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振动学习汇总

合集下载

电动机技术条件中噪声限值和振动数值汇总复习课程

电动机技术条件中噪声限值和振动数值汇总复习课程

电动机技术条件中噪声限值和振动数值汇总电动机技术条件中噪声限值和振动数值汇总一、YZR系列电动机(JB/T10105-1999)二.YZ系列电动机(JB/T10104-1999)三.YG系列电动机(JB/T8733-1998):标准中无明确数值要求四.YZRE系列电动机(JB/T7077-2002)五.YZE系列电动机(JB/T 7563-2005)六.YZD系列电动机(GB/T 21971-2008)4.16.电动机在空载时测得的振动速度有效值应不超过表13的规定,数值修约间隔为0.1.表134.18 电动机在高速空载时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噪声限值应不超过表14的规定(见GB 10069. 3-2005),数值惨约间隔为1.其容差为+3 dB(A).表14七.YZR-Z系列电动机(JB T7842-2005)八. YZTD系列电动机(JB/T8956-1999)九.YGP系列电动机(GB/T21969-2008)十.YZPF系列电动机(GB/T21972.1-2008)十一.YZRSW系列(JB/T10221-2010)十二.YZRDW系列(Q/CHDJ025-2010)4.16电动机在空载时测得的振动速度有效值应不超过表16的规定,数值修约间隔为0.1。

表164.17电动机在空载时(按同一台电机最大功率和最高转速)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噪声值应不超过表17的规定(见GB10069.3),噪声值的容差为+3dB(A),修正间隔为0.5。

表17十三.LW系列(Q/CHDJ 022—2008)4.19 电动机空载时按测得的振动强度有效值不超过表12的规定,数值修约间隔为0.1。

表 124.20电动机在空载时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噪声值应不超过表13规定的数值,噪声数值的容差为+3 dB(A)。

表 13十四.YZR-H系列(Q/CHDJ026—2009)4.18 电动机在空载时测得的振动速度有效值应不超过表16的规定。

电机振动的书籍

电机振动的书籍

电机振动的书籍
(最新版)
目录
1.电机振动的概念及其影响
2.电机振动的原因
3.消除电机振动的常用方法
4.电机振动书籍推荐
正文
一、电机振动的概念及其影响
电机振动是指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或内部因素引起的电机本体或轴承等部件产生周期性振动的现象。

电机振动不仅会影响电机本身的性能和寿命,还可能对整个传动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如噪音、轴承磨损、设备故障等。

二、电机振动的原因
电机振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因素:如电机结构设计不合理、轴承选型不当等;
2.制造和安装因素:如制造工艺不良、安装质量不高等;
3.运行因素:如负载不均衡、运行速度过快等。

三、消除电机振动的常用方法
针对电机振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消除:
1.改进设计:优化电机结构和轴承选型,提高电机的抗振性能;
2.提高制造和安装质量:严格把控制造工艺,确保安装质量;
3.调整运行参数:合理分配负载,控制运行速度;
4.添加减振装置:如使用减振器、调整轴承间隙等。

四、电机振动书籍推荐
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电机振动相关知识,以下几本书籍值得推荐:
1.《电机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本书详细阐述了电机振动的原因、振动特性及其控制技术;
2.《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本书系统介绍了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对电机振动问题的处理也有涉及;
3.《电机设计手册》:本书是一本电机设计方面的权威参考书,对电机振动的防止和控制也有所介绍。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机振动是指电机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振动现象。

电机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平衡:电机内部的转子、风扇、轴承等部件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或者装配时没有进行平衡校正,导致电机旋转时产生振动。

2.轴承故障:电机轴承受到长时间运转时的磨损,可能会出现松动、断裂等问题,导致电机振动加剧。

3.轴偏:电机运行中,轴线不垂直于平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会导致电机振动增加。

4.松动:电机内部的连接部件,如螺丝、胶水等,如果松动或者粘结不牢固,会导致电机运行时振动增大。

5.磁力不平衡: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磁力可能不均匀分布,这会导致电机振动增加。

针对电机振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平衡校正:对电机内部的转子、风扇、轴承等部件进行平衡校正,消除不平衡现象。

2.更换轴承:如果电机振动主要是由于轴承故障引起的,可以选择更换新的轴承,确保轴承的质量和稳定性。

3.调整轴线:对电机进行轴线调整,确保轴线垂直于平面,减少轴偏现象。

4.紧固连接部件:检查电机内部的连接部件,如螺丝、胶水等,如果发现松动或者粘结不牢固的情况,及时进行紧固或者更换。

5.均衡磁力:对电机进行磁力均衡调整,确保磁力在转子上均匀分布。

除了以上处理方法,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电机振动:1.定期维护:对电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操作,确保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2.合理选用电机:在选用电机时,需要根据具体使用需求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规格,减少振动问题的发生。

3.使用减振器:在电机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减振器等减震设备来减少电机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电机振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

通过合理的维护和处理方法,可以减少电机振动,并提高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机振动是电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电机振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电机振动的原因1.电磁方面:电机运行时,由于磁路不对称或磁路饱和等原因,会产生不平衡的磁拉力和磁压力,导致电机振动。

2.机械方面:电机转子、轴承、联轴器等部件的制造、安装和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电机振动。

此外,电机的基础不平、地脚螺栓松动等也会引起电机振动。

3.机电混合方面:电机与负载连接不良、负载突然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电机振动。

二、电机振动的十个原因1.转子、耦合器、联轴器、传动轮不平衡引起的。

2.铁心支架松动、斜键失效、销钉松动转子绑扎不紧都会造成转动部分不平衡。

3.联动部分轴系不对中,中心线不重合,定子内芯位置不正确。

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安装过程中,对中不良、安装不当造成的。

4.联动部分中心线在冷态时是重合一致的,但运行时由于转子、基础等变形,轴线又被破坏,因而产生振动。

5.与电机相连的齿轮、联轴器有故障,齿轮咬合不良,轮齿磨损严重,对轮润滑不良,联轴器歪斜、错位,齿式联轴器齿形、齿距不对、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都会造成一定的振动。

6.电机本身结构的缺陷,轴颈椭圆,转轴弯曲,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轴承座、基础板、地基的某部分乃至整个电机安装基础的刚度不够。

7.安装的问题,电机与基础板之间固定不牢,底脚螺栓松动,轴承座与基础板之间松动等。

而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不仅可以造成振动还可使轴瓦的润滑和温度产生异常。

8.拖动的负载传导振动,例如汽轮发电机的汽轮机振动,电机拖动的风机、水泵振动,引起电机振动。

9.电气原因的检修:如三相电压不平衡、绕组断线、绕组短路击穿、缺相运行等。

10.机械原因的检修:检查气隙是否均匀,轴承是否合格,铁心变形和松动情况,转轴是否弯曲等。

三、处理电机振动的方法1.把电机和负载脱开,空载测试电机,检测振动值。

关于电机的振动,一文来详解~

关于电机的振动,一文来详解~

关于电机的振动,一文来详解~振动是电机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引起电动机振动的原因有机械和电磁两方面的原因和机电混合方面原因。

如何区分是电磁还是机械原因?“断电法”来检查最常见也最为简单有效。

1电动机振动的危害● 电动机振动会加速电动机轴承磨损,使轴承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电动机振动将使绕组绝缘性能下降。

● 使电机端部绑扎松动,造成端部绕组产生相互磨擦,绝缘电阻降低,绝缘寿命缩短,严重时造成绝缘击穿。

● 造成所拖动机械的损坏。

2电动机振动的机械原因A.电机本身方面:转子不平衡,转轴弯曲,滑环变形,定、转子气隙不均,定、转子磁力中心不一致,轴承故障,基础安装不良,机械机构强度不够、共振,地脚螺丝松动,电机风扇损坏。

典型案例:厂凝结水泵电机更换完上轴承后,电机晃动增大,并且转、定子有轻微扫膛迹象,仔细检查后发现,电机转子提起高度不对,转、定子磁力中心未对上,重新调整推力头螺丝备帽后,电机振动故障消除。

跨线吊圈扬电机检修后振动一直偏大,并且有逐步增大的迹象,在电机落勾的时候发现电机振动仍然很大,并且轴向有很大的串动,解体发现,转子铁心松动,转子平衡也有问题,更换备用转子后故障消除,原有转子返厂修理。

B.与联轴器配合方面:联轴器损坏,联轴器连接不良,联轴器找中心不准,负载机械不平衡,系统共振等。

联动部分轴系不对中,中心线不重合,定心不正确。

这种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安装过程中,对中不良、安装不当造成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联动部分中心线在冷态时是重合一致的,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转子支点,基础等变形,中心线又被破坏,因而产生振动。

例如:a、循环水泵电机,运行中振动一直偏大,电机检查无任何问题,空载也一切正常,水泵班认为电机运转正常,最终检查出电机找正中心差太多,水泵班从新进行找正后,电机振动消除。

b、锅炉房引风机在更换皮带轮后,电机试运行时产生振动同时电机三相电流增大,检查所有电路和电器元件没有问题最后发现皮带轮不合格,更换后电机振动消除,同时电机的三相电流也恢复正常。

电动机常见震动分析

电动机常见震动分析

电机震动常见于转子不对中包括轴系不对中和轴承不对中两种情况。

轴系不对中是指转子联接后各转子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轴承不对中是指轴颈在轴承中偏斜,轴颈与轴承孔轴线相互不平行。

通常所讲不对中多指轴系不对中。

不对中的振动特征:(1)最大振动往往在不对中联轴器两侧的轴承上,振动值随负荷的增大而增高;(2)平行不对中主要引起径向振动,振动频率为2倍工频,同时也存在工频和多倍频,但以工频和2倍工频为主;(3)不对中在联轴节两端径向振动的相位差接近180度;(4)对中时,轴向振动较大,振动频率为工频,联轴器两端轴向振动相位差接近180度案例:某卧式高速泵振动达16.0 mm/s,由振动频谱图可以看出,50 Hz(电机工频)及其2倍频幅值显著,且2倍频振幅明显高于工频,初步判定为不对中故障。

再测量泵轴承箱与电机轴承座对应部位的相位差,发现接近180度。

解体检查发现联轴器有2根联接螺栓断裂,高速轴上部径向轴瓦有金属脱落现象,轴瓦间隙偏大;高速轴止推面磨损,推力瓦及惰性轴轴瓦的间隙偏大。

检修更换高速轴轴瓦、惰性轴轴瓦及联轴器联接螺栓后,振动降到A 区。

机械存在松动时,极小的不平衡或不对中都会导致很大的振动。

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机械松动。

第一种类型的松动是指机器的底座、台板和基础存在结构松动,或水泥灌浆不实以及结构或基础的变形,此类松动表现出的振动频谱主要为1x。

第二种类型的松动主要是由于机器底座固定螺栓的松动或轴承座出现裂纹引起,其振动频谱除1X外,还存在相当大的2X分量,有时还激发出1/2X和3X振动分量。

第三种类型的松动是由于部件间不合适的配合引起的,产生许多振动谐波分量,如1X、2X、⋯⋯,nX,有时也会产生1/2X、1/3X、⋯⋯等分数谐波分量。

这时的松动通常是轴承盖里轴瓦的松动、过大的轴承间隙、或者转轴上零部件存在松动。

由引风机地脚可以看出,1X、2X较大,还有较多的谐波成分。

紧固地脚螺栓后轴承箱最大振动降至4.2 mm/s,仍偏大,分析应该还存在轴承或轴上零件配合松动。

电机的振动、噪音和发热

电机的振动、噪音和发热

电机的振动、噪音和轴承高温S 一般评估电动机的品质除了运转时之各特性外,以人之五感判断振动及噪音的情形较多。

而电动机产生的振动噪音,主要有:1、机械振动噪音,为转子的不平衡重量,产生相当转数的振动。

2、电动机轴承的转动,正常的情形产生自然音,精密小型电动机或高速电动机情形以外,几乎不会有问题。

但轴承自然的振动与电动机构成部材料的共振,轴承的轴方向弹簧常数使转子的轴方向振动,润滑不良产生摩擦音等问题产生。

3、电刷滑动,具有电刷的DC电动机或整流子电动机,会产生电刷的噪音。

4、流体噪音,风扇或转子引起通风噪音对电动机很难避免,很多情形左右电动机整体的噪音,除风扇的叶片或铁心的齿引起气笛音外,也有必要注意通风上的共鸣。

5、电磁的噪音,为磁路的不平衡或不平衡磁力及气隙的电磁力波产生之噪音,又磁通密度饱和或气隙偏心引起磁的噪音。

一、机械性振动的产生原因与对策1、转子的不平衡振动A、原因:·制造时的残留不平衡。

·长期间运转产生尘埃的多量附着。

·运转时热应力引起轴弯曲。

·转子配件的热位移引起不平衡载重。

·转子配件的离心力引起变形或偏心。

·外力(皮带、齿轮、直结不良等)引起轴弯曲。

·轴承的装置不良(轴的精度或锁紧)引起轴弯曲或轴承的内部变形。

B、对策:·抑制转子不平衡量。

·维护到容许不平衡量以内。

·轴与铁心过度紧配的改善。

·对热膨胀的异方性,设计改善。

·强度设计或装配的改善。

·轴强度设计的修正,轴联结器的种类变更以及直结对中心的修正。

·轴承端面与轴附段部或锁紧螺帽的防止偏靠。

2、轴承之异常振动与噪音A、原因:·轴承内部的伤。

·轴承的轴方向异常振动,轴方向弹簧常数与转子质量组成振动系统的激振。

·摩擦音:圆柱滚动轴承或大径高速滚珠轴承产生润滑不良与轴承间隙起因。

电机振动标准通用课件

电机振动标准通用课件

降低设备寿命
长期振动会导致电机及 其附属设备的疲劳损坏 ,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影响设备性能
振动会影响电机的输出 功率和效率,影响设备
的正常运行。
产生噪声
振动会产生噪声,影响 工作环境和人员健康。
引发其他故障
振动可能导致电机内部 元件松动、接触不良等 问题,引发其他故障。
02
电机振动标准
国际标准
01
合理设计减震器,降低振动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
弹性支撑设计
采用弹性支撑材料和结构,减小振动 传递。
制造阶段减振措施
严格控制制造精度
确保电机各部件制造精度,减小因装配误差引起的振动。
振动测试与调整
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振动测试,及时发现并调整振动问题。
质量平衡控制
对电机进行质量平衡调整,消除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预测 电机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采取 措施进行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 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电机振动研究新进展
跨学科研究
电机振动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物理学等。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 流,以推动电机振动技术的创新发展。
实验与仿真相结合
振动烈度检测法
定义
振动烈度是指电机某一方向上振动速度的有效值 ,是衡量电机振动强弱的指标。
计算公式
振烈度(mm/s)= 速度有效值 / 100
应用范围
适用于电机运行状态的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
振动速度有效值检测法
01
定义
振动速度有效值是指电机振动速 度的均方根值,反映了电机振动 的能量。
计算公式
04
电机振动故障诊断
常见故障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63A便携式测振仪:日本理音(RION)公司生产,该测振仪重250克,主要用于机械设备的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动烈度)和振动加速度三参数的测量,利用该仪器在轴承座上测得的数据,对照国际标准ISO2372,或者利用企业、机器的标准,就可确定设备(风机、泵、压缩机、电机等)当前所处的状态(良好、注意或危险等)。

日本理音VM-63A便携式测振仪技术指标:测量范围:加速度:0.1~199.9m/s2 peak(RMS×1.414)速度:0.1~199.9 mm/s RMS位移:0.001~1.999 mm p_p(RMS×2.828)频率范围:加速度:10Hz~1kHz(LO),1kHz~15kHz(HI)速度:10Hz~1kHz位移:10Hz~1kHzHz,即赫兹,是频率的单位。

因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而得名。

1Hz代表1秒钟震动一次。

K,M,G放在单位前面用来简单表示过大的数字(KH Z、MHZ、GHZ),1KHZ=1000HZ 1M=1000X1000,1G=1000X1000X1000Riovibro Vm63测振仪是日本RION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测振仪,可通过选择开关,测量震动幅度、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

我们通常使用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两个指标,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可通过公式转换。

振动速度(mm/s)也叫振动烈度。

振动烈度用于机组轴承上测得的震动;振动幅度仅用于邻近轴承的测量平面内的相对振动。

机组的振动烈度反映了机组本身产生的振动力。

因此在测量时应排除其他振源。

如果机组停机状态测得的振动烈度值超过运行时测得的振动值的1/3的话,此数据便不能作为该设备振动值得参考。

还有,设备在升速和降速时产生的共振的数据,也不能作为该设备振动值得参考。

关于测振点的采样,振动烈度应该在轴承或邻近主轴承的轴承罩壳上,在旋转轴径向和轴向,其中径向又分水平径向和垂直径向,如图示。

振动幅度(mm)的测量应在邻近轴承的径向平面内进行。

两个参考点一般与水平方向成45度的倾斜角度,二者相差90度。

具体图示见图二。

f V 45.02)V (22S S ff f f Pf -P ===ϖ(Sf 为位移单振幅;Vf 是振动烈度;f ϖ=2πf 为角频率)振动烈度为4mm/s ,转速3000rpm 基频50Hz ,求得:0.036(mm)5040.45f V 45.0S f Pf -P ===关于品质评定怎么判断设备运行状况好坏,以表一形式列出: 振动烈度振动幅度(µm ) 刚性柔性支撑0.45 4.0 A A0.71 6.31.12 101.8 162.8 25 B4.5 40 B7.1 63 C11.2 100 C18 160 D刚性:通过螺丝直接和基础连接的。

柔性:有一脚以上通过弹性连接的。

A区:设备运行优状态。

B区:设备运行良状态可继续运行。

C区:设备需要维修。

D区:设备必须停机检修。

该表只列出转速3000rpm设备振幅标准,对于1500rpm的设备,参数乘2。

如c区第一个,既需要维修是40微米,参数乘2等于80微米。

这是这台设别就需要维修了。

按轴承振幅的评定标准1969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了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标准,如表1所示(峰-峰值,μm)。

原水电部规定的评定汽轮发电机组等级与IEC 标准基本相符,如表2所示(峰-峰值)。

表1 IEC振动标准转速(r/min)1000 1500 1800 3000 3600 6000 12000在轴承上测量75 50 42 25 21 12 6在轴上测量150 100 84 50 42 25 12表2 振动标准转速(r/min)优良合格1500 30 50 703000 20 30 50按轴承振动烈度的评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颁布了一系列振动标准,作为机器质量评定的依据。

现将有关标准介绍如下:(1)ISO2372/1:该标准于1974年正式颁布,适用于工作转速为600~12000r/min,在轴承盖上振动频率在10~1000Hz范围内的机器振动烈度的等级评定。

它将机器分成四类:Ⅰ类为固定的小机器或固定在整机上的小电机,功率小于15KW。

Ⅱ类为没有专用基础的中型机器,功率为15~75KW。

刚性安装在专用基础上功率小于300KW的机器。

Ⅲ类为刚性或重型基础上的大型旋转机械,如透平发电机组。

Ⅳ类为轻型结构基础上的大型旋转机械,如透平发电机组。

每类机器都有A,B,C,D四个品质级。

各类机器同样的品质级所对应的振动烈度范围是有些差别的,见表3。

四个品质段的含意如下:表3 ISO2372推荐的各类机器的振动评定标准振动烈度分级范围各类机器的级别振动烈度(mm/s)分贝(db)Ⅰ类Ⅱ类Ⅲ类Ⅳ类0.18-0.28 85-89 A A A A0.28-0.45 89-93 A A A A0.45-0.71 93-97 A A A A0.71-1.12 97-101 B A A A1.12-1.8 101-105 B B A A1.8-2.8 105-109 C B B A2.8-4.5 109-113 C C B B4.5-7.1 113-117 D C C B7.1-11.2 117-121 D D C C11.2-18 121-125 D D D C18-28 125-129 D D D D28-45 129-133 D D D D45-71 133-139 D D D DA级:优良,振动在良好限值以下,认为振动状态良好。

B级:合格,振动在良好限值和报警值之间,认为机组振动状态是可接受的(合格),可长期运行。

C级:尚合格,振动在报警限值和停机限值之间,机组可短期运行,但必须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

D级:不合格,振动超过停机限值,应立即停机。

振动烈度是以人们可感觉的门槛值0.071mm/s为起点,到71mm/s的范围内分为15个量级,相邻两个烈度量级的比约为1.6,即相差4分贝。

(2)ISO3945:该标准为大型旋转机械的机械振动─现场振动烈度的测量和评定。

在规定评定准则时,考虑了机器的性能,机器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安全运行需要,同时也考虑了机器振动对人的影响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测量仪表的特性因素。

显然,在机器表面测得的机械振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代表关键零部件的实际振动应力、运动状态或机器传递给周围结构的振动力。

在有特殊要求时,应测量其它参数。

表4给出了功率大于300KW、转速为600~12000转/分大型旋转机械的振动烈度的评定等级。

注:参考值10-5mm/s。

表4 ISO3945评定等级振动烈度支持类型振动烈度(mm/s)分贝(db)刚性支承挠性支承0.46-0.71 93-97 良好良好0.71-1.12 97-101 良好良好1.12-1.8 101-105 良好良好1.8-2.8 105-109 满意良好2.8-4.6 109-113 满意满意4.6-7.1 113-117 不满意满意7.1-11.2 117-121 不满意不满意11.2-18 121-125 不允许不满意18-28 125-129 不允许不允许28-45 129-139 不允许不允许该标准所规定的振动烈度评定等级决定于机器系统的支承状态,它分为刚性支承和挠性支承两大类,相当于ISO2372中的Ⅲ与Ⅳ类。

对于挠性支承,机器—支承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低于它的工作频率,而对于刚性支承,机器─支承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高于它的工作频率。

按轴振幅的评定标准ISO7919/1《转轴振动的测量评定─第一部分总则》于1986年正式颁布。

ISO/DIS79110-2《旋转机器轴振动的测量与评定─第二部分: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应用指南》于1987年制订,它规定了50MW以上汽轮发电机组轴振动的限值,见表5和表6,分别适用于轴的相对振动与轴的绝对振动。

表中级段A,B,C的意义与前述相同。

轴振动的测量应用电涡流传感器。

表5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相对振动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单位μm)极段转速(r/min)1500 1800 3000 3600A 100 90 80 75B 200 185 165 150C 300 290 260 240表6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绝对振动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单位μm)极段转速(r/min)1500 1800 3000 3600A 120 110 100 900B 240 220 200 180C 385 350 300 290有关轴承座与轴振动评定标准的几点说明:(1)根据ISO2372及7919的规定,有以下两个准则应注意准则一:在额定转速下整个负荷范围内的稳定工况下运行时,各轴承座和轴振动不超过某个规定的限值。

准则二:若轴承座振动或轴振动的幅值合格,但变化量超过报警限值的25%,不论是振动变大或者变小都要报警。

因振动变化大意味着机组可能有故障,特别是振动变化较大、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更应注意。

(2)根据我国情况,功率在50MW以下的机组一般只测量轴承座振动,不要求测量轴振动。

功率在200MW以上的机组要求同时测量轴承座振动和轴振动。

功率大于50MW、小于200MW的机组,要求测量轴承座振动,而在有条件情况下或在新机组启动及对机组故障分析时,则测量轴振动。

(3)轴承座振动与轴振动之间一般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

这是因为两者振动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油膜参数,轴承座刚度,基础刚度等,一般可根据统计资料给出一个比例的变化范围。

根据ISO资料,机组轴振动与轴承座振动的比例一般为2~6。

德国工程师协会1981年颁布了《透平机组转轴振动测量及评价》,简称VDI—2059,将机组振动状态分为良好、报警、停机三个等级,分别采用三个公式计算,转化后得到的轴相对振动如表7所示。

表7 VDI-2059汽轮发电机组轴相对振动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单位μm)转速(r/min)1500 1800 3000 3600 良好124 113 88 80 报警232 212 164 150 停机341 311 241 220轴承振动标准1、附属机械轴承振动标准附属机械轴承振动标准2、机组轴振动标准国产200MW及以下机组,一般以测轴承为准,如测轴振动制造厂家无规定时,可参照下表执行。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振参考标准(双振幅,um)3、轴承振动标准轴承振动标准(双振幅,mm)4、ISO 3945振动标准ISO 3945振动标准振动烈度V f(mm/s)与振动位移峰峰值S p-p(mm)之间的换算关系S p-p=2√2 V f/ω其中角速度ω=2лf,f为频率。

当f=50Hz时,振动烈度与振动位移对应值见下表:振动烈度与振动位移对应值5、IEC振动标准(双振幅,um)IEC振动标准6、我国现行的汽轮机振动标准是如何规定的?1)汽轮机转速在1500r/min时,振动双振幅50um以下为良好,70um以下为合格;汽轮机转速在3000r/min时,振动双振幅25um以下为良好,50um以下为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