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图和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氢气气的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氢气气的方程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实验室制取氢气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化学实验,通常用于教学和科研目的。
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能源领域。
制备氢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氢气。
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方程式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式来表示:2HCl + Zn → ZnCl2 + H2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氢气的方法,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个化学反应式显示了盐酸和锌之间的反应产生氢气。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HCl)和锌(Zn)反应生成氯化锌(ZnCl2)和氢气(H2)。
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室器材和试剂: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包括盐酸、锌粒、玻璃试管、试管架、橡皮塞等。
2. 将适量的盐酸倒入试管中:在一根玻璃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盐酸溶液,一般约为3mol/L的浓度。
3. 加入锌粒:将一定量的锌粒慢慢加入到盐酸中,然后将试管封闭。
4. 等待反应进行:在封闭的试管内,盐酸和锌将开始反应,产生氢气。
反应过程中会有气泡产生,并伴随着气体产生的气泡声。
5. 收集氢气:利用气体收集法,将产生的氢气收集在试管内。
可以用水封法或气压平衡法等方法来收集氢气。
通过这种简单的化学反应,我们就可以制备到纯净的氢气。
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在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备氢气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氢气的理解和应用。
除了上述的盐酸和锌的反应方式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制备氢气。
比如用氢化钠和水的反应来制备氢气:2NaH + 2H2O → 2NaOH + 2H2这种方法是通过氢化钠和水的反应来产生氢气,同样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
制备氢气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条件。
实验室制取氢气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化学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制备氢气的基本方法。
常见气体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气体的制备: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以下环节:(1)气体的发生 (2)气体的净化(3)气体的收集(4)尾气的处理(对于有毒气体) 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气体发生装置的三种典型类型: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约13种气体的制备,它们是:三种单质气体(O 2,H 2,Cl 2)、三种氢化物(HCl ,H 2S ,NH 3)、三种有机气体(CH 4,C 2H 4,C 2H 2)、四种氧化物(CO 2,SO 2,NO ,NO 2)。
写出下列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2: NH 3: O 2: NO 2: 或: NO : Cl 2: CO 2: HCl: CH 4: H 2S: C 2H 4: C 2H 2: SO 2:2、气体发生装置:(1)固、固加热:即: 固+固△气如制取 等。
装置如右图: (2)液固或液、液加热:即:液+固 △气; 液+液 △ 气,如制取 等。
装置如右图:(3)液固不加热: 即:液+固 气如制取 等。
装置如右图:启普发生器,它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大量气体。
其优点是可以随时反应,随时停止。
使用时应注意装置是否漏气;液体不能添加太满;固体试剂应是块状。
启普发生器由 、 、 三部分组成。
3.气体的净化:(1) 净化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吸收;②酸性气体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气体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蒸气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用作吸收剂。
1、含有HCl杂质气体⑴CO2(HCl)––––- 溶液;SO2(HCl)––––溶液H2S(HCl)––––- 溶液;⑵Cl2(HCl)––––––;H2(HCl)––––- ;2、中性气体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用溶液吸收①O2(Cl2)②H2(H2S)③O2(CO2)④CO(CO2)⑤C2H2(H2S)⑥NO(NO2)3、酸性气体中含有其它酸性杂质气体①CO2(SO2)––––- 溶液;②CO2(H2S)–––––- 溶液;4、含有O2杂质气体①CO2(O2)–––––;②N2(O2)––––-5、HCl(Cl2)–––––。
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

C.CH4 D.NH3
5、设计了四种制备气体的方案:(1) 加热稀硫酸和乙
醇制备乙烯;(2) 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
(3)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4)用稀硝酸和
硫化亚铁制备硫化氢。不宜采用的方案有哪些?D
A.只有(1)和(2)
B.只有(1)和(3)
C.只有(3)和(4)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gfr
5
(4)启普发生器及简易装置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gfr
6
3、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加热制气体
①反应容器:试管、烧瓶 ②加液容器:分液漏斗 ③注意事项:见图16、17
图13
图14
图1gf5r
图16
图17
7
二、气体净化装置: 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
gfr
编 A中物 B中物 C中
号质
质 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
(1) Na2SO3
浓硫酸 SO2
Na2SO3 +H2SO4(浓) ═ Na2SO4 +SO2↑+H2O
(2) Cu
浓硝酸 NO2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2H2O
(3) KMnO4 浓盐酸 Cl2
2KMnO4 + 16HCl ═ 2KCl g+fr 2MnCl2+5Cl2↑+ 8H2O
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gfr
21
7根据下面实验图填空和回答问题:(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
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2Na,Br+MnO2═MnSO4+Br2↑+
常见气体的制取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与其它各部分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
【知识要点】一、课本中的气体制备二、气体的制取实验室气体制备的一般步骤有:制取→净化→收集→尾气吸收(一)气体的发生装置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有:或填写下表:32H2+4HCl MnClCaCl2)选择发生装置的根据是。
(二)气体的净化装置或欲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写出选用的试剂和装置气体选择净化装置的根据是。
(三)气体的收集装置 或或或选择收集装置的根据是 。
(四)气体的尾气吸收选择尾气吸收装置的根据是 。
【典型例题】例1、(课本《必修1》P99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装置,某同学欲用该装置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氨气,试分析其是否严谨?若不严谨,应如何改进?试画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例2、(课本《必修1》P50页)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常用反应装置如下图。
如果提供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使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这套装置应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等部分)。
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例4、(课本《选修6》P22)回忆初中化学课程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3)反应的装置是如何选择和安装的?(4)如果要制备干燥的气体产物,应如何设计装置?例3、(课本《必修1》P92页)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并进行解释。
例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对测定化学反应速率非常感兴趣,为此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目的] 测量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实验用品] 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管、50mL注射器、铁架台、、量筒;锌粒、1mol·L-1的H2SO4、4mol·L-1的H2SO4。
高中化学实验--气体的制取、收集、除杂。

气体的发生装置结构顺序(1)装置顺序: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 (2)安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3)操作顺序:装配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气体发生装置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固体、固体−→−+∆1 ()()。
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应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反应容器:试管21()()()643212、注意事项:见图分液漏斗;加液容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广口瓶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液体、固体−→−+图1图2图3图4 图5图6()启普发生器及改良4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17163213、注意事项:见图加液容器:分液漏斗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固体−→−+−→−+∆∆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排空气法1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排水法23、储气法三、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1(图27)、燃烧或袋装法2(图28、图29)图27 图28 图29气体:防倒吸。
、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3图26图24 图25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四、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图39图40图41图42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常温反应装置1 、加热反应装置2、冷却反应装置3六、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相平。
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中水相平,图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注意事项:图5250图45图46图47图43图44图48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除杂、检验、收集和尾气处理 ⑴氧气↑+===22332KC 2O KCl lO MnO ↑++===∆224242O M n O M n O K K M n O ↑+=====∆2222222O O H O H MnO 、 ↑+=+2222422O N a O HO H O Na 装置: 除杂: 检验: 收集:⑵氢气Zn+H ₂SO ₄ ==== ZnSO ₄+H ₂↑ 装置: 除杂: 检验: 收集: 尾气处理: ⑶氯气O H Cl MnCl HCl MnO 22222(4+↑+===+∆浓) O H Cl KCl HCl KClO 22333(6+↑+==+浓)装置: 除杂: 检验: 收集: 尾气处理: ⑷硫化氢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 ₂+H ₂S↑ 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 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 ₂ (或P ₂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H ₂S+2NaOH==== Na ₂S+H ₂O 或H ₂S+NaOH==== NaHS+H ₂O ⑸二氧化硫Na ₂SO ₃+H ₂SO ₄==== Na ₂SO ₄+SO ₂↑+H ₂OO H SO CuSO SO H u 224422(2C +↑+==+∆浓)装置: 检验: 除杂: 收集: 尾气回收: ⑹二氧化碳CaCO ₃+2HCl====CaCl ₂+CO ₂↑+H ₂OO H CO NaCl HCl CO a 223222N +↑+=+⑺氨气O H NH CaCl Cl NH OH Ca 23242222)(+↑+==+∆↑+=+⋅3223)(C O H NH NH OH Ca aO装置: 检验: 除杂: 收集: 尾气回收: ⑻氯化氢↑+==+∆HCl SO Na SO H NaCl 2(24242浓)↑+=+H C l N a H S O SO H NaCl 442(浓)浓盐酸滴入浓硫酸中装置: 检验: 除杂: 收集: 尾气回收: ⑼二氧化氮O H NO NO Cu HNO Cu 2223322)((4+↑+===+∆浓)装置: 检验: 除杂: 收集: 尾气回收: ⑽一氧化氮O H NO NO Cu HNO Cu 223342)(3(83+↓+==+∆稀)装置: 检验: 除杂: 收集: 尾气回收:注:1.只能用排水集气法的气体:①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有________________ ②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的气体:①与水反应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易溶于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①过氧化氢中加少量二氧化锰 ②浓硝酸中加入铜片 ③氯化铵与消石灰混合加热 ④稀硝酸中加入铜片共热。
高中化学第4章 第24讲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24讲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复习目标 1.了解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改进。
2.能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制备原理设计实验流程。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2.重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1)固体+固体――→△气体 发生装置如图:制备气体:O 2、NH 3、CH 4等。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发生装置: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发生装置:制备气体: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能制取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
3.常见气体典型制备系统举例(1)Cl2的实验室制备(2)SO2的实验室制备(3)NH3的实验室制备4.气体的除杂方法(1)除杂试剂选择的依据: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上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
除杂原则: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内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杂质气体。
(2)气体干燥净化装置类型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体,加热装置图ⅠⅡⅢⅣ常见干燥剂浓H2SO4(酸性、强氧化性)无水氯化钙(中性)、碱石灰(碱性)除杂试剂Cu、CuO、Mg等当CO2中混有O2杂质时,应选用上述Ⅰ~Ⅳ中的Ⅳ装置除O2,除杂试剂是Cu粉。
5.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收集气体的类型收集装置可收集的气体(举例)排水法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O2、H2、NO、CO等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Cl2、SO2、N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H2、NH36.集气装置的创新——排液集气装置装置(Ⅰ)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等。
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
①饱和食盐水——收集Cl2。
②饱和NaHCO3溶液——收集CO2。
③饱和NaHS溶液——收集H2S。
④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
专题06 常见气体的制取-突破2021年中考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透析与专练(解析版)

专题06 常见气体的制取一、O2和CO2 的制取实验,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难点,主要是对反应原理、反应的装置、收集和检验等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考查,二者可以结合一起对比记忆。
扩展点:多功能瓶的使用。
1.实验室置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双氧水B.锥形瓶里加入石灰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盐酸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当发生装置中的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氧气【答案】A【分析】实验的装置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氧气的装置,故药品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详解】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在锥形瓶内加入二氧化锰,在分液漏斗中盛放双氧水,A正确;B、根据装置可知实验选取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石灰石和稀盐酸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B错误;C、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应正放在桌面上,C错误;D、由于反应未开始时装置内存在空气,要在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会不纯,D错误。
故选A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和与水反应速率C.二氧化碳是无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都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因为都是固、液反应且不要加热【答案】B【详解】A、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B、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和与水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毒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双氧水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不是固、液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以下是实验室的相关实验内容,请按要求答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及制备方法的比较。
一、氨的实验室制法1.氨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原理实验装置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验满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____________;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______________产生思考(1)此装置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NH3时,试管口处为什么加一团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简易制法方法及装置原理及化学方程式氨水具有________和______,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判断正误(1)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制取NH3()(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氨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可以用无水CaCl2干燥()(4)为加快产生NH3的速率,实验室中可以用NaOH和NH4Cl反应制NH3()(5)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吸收() 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1)制氨气所用的铵盐不能用NH4NO3、NH4HCO3、(NH4)2CO3等代替,NH4NO3加热时爆炸,而NH4HCO3、(NH4)2CO3极易分解产生CO2气体使制得的NH3不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1、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
2Na 2O 2+2H 2O===4NaOH +O 2↑
2KClO 3
MnO 2
2KCl +3O 2
2KMnO 4
MnO 2K 2MnO 4+O 2
+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 2O 5、碱石灰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 ₂SO ₄ ==== ZnSO ₄+H ₂↑ 装置:启普发生器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 2O 5、碱石灰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
MnO ₂+4HCl(浓) ====MnCl ₂+Cl ₂↑+2H 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 ₂SO ₄ (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 ₂+2NaOH ==== NaCl+NaClO+H ₂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H 2SO 4====FeSO 4+H ₂S ↑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 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 ₂ (或P ₂O 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 ₂S+2NaOH ==== Na ₂S+H ₂O ⑸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Na ₂SO ₃+H ₂SO ₄==== Na ₂SO ₄+SO ₂↑+H 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通入浓H ₂SO ₄ (除水蒸气) 无水氯化钙、P 2O 5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SO ₂+2NaOH ==== Na ₂SO ₃+H ₂O 【防倒吸】
⑹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CO ₃+2HCl ====CaCl ₂+CO ₂↑+H ₂O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饱和NaHCO ₃溶液(除HCl), 再通入浓H ₂SO ₄ (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
8H 2O ++2KMnO 4
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Ca(OH)₂+2NH₄Cl ====CaCl₂+2NH₃↑+2H₂O
①直接加热浓氨水;②浓氨水中加生石灰(或碱石灰)。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除杂: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NaCl+H₂SO₄====Na₂SO₄+2HCl↑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通入AgNO₃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₃沉淀不溶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水【防倒吸】
⑼二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Cu+4HNO₃(浓)====Cu(NO₃)₂+2NO₂↑+2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处理:
2NO₂+2NaOH ====NaNO₃+ NaNO₂+H₂O
NO+NO₂+2NaOH====2NaNO₂+H₂O
⑽一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
Cu+8HNO₃ (稀) ====3Cu(NO₃)₂+2NO↑+4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收集:排水法
⑾一氧化碳
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浓硫酸,在分液漏斗里盛放甲酸
制取方程式:HCOOH====CO↑+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可代替启普发生器的装置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1.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混合气体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H2(NH3)
Cl2(HCl)
答案:浓H2SO4洗气3灼热CuO NaOH溶液洗气灼热铜网
2
答案:加适量22通Cl2加热升华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适量氨水过滤水结晶、重结晶稀盐酸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
1.气体净化装置的选择
(1)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杂质用水吸收。
如H2(HCl)、N2(NH3)、NO(NO2)(括号内为杂质气体,下同),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a来除去杂质气体。
(2)酸性杂质用碱性吸收剂、碱性杂质用酸性吸收剂来吸收。
如CO(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NaOH 溶液的a或盛碱石灰的b或c或d来除去杂质。
(3)还原性杂质可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或转化;氧化性杂质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或转化。
例如CO2(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CuO的e来除去杂质。
(4)选用能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或可溶性物质的试剂作吸收剂来除去杂质。
如O2(H2S),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a除去杂质。
2.
1.
(1)下列气体可采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
CO2——饱和NaHCO3溶液SO2——饱和NaHSO3溶液
H2S——饱和NaHS溶液Cl2——饱和NaCl溶液
(2)
如图为“万能”集气装置
①当瓶口向上A管进气时,可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②当瓶口向上B管进气时,可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③当瓶口向上瓶内充满液体且B管进气,可收集采用排液法收集的气体。
2.尾气处理
(1)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SO2等)用图A装置。
(2)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C装置。
(3)CO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于气囊中的方法除去,如图D、E。
3.用水或溶液吸收气体尾气时可采用下列装置防倒吸
1.有关物质的制备,特别是有关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是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实验有:三种单质(H2、O2、Cl2)的制备;三种氢化物(HCl、H2S、NH3)的制备;五种氧化物(CO2、SO2、NO2、NO、CO)的制备;两种有机物(C2H4、C2H2)的制备。
复习时,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经典的制备方法外,还应对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进行拓展和创新。
2.常见气体的制取流程
发生装置→
净化
装置
→
干燥
装置
→
收集或
性质实
验装置
→
吸收或
尾气处
理装置制备气体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
(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
(5)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6)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体,后拆部件。
(7)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1)气体的制取以及性质的检验——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使用时——查漏。
(3)天平使用时——调“0”点。
(4)点燃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
(5)用试纸定性检验气体——润湿。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在组装仪器完成后,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抽气法或吹气法
图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图B: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
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1.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答题关键词
(1)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2)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3.检查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多是常用方法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