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

合集下载

张氏家谱字辈100字

张氏家谱字辈100字

张氏家谱字辈100字
张姓的辈分排法如下:
一、安徽省金寨县:启大道,正贤良,一经传家,宗功世守,克承先训,继绪可久,长思祖德,齐敦孝友,尚学自立,光前裕后。

二、安徽省亳州市:学北天守广,德心玉俊良;志明本绍统,兴家传费祥。

三、安徽省桐城市:万志之云永,启世自荣昌,大德应时选,兴朝必以良。

四、山东省齐河县:令之允传方圣永怀修世德。

五、山东省新泰市:广安树继云,凤仙世孝远,仁怀振家真。

六、山东省淄博市:成先志光宗,德士传家法。

七、山东省青岛市:世开黄道日,双德吉祥始。

八、山东省兖州市:文士堂西广,召书庆元祥,承彦明嘉绪,振国守典长。

九、山东省诸城市:甲子寿光来,青春依旧在。

十、河南省郸城县:栋国大怀付得加其太平安。

张氏族谱字辈大全

张氏族谱字辈大全

张氏族谱字辈大全张氏家谱序言先祖爷自山西洪峒县迁居以来,就定居在山东省金乡县城西南八里张大庄。

据碑文记载,近五百年,曾历经修谱,虽几经波折,仅幸存一部老谱,尚有不足之处,现全谱子孙芃衍昌盛,局部村庄世代有紊乱现象,据此全谱共同议决,谱当接修。

老幼闻之无不欢欣鼓舞,齐声赞曰:当接老谱,永垂后世,是以为序。

张姓祭祖歌: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

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

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

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

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

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

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

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

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

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

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

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

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

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

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

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

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张氏家谱修编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

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

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

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

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

张氏族谱辈分排列顺序

张氏族谱辈分排列顺序

张氏族谱辈分排列顺序
张氏家谱字辈排列顺序:
1、河北张氏家谱字辈排列。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垂杨镇范家寨村张氏字辈:始祖张林(排行老五)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迁徙而至。

现字辈为宏润天昌泽修德万世程志嘉建伟业忠义士书博。

2、陕西张氏家谱字辈排列。

陕西张姓字辈:文明三洪玉,国友益堂春,俊杰怀忠义,英贤丙大锡,熊朝钦美彦,治世尚良臣,毓秀腾岐凤,元辛兆瑞麟,径常昭献典,丕切重人伦,理学开昌运,儒宗体道纯,功降多显达,德懋焕维新,本固枝荣远,祯祥福自申。

陕西安康汉阴清火堂字辈:思祥贤龙凤可兴成大功继世承先业光前舆后坤。

我们这支张氏家族,为明初入蜀分支,定居夹江新场,夹江始祖张正兹。

康熙五十二年,在夹江县建祠堂立谱,序上列有十六字辈:应、辰、拱、极;辉、照、星、光;显、荣、先、世;忠、义、纯、良;。

张姓字辈、来源、堂号、家谱大全,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

张姓字辈、来源、堂号、家谱大全,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

张姓字辈、来源、堂号、家谱大全,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一、张姓来源1、出自黄帝之后挥。

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

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郡望堂号【堂号】'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

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

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

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

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三、各地字辈排行一)、湖南1、湖南溆浦张氏字辈:仁昌安显,瑞正明良,文才定国,世代永光。

祖德祯祥远,云梯步月青,孝友传家美,诗书裕后昆。

2、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字辈(浚公--南轩公后裔):兆时(系金玉),世大文子邦,兴启志思瑞,(仁义礼智钦),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

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

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族的内部资料,一般由本族长者或事业有成者发起、阖族齐心方能编修成功。

族谱主要分为家族渊流、家规祖训、人丁生卒葬殁等篇章,单列的人物传记主要记载在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等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族中子弟。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由封邑而来。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分布地区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

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

汉高帝置郡。

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

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

张氏全國统谱(全國世系)之二十八

张氏全國统谱(全國世系)之二十八

张氏全國统谱(全國世系)之二十八
张氏全國统谱(全國世系)之二十八
中華張氏世系通譜之張揮後裔世系表
【1行】一世張揮:子二:張昧和張般
【2行】二世張昧,子二:張臺駘公、張允格公
【3行】三世張允格,子一:張伊源公
【4行】四世張伊源,子四:張突美、張簡竹、張侯公、張謨公【5行】五世張突美,子三:張德公、張實公、張鹹公
【6行】六世張鹹公,子一:張紹公
【7行】七世張紹公,子一:張伯明公
【8行】八世張伯明,子三:張有倫公、張有球公、張有從公【9行】九世張有倫,子一:張方公
【10行】十世張方公,子一:張考公
【11行】十一世張考公,子一:張厥旦公
【12行】十二世張厥旦,子一:張存公
【13行】十三世張存公,子一:張珍公
【14行】十四世張珍公,子一:張古公
【15行】十五世張古公,子三:張劉公、張外公、張來公【16行】十六世張劉公,子一:張壽公
【17行】十七世張壽公,子一:張戊公
【18行】十六世張來公,子一:張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張厚公,子一:張成公
【20行】十八世張成公,子一:張偉公
【21行】十九世張偉公,子二:張占公、張玷公
【22行】二十世張玷公,子一:張遐公
【23行】二十一世張遐公,子一:張裔公
【24行】二十二世張裔公,子一:張就公
【25行】二十三世張就公,子一:張岐公
【26行】二十四世張岐公,子二:張茂公、張盛公【27行】二十五世張茂公,子一:張基公
【28行】二十六世張基公,子一:張蕃公
【29行】二十七世張蕃公,子一:張適公
【30行】二十八世張適公,子一:張戈魯公【31行】二十九世張戈魯公,子一:張寰人公【32行】三十世張寰人公,子一:張莊公。

张氏族谱-张华(整理)

张氏族谱-张华(整理)

始祖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

居轩辕之丘,故名轩辕。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公元前2697~前2598在位。

寿一百十一。

娶四妃,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

(《史记•五帝本纪》)尹城派一世张挥,黄帝长子少昊青阳氏玄嚣之子,一说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挥,行居第五。

公字玉爵,号天禄。

仰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因赐姓张。

(封于太原尹城,为尹城派之始祖。

生二子:昧、般。

)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

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

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

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张挥公仙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二世张昧,挥公长子,为玄冥司水正,封诸分川,掌水旱疾疫之职。

世享其祀,庙存太原县,世居尹城(山西太原),号尹城派。

生二子:允格、台骀。

三世张台骀(允格),颛顼帝封于汾州;继司父之职,因治汾洮二水有功,帝嘉之,封渚汾川,是为汾神,有庙存太原县,尚存塑像。

四世张伊源,帝喾时司水正,居山西太原;生四子谟、侯、简竹、突美。

突美子果正,为尧臣,精通金木之术,号通玄先生,即八仙张果老是也。

(《山堂世考》)五世张侯,为帝尧大夫;生三子:若、敬和、立芳。

六世张立芳,为帝尧大夫;生二子:乾、坤。

七世张坤。

八世张敦吾。

九世张郊(大效、效),亦执掌火正。

按:《张氏南轩通谱》:侯四孙名坚单字圣宇,制汤车,驾白龙,振策登天,为天公之主事,世人称为玉帝。

(《文苑》)。

又有后单字子郭,因发明火灶,被后世尊为司命真君、即灶神。

(《通典•五祀考》)。

十世张重熙(仲熙、垂熙),帝舜时执掌火正。

十一世张吴光,执掌火正(台湾张世英家谱此世为张单)。

十二世张天杰,佐夏禹治水,为四岳诸侯之长。

十三世张钦若(钦);继父职,与诸侯会禹于涂山,执玉帛受典则,后迁于防山。

生二子:桃、榆。

十四世为张榆(检),生二子:临、卧。

【张氏】历代张姓族谱

【张氏】历代张姓族谱

【张氏】历代张姓族谱张氏宗亲张氏今天张氏宗亲会《中华族谱集成》,由张海瀛、武新立、林万青主编,16开双栏影印精装、外加锦盒函套包装,首批100册,收录李王张刘陈五姓族谱共93种。

开篇收录了明代凌迪知的《万姓通谱》。

《中华族谱集成》是一部列为国家古籍规划项目的填补空白的大型史籍,由巴蜀书社于1995年限量印制、编号发行。

其中收录张姓族谱21种,编为20册。

兹将各册所收录的张氏族谱,介绍如下:第一册,收录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21卷,张宪、张阳辉主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原装10册。

该谱以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

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

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

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

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为徽州府张宪、张阳辉主修;从32人,内有徽州府21人,饶州府10人。

其谱于117支衍派渊源详以载述,追根溯源,太原尹城为始祖张挥受封之地,明嘉靖年间修谱时,太原仍有庙存焉。

其谱尚绘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前有序文,称“统谱今以自尹城、自鲁国、自曲沃、自陈留,而再襄国、再吴郡、再金华之迁派,参考《方舆胜览》、《禹贡九州岛岛岛岛岛岛岛图》、《皇明大一统志》诸图志,列于图而志之。

譬之江河之行地,脉络贯通。

俾观谱者,知某邑古今属某部,某人古今迁某处。

因地以着姓,缘族以笃亲,未必不由是图而启其统宗之恩也欤”!其图于山西部分太原县境绘有“台骀公庙”,即张氏之祖庙也。

《张氏统宗家谱》为祁门张氏所修祁门、婺源、休宁、歙县、绩溪、黟县、旌(一声音jing)德、泾县、南陵、石埭、贵池、浮梁、德兴、乐平等县之通谱。

其谱认为:祁门始迁祖弘,本金华人,唐干符间判饶州,后弃官家居黟赤山镇,即后之祁门。

其孙龟龄迁居祁之润田,龟龄曾孙周臣,字保望、号舟十一,避黄巢兵,居歙之篁墩,周子彻徙居婺源甲路(即甲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
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族的内部资料,一般由本族长者或事业有成
者发起、阖族齐心方能编修成功。

族谱主要分为家族渊流、家规祖训、
人丁生卒葬殁等篇章,单列的人物传记主要记载在科技、教育、文化、
商贸等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族中子弟。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百家姓大全张姓
的族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由封邑而来。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
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分布地区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

范阳郡:三
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


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

京兆郡:汉时置郡,
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
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

襄阳郡:汉
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
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

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
河以东、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
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
省长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
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

汉高
帝置郡。

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

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

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
定州)。

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魏郡:汉高帝初置。

相当于今
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治所在邺县(今河北
省临漳西南)。

蜀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治辖今
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武威郡:西汉置。

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
以东地区,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

沛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梁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
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


内郡:楚汉之际置。

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
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