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任务说明: 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 共20分), 选择题(15道, 共20分), 判断题(15道, 共20分), 计算题(3道, 共10分), 问答题(3道, 共30分)。

任务要求: 下载任务附件, 作答后再上传, 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2道, 共20分)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 G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3.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 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 核心是技术进步。

7.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 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 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 利率效应最重要。

14. 在短期, 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 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不变时, 总需求减少,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 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 ,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 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等于总供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 4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43、CDP- 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4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5、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46、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47、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48、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4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5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5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852、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

5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给曲线是一条反方向的倾斜的线。

54、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55、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56、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后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5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58、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 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表示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

59、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60、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61、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62、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

63、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后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2 /8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 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B. 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 ) C.GDP 平减指数3.劳动力总量包括: ( ) A. 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4.经济增长是指: ( ) B. 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 ( ) B.100 万/50 万=26.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 ) D. 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 ) D. 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 ) C. 政府需求9.物价水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 ) B.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10.技术进步会引起: ( ) A. 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行移动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 ) D.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2.引致消费取决于: ( ) A. 收入 1 3 . 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 B. 投资14 .加速原理说明了:( ) B. 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1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 D. 边际消费倾向为0.8 三、判断题(15道,共20分) 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3 /8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3_形考任务3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3_形考任务3
A.SMC=SMR=SAC=SAR
B.MR=LMC=SMC
C.MR=AR=MC=AC
D.MR=LMC=SMC=LAC=SAC
E.P=LMC=LAC=SMC=SAC
答案:CDE
2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 ? ?)
A.价格曲线
B.需求曲线
C.边际收益曲线
D.总收益曲线
答案:正确
2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答案:错误
28.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答案:正确
29.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答案:错误
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答案:错误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答案:B
5.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不动
答案:C
6.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 )
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
D.企业投入不同
E.需求特点不同
答案:ABE
25.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答案:AC
三、判断题(10道,共20分)
26.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中,商品市场是基本的,要素市场是派生的,其规模和容量受商品市场制约。
13.在要素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A.钢材用于建造一座大楼B.一辆汽车C.原材料用于制造电视机D.半成品用于制造手机2.下列哪项不属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D)A.消费支出B.投资支出C.政府支出D.外国人在国内购买商品支出3.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A)A.每单位劳动力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4.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D)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物价水平D.货币供给量5.以下哪个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三种类型?(D)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供给政策D.微观经济政策6.下列哪项不属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D)A.工资收入B.利润收入C.利息收入D.政府支出7.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投资支出的因素?(D)A.利率水平B.税收政策C.政府支出D.货币供给量8.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C)A.每单位劳动力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C.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D.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9.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B)A.XXX政策B.利率水平C.政府支出D.外汇市场10.以下哪个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D)A.稳定物价水平B.促进经济增长C.保持充分就业D.提高个人收入水平11.下列哪个不属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D)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物价水平D.政府支出12.下列哪个不属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法?(D)A.农业部门B.制造业部门C.服务业部门D.外国企业部门13.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贸易状况?(B)A.国内生产总值B.贸易顺差/逆差C.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D.货币供给量14.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政府支出的因素?(D)A.政府预算B.税收政策C.社会保障支出D.利率水平15.以下哪个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D)A.如何利用资源?B.如何分配收入?C.如何稳定物价水平?D.如何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三、判断题(15道,共20分)1.GDP指的是一个国家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4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43、C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4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5、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46、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47、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48、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4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5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5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52、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

5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给曲线是一条反方向的倾斜的线。

54、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55、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56、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后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5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58、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表示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

59、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60、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61、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62、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

63、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后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B.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3.劳动力总量包括:()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得20%,任务附件中题目就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得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1.国内生产总值得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 NDP 。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得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得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得失业就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得失业就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得源泉就是资源得增加,核心就是技术进步。

7.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得资本量被称为产量比例。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得因素就是资本得增加、劳动得增加与技术得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得惟一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就是经济中由于正常得劳动力流动而引起得失业。

11.效率工资就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得高于市场均衡得工资。

12.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得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得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得财产效应、利率效应与汇率效应中, 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得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得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与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与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得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就是收入与消费相等 ,在简单得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就是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相等。

18. 净现值就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得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得资金现值得差额。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3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3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3答案第一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3答案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理清西方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运用;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西方消费理论的理解。

要求:(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搞清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西方消费理论的内容;(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理论联系,也可以理论阐述完毕后联系;(4)字数不少于800字。

时间:学完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4)简述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5)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答: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在研究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理论,即: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和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主要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进行调节,并实现均衡。

通常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常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完成。

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考虑货币市场情况下,消费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

以下是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思的绝对收入理论,其主要理论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且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消费并非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1.国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 NDP 。

3.名义国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产量比例。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需求与国生产总值相等。

18.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9.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等于总供给。

18. 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益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支出(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 )A.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B.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C.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D.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C)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D.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劳动力总量包括( A )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B.总人口中除非工作年龄人口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C.总人口数D.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4.经济增长是指( B )A.技术进步 B.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B )A.50万/100万=0.5B.100万/50万=2C.100万/(100万+50万)=0.67D.50万/(100万+50万)≈0.336.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D )A.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B.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C.只影响实际变量而不影响名义变量D.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D ) A.最低工资法 B.效率工资 C.工会的存在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C )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9.物价水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B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技术进步会引起( A )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行移动B.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行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D.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D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2.引致消费取决于( C ) A.收入 B.边际储蓄倾向 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自发消费13.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B ) A.消费 B.投资C.政府支出D.净出口14.加速原理说明了( B )A.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B.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D.投资的变动小于产量的变动1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消费倾向为0.5D.边际消费倾向为0.8三、判断题: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居民购买住房属于投资。

(∨)3.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 之比就是物价指数。

(×)4.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5.新剑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6.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低,货币价值越大。

(×)7.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

(∨)8.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

( × ) 9.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反方向变动。

( × )10.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 )11.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 × )12.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中可以看出刺激消费的政策非常有效。

( × ) 13.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投资的波动性。

(∨ )14.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45°线和总支出曲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

( × )15.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

( ∨ )四、计算题:1.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GDP :(1)购买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1000亿元 (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2000亿元(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200亿元 (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亿元(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3000亿元 (6)企业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500亿元(7)今年初存货为1500亿元,年底存货为1000亿元。

(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亿元(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亿元 (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2500亿元(11)出口产品收入1500亿元 (12)进口产品支出1000亿元解:GDP =个人消费支出C (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其他劳务)+私人国内总投资I (厂房、设备、居民住房、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政府购买支出G (联邦政府支出、州与地方政府支出)+净出口NM (出口X -进口M )。

= (1000+2000+200+)+(2000+1000-1500)+(2000+500)+(1500-1000)= 7700(亿元) 该国的GDP 为7700亿元2.假定1997年的物价指数为128,1998年的物价指数为136,那么,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解:通货膨胀率%25.6%100128128136=⨯-= 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6.25% 3.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400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亿元。

计算该经济的乘数。

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解:1) 已知Y 1=2000亿元,S 1 =400亿元,Y 2 =2500亿元,S 2 =500亿元。

求 a 边际储蓄倾向:2.050010020000250004005002112==--=--=∆∆=Y Y S S Y SMPS 边际消费倾向:MPC =1-MPS=1-0.2=0.8乘数: 2)已知:△AE=200亿元,求△Y根据公式: △Y= a ×△AE = 5×200 = 1000亿元 该经济的乘数是5。

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1000亿元58.011M 11=-=-=PC a AE ΔΔY =a五、问答题:1.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经济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制度。

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

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互生产出来的。

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

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进高。

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又称有形势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

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2. 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答:(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相等(Y0=Y f),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2)技术进步会使一国经济潜力提高,这就体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从LAS0移动到LAS1),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从SAS0移动到SAS1)。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也向右移动(从AD0移动到AD1)。

这三要曲线相交决定了均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新的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仍然水平不变(P0)。

因此,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多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