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精馏过程中的塔板效应以及回流比对塔板效应的影响。

实验仪器: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装置、温度计、电子天平、试管架等。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是通过液体在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接触、汽化和冷凝来实现分离纯液体的方法。

在塔中,通过加热器将进料液加热并汽化,然后进入塔板上的塔板上,并与从塔底部向上流动的回流液进行冷凝接触。

冷凝液中的较轻组分被汽化出来,而较重组分则降温并沉积在塔板上。

这样,通过多次的汽化和冷凝,逐渐将较轻组分从较重组分中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首先将堆积在试管架上的塔板组装完成,确保塔板之间无泄漏。

2.将所需的混合液体注入塔底的进料罐中,并打开加热器将混合液体升温至沸腾。

3.根据实验要求,调节回流比,通过调节回流比来改变塔板效应。

4.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塔板中的温度,记录各个塔板的温度分布情况。

5.在实验过程中,定时收集和测量塔底收集器中的溶液,并测量其组分浓度。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纯液体的回流比、摩尔分数和回收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塔板的温度分布情况。

根据计算得到的纯液体的回流比、摩尔分数和回收率,可以分析不同条件下塔板效应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塔板效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回流比对塔板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回流比的增加可以提高塔板效应,进而提高纯液体的回收率。

这为进一步优化化工生产中的精馏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注意个人安全。

2.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注意实验装置的密封性,以避免气体泄漏。

4.在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时,要认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曹建国,张玉芬,梁中美.化工原理与工业催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

筛板精馏过程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过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筛板精馏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精馏过程中回流比、加热功率等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3. 熟悉精馏塔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的测定方法;4. 分析精馏塔在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实验原理1. 筛板精馏塔工作原理:筛板精馏塔是利用筛孔板将塔体分割成若干个塔段,塔顶的上升蒸汽与塔底的下降液体在筛孔板上进行气液两相的接触、传热和传质,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塔顶得到的馏出液中含有较高的轻组分,塔底得到的釜液中含有较高的重组分。

2. 精馏过程的基本方程:在精馏过程中,塔顶、塔底及塔内各板上的气液两相浓度满足下列物料衡算方程:(1)塔顶物料衡算方程:y_D = L_D / (L_D + V_D),其中y_D为塔顶馏出液的摩尔分数,L_D为塔顶回流液的摩尔分数,V_D为塔顶馏出液的摩尔分数。

(2)塔底物料衡算方程:y_W = (F - L_W) / (F - L_W + V_W),其中y_W为塔底釜液的摩尔分数,F为原料液的摩尔分数,L_W为塔底釜液的摩尔分数,V_W为塔底釜液的摩尔分数。

(3)塔内各板物料衡算方程:y_i = (L_i + L_{i-1}) / (L_i + L_{i-1} + V_i),其中y_i为第i板的气相摩尔分数,L_i为第i板的液相摩尔分数,L_{i-1}为第i-1板的液相摩尔分数,V_i为第i板的气相摩尔分数。

3. 精馏塔全塔效率与单板效率:全塔效率表示精馏塔完成一定分离任务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单板效率表示精馏塔在某一板上完成的分离任务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仪器:筛板精馏塔、原料液、回流液、加热器、冷却器、温度计、流量计等。

2. 实验步骤:(1)启动加热器,将原料液加热至沸点,产生上升蒸汽;(2)将上升蒸汽送入筛板精馏塔,在塔内进行气液两相的接触、传热和传质;(3)从塔顶取出馏出液,从塔底取出釜液;(4)调整加热功率、回流比等操作条件,观察精馏塔的分离效果;(5)测定塔顶馏出液、塔底釜液的组成,计算全塔效率与单板效率。

筛板精馏塔化工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塔化工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塔化工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筛板塔精馏过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2.1全塔效率TE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F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TN2.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TN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 e Thiele )法,简称Ml- T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2.3全回流操作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8 —3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1 )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 —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2 )在乂轴上定出x = xD xF、xW E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b;(3 )在y轴上定出yC= 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⑷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 (q-1 ),过点f作出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5) 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6) 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7) 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 (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2.4实验装置和流程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筛板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进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筛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报告

筛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报告

筛板塔精馏实验实验报告筛板塔精馏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化工领域中,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用于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按照其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筛板塔是一种常见的精馏设备,其内部结构由筛板和填料组成,通过筛板的作用和填料的接触,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板塔精馏实验,探究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筛板塔精馏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探究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精馏操作的关键因素。

三、实验原理筛板塔精馏是通过筛板和填料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按照其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混合物在筛板塔内上升时,通过筛板的孔隙进入下一层,同时与填料接触,发生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从而实现分离。

较轻组分倾向于向上升,而较重组分倾向于下降,从而实现分离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筛板塔设备,并进行清洗和消毒;2.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入筛板塔的进料口,并调节进料流量;3. 开启加热设备,控制塔内的温度;4. 观察塔内的分离情况,记录采样并进行分析;5.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操作条件,进一步优化分离效果;6. 结束实验后,关闭加热设备,清理实验设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首先,进料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塔内的停留时间,过大的流量可能导致组分无法充分分离,而过小的流量则可能降低分离效率。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适当调整进料流量,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其次,温度是影响精馏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温度可以提高组分之间的传质速率,促进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加热设备的温度,观察分离情况的变化,并选择最佳温度条件。

填料的选择也会影响筛板塔的分离效果。

不同的填料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对传质和传热的效果有所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填料,并比较其分离效果,选择最适合的填料类型。

六、结论通过筛板塔精馏实验,我们了解了筛板塔精馏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探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工作报告-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标题:工作报告-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掌握筛板塔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精馏操作技术,了解不同条件下的精馏塔效应,并研究不同操作变量对塔效果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筛板塔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在精馏操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采用以下主要原理:- 首先是质量传递原理,即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实现物质的分离。

- 其次是塔板效应原理,指的是液相在塔板上形成薄液膜,通过与气相的接触进行传质传热。

- 最后是塔效应原理,指的是塔板的数量和塔板间距对塔操作效果的影响。

3. 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包括筛板塔、冷凝器、加热器、冷凝球等设备。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并进行相关的预操作,包括清洗、紧固设备等。

- 通过调节塔顶温度、塔底温度和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使得塔底产物的温度和塔顶回流液的浓度达到稳定。

- 记录相关的工艺参数,如塔顶温度、塔底温度、回流液浓度等。

- 调节进料流量和回流液的比例,观察不同操作变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进行实验结束后的设备清理和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包括物料的馏分及回收率等信息。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操作变量对塔效果的影响,如进料流量、回流比、塔顶温度等。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塔操作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方案。

5. 实验结论:通过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我们掌握了筛板塔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了不同操作变量对塔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化工原理筛板塔能够有效地进行精馏分离,并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6. 总结与展望:本次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对于加深对筛板塔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熟悉精馏操作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塔效果的操作变量,探索新的精馏分离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艺生产中,提高产值和质量。

筛板精馏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实验报告篇一: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筛板塔精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全塔效率ET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NT——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P——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P=10。

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T以回流比R写成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yn+1——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n——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xD——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R——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ym+1——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m——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xW-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W-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其中,q——进料热状况参数;r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t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F——进料液温度,℃;c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tS ? tF ) /2 下的比热容,kJ/(kmol℃); xF——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1)全回流操作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1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

图1 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确定(2)部分回流操作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2,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A.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画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B.在对角线上定出a点(xD,xD)、f点(xF,xF)和b点(xW,xW);C.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D.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过点f作出斜率为q/(q-1)的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E.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G.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筛板塔精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全塔效率E T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N T——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N P——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 P=10。

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 T以回流比R写成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y n+1——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x n——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x D——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R——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y m+1——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x m——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x W-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W-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其中,q——进料热状况参数;r 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t 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t F——进料液温度,℃;c 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tS − tF ) /2 下的比热容,kJ/(kmol℃);x F——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1)全回流操作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1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

图1 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确定(2)部分回流操作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2,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A.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画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B.在对角线上定出a点(xD,xD)、f点(xF,xF)和b点(xW,xW);C.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D.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过点f作出斜率为q/(q-1)的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E.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G.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筛板塔精馏综合实验报告(3篇)

筛板塔精馏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筛板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

2. 学习精馏过程中气液两相的传质和传热过程,了解精馏塔的分离性能。

3. 通过实验,测定精馏塔的全塔效率、单板效率及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 掌握精馏塔的调试和操作技巧,为实际生产中的精馏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精馏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单元操作。

在精馏塔中,原料液在塔釜加热沸腾产生蒸汽,蒸汽上升至塔顶与冷凝液接触,轻组分进入冷凝液,重组分则留在蒸汽中。

冷凝液回流至塔釜,与原料液一起加热沸腾,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筛板塔是一种常见的精馏设备,其主要结构包括塔体、塔板、塔釜、冷凝器、再沸器等。

塔板上的孔洞使蒸汽和液体在板上进行充分接触,实现传质和传热。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筛板塔精馏装置2. 乙醇-水混合物3. 温度计4. 压力计5. 精密天平6. 折光仪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装置图组装筛板塔,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

2. 将乙醇-水混合物加入塔釜,加热至沸腾。

3. 调整塔顶冷凝器温度,控制塔顶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4. 调整塔底再沸器加热功率,控制塔底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5. 记录塔顶和塔底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6. 使用折光仪测定塔顶冷凝液和塔底釜液的折光率,计算其组成。

7. 重复实验步骤,改变回流比和加热功率,观察分离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全塔效率实验测得全塔效率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如下:E_T = (N_T / N_P) × 100%其中,N_T为理论塔板数,N_P为实际塔板数。

实验结果显示,全塔效率随着理论塔板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实际塔板数的增加,全塔效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2. 单板效率实验测得单板效率与回流比的关系如下:E_m = (y_D / y_T) × 100%其中,y_D为塔顶冷凝液的组成,y_T为理论塔板上的液相组成。

实验结果显示,单板效率随着回流比的提高而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
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筛板塔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1.全塔效率E T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
E E=E E−1
E
N
T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 P=10。

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 T
以回流比R写成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
y
E+1=
E
+
E E+
1
+
E E
y
n+1
——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
n
——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
D
——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R——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
E E+1=
E′
E′−
E E−
E
E′−
E E
y
m+1
——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
m
——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
W
-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
W-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E=
E
E−1
E−
E E
E−1
其中,
E=1+E EE(E E−E E)
E E
q——进料热状况参数;
r
F
——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t
S
——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
F
——进料液温度,℃;
c
pF
——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tS tF ) /2 下的比热容,kJ/(kmol℃);
x
F
——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1)全回流操作
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1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

图1 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确定
(2)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2,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A.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画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在对角线上定出a点(xD,xD)、f点(xF,xF)和b点(xW,xW);
C.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过点f作出斜率为q/(q-1)的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E.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2 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水溶液,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壳程,冷凝成液体后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全回流
(1)在贮罐中配制浓度21%(体积百分比)的料液,以泵混合均匀。

打开进料管路上的阀门,由进料泵将料液打入塔釜,观察塔釜液位计高度,进料至釜容积的2/3处。

(2)关闭塔身进料管路上的阀门,启动电加热管电源,逐步增加加热电压,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

(3)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合适冷凝量,并关闭塔顶出料管路,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

)和塔釜液(4)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分别取适量塔顶液(浓度X
D
),待其冷却至室温后,以密度计测量其体积百分比。

(浓度X
W
2.部分回流
(1)在储料罐中配制一定浓度为21%的乙醇水溶液。

(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

(3)控制塔顶回流和出料两转子流量计,调节回流比R为3。

(4)打开塔釜残液流量计,调节至适当流量。

(5)当塔顶、塔内温度读数以及流量都稳定后,即如全回流第4步取样测定体积百分比。

四.实验结果
1.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
表1 实验数据
2.全回流操作
全回流图见图3
图3 全回流示意图
图中阶梯数为12,即全回流理论塔板数N T=12-1=11。

而实际塔板数N P=16。

故全塔效率E0=N T
N P
×100%=68.75%
3.部分回流
回流比R=3时,部分回流图见图4
图4 部分回流图
图中阶梯数为13,即部分回流理论塔板数N T=13-1=12。

而实际塔板数N P=16。

故全
塔效率E0=N T
N P
×100%=75%。

五. 分析讨论
1. 由上面全回流图和部分回流图可以看出,实验测得的塔板效率偏低(通过和其它组同学实验对比),原因可能是直接把体积分数当做质量分数计算引进的误差;还有取出的馏分未充分冷却便测量体积分数;密度计测量不够精确;回部分流比难精确控制。

2. 实验测得全回流x
D 大于部分回流x
D
符合一般规律,均未超过酒精水溶液的恒沸
点。

但部分回流实验时发觉难恒定回流比,原因可能是塔内气压过大,应及时排去挥发造成过剩压力,保证实验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