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课内阅读 附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参考答案:为取得生辰纲,吴用等人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打听到杨志运送生辰纲的时间和路线,聚齐英雄好汉。
之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天时方面,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一路疲惫不堪,而晁盖等人却以逸待劳;地利方面,晁盖等人选择树林茂密的山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隐蔽而少有人行。
再次,吴用利用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巧设计谋。
七人扮作卖枣子的客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在黄泥冈“巧遇”杨志;七人与白胜唱双簧,讨价还价,麻痹杨志等人;晁盖等先吃掉一桶,以示无毒,进一步麻痹杨志一行;借舀酒,下毒的同时,完全解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
杨志等最终上当,被麻翻在地,晁盖等人乘机劫取生辰纲逃跑。
二、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
文中他处处小心,时时注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参考答案:课文描写杨志的语句,如:(1)五七日后……申时便歇。
(2)杨志赶着……逼赶要行。
(3)杨志也嗔道……这路上不是耍处!”(4)杨志道……谁敢五更半夜走?”(5)杨志跳起来……却理会!”(6)杨志大骂道……藤条要打。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1)杨志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候、老都管对他无不怨恨。
杨志深知押送生辰纲干系重大,为确保其安全不惜得罪众人,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事方式、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他大失人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2)吴用计高一筹,料事如神。
杨志虽百般猜测、处处提防,吴用却能做到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使杨志一步步放松了警惕。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计策的高明。
三、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学习诊断17.智取生辰纲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窥望(kuì)趱行(zǎn)怄气(òu)聒噪(ɡuō)B.嗔怒(chēn)省得(xǐnɡ)恁地(nèn)干系(xì)C.勾当(ɡòu)撇下(piē)怨怅(chànɡ)计较(jiǎo)D.兀自(wù)尴尬(ɡà)逞辩(chénɡ)朴刀(pō)2.成语填空。
________流不息直________了当怨天________人不________思索再接再________变本加________别出________裁谈笑风________________心沥血不________人事________苦朴素锐不可________粗制________造墨守________规迫不________待两全________美兴高________烈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潜科举”是与“显科学”相对而存在的。
它的特点是善于想象和________,善于提出假设。
(2)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这种________的滥杀无辜的恐怖主义行径。
(3)公信力不高、组织机构发展不完善很不利于________事业的发展。
(4)后花园不大,整个________却很精致匀称。
A.猜想卑劣慈善布置B.猜测卑劣慈善布局C.猜想卑鄙慈悲布局D.猜测卑鄙慈悲布置4.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方冬同学________在考试时犯了作弊的错误,现在________他已经在班会上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我们________不应该歧视他。
A.即使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就C.尽管既然就D.因为由于因此5.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参考答案:为取得生辰纲,吴用等人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打听到杨志运送生辰纲的时间和路线,聚齐英雄好汉。
之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天时方面,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一路疲惫不堪,而晁盖等人却以逸待劳;地利方面,晁盖等人选择树林茂密的山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隐蔽而少有人行。
再次,吴用利用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巧设计谋。
七人扮作卖枣子的客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在黄泥冈“巧遇”杨志;七人与白胜唱双簧,讨价还价,麻痹杨志等人;晁盖等先吃掉一桶,以示无毒,进一步麻痹杨志一行;借舀酒,下毒的同时,完全解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
杨志等最终上当,被麻翻在地,晁盖等人乘机劫取生辰纲逃跑。
二、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
文中他处处小心,时时注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参考答案:课文描写杨志的语句,如:五七日后……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这路上不是耍处!”杨志道……谁敢五更半夜走?”杨志跳起来……却理会!”杨志大骂道……藤条要打。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候、老都管对他无不怨恨。
杨志深知押送生辰纲干系重大,为确保其安全不惜得罪众人,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事方式、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他大失人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2)吴用计高一筹,料事如神。
杨志虽百般猜测、处处提防,吴用却能做到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使杨志一步步放松了警惕。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三、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明线是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中计,丢失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人定计,劫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_课内阅读_附答案

一、《智取生辰纲》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人。
你左右将至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子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17 智取生辰纲.附答案

17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重点)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
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趱.行()虞.候()嗔.怪()尴尬..()()厮.()朴.刀()恁.地()怨怅.()兀.的()怄.()喏喏..连声()芥.菜()剜.口割舌()忒.()舀.酒()罗唣.()面面厮觑..()晁.盖()三阮.()庵.()..()聒噪2、词语解释晓事:寻思:忍气吞声:喃喃呐呐:分说:絮絮聒聒:热不可当:出没:勾当:死心塌地: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杨志拿着藤条,()打去。
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
杨志()。
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4、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2)、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智取生辰纲》(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智取生辰纲》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
武松自言自语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一时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窜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21智取生辰纲答案版

21 智取生辰纲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窥.望(kuì) 歇.息(xiē) 贩.枣(fàn) 聒.噪(guō)B.嗔.怒(chēn) 虞.候(yú) 恁.地(nèn) 干系.(xì)C.勾.当(gòu) 撇.开(piē) 怨怅.(chàng) 计较.(jiǎo)D.兀.自(wù) 尴尬.(gà) 逞.办(chéng) 朴.刀(pō)答案:1.[解析] B A项,“窥”应读“kuī”;C项,“较”应读“jiào”;D项,“逞”应读“chě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吹嘘酷热难行劈手夺来崎伛小径B.朱沙喏喏连声赤日炎炎忍气吞声C.捣乱絮絮聒聒口渴难熬死心塌地D.暴燥无可耐何头重脚轻面面厮觑答案:2.[解析] C A项,“崎伛小径”应为“崎岖小径”;B项,“朱沙”应为“朱砂”;D项,“暴燥”应为“暴躁”,“无可耐何”应为“无可奈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1A.六月的黄泥冈正是炎热的时节。
B.如果观察新版百元钞票正面的左下角和背面的右下角,会看到似乎有些残缺不全的半圆弧和线条。
C.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D.校门口安装红绿灯以后,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答案:3.[解析] B A项,搭配不当,应将“六月”与“黄泥冈”交换位置;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和事故隐患都”。
4.下列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排解走路寂寞,消除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智取生辰纲》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人。
你左右将至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子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1.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的主要内容。
2.找出一处写众军士馋涎欲滴的细节描写。
3.文中画线的一句话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4.“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如果将段中的“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的坐地乘凉改为“高声吆喝,张罗买卖”,那效果怎样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1.杨志禁止众军士买酒喝。
2.正在那里凑钱。
3.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性格。
4.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货不好,如同打人家的脸。
其二,是说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许多废话。
5.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如会引起杨志的疑心,使得用蒙汗药的计策失败等二、1.填空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代_______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_______》,暗写________等人的定计,明写________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_______________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聒(guō)噪怄(òu)气B.虞候(hòu)趱(zǎn)行C.朴(pō)刀酷(kù)热D.嗔(zhěn)怪怨怅(chàng)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懂得)什么!”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赋打劫(抢夺财物)客商。
D.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评理,交涉)。
”4.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
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5.下列言行中全都反映杨志精明性格的一组是()①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②杨志跳起来喝道:“哪里去,且睡了,却理会!”③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④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便打了!”⑤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⑥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什么!”拿了藤条要打。
⑦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⑧杨志哪里肯吃?……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过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A.①②④⑧B.②③⑤⑦C.⑤⑥⑦⑧D.①②⑦⑧答案:1.明施耐庵水浒传晁盖、吴用杨志杨志和吴用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2.D(提示:嗔应读chēn)3.B(提示:又热又累而嘴里嘘气)4.C 5.D1.学习小说中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方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把握杨志该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对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窥望(kuì)趱行(zǎn)怄气(òu)聒噪(ɡuō)B.嗔怒(chēn)省得(xǐnɡ)恁地(nèn)干系(xì)C.勾当(ɡòu)撇下(piē)怨怅(chànɡ)计较(jiǎo)D.兀自(wù)尴尬(ɡà)逞辩(chénɡ)朴刀(pō)2.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
3.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④⑤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上级明文规定:谨防腐败,节日期间坚决禁止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
B.经过电教组的老师一周奋战,一间用PentiumTV装备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期投入使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对于今天至关重要。
5.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7.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参考答案一、1.解析:A.窥望kuī;C.计较jiào;D.逞辩chěnɡ。
答案:B2.解析:B是为了让杨志坚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答案:B3.解析:“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错。
答案:D4.解析:A.滥用否定词,删除“不准”;C.语序不当,应为“晚年的袁枚”;D.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加强”。
答案:B5.解析:“补叙”是布局谋篇上的需要;是为了结构的严谨而把一些影响情节的细节放在篇末交代,这样,既可以结构紧凑,又可以使内容完整,深刻。
答案:D6.解析:A.历史上有方腊、宋江起义;B.宋江、林冲是上流社会的人士;D.“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错。
答案:C7.解析:劫生辰纲是集体行动,“消除走路寂寞、恐惧”显然说不通。
答案:B一、选择题四、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趱行(zhán)怨怅(chàng)虞侯(yǔ)B、怄气(òu)恁地(nèn)罗唣(zào)C、省得(shěng)逞辩(chěng)气喘(chuái)D、聒噪(guā)还言语(huán)吹嘘(xū)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干系须是俺的。
(责任)B、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吹牛)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亡命之徒)D、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要紧)3、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A、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