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31 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慭慭: yìn y ìn,谨慎小心的样子。
阚 :h 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 4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乃去()分))技止此耳()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10 分)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②因:因跳踉大阚(()③耳:技止此耳(朵)④且:以为且噬已也(()))罔不因势象形无丝竹之乱耳(耳)且焉置土石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 6 分)心理活动: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动作:作用: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 2 个)。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一)陈涉世家 (25 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2 分 )1) 苟富贵7) 等死,死国可乎..2) 若为佣耕8) 今或闻无罪..3) 屯大泽乡9) 楚人怜之..4) 会天大雨10) 又间令吴广..5) 度已失期11) 从民欲也..6) 今亡亦死12) 比至陈..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 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对此,你又有何启发? (3 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 (26 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5)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九上)九年级上册(—)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约。
失约,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妥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
或认为死,或认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认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卒皆夜惊慌。
旦日,卒中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1、对文段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表达起义的过程,揭穿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由,说明陈胜、吴广擅长适应时节、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表达起义的筹备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信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擅长利用有益条件发动起义。
2、用原词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来源因是;直接原由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纳的策略是。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可以读也D、陈胜者.阳城人也。
5、选出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项()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6、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区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7、解说下边加点字词( 1)度已失约(.()(3)为天下唱(.()8、翻译下边句子(1)或认为死,或认为亡。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2.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3.下列“以”的用法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3分)()A.不以.臣卑鄙 B.以.其境过清C.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D.以.中有足乐者4.翻译下列句子。
(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5.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A文段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初三语文上册部分现代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看下面要求)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自董卓已.来()然操遂能克.绍()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既帝室之胄.()2.下列加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遂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小信.未福,民弗孚也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四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6.在文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最终目标是;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在外交上的方针是;并指出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另一路是。
7.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策略:原因:8.你认为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9.联系全文,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刘备是个什么人?1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训练(4篇)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训练4学校姓名出师表【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鄙陋 )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 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因此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pèi):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③徐孺子: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为士则()登车揽辔( ) 为豫章太守()席不暇暖()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译:3. 文中陈仲举“行为世范”的具体表现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从陈仲举的言行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奇丑..()允无复入理.()故当..有意()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二、翻译句子。
1.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译:2.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译: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一、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 2.翻译下列句子:(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子无敢食我也。
(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逆:)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15、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⑴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⑵虎以为然()A、正确,对B、这样C、然而D、然后16、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它们,代百兽B、它,代老虎C、它,代狐狸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⑴虎求百兽而食之()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⑶兽见之皆走()17、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18、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20、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五、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 )⑷遂焚之( )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六、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 )(2)恒装一囊( )(3)战于沪渎( )(4)逃走山泽(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译文:2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3分)七、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注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
以:②后大闻之之: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3分)八、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芳容泣而志之( ) 药之可以即愈( ) 且吾有大事未了( ) 闻言色( )动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贤于材人远矣C、仓鹰击于殿上D、万钟于我何加焉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译:(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2分)译: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申屠献鼎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
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
第⑦不知孰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辩数不已。
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
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注释】①申屠敦:人名。
申屠,复姓。
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
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
③文:花纹。
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
如,形容词词尾。
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
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
⑦第:但,只。
2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呼金工象而铸之象:贵人宝之宝: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译文:(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译文:2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
(4分)三、参考答案:9.(2分)③ 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五、参考答案:24.⑴想⑵都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⑷车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六、参考答案:23、(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24、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25、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
(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