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第1课时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pptx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第1课时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pptx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孟加拉国
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 ___________、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
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3)我国的风暴潮。
台风
① ________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
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温带气旋
② _____________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受灾地区集
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和地震波等概念;结合教材第89页图3-1-
5归纳总结滑坡的危害等。
(2)列表比较。教材中将灾害分为几类,可以对每类中的自然灾害进
行列表比较,对照理解,如可以列表比较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产
生的原因及危害。
(3)要加强概念的理解。教材涉及一些概念,在本册书中并不作要
求,但是它们对知识理解会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台风时,要了解热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两点,一是自然界异常变化的
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是判别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在于
自然界异常变化程度的大小,以及是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伤害
或损失。
(2)自然灾害种类多,重点要掌握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
②常见的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
3.鼠害
野栖鼠
(1)分类:鼠类可分为野栖鼠和家栖鼠。根据 _________的主要
栖息地,可以划分为田鼠、草原鼠和林鼠等类型。
(2)危害:鼠害主要通过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
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地震波
(1)概念: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 _________的形式传
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课件选修ppt文档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课件选修ppt文档

同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并

开 关
建设了一些重大减灾项目工程,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黄河
小浪底水利工程、农作物的重大病虫鼠害监测网络工程、重
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
2.略。
教材详解区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教材P67 “探索” 地震灾害的防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教材P69 “思考” 掌握一定的自然灾害先兆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P70 “思考”
本 课
在台风到达之前,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台风警
时 栏
报;拆除易受大风吹倒的广告牌等;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

开 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等。
教材详解区
教材P63 “思考” 我国实施的防灾减灾对策主要包括建立灾害管理系统和
实施减灾策略。减灾策略包括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大
本 课
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
时 栏
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

开 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

它们的作用是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
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
别地震谣传。
教材详解区
在地震发生后应采取的防避措施是:①一旦发生地震,
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
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
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

课 或容易形成三角空间处。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高中地理第3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选修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高中地理第3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选修

气象灾害 3.(2016·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 5 区。下图示 文气象区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年数。
图 11
概括河南省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 【解析】 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 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 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 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 (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 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
(1)据图 2,描述图 1 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
【解析】 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 势高低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 化特征分析。第(2)题,“蓉欧快铁”途经较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 的山区,沿途气候多变,自然灾害种类多,不同的地区灾害类型 具体分析。
【答案】 (1)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 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2)较高 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 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自然灾害的分布
4.(2015·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 2013 、 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课件湘教版选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课件湘教版选修5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__洪__水__是对社会和经济破坏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干 南美洲
旱、地震和流行病
地区
主要灾种
重大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而以洪水、__热__带__气___旋_、地 东亚
震、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经常发生人员伤亡惨重的重大灾害,洪水、热带气旋 南亚
和_流__行__病___是主要灾害种类
东南亚 和大洋

_洪__水___、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 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68.2
北美洲 11 510 18 140 3 670 3 610 36 930 568.0 1 826.8 375.4 624.1
3 394.3
南美洲 27 900
550 4 480 2 610 35 540 44.9 6.4 41.3 16.5
109.1
亚洲 127 020 59 810 222 780 19 480 429 090 1 419.4 555.2 1 926.9 196.4
地区
主要灾种
西亚和 北非
洪水和_地__震___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最严重
西非和 东非
_干__旱___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
南部非 洲
_热__带__气__旋___、洪水和干旱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 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 最为惨重
2.对非洲和亚洲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何 差异? 提示:在非洲,以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亚洲, 以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地震和滑坡造成的损失较大。
对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而言,地区经济越发达,造 成的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就越大吗? 提示: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与相对损失是不一样的。地区经 济越发达,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经济总量高, 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所以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相对损失较 低。

2019地理新高考地区专用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一讲常见的自然灾害

2019地理新高考地区专用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一讲常见的自然灾害



考点一
水文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8 年 1 月 15 日新华社电
长江
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 办公室主任王 辉日前向社会通报, 去年汛期长江流域 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累计 雨量大。长江 1 号洪水发生的 6 月底至 7 月初,主雨带长时间 稳定在中下游干流以南地区, 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降雨较
气旋
冷锋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 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 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雨雪、冻害等现象
西伯利亚和蒙古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 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 的大部分地区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 时空分布 的粤、琼、闽、浙、 台等省区 气压下降,降雨量增 过境时天 多,风速增大,台风 气变化 眼经过时,会带来短 暂晴朗天气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危害 (1) 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 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 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三)寒潮灾害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概念 寒潮是因为 强冷空气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 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1)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 中高 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 季节。 (2)空间分布: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于 蒙古 、 西伯利亚 地区。 3.危害 (1) 剧烈降温 使农作物遭受灾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冬雨造成畜牧业损失。 (3)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 和输电线路。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思考讨论结合教材图 3.14“灾后恢复”,思考灾后“重建家园” 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通 过 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 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探究一
探究二
灾前准备
问题导引
2014 年 7 月 18 日 15 时 30 分前后,第 9 号 台 风 “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 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7 级(60 米/秒)。 为了减轻台风造成的影响,7 月 17 日下午 6 时, 中 央 气象台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灾中应急”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提示应 急交通线是否通畅。
(2)为什么当灾害发生时,救灾应急预案显得格外重要?
提示政 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 否 快 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 灾 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 急 预 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提示:由 于 我国不同地区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因时、因 地 、 因灾种而不同,不能硬性统一,忽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一二三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核心 (1)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 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 (2)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在灾 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3.1.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3.1.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习新知一、自然灾害1.定义:主要由自然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分类:地震灾害、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二、地震灾害1.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岩洞崩塌、陨石冲击和人类活动。

3.分布:地震带和地震带。

4.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三、滑坡灾害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分布(1)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的地区。

(2)山地丘陵和频繁的地区。

(3)我国、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3.危害(1)掩埋,造成人畜伤亡。

(2)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

(3)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

(4)破坏地表覆盖等。

助学助记地震造成的危害图示法理解滑坡概念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探究重点探究点一地震灾害核心归纳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呈带状分布,全球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两条狭长的地震带上。

状元随笔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应用体验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上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A.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D.西部经济发达探究点二滑坡和泥石流核心归纳1.滑坡(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洪涝与干旱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答案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探究点一洪涝灾害材料一2018年6月,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遭遇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来袭。

全乡数百栋民房倒塌,多处道路、桥梁、河堤冲毁,农田大面积被淹,通讯、电力一度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案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示意图3.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定义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5.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6.我国多发地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3.我国多发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思考观察下图,说一说泥石流发生时的正确逃生路线。

答案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逃生。

探究点一地震灾害材料一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9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答案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避震、防震措施(1)地震灾害的预报①建设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地预报。

②地震前兆:如地下水变浑浊、动物狂躁不安、地面变形等。

(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3)防灾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加强地震灾害的管理等。

(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据此完成1~2题。

1.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余震次数较多②防震意识较差③建筑质量较差④人口较为密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人们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小震成灾,小震大灾”。

第2题,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高压线等物;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

探究点二滑坡和泥石流材料2018年10月7日,云南墨江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截至10月9日,已造成1人死亡,3人失联。

1.我国哪些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答案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2.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答案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

3.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答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1.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图示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区沟谷中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3.防灾、减灾措施(1)基本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2)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

(3)具体措施⎩⎪⎨⎪⎧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工程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到特定位置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干旱B.寒潮C.沙尘暴D.滑坡4.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D.植被破坏不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

第4题,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A.a处B.b处C.c处D.d处2.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跳楼逃生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图中c是震中。

第2题,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恐惧。

地震间隙要有序撤到空旷地带,转移时不要通过电梯,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到室外后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故选D。

(2019·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月考)读“醉林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 )A.泥石流B.滑坡C.水土流失D.地震4.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图中发生醉林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因此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滑坡。

第4题,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

5.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

暴雨引发池潭水电厂下游1千米处10万方以上山体滑坡和强大泥石流,导致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造成数十人受伤,36人死亡。

分析造成池潭水电厂下游强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工程建设破坏地质结构,造成山体脆弱;降雨强度大且降雨时间长,导致山体发生松动;坡谷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滑坡、泥石流直接冲击工棚;泥石流发生在凌晨,人们还在休息,所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池潭水电厂在该地区进行了工程建设,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有一定影响;此时段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降水时间长,造成山体松动;从图中可看出发生泥石流地区是坡谷地形,坡度陡,高差较大,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而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和项目工地住宿工棚恰好在坡谷附近,是泥石流发生路经之地,且发生时间在凌晨人们睡觉期间,工人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因此造成的伤亡较大。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信息能够理解“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①房屋抗震性较好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房屋抗震性能较好以及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以及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故A正确,B、C、D错误。

第2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

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D错误。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山地坡向B.断层发育C.海拔高度D.聚落分布4.减轻该地区滑坡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固坡面B.迁出人口C.禁止采矿D.平整土地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有关,图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位于断层线上,故B项正确。

第4题,滑坡灾害的防御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加固坡面为工程措施,故A项正确。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