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马》课文-范文模板 (1页)
【2018-2019】传说中的天马-word范文模板 (1页)

【2018-2019】传说中的天马-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传说中的天马
.
传说中的天马,也许会变成现实,也许不会来到人间。
传说中说:能骑天马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天马王子。
天马王子每到穷人节,都会给天下的所有穷人送礼物,穷人们也非常喜欢他送的礼物。
有一次穷人节的半夜点,天马王子正在给穷人们送礼物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小孩子的呼喊:“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天马王子听到了这声叫唤时,立刻赶着天马从窗户飞进去,送给了他一个文具盒合一本书,还祝愿他学业有成,考上状元。
直到今天,天马王子的这个故事,仍然流传人间。
指导老师:朱红霞
评语:这是一篇想想力非常丰富的文章。
.。
《天马》说课稿范文

《天马》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天马》,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天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
它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梦幻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女孩小仙与天马相遇并展开奇幻冒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细心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天马》故事的基本内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天马》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和勇敢探索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天马》故事的基本内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天马》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时,我认为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共同探讨、交流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课件和图片,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形象的理解。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讨论活动,以 consolida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和讨论课堂开始,我将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天马吗?你们见过天马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让学生逐渐进入故事的主题,并激发他们对《天马》故事的好奇心。
环节二、教师讲解和解读在这个环节,我将以课件和图片展示《天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逐段进行讲解和解读。
通过详细的描述和情感的渲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行动,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天马》教材理解-word

《天马》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理解:第一自然段,开篇点明“天马”是我国旅游局1983年确定的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语言简练。
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这个图形标记的来历――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刻工艺品描绘的;然后介绍了这件文物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三、四、五自然段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征,描写细致入微、收放自如,让读者感受到了“天马”艺术造型的形神兼备。
第六自然段笔锋一转,介绍“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艺术造型设计构思的高超奇妙,更进一步地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第七自然段是在前面对“天马”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所在。
可谓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这也是课后思考问题的答案。
要点提示1.本文虽然是篇知识性较强的文章,但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尤其是写“天马”外形特征那一部分,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像,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体会这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
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
2.本文在表达上不但生动而且严谨,比如“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中“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的表达都相当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
3.本文的说明顺序清晰、自然,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划分结构段。
划分方法不强求统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顺序和文章层次.教学建议1.帮助学生建立真实感受,通过展示图片、记录片、实物给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解决开展阅读进行学习,如:“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曾普遍采用的形象优雅的马踏飞燕这一称呼被改变了呢?”为什么在马尾巴末梢打了个结?”等等。
《天马》ppt

结合金钥匙,试着给每段 总结一个四个字的词语
第一自然段:图形标志 第二自然段:历史价值 天 第三、四、五自然段:艺术价值 马 第六自然段:名称由来 第七自然段:象征意义
图形标志 ——1983年作为中国旅游
1、铸造技术的结晶 历史价值 2、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作
1、特点——体态轻盈、神形兼备
天
艺术价值 2、构思——巧妙、高超
璎珞: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辔头
缰绳
鞍镫
形近字
“凌”读líng “冶”读做yě “镫”读dèng
冶(冶金) 治(治理)
凌(凌空) 陵(山陵) 棱(棱角)
多音字
载 zǎi——三年五载 zài——载重
踏 tā——踏实 tà——踏步
历史 悠久
•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 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轰动世界
艺术 • 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 价值 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
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
•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 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神形兼备
民族特色
•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 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 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马
3、风格——中国特色
名称由来 象征意义
1、青铜奔马 2、马踏飞燕 3、马超龙雀 1、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
2、象征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朗读课文, 探讨问题
为什么我国旅游局以“天马” 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请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 东汉(公元25—220年)时 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 描绘的。
《天马》课文

《天马》课文导读: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国形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化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背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
“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
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
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龙雀是风神,飞行疾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真是匹天马了。
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天马》优秀课件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 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 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 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 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 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 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旅游城市标志
总结象征意义
旅游城市标志
唐 三 彩
马头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是什么标志?
太阳神鸟
日积月累
震惊全国 体态轻盈 昂首扬尾 动作协调 中外驰名 轰动世界 神形兼备 四蹄腾空 令人惊叹 叹服叫绝 历史悠久 生动健美 自由奔放 迎风飘动
• https:///video/course/v/V _225a0b4c2e3f5727a5e96269?from=sear ch
2、象征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 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朗读课文, 探讨问题
为什么我国旅游局以“天马” 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请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以“天马”作 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 东汉(公元25—220年)时 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 描绘的。
历史 悠久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 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说起马,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 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 面的内容呢?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 序可分为几个部分?
《天马》 精品PPT课件3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 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 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 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 工贵的。”
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 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 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 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 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 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 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 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 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 分为五部分:
• 第一自然段:介绍“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记。 •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 术珍品。 •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 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 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之 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 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 才能。 •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 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旅游标记 设计高超
介绍来历 布局巧妙
介绍外形 名称由来
点明意义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 分为五部分:
•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 第三、四、五自然段:
• 第六自然段:
• 第七自然段:
思考
为什么以“天马”作 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 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 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 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 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小学语文《天马》教学课件

练习(四—2)
(1)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ú、lǘ) 山芋(yǜ、yù) 友谊(yì、yí) 分( fēn、fèn)量 垂( chuí、 shuí)下头
练习(一)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历史 ( )的构思 ( )的特色 ( )的工艺品 ( )的天马 ( )的璎珞
练习(二)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体态()()|自由()() 迎风()()|()()腾空 ()()协调|()()惊叹 ()()叫绝
练习(三)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A.即使……也 以……
重点句段解析(二)
2.“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 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 绝。”
【解析】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天马”高 超的设计构思的赞叹,在作者的眼中,“天马”是 神奇的,其艺术成就是值得赞美的。
课后习题答案(一)
1.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 标志?
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天马》知识详解与练习
写作背景
1969年10月,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城北二里 村的雷台下发现了一座古墓。在此墓的出土器物中, 有一件稀世珍宝那就是现以“铜奔马”名之的铜铸 马俑。《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称:“奔 马,亦可称之为飞马。此马为一罕见的古代艺术品, 造型异常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飞跃奔驰状。头微 左扬,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燕,飞燕展翅 回首,注目惊视。
文题解析
“天马”,据史书上说,汉武帝时外国曾进献乌孙马,武 帝见此马神俊挺拔,便赐名“天马”;后来又有人进贡了西 域大宛的汗血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汗是血红色的),于是他 又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称汗血马为“天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天马》课文-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天马》课文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国形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
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化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
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龙雀是整个艺术品
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
形象的支撑问题。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
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背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
了一个结。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
“马踏
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
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
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
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
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龙雀是风神,飞行疾速,
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真是匹天马了。
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
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