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_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西湖》。

(2)理解诗歌《西湖》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西湖》。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通过诗歌描绘画面、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西湖》的课件或黑板。

(2)西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僻字词的解释。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西湖》。

(2)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西湖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湖的了解。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西湖》,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3)讨论诗歌中描绘的西湖美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3. 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让学生分享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讲述诗歌《西湖》的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西湖美景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练习朗读和背诵诗歌《西湖》,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1)展示其他描写西湖的诗歌或文章,如苏轼的《赤壁怀古》、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

(2)让学生比较这些作品与《西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 创作练习(1)邀请学生以西湖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西湖》,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西湖》一文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风光,包括山水、花草、楼阁、岛屿等,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以及西湖的历史文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展示西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Step 2: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

Step 3: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西湖的历史文化。

Step 5:小组合作,研究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第四章:课堂巩固与拓展4.1 课堂巩固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西湖景点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绘制一幅西湖美景图,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对西湖的感受。

5.2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6.2 教学技巧1.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2. 注重语气、语调的运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3. 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本单元写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

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还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学习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奠基石。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西湖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比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西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西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西湖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比喻。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和民间传说。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造句中。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西湖美景。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还需要考虑是否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困难,是否需要讲解或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课文内容】【配乐朗诵】2.2 生字词【生字词列表】【PPT出示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配乐朗诵、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2 教学手段利用PPT展示生字词、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出示西湖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我国著名的西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西湖的课文。

5.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齐读课文】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

5.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PPT】师:同学们,我们来认读一下这些生字词。

【学生认读生字词】5.4 理解课文【小组讨论】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描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同学们描述得非常好。

课文描绘了西湖的山水之美、花草之艳,以及民间传说中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5.5 小结与拓展【出示白娘子传说PPT】师:同学们,关于白娘子的传说,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回答】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关于白娘子的视频。

【播放视频】【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多关于西湖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西湖》教学设计15篇

《西湖》教学设计15篇

《西湖》教学设计15篇《西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绵伏浓优掠念宋”等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西湖教案及原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西湖教案及原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西湖教案及原文对于《西湖》这篇课文,语文老师该如何安排好教学计划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西湖》教案,欢迎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西湖》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写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

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说两遍)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三、检查自渎1、出示词语杭州远眺连绵起伏犹如典雅轻柔掩映一般心旷神怡素有明净镶嵌轻拂山峦硕大掠过绸带阮公墩仿佛(1)自己先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一个多音字。

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背诵古诗文:1、论语三则2、对诗《木兰诗》中部分诗句;《敕勒歌》3、春景诗(词):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导入语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

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

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_三年级
语文课文西湖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西湖》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间天堂——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

下面是wtt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西湖》教案设计】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板书课题。

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习,我尝试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对子互相学习字词。

(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

漂浮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犹如荡漾葱绿轻柔围绕心旷心怡夜幕初垂注意读
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

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湖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学校:芹池中心小学主备人:孟粉红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总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尝试 1、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习,我参与 1、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平。

展示探究 1、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

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老师配乐) 2、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学会运用。

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谈收获。

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的西湖边放眼远眺,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真像一幅。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在阳光下,。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仿佛。

在这的西湖边,,怎能不令人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在湖中,宛如在游动。

[小精灵儿童网站] 我成我们我们【教学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

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

从而激
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

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

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

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

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

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

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

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

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

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

”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

”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
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

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