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有答案

6课阿长与《山海经》(一)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给加点字注音。
规矩.()惶.急()辟.头()磨.难()2.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4.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
动词:语言:阿长的心情:作用是:(二)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坐在最后一排乔叶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的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的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
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呀?”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有时候,春天来时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了,通宵未眠。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对比阅读题(含答案)

《卖油翁》对比阅读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
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2)据:统治,割据。
(3)级:层。
(4)患:嫌,担心。
(5)布:铺排。
(6)贻(yí):赠给。
(7)讫(qì):完毕。
(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
弥:紧密。
(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
胠箧,音qūqiè。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1)履:走,踩踏。
(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使用)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理解课后习题解答(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二)“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三)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认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2.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答: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答: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造屋记蒋曼①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
即使他跟我们在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
他要修房子。
②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
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着睡过去。
醒来时,做不完的活。
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
成了家,有了五个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子。
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月。
③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苗,长了好大一枝。
④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
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
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⑤爷爷夜以继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风挡雨就能让人满意。
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差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指,胸有成竹。
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⑥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
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⑦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
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力,树长成栋梁。
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
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
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也能长出房。
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⑧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各课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六文段 含答案)

第三单元各课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一、《阿长与山海经》课内文段阅读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是: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二、《阿长与山海经》课外类文阅读外婆的世界李娟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
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
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九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内阅读】“他哭起来眼泪很多。
”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
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
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
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
他尤其不为挨打哭。
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
"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的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
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
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
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
他用汉语拼音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1.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能“一忍再忍”,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写信给他后,他为什么“先是大笑”,后来却又“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主要写了“男子汉”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曾经写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棵枸杞豆》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
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划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
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画儿说:“这画的是我一生中的三个理想,下面的‘○’是我一生的成绩。
第四个理想还没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要捉住它!”“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
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
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
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2.三叔画的三幅画代表了三叔一生中哪三个理想?(2分)3.文中把太阳比作“一个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2分)4.请你写出对三叔说的“是呵,……所以才这么亮”一段话的理解。
(3分)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选段中三叔说的话,写出你的感悟。
(不超过100字)(3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匆匆》)(二)《柳叶儿》(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鞋子()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过来,()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11)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12)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1.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仔细研读第2小节,你认为该小节中哪些词语应重读?并简要阐述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4小节中连用3个“吃光”,文中多次出现“抢”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8小节,把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后面的括号中()(3分)A.甩飞摆溜抱弹 B.抱弹甩飞摆溜C.摆溜抱弹甩飞 D.甩飞抱弹摆溜4.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此处描写在起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研读下面一首诗及赏析文字,结合12小节内容,写出从中你得到的结论。
(3分)咏柳(贺知章)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万条垂下绿丝绦。
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不知细叶谁裁出,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你可知这细嫩二月春风似剪刀。
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巍巍中山陵》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4分)近义词:()—()()—()反义词:()—()()—()2.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2分)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分)4.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2分)5.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
(2分)(1)(2)6.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7.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四)《我们家的男子汉》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
写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家里的一条男子汉。
那是姐姐的孩子。
他们夫妻两人本不愿要孩子,他的出生完全出乎不得已。
因此,生下他后,他年轻的父母便像逃跑似的跑回了安徽,把他留在家里。
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全用来抱他。
他日益地沉重,日益地不安于在怀里,而要下地走一走,于是便牵着他走。
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
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
1、假如把“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改为“他却偷懒起来”好不好?为什么?2、小男孩由抱到牵着走,再到“要抱”的过程,你有没有经历过?自己“能走”,为什么却“时常要”抱?3、“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话富有哲理吗?想想它给你有什么启迪,简要把体会写下来。
4、说一说第三段中“男子汉”和“男人”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阅读2-5自然段,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再归纳一下,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总体上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读者的?2.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3.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4.本文在说明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时,除过运用到了说明,还运用到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方式呢?5.在下面两句话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各句分别运用到的主要说明方法名称,并说说其作用。
⑴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⑵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六)《凡尔赛宫》①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接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