:治疗咽喉肿痛、咽⾷不利、颈项强痛⽓户⽳的作⽤: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的作⽤: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的作⽤: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神封⽳的作⽤: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期门⽳的作⽤: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的作⽤: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咳嗽章门⽳的作⽤: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的作⽤: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的作⽤:治疗胃肠疾患、⽔肿、⽉经不调⼤横⽳的作⽤:治疗腹泄、便秘、⼩腹痛、胃下垂外陵⽳的作⽤:治疗脐周痛带脉⽳的作⽤:治疗妇⼥经带病、腰肋痛⽔道⽳的作⽤:治疗⼩腹胀满、尿闭、腹⽔、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的作⽤:治疗腹痛⽓冲⽳的作⽤: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的作⽤:治疗腹胀痛、尿闭三、⼈体背部⽳位图及作⽤功效定喘⽳的作⽤:治疗哮喘肩中俞⽳的作⽤: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的作⽤: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的作⽤: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的作⽤: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的作⽤:治疗肩胛痛、⼿⿇、⽿鸣、⽿聋、上肢痛臑俞⽳的作⽤: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的作⽤:治疗咳嗽、吐⾎、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的作⽤: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的作⽤: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的作⽤: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的作⽤: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海俞⽳的作⽤: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的作⽤: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的作⽤: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的作⽤:治疗腰痛、坐⾻神经痛、前列腺炎⽩环俞⽳的作⽤:治疗遗精、⽩带、⼆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的作⽤: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腹泄、痔疮四、胳膊⼿部⽳位图及作⽤功效商阳⽳的作⽤:治疗⼿痛⿇、脑充⾎少商⽳的作⽤: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合⾕⽳的作⽤: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痛、⽉经闭阳溪⽳的作⽤:治疗⼿痛⿇、⽿⽬齿痛阳池⽳的作⽤:治疗感冒、上肢、⼿腕关节炎⽀沟⽳的作⽤:治疗⼤便秘结、⼿⾜倦怠四渎⽳的作⽤:治疗齿痛、肘臂痛⼿三⾥⽳的作⽤:治疗齿痛、半⾝不遂曲池⽳的作⽤:治疗肘中痛、⽉经不调、上臂痛、半⾝不遂肩髃⽳的作⽤: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不遂曲垣⽳的作⽤:治疗神经痛、肩部⿇痹肩髎⽳的作⽤: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痹肩贞⽳的作⽤:治疗肩关节炎、上肢⿇痹消泺⽳的作⽤:治疗颈痛、⿇痹、头痛清冷渊⽳的作⽤: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的作⽤:治疗喘息中魁⽳的作⽤:治疗⼿指不伸少泽⽳的作⽤:治疗⼝⼲、前臂痛、⼩指痛、头痛液门⽳的作⽤:治疗⼿臂痛、头痛、齿痛前⾕⽳的作⽤:治疗吐⾎、⽿鸣、⼿痛后溪⽳的作⽤:治疗肘臂痛⿇、⽿聋中渚⽳的作⽤:治疗头痛、⽿聋、⼿臂痛不得屈伸阳⾕⽳的作⽤: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聋、⽿鸣养⽼⽳的作⽤:治疗肩臂痛⿇、弱视外关⽳的作⽤:治疗上肢⿇痹、半⾝不遂⽀正⽳的作⽤: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的作⽤: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海⽳的作⽤:治疗上臂痛⿇、⼼肺痛青灵⽳的作⽤: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的作⽤: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曲泽⽳的作⽤: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的作⽤:治疗头⽬眩晕、颈椎病、肘挛⼿颤、⼼痛间使⽳的作⽤:治疗调经、⼼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的作⽤:治疗头痛内关⽳的作⽤:治疗半⾝不遂、臂痛、⼼脏病⼤陵⽳的作⽤:治疗⼼脏病、热病神门⽳的作⽤:治疗失眠、头晕痛、⼼脏病鱼际⽳的作⽤: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的作⽤:治疗⼼脏病劳宫⽳的作⽤: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的作⽤: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五、⼈体腿部⽳位图及作⽤功效伏兔⽳的作⽤:治疗下肢⿇痹、腰痛、胸痛阴市⽳的作⽤:治疗腿痛、⽔肿、糖尿病梁丘⽳的作⽤:治疗膝部⿇痹犊⿐⽳的作⽤:治疗脚⽓、膝关节痛⿇、⽔肿⾜三⾥⽳的作⽤:治疗脚⽓、⿇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病上巨虚⽳的作⽤:治疗四肢痛⿇、腰痛、肠胃病条⼝⽳的作⽤: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胃肠病丰隆⽳的作⽤:治疗下肢痉挛、痛⿇下巨虚⽳的作⽤:治疗坐⾻神经痛、脑贫⾎解溪⽳的作⽤: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的作⽤:治疗胃胀、⾜⿇痹陷⾕⽳的作⽤: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的作⽤: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的作⽤:治疗腿痛、⽣殖器病环跳⽳的作⽤:治疗腰腿痛、半⾝不遂、舒筋活⾎⾎海⽳的作⽤:治疗⼀切⾎病、妇科病阴⾕⽳的作⽤: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的作⽤:治疗下肢⿇⽊阴陵泉⽳的作⽤: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的作⽤:治疗半⾝不遂、⿇痹、下肢病膝阳关⽳的作⽤:治疗膝关节炎、下肢⿇痹、脚⽓地机⽳的作⽤:治疗⼩腿痛⿇、胃肠病阳陵泉⽳的作⽤:治疗半⾝不遂、关节炎⾜三⾥⽳的作⽤:治疗脚⽓、⿇痹漏⾕⽳的作⽤:治疗⼩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的作⽤: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的作⽤:治疗⼩腿痛、颈椎痛阳辅⽳的作⽤:治疗腰腿痛悬钟⽳的作⽤:治疗⼿⾜不遂、⼀切⾻病复溜⽳的作⽤:治疗下肢⿇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的作⽤:治疗四肢⿇痹照海⽳的作⽤: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的作⽤:治疗⼀切⽓病环跳⽳的作⽤:治疗腰胯腿疼、挫闪腰疼、半⾝不遂、舒筋活⾎、下肢痿痹、遍⾝风疹、膝踝肿痛不能转侧承扶⽳的作⽤:治疗坐⾻神经痛、下肢瘫痪、臀部下垂、痔疾、⼩便不利股门⽳的作⽤:治疗腰腿疼、坐⾻神经痛委中⽳的作⽤:治疗腰腿痛、风寒、半⾝不遂、腹痛、吐泻浮郄⽳的作⽤: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急慢性肠炎、⿇⽊、坐⾻神经痛、清热降温、舒筋通络委阳⽳的作⽤:治疗膝关节痛、腰脊强痛、⼩便不利、此⽳解热合阳⽳的作⽤:治疗⾻髓病、抽筋、⽉经不调、前列腺炎、睾丸炎、⼦宫内膜炎、腓肠肌痉挛承筋⽳的作⽤:治疗⼀切筋痛、便秘、急性腰扭伤、⼩腿痛筑宾⽳的作⽤:治疗腹痛、痛经、肾炎、腿痛、膝盖发软、没劲、睾丸炎、精神分裂症承⼭⽳的作⽤:治疗内外伤痛、痔疾、脚⽓、便秘、腰腿拘急疼痛飞扬⽳的作⽤:治疗头痛、眩晕、腰膝酸痛、癫痫、脚⽓、⼩腿⽆⼒跗阳⽳的作⽤:治疗头痛、头重、下肢⿇痹、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脚腿痛、退热散风、舒筋活络昆仑⽳的作⽤:治疗头痛、眩晕、腰痛、⾼⾎压、难产、肠结⽯申脉⽳的作⽤:治疗痉挛、补阳益⽓、疏导⽔湿、此⽳主伸展⼀切⾦门⽳的作⽤:治疗头痛、眩晕、癫痫、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筋病京⾻⽳的作⽤:治疗头痛、项强、癫痫、腰痛、脚痛仆申⽳的作⽤:治疗脚⽓、⾜跟⾻痛、膝关节炎、踝关节炎涌泉⽳的作⽤:治疗⾼⾎压、呃逆、此⽳主将⼀切丘墟⽳的作⽤:治疗坐⾻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的作⽤: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的作⽤:治疗全⾝⿇痹、腰痛、遗尿冲阳⽳的作⽤:治疗胃胀、⾜⿇痹⾜临泣⽳的作⽤:治疗全⾝⿇痛、眩晕陷⾕⽳的作⽤: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的作⽤: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的作⽤:治疗腿肿、头痛、转腹⾏间⽳的作⽤: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的作⽤:治疗⽿聋、头晕痛、下肢⿇痹厉兑⽳的作⽤:治疗⾜痛、脑贫⾎、⿇痹多梦。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第1章脸部穴位补充1.人中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病症:水沟穴的主治病症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
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水沟穴Shuǐgōu(DU26)(水沟穴即人中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
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水沟穴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1)水沟。
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
沟,水液的渠道也。
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
(2)人中。
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
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
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
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
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
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
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展开全文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治疗脐周痛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治疗腹痛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治疗哮喘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治疗喘息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治疗头痛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治疗心脏病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好书推荐:学习穴位,看《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就够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治疗腰腿痛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治疗腰背痛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治疗腿痛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治疗脚痛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面部经络图

面部经络图头面部经络穴位图:步骤: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春、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2) 地仓——听会3) 人中——听会4) 迎春——听会5) 鼻通——耳门6) 晴明——耳门7) 攒竹以下——太阳穴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全解析(附脸部刮痧图)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1. 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 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 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 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1. 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 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 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 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中医穴位图(精)

中医穴位图中医穴位图图解下载经外奇穴按摩疗法刺激疗法指压疗法人体穴位图解人体穴位图经外奇穴图解◆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颈部穴位图解(头侧)◆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脚底部反射区图◆数脊椎骨窍门图解◆更多……◆面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头部颈部穴位图◆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穴位图(内侧)◆上肢穴位图(外侧)◆下肢穴位图(内侧)◆下肢穴位图(外侧)◆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更多……◆头部穴位图解◆胸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腹部穴位图解◆上肢穴位图解◆手部穴位图解◆足部穴位图解◆头顶穴位图解◆腿部穴位图解◆足底穴位图解◆口内穴位图解◆更多……中医按摩治病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的效果。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
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穴位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
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
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
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穴道疗法的目的了。
穴道疗法对疾病极高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地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按照不同刺激穴道方法,进入下面相应专栏。
指压疗法◇常识篇◇急救篇◇美容篇◇精神篇◇治疗篇穴道刺激疗法·基本常识及治疗其它按摩疗法·有效的家庭疗法人体穴位分类腧穴的分类方法(一)经脉分类法经脉分类法,即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腧穴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每条经脉都有若干腧穴归属其下,如手太阴肺经左右各有11穴,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有20穴,足阳明胃经左右各有45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各有21穴,手少阴心经左右各有9穴,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有67穴,足少阴肾经左右各有27穴,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有9穴,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任脉24穴,督脉28穴。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
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治 疗面部肿痛,牙痛、耳鸣。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
上缘凹陷处。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
眶下孔凹陷处。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 眼圈,预防眼袋。
头面部常用穴位
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
面部全息(反射区)口诀
额头大脑咽与喉 肺与心脏眉眼间 人中子宫外膀胱 鼻头脾胃鼻中肝 颧下大肠外属肾 颧内小肠斜外胆 两颊膝膑口旁股 下颌亦肾颧上肩
贰
头面部主要经络
面部经络口诀
睛明穴上膀胱经 胆经三焦走侧面 大肠经脉绕口唇 太阳小肠走耳前 六腑阳经到达面 肝经重合胃经线 任脉督脉走中间 面部经络九条线
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眼圈,预防眼袋。 颧髎穴;外眼角直下,颧弓下缘凹陷处, 有提升收紧的功效。
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的0.4寸,瞳孔直
下,治疗面瘫、口角歪斜,流延。可以维 持肌肤的张力,预防面部下垂。
颊车穴:用力咬牙时,咬肌的最高处。
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痳痺。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面部常见问题诊断
气色晦暗:多反映气血不足或经络不通 粉刺痘痘:显示体内毒素及燥火 色斑:气滞血瘀,肝气瘀结 面红:代表体内燥热 面色青:痰湿重 面色紫:气虚,气滞
叁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 侧端联线 的中间。治疗三叉神经痛、眩晕。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 切迹处。治疗近视、目眩、目视不明。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治疗目赤肿痛,近视;偏头痛; 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治疗头痛、目 眩、目赤痛、牙痛、缓解眼部疲劳。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太阳穴取穴方法: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此穴道按摩疗法举例:穴道指压法治疗初期白内障。
下关穴取穴方法: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详见此面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等。
客主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
(详见此脸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
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著。
耳门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
在听宫的稍上方。
(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翳风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颊车穴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
13部位150个穴位图汇总

⑩⑨⑧⑦⑥⑤ ④③②①② ③④ ⑤⑥⑦⑧⑨
舟车
大海
地库 陂池 坑堑 地阁 下舍 奴仆 碓磨
鹅鸭
(13)地阁 第十三部位为地阁。从中向右顺数。分别为,①地阁②下舍③奴仆④碓磨⑤坑堑⑥地库⑦陂池⑧鹅 鸭⑨大海⑩舟车
十三部位总图歌
第一天中对天岳 左厢内府相随续 高广尺阳武库同 军门辅角边地中 第二天庭连日角 龙角天府房主墓 上墓四煞战堂连 驿马吊庭分善恶 第三司空额角前 上卿少府更相连 交友道中交额好 重眉山林看圣贤 第四中正额角头 虎角牛角辅骨游 玄角斧戟及华盖 福堂彩霞郊外求 第五印堂交锁里 左目蚕室林中起 酒樽精舍对嫔门 动路巷路青路尾 第六山根对太阳 中阳少阳及外阳 鱼尾奸门神光接 仓井天门元武藏 第七年上夫座参 长男中男及少男 金柜禁房并贼盗 游军书上玉堂庵 第八寿上甲柜依 归来堂上正面时 姑姨姐妹好兄弟 外甥命门学堂基 第九准头兰台正 法令灶上宫室盛 典御园仓后阁连 守门兵卒记印绶 第十人中对井部 账下细厨内阁附 小使仆从妓堂前 婴门博士悬壁路 十一水星阁门对 北邻尾巷通衢路 客舍兵兰及家库 商旅生门山头寄 十二承浆祖宅安 孙宅外院林苑傍 下墓庄田酒池上 郊廓荒丘道路傍 十三地阁下舍随 奴仆碓磨坑堑危 地库陂池及鹅鸭 大海舟车无忧疑
(5)印堂 第五部为印堂。从中向右顺数,分别为①印堂②交锁③左目④蚕室⑤林中⑥酒樽⑦精舍⑧嫔门⑨动 路⑩巷路 11 青路。
山根
太阳 中阳
少阳 外阳
鱼尾 奸门
神光
仓井 天门
元武
11⑩⑨⑧⑦⑥⑤④③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6)山根 第六部位为山根。从中向右数,分别为①山根②太阳③中阳④少阳⑤外阳⑥鱼尾⑦奸门⑧神光⑨仓井⑩天门 11 元武。
流年运气歌
四十八岁、四十九岁、五十七岁看准头、兰台、廷尉。该处颜色宜明黄,为上好色。发 红者不好,谨防灾祸。发赤色主散财,发青色主死亡。鼻为土星,土宜黄,忌火、忌木、 忌水,如有红、青、黑均为灾难之相。五十一岁至五十七岁看人中、仙库、食仓、禄仓、 法令。这些部位在唇之上,人中在两旁。此部位在水星,切忌生尘,以明润色为上好之 色。色发白、发黄均不好。五十八、五十九岁看虎耳,与归来、奴仆合称下库。色泽发 黄也不为坏运。六十岁看水星(唇)。唇的颜色不论老幼都以红明紫亮为好。女子忌白 色,男子忌赭色。六十一岁看承浆。五下岁前后承浆色宜红。少年人此部位出黑色易遭 水厄而亡。六十二、六十三岁看地库。以白色为佳。无论老少,此处黑色为灾。六十四 至六十七岁看陂池、鹅鸭、金缕。此部位以白明亮润为好。如发出白粉枯骨之色为大灾, 死到临头。六十八、六十九岁看归来,此处宜润,怕枯。七十岁、七十一岁看颂堂、地 阁,色泽以白红色为好,晚年幸福。如发黑色,为寿命之终结。七十二到七十七看奴仆、 股骨、子等部位;七十八、七十九看丑位;八十、八十一岁看寅位;八十二、八十三岁 看卯位;八十四、八十五岁看唇位;八十六、八十七岁看巳位;八十八、八十九岁看午 位;九十、九十一岁看未位;九十二、九十三岁看申位;九十四、九十五岁看酉位;九 十六、九十七岁看戌位;九十八、九十九岁看亥位;百岁看颏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头面部经络穴位分布
部位穴名取穴主治
头部百会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
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等。
头维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面颊部下关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处便是穴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等。
颧髎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颊车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流口水。
眼部睛明眼睛内角旁开分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
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等。
攒行眉头尽处
竹丝空眉尾尽处
瞳子髎眼睛外角旁开分
阳白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四白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
鼻部迎香鼻翼旁开一小指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口部人中人中上三分之一处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伤。
地仓口角旁开一小指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承浆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