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acid-mvcc以及=事物隔离级别

合集下载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1. MySQL 事务隔离级别查看及修改参考:1. 查看MySQL隔离级别SELECT @@global.tx_isolation;SELECT @@session.tx_isolation;SELECT @@tx_isolation;2. 修改MySQL 隔离级别SET [SESSION | GLOBAL]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 READ COMMITTED | REPEATABLE READ | SERIALIZABLE}注意:默认的⾏为(不带session和global)是为下⼀个(未开始)事务设置隔离级别。

如果你使⽤GLOBAL关键字,语句在全局对从那点开始创建的所有新连接(除了不存在的连接)设置默认事务级别。

你需要SUPER权限来做这个。

使⽤SESSION 关键字为将来在当前连接上执⾏的事务设置默认事务级别。

任何客户端都能⾃由改变会话隔离级别(甚⾄在事务的中间),或者为下⼀个事务设置隔离级别。

2. MySQL 事务的隔离级别及每种隔离级别存在的问题参考:1. 事务的四⼤特性1. 原⼦性( Atomicity )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作单位,事务中包含的各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2. ⼀致性( Consistency )务执⾏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个⼀致性状态变到另⼀个⼀致性状态。

也就是说数据库中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3. 隔离性( Isolation )并发执⾏的各个事务之间不会互相⼲扰4. 持久性( Durability )指⼀个事务⼀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2. 事务的隔离级别1.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所有事务都可以看到其他未提交事务的执⾏结果,会产⽣脏读(读取未提交的数据)2. Read Committed(读提交)⼀个事务只能看见已经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会产⽣不可重复读问题3. Repeatable Read(可重读)这是MySQL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它确保同⼀事务的多个实例在并发读取数据时,会看到同样的数据⾏。

详解MySQL的事务以及隔离级别

详解MySQL的事务以及隔离级别

详解MySQL的事务以及隔离级别楔子本次来聊一聊事务,首先事务一般指的是逻辑上的一组操作,或者作为单个逻辑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同属于一个事务的操作会作为一个整体提交给系统,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

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事务的特性。

事务的特性总体来说,事务存在四大特性,分别是原子性(Atomic)、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因此事务的四大特性又被称为 ACID。

原子性:事务的原子性指的是构成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不会出现部分执行成功,部分执行失败的情况。

例如在转账业务中,张三向李四转账100 元,于是张三的账户余额减少 100 元,李四的账户余额增加 100 元。

在开启事务的情况下,这两个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不可能出现只将张三的账户余额减少100 元的操作,也不可能出现只将李四的账户余额增加 100 元的操作。

一致性: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事务在执行前和执行后,数据库中已存在的约束不会被打破。

比如余额必须大于等于 0 就是一个约束,而张三余额只有 90 元,这个时候如果转账100 元给李四,那么之后它的余额就变成了-10,此时就破坏了数据库的约束。

所以数据库认为这个事务是不合法的,因此执行失败。

隔离性:事务的隔离性指的是并发执行的两个事务之间互不干扰,也就是说,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影响其它事务运行。

持久性:事务的持久性指的是事务提交完成后,对数据的更改操作会被持久化到数据库中,并且不会被回滚。

例如张三向李四转账,在同一事务中执行扣减张三账户余额和增加李四账户余额操作。

事务提交完成后,这种对数据的修改操作就会被持久化到数据库中,且不会被回滚,因为已经被提交了,而回滚是在事务执行之后、事务提交之前发生的。

所以数据库的事务在实现时,会将一次事务中包含的所有操作全部封装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执行单元,这个单元中的所有操作必须全部执行成功,事务才算成功。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及可重复读读提交详细分析(mvcc多版本控制undolog)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及可重复读读提交详细分析(mvcc多版本控制undolog)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及可重复读读提交详细分析(mvcc多版本控制undolog)一.事物隔离级别•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是指,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别的事务看到.通俗理解,别人改数据的事务尚未提交,我在我的事务中也能读到。

•读提交(read committed)是指,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做的变更才会被其他事务看到。

通俗理解,别人改数据的事务已经提交,我在我的事务中才能读到。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是指,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总是跟这个事务在启动时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

当然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未提交变更对其他事务也是不可见的。

通俗理解,别人改数据的事务已经提交,我在我的事务中也不去读。

•串行化(serializable ),顾名思义是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

当出现读写锁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通俗理解,我的事务尚未提交,别人就别想改数据。

图片示例讲解•若隔离级别是“读未提交”,则 V1 的值就是 2。

这时候事务 B 虽然还没有提交,但是结果已经被 A 看到了。

因此,V2、V3 也都是2。

•若隔离级别是“读提交”,则 V1 是 1,V2 的值是 2。

事务 B 的更新在提交后才能被 A 看到。

所以, V3 的值也是 2。

•若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则V1、V2 是1,V3 是2。

之所以 V2 还是 1,遵循的就是这个要求:事务在执行期间看到的数据前后必须是一致的。

•若隔离级别是“串行化”,则在事务 B 执行“将 1 改成2”的时候,会被锁住。

直到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才可以继续执行。

所以从A 的角度看, V1、V2 值是 1,V3 的值是 2。

在实现上,数据库里面会创建一个视图,访问的时候以视图的逻辑结果为准。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事务启动时创建的,整个事务存在期间都用这个视图。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详解与应用场景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详解与应用场景

MySQL中的事务隔离级别详解与应用场景引言MySQL是一款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在数据库中,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单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的特性。

而事务隔离级别则决定了事务之间的隔离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MySQL中常用的事务隔离级别,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一、事务隔离级别的定义和分类1.1 事务隔离级别的定义事务隔离级别是定义多个并发事务之间相互隔离程度的方式。

在MySQL中,共定义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分别为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和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1.2 事务隔离级别的分类事务隔离级别可分为两类:基于锁和基于多版本控制(MVCC)。

基于锁的隔离级别是通过锁定读取和修改的数据来实现的,而基于MVCC的隔离级别是通过版本控制机制来实现的。

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它是基于MVCC实现的。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隔离级别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事务隔离级别的特点与应用场景2.1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特点:事务中的修改即时对其他事务可见,事务之间没有隔离性。

该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出现脏读(读到未提交事务的数据)和不可重复读(同一条记录多次读取的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并发读写场景要求速度优先而对数据的一致性要求较低的情况。

比如临时统计数据的查询、日志记录等。

2.2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特点:事务只能读取到已提交的数据,其他事务的修改对其不可见。

该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多数在线事务处理(OLTP)场景,提供了较好的隔离性和一致性,并且能够处理并发读写的场景。

2.3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特点:事务期间读取到的数据集是一致的,其他事务对其修改不可见。

MySQL的ACID特性和事务隔离级别详解

MySQL的ACID特性和事务隔离级别详解

MySQL的ACID特性和事务隔离级别详解数据库系统是现代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MySQL作为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数据库中,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是保证数据一致和可靠性的关键特性,而事务隔离级别则是控制并发访问数据时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MySQL的ACID特性以及事务隔离级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特性。

一、ACID特性1. 原子性(Atomicity)原子性指的是事务中的操作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不执行。

如果事务中的某个操作失败,那么整个事务将被回滚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即回滚操作。

通过原子性,可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处于一致的状态。

2. 一致性(Consistency)一致性保证了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特定的约束条件,保持一致性的状态。

换句话说,一致性要求事务的执行不能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如主键、外键等。

如果事务执行过程中违反了一致性要求,那么事务将被回滚,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一致状态。

3. 隔离性(Isolation)隔离性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每个事务的操作都相当于在独立的环境中执行,互不干扰。

事务的隔离性可以避免并发访问数据时的冲突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和可靠性。

4. 持久性(Durability)持久性是指一旦事务提交成功,对数据库的修改将永久保存,即使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恢复数据。

持久性保证了数据库的可靠性和数据的长期保存。

二、事务隔离级别MySQL支持多种事务隔离级别,通过设置不同的隔离级别来控制并发事务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的事务隔离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下面将逐个介绍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及其特点。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和锁机制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和锁机制

MySQL事务的隔离级别和锁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成为了各个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MySQL作为最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其事务的隔离级别和锁机制对于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并发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事务的隔离级别和锁机制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MySQL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一、事务的隔离级别1. 事务的概念事务被定义为一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数据库操作。

在MySQL中,事务是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机制。

2. 隔离级别的分类MySQL中有四种事务隔离级别,分别为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3. 事务的隔离级别解析- 读未提交:此隔离级别允许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的发生。

在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可以读取到另外一个未提交的事务所做的修改。

- 读已提交:此隔离级别解决了脏读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在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事务所做的修改。

- 可重复读:此隔离级别解决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但仍然存在幻读。

在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在开始时读取的数据,在整个事务过程中都能保持一致。

- 串行化:此隔离级别解决了幻读的问题,是最高的隔离级别。

在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必须等待另一个事务完全完成才能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

二、锁机制1. 锁概述锁是为了保证对数据的并发操作,防止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MySQL中有两种锁,分为共享锁(S锁)和排他锁(X锁)。

2. 锁的分类MySQL中的锁可以分为表级锁和行级锁。

表级锁是对整个表进行加锁,可以分为读锁和写锁。

行级锁是对某一行数据进行加锁,只允许读或写其中一种操作。

3. 锁的应用场景- 共享锁:在一个事务中读取数据时,可以加上共享锁,以防止其他事务修改该数据。

- 排他锁:在一个事务中修改数据时,需要加上排他锁,以防止其他事务读取或修改该数据。

mysql事务隔离级别和实现原理

mysql事务隔离级别和实现原理

mysql事务隔离级别和实现原理MySQL事务隔离级别是指数据库中多个事务同时执行时,事务之间的隔离程度。

MySQL数据库提供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分别为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对并发控制和数据一致性有不同的影响。

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这是最低的隔离级别,事务可以读取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这种隔离级别下会产生脏读(dirty read),即事务读取到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虽然读未提交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但是不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

2.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在这种隔离级别下,事务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避免了脏读的问题。

但是可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的问题,即在一个事务内的两次查询结果不一致。

Read Committed是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

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这是MySQL中比较常用的隔离级别,事务在执行期间可以多次读取相同的数据,并保证不会出现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可重复读级别通过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来实现数据的版本控制,即每个事务在访问数据时都会生成一个数据快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4.串行化(Serializable):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事务按照顺序依次执行,避免了并发执行带来的问题。

串行化隔离级别保证了数据的完全一致性,但是会降低系统的并发性能,因为事务必须按顺序执行。

MySQL通过行级锁和MVCC机制来实现事务的隔离级别。

行级锁是MySQL中常见的锁机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精确锁定某一行数据,避免其他事务的干扰。

MVCC机制是MySQL用来实现可重复读隔离级别的关键技术,通过记录数据的版本号和控制数据的访问快照来保证事务的一致性。

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与ACID特性

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与ACID特性

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与ACID特性数据库事务是指由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组成的逻辑工作单元,旨在确保数据库在出现故障或并发访问时仍能保持一致性。

而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和ACID特性是确保事务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与ACID特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是指多个并发事务之间相互隔离的程度。

主要有四个隔离级别: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不同的隔离级别对事务的隔离能力以及并发控制产生不同的影响。

1.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该隔离级别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存在脏读(Dirty Read)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2.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该隔离级别要求事务只能读取已经提交的数据,解决了脏读问题,但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问题,即同一个事务内读取到的数据可能不一致。

3.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该隔离级别要求事务在执行期间多次读取同一数据时,读取到的数据总是一致的。

解决了不可重复读问题,但可能出现幻读(Phantom Read)问题,即同一个事务内多次查询时结果集发生变化。

4. 串行化(Serializable):该隔离级别要求事务串行执行,完全解决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的问题。

但由于串行执行,可能导致并发性能下降。

二、ACID特性ACID是指数据库事务应该具备的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这些特性保障了事务的正确执行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1.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作为一个整体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并且数据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SQL --- acid
A:原子性> 保证一个事务为一个最小的单元,内部不可分割。

C:一致性> 保证事务中的每个操作线程不可单独提交,成功则一起提交,不成功则事务回滚;
I : 隔离性> 保证不同事务间看到的数据视图相互独立,相互隔离。

[ 提交读(read committed)和repeatable read(默认)] 这两个事物隔离级别的差别,就是当一个事物开始的时候,始终读取的信息是开始事物的那一刻的数据快照。

这样的级别叫repeatable read,提交读就撒始终读取的是最近的数据。

其他两个隔离叫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和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用的非常少,其中可串行化这个还使用其他的NoSQL队列来代替。

D:持久性> 保证事务提交后数据会持久的保存下来.
Mysql的事务存储引擎Innodb 加锁机制叫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技术以便应对更高的并发,当然是以消耗性能作为代价。

简单实现方式如下:
InnoDB实现MVCC的方法是,它存储了每一行的两个(1)额外的隐藏字段,这两个隐藏字段分别记录了行的创建的时间和删除的时间。

在每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每行存储版本号,而不是存储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

每次事物的开始这个版本号都会增加。

自记录时间开始,每个事物都会保存记录的系统版本号。

依照事物的版本来检查每行的版本号。

在事物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的情况下,来看看怎样应用它。

SELECT
Innodb检查没行数据,确保他们符合两个标准:
1、InnoDB只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数据行的版本必须
小于等于事务的版本),这确保当前事务读取的行都是事务之前已经存在的,
或者是由当前事务创建或修改的行
2、行的删除操作的版本一定是未定义的或者大于当前事务的版本号。

确定了当
前事务开始之前,行没有被删除(2)符合了以上两点则返回查询结果。

INSERT
InnoDB为每个新增行记录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创建ID。

DELETE
InnoDB为每个删除行的记录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的删除ID。

UPDATE
InnoDB复制了一行。

这个新行的版本号使用了系统版本号。

它也把系统版本号作为了删除行的版本。

(1) 不是两个,是三个。

1DB_TRX_ID:一个6byte的标识,每处理一个事务,其值自动+1,上述说到的“创建时间”和“删除时间”记录的就是这个DB_TRX_ID的值,如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时,删除操作用1个bit表示。

DB_TRX_ID是最重要的一个,可以通过语句“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来查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