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常见气体的制备
【优化方案】(新课标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三节 常见气体的制备(常见气体的制备)备考课件

2.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 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 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 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
反应原理:M__n_O_2_+_4_H__C_l_浓___==_△=_=_=M__n_C_l_2_+_C__l2_↑__+_2_H__2O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验满方法: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尾气处理:多余的Cl2用___强__碱__溶__液____吸收除去
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体只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构建双基
教材中几种重要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
反应物 KClO3 和
MnO2
KMnO4
H2O2 和 MnO2
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集,故选用E装置收集氨气。 (4)此装置类似于启普发生器,故可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反应, 所以在A中应盛放H2O2溶液,B中应放MnO2颗粒。若使正在 发生的反应停止,将试管提出液面即可实现。
答案:(1)A D (2)B C (3)A E (4)H2O2溶液 MnO2颗粒 将试管提出液面
考点2
气体的净化、尾气的处理
2KMnO4==△===K2MnO4 +MnO2+O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12.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__。 【答案】
的反应来制取
可以。因为制取上述八种气体均可用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3.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收 集装置为 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收集装置为 ________。
B
水
排水法收集 NO 气体
C
主要是接收 B 中排出的水
D
(3)反应开始时, A 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A 管上部 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 A 中的液体由无 色变为浅蓝色; B 中的水面逐渐下降, B 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 C 中
(1)制备同种气体时,要注意原理不同选择的装置也不同,如制备氧气,用高 锰酸钾分解,选固-固加热装置;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选择固-液 不加热装置。
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 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 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改变
长颈漏斗中液面保持不下 降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2.气体的净化 (1)净化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易于分 离。 (2)气体的净化装置与方法
考向 1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 1.(2013 ·上海高考节选 )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 取二氧化硫。
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上图中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填写字母 )。
【答案】 ae 考向 2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2.(2013 ·广东高考节选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 MnO 2 共热制取 Cl2 并进行相 关实验。 (1)下列收集 Cl2 的正确装置是 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追胸踪有着 凌鹿云的志4猎,.人无是高氨看不不可气见攀山。通 的。入氯化铝溶液中,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后溶解。( ×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人壮若志有 与志毅,力提万是事事示可业为的:。双翼氢。 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只溶于强酸和强碱,不溶于氨水。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 BaSO3 沉淀:
( ×)
提示: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得到硫酸 钡沉淀。
微练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
1.用 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反应发生装置、气体收
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
一、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 防倒吸
找杂质? 实验原理:反应方程式
如何测量气 体体积?
常见气体的制备
酸性气体:CO2、SO2、NO2、HCl、Cl2、H2S、HBr、HI 碱性气体:NH3 中性气体:H2、O2、N2、NO、CH4、CO、CH2=CH2、C2H2 强还原性气体:H2S、HBr、HI、SO2
气体的收集
a
b
气体体积测定
气体体积测定
①调平;②读数;③实验;④恢复室温; ⑤调平;⑥读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无钱之人脚杆硬,有钱之人骨头酥。 志当存高远。 少年心事当拿云。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少年心事当拿云。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强行者有志。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四节 常见气体的制备

第四节 常见气体的制备梳理基础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1.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与其他各部分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2)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aCO3+2HCl===CaCl2+CO2↑+H2O 向上排空气法 饱和NaHCO3溶液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Zn +H2SO4===ZnSO4+H2↑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强碱溶液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将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尾气处理:多于的Cl 2用 吸收除去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中,烧杯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答案:×2.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②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 和O2( )答案:×3.用NaOH 溶液可吸收多余的SO2( )答案:√4.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的方法见图③( )答案:×5.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解析: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提高至约170℃,而水浴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
答案:×反应原理:干燥方法:用 除去混有的水蒸气 收集方法:只能用 验满方法:(1)用 置于试管口 (2)将 置于试管口 尾气吸收:用蘸有农硫酸的棉花团放在集气瓶口吸收多于的NH 36.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粗锌(含Cu 等杂质)比用纯锌反应快( )解析: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提高至约170℃,而水浴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
高中化学十四种常见气体制备

高中化学十四种常见气体制备
1. 氢气:热解水或金属与酸反应产生。
2. 氧气:电解水或过氧化物分解产生。
3. 氮气:空气经过分离设施分离获得。
4. 氩气:空气经过液化分离获得。
5. 氦气:液化天然气分离获得。
6. 氯气:电解盐水(海水)产生。
7. 氟气:高温氟盐与硫酸反应产生。
8. 氢氟酸蒸汽:氢氟酸和水蒸气混合经过加热获得。
9. 二氧化碳:石灰石与酸反应产生。
10. 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
11. 氨气:硝酸和铁或氢氧化钠反应产生。
12. 氢氧化钠蒸汽: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
13. 二氧化硫:金属硫与酸反应产生。
14. 氯化氢:硫化氢与氯气反应产生。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 气体的制备

P2O5
碱石灰
NH3
NH Cl2 CO2 3 NO2等与碱
反应的气体
收集装置
防倒吸装置
探究一、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
Cl2的制备
(①1反)应实原验室制MnCOl22+4HCl(浓)==△===MnCl2+Cl2↑+2H2O
理:
饱和食盐水 。
浓H2SO4
②装置类型:固体+液体气体。
③净化方法:用 向上排空气
其他一些重要气体的制法回顾. O2(1)实验室制O2 ①反应原理及装置类型:
②收集方法:因为
,
可用排水法收集。
O2不易溶于水
③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观察是否复燃。
分离液态空气
(2)工业制O2:采用
NH3
(1)实验室制NH3
①反应原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氯气的工业制法? 电解饱和食盐水
思考:1、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标电子 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回答:
⑴1mol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可制得Cl2的物质的量? 被氧化HCl的物质的量?
⑵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制得Cl2的物 质的量? 2、为什么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氧原化理剂:M:n(O浓—2、—HK—CMl—nO—4+、——氧KC—l化—O3—剂、—C→—a(—CCll—2O—))2—…———— —2、— 制取浓干盐燥酸纯的净代的替氯品气为需:浓要H2哪_S_O些_4与_装_N_a置_C_l?_______
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

咼中化学咼考总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制备的一般装置流程:发生痒化装置1收集尾气处装置C含干燥装置)装置理装置、气体发生装置适用类型适用气体固体+固体(加热)(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八、、)固体+液体(不加热)八、、)固体(或液体)+液体(加热)Q、NH3H2、CO、HSC2H2、SQ、NO、H2、CQ、H2S*CI2、HCl、NQ GH4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④若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前,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③使用启普发生器时,反应物应是块状固体,且不溶于水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制乙炔要用分液漏斗,以控制反应速率③H2S剧毒,应在通风橱中制备,或用碱液吸收尾气①同第一套装置的①、③、④②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器内应添加碎瓷片以防暴沸③制取乙烯温度应控制在170C左右④氯气有毒,尾气用碱液吸收⑤ HCl要用水吸收(倒置漏斗)Q,灼热CuQ 除去等气体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 装置类型 收集方法Q固体+固体排水法 NH(加热)向下排气法 H2向下排气法C2H2或排水法CQ固体+液体HS(不加热)向上排气法SQNQCl 2固体(或液 体)+液体(加热)向上排气法HClNQ排水法C 2H 4在气体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试剂的挥发性、水的挥发都可能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
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净化。
(2)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 无水CaCb 、碱石灰、P 2Q 等,碱石灰不能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P z Q 则不能用于碱性气体(如 NH )的干燥。
2.洗气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时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一些还原性气体。
「1T如:NH 3、HBr 、HI 、H>S 等3.固体加热吸收如用灼热铜网除去4. 干燥剂的选择除去气体中混有少量水分的方法叫做气体的干燥。
选择干燥剂的原则是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学案

第17讲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考试说明】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重点、难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H2 O2 Cl2 NH3 CO2 NO NO2)气体制备与性质综合实验【课堂互动区】一、制备气体的一般流程【例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S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例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SO2气体装置如下,请说出ABCDE各装置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几个环节?A B C D E[问题拓展]1、通过该实验思考实验室制备纯净气体操作顺序是什么?2、请讨论总结操作中有哪些“先与后”?【规律总结】1、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操作顺序。
2、操作中的“先与后”:二、气体制备与气密性检验: 【问题探究】1、实验室常见气体H 2 O 2 CO 2 Cl 2 NH 3 的制备,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并说明选择的依据是什么?A B C D E2、思考总结我们学过的气体制备典型的发生装置有哪些类型?并写出各类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
【规律总结】1、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 反应原理 、 和 确定发生装置类型。
2【拓展应用】(1)在没有现成的CO 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 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仪器是_____ (填编号)【例3】不同的制气装置,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借用不同的现象来判断其气密性,下列装置一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 )打开活塞b ,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E【规律总结】气密性检查的设计要点:。
【学以致用】请准确描述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变式训练】(2011上海)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第三节常见气体的制备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项A是干燥装置,进气管应该插入浓硫酸中,而出气管不能插入其中;选项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D选项,分馏装置中的温度计不能插入液体中,必须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答案:B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瓶中盛适量浓H2SO4,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B.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C.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解析:A项,浓H2SO4不能干燥NH3;B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时,应从A口进气;C项,NO2与H2O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H2难溶于水,从B口导入H2,能将瓶中水压入量筒中,从而测量H2的体积.答案:D3.(2009·广东高考)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解析:A 中应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下;C 中应先检验纯度后点燃;D 中应将浓H 2SO 4 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B4.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A .①⑤⑧B .③④⑦C .②⑤⑥D .②④⑧解析:用H 2O 2制O 2的反应原理为2H 2O 2=====MnO 22H 2O +O 2↑,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条件可选②作为制取装置.干燥O 2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干燥的O 2只能用⑥装 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⑤⑥. 答案:C5.(2010·德州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 ) ①食盐水 ②KNO 3溶液 ③乙醇 ④Na 2CO 3溶液 ⑤CCl 4 ⑥浓氨水A .①③⑤B .②⑥C .③⑤D .①②④解析:加入食盐水或乙醇相当于稀释硫酸使之与锌粒接触而反应;加入KNO3溶液会产生氮的低价态化合物而不是氢气;加入Na2CO3溶液与H2SO4反应消耗H2SO4;CCl4使得H2SO4液面上升与Zn接触反应;浓氨水与H2SO4反应消耗H2SO4,故①③⑤可以从漏斗中加入.答案:A6.(2009·广东理基)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和O2B.HCl和NH3C.H2和CO D.SO2和CO2解析:NO和O2不共存;HCl与NH3不共存;H2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应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7.(2009·郑州模拟)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解析:A项中NH3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中NO在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中NO2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8.(2010·蚌埠模拟)某同学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A.铜与浓硫酸B.铁与浓硫酸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解析:A项和D项的反应均需要加热,B项中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答案:C9.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可加热)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中使淀粉变蓝是I2的特性但不是氧化性,B中应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中结论应为NO2具有氧化性.答案:C10.关于下图所示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c为阳极、d为阴极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装置③中X若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装置③中X是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达不到防倒吸的作用.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0分)(2010·芜湖模拟)【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__________.【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甲中注射石灰水,发生CO2+Ca(OH)2===CaCO3↓+H2O;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无明显现象;使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的物质的量多,内部气压降低的多,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虽然从CO2与NaOH、Ca(OH)2反应角度上看,等质量的Ca(OH)2吸收的CO2大于NaOH,但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故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小.答案:CO2+Ca(OH)2===CaCO3↓+H2O(CO2适量)CO2和石灰水作用有明显的现象,和NaOH溶液作用无明显现象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乙不合理,应用NaOH溶液.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12.(10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和氨气之间的反应. 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和氨气的反应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A .碱石灰B .生石灰C .二氧化硅D .五氧化二磷E .烧碱(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 相应横线上.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3)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装置C 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 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装置C 的G 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F 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A 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所以A 中的固体可 以选用碱石灰、生石灰和烧碱;B 处需要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所以选用Ⅰ;D 、E 处 主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和HCl 气体,所以D 处选Ⅱ,E 处选Ⅲ. 答案:(1)ABE (2)Ⅰ Ⅱ Ⅲ(3)取适量该白色固体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 色气体;另取适量该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4)可将尾气通过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再排入空气中13.(16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为证明CO 具有还原性,首先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下列信息:①C +H 2O=====△CO +H 2 CO +H 2O=====△CO 2+H 2 CO 2+C=====高温2CO ②CO 和H 2都可在加热条件下与CuO 反应 ③CO 有剧毒,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根据以上信息和有关知识,他们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必须用装置C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要排净 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则排净装置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该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 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根据装置F 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CO 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 与__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解析:由A 的装置特点可推出是制备CO 2,白色固体为CaCO 3,为了防止CO 2中HCl 、H 2O 杂质对后面实验的影响,必须除去.B 中盛饱和NaHCO 3溶液,除去HCl ,然后用浓H 2SO 4干燥.D 装置中的黑色固体为碳,发生反应为:C +CO 2=====高温2CO ,然后用CO +CuO=====△Cu +CO 2反应原理来验证CO 的还原性;在D 、E 装置之间加一个除去CO 2的装置,防止干扰. 答案:(1)CaCO 3+2H +===Ca 2++CO 2↑+H 2O(2)饱和NaHCO 3溶液 防止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的H 2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干扰 无需检验 CO 的纯度,可在F 处直接点燃CO (4)E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CuO +CO=====△Cu +CO 2 (5)D E ④14.(14分)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 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 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 2CO 3、NaHCO 3、MnO 2、Na 2O 2、NaCl 、无水CaCl 2、NH 4HCO 3、碱石灰等固体,H 2O 2、蒸馏水.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回答:(1)充分反应后丙中无固体物质剩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__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反应开始后断开电键K ,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__________(吸热、放热)反应. (5)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丙中均有气体产生,其余操作正常,但己中未观察到红 棕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所给药品及装置特点分析:A 是NH 3,B 是O 2.在戊中发生的反应是4NH 3+5O 2 Pt△4NO +6H 2O ,若要在己中看到红棕色气体,必须让O 2过量,发生反应 为2NO +O 2===2NO 2.答案:(1)NH 4HCO 3=====△NH 3↑+CO 2↑+H 2O ↑(2)碱石灰 无水CaCl 2只能吸水,不能吸收CO 2(或CaCl 2能吸收NH 3) (3)2H 2O 2=====MnO 22H 2O +O 2↑(或2Na 2O 2+2H 2O===4NaOH +O 2↑) (4)4NH 3+5O 2=====Pt△4NO +6H 2O 放热 (5)甲装置产生的氧气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