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13-01-25T14:57:14.07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卫芬

[导读] 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笪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六中学李卫芬

那么,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呢?

1 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2 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2.1 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2 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2.3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3.1 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3.1.1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3.1.2 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3.1.3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淤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于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3.2 加强实践探究,建构概念。数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和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结论获得的过程。

3.3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4 联系实际运用,拓展概念。学生对新学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重复。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比较教本应用练习枯燥、重复的通病,组织情景练习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概念、巩固知识,又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实践中主动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