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最新)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的一部分。
荆楚文化是指荆州和楚地的历史文化,包括了楚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
在荆楚地区的文化传统中,既有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又有充满勃勃生机的汉文化。
荆楚文化不仅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荆楚地区地域广阔,人文荟萃,自古以来便是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的中心地带。
这里孕育了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楚国故都、楚文明、三国故地、汉江文明、楚文化、炎黄文明、荆楚文化等。
荆楚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历史文化的传统与时代文明的创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荆楚地区自西周时期以来成为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在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雄浑豪迈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无数的后人。
楚辞中不仅表现出丰富的诗意和情感,更体现了楚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荆楚文化在艺术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表现。
楚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艺著称于世,在雕塑、绘画、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荆楚文化在传统礼仪和习俗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楚地的龙舟水文化、螃蟹文化、歌舞文化等都是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
荆楚地区还以其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游人,成为了中国文化旅游的热门之地。
荆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从古至今,荆楚地区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这些人才都为荆楚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屈原、刘备、曹操、张仲景、李白、杜甫、陆游、楚灵王、楚昭王等都是荆楚地区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为荆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荆楚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于其与时俱进、与时代潮流相适应。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地区是我国湖北省的代表地域,涵盖了江汉平原和武汉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荆楚文化是荆楚地区独特而璀璨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国,楚国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代部落,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楚国的兴衰与荆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荆楚地区的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楚诗楚骚、楚画楚剧等。
楚诗楚骚是指楚国的文学作品,它们以其豪放的风格和独特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楚人崇尚自然,以草木山水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散文。
楚诗楚骚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楚画楚剧则是在绘画和戏剧方面,荆楚地区也有着丰富的传统。
楚画以其写意的笔墨和细腻的画风而著称,主题多以风景和人物为主。
楚剧则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曲,它们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和生动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荆楚文化的传统节日也是荆楚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人们展示自身文化传统的平台,也是人们传承荆楚文化的重要途径。
清明节是荆楚地区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到坟头扫墓、祭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船竞渡等民俗活动。
这些节日不仅有盛大的庆祝活动,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表演,如歌舞、戏曲等。
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展示了荆楚地区人民的习俗和风情。
荆楚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对荆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荆楚地区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种自然环境孕育了荆楚人民的农耕文化和水乡文化,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灵感源泉。
荆楚人民多以农耕为生,他们热爱大地,崇尚自然,这种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构成了荆楚人民独特的文化精神。
荆楚地区拥有诸多美丽的山水景观,如东湖、武当山等,这些山水风光成为了荆楚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艺术题材。
荆楚文化宽厚的品格作文

荆楚文化宽厚的品格作文《荆楚文化的宽厚品格》荆楚大地,那可是一片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地方,这里的荆楚文化就像一道丰盛的大菜,其中那宽厚的品格就如同菜里最香最实在的部分。
我就给你讲一讲我经历的一件事。
我去湖北的一个小村子旅游,这个村子是荆楚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方。
我刚到村子就迷了路,四处瞎转,正好看到一个老大娘在自家门口摘菜呢。
我赶忙跑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大娘这地方怎么去,我指的那个目的地其实是个小景点,不是很出名。
大娘放下手里的菜,站起身来,用那带着浓重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开始给我指路。
可我这脑子,一下子没咋听明白,有点懵。
大娘一看我这模样,笑了笑说“伢嘞,莫慌,我带您去。
”我当时又惊又喜,连忙谢大娘。
大娘就带着我往那个方向走,路上还跟我唠嗑。
说起村子里的事情,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哪家的老人过百岁大寿了,一脸的和蔼。
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那地儿。
我要给大娘点钱,当作酬谢,大娘脸一板说“这做么事,哪有这般待客的道理。
来者都是客,帮忙是本分噻。
”我特别不好意思,大娘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在我们荆楚之地,做人就得宽厚,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过得舒坦。
”这一件小事,让我深深感受到荆楚文化的宽厚。
你看大娘对我这个陌生人,二话不说就帮。
这在别的地方可能不多见。
荆楚文化就像这村子里的村民一样,给外人的感觉总是特别的包容,就像广大的江汉平原一样,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无论是谁来到这儿,都能感受到那种宽厚带来的温暖。
《荆楚之厚,在点滴间》来到荆楚之地,你就像走进了一个大的包容场。
荆楚文化中的宽厚,可不是吹的,我是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就拿我参加当地一个传统集市来说吧。
集市上人那叫一个熙熙攘攘,挤满了各个地方的人和各种货物。
我在一个卖小工艺品的小摊前停住了脚,摊主是个中年大哥,摊子上摆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小玩意儿,都是荆楚特色的。
我拿起一个小木雕看,看着是只可爱的小鹿,小巧玲珑的,特别喜欢。
我问大哥这多少钱,大哥说出了价格,我觉得有点贵,就跟大哥讲价。
湖北荆楚文化作文

湖北荆楚文化作文
《神奇的荆楚文化》
哎呀呀,要说湖北的荆楚文化,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记得有一次我去湖北旅游,在荆州的一个小城里溜达。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处特别热闹的地方,凑过去一瞧,哇,原来是有人在表演楚剧呢!那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在台上唱念做打,别提有多精彩了。
我当时就站在那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都快入迷啦。
我看着他们灵动的身姿,听着那韵味十足的唱腔,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古代楚国呢。
周围的观众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这场楚剧表演,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呀。
荆楚文化真的是像宝藏一样,有那么多独特又精彩的东西。
从古老的历史遗迹到丰富的民俗文化,从美味的特色美食到精彩的传统艺术,每一样都让人惊叹不已。
就说那编钟吧,以前只在书上看过,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到了,那精美的工艺,那奏响时的美妙声音,真的让人无法忘怀。
还有那楚辞,读起来是那么的有韵味,满满的都是文化底蕴呀。
哎呀,湖北的荆楚文化真的太棒啦,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欣赏它、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呀!这就是我和荆楚文化的一次奇妙相遇,我会一直记得的哟!。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荆门,这个地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吧!它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荆楚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品格情怀。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荆楚文化的起源。
据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晚期,荆楚地区的先民就开始了农耕生活。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荆楚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还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方面。
荆楚文化的品格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毅坚韧。
荆楚人民历来以勇毅坚韧著称于世。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奋斗。
这种精神在荆楚文化的传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
楚大地埋忠骨”,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赞美。
二、团结友爱。
荆楚人民注重团结友爱,讲究“和合共生”。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种氛围也渗透到了荆楚文化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楚一家亲”,就是对这种氛围的一种描述。
三、开放包容。
荆楚人民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他们也能够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也成为了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楚文化兼容并蓄”,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概括。
荆楚文化是一种充满品格情怀的文化。
它代表了荆楚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发扬荆楚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文化是指湖北省的地域文化,以及湖北省所属的荆州和襄阳地区的文化。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湖北省的传统艺术、建筑风格、文学艺术以及民俗习惯等方面。
荆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湖北省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
战国时期,楚国曾是一支强大的周边国家,其文化和艺术成就极高。
楚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篇章以情感深沉、措辞优美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荆楚地区还出土了大量的楚墓和文物,这些文化遗产丰富了湖北省的历史文化积淀。
荆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建筑风格独特。
湖北省的传统建筑充满了古朴雅致的荆楚风情。
荆楚建筑讲究格局合理、气势雄伟,常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木结构等特色,给人一种庄重和雄浑的感觉。
著名的古建筑有武汉黄鹤楼、江陵瞿塘峡景区的巫山小三峡、襄阳古城等等,这些古建筑在它们的设计和造型上都有着浓厚的荆楚文化痕迹。
荆楚文化还以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闻名。
湖北省出产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荆楚文化的热爱和沉思。
江派画家黄宾虹、袁崇焕、鲁迅等著名人物都是湖北省的文化代表。
江派画法以写意为主,注重墨色和笔触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墨画是湖北省的传统艺术之一,其自然的、淳朴的、勤劳的艺术气息深深影响着湖北人的精神面貌。
湖北省的民俗习惯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省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如农历正月的庙会、端午节的龙舟赛以及丰收祭祀等等。
在这些传统节日和活动中,人们加强了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在欢乐中传承和发展着荆楚文化的精髓。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文化,是指中国湖北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
荆楚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涵盖了包括湖北省、河南省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东南部、四川省东北部的地区。
荆楚文化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荆楚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天然资源,更有着母系氏族制度、楚文化、三国历史等独特的文化现象。
荆楚文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荆楚地区已经有了原始社会的形式。
而到了商代,荆楚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曾成为商代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荆楚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楚国文化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它潜在于荆楚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曾经是中国六大国之一,而楚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化,楚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荆楚地区各领域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代表了华夏文明东南地区独韵之美,被称为“楚风楚韵”。
楚文化是在楚国的文化积淀下形成的,其独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哲学领域中,也体现在习俗、民风等文化方面。
楚国的著名文化遗产包括楚王陵、楚鼎、楚瑶、楚简等,这些历史文物标志着楚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
荆楚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艺术文化的交流使得荆楚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产。
荆楚文化包含了独特的地方戏曲、音乐、美术、房屋建筑等多元文化形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荆州大戏,它是荆楚地区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鲜明的特色。
同时,荆楚地区的音乐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荆楚地区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荆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音乐有着独特的风采,深入人心。
例如荆州双簧、彭老板群众歌舞队等,都是荆楚地区的代表性音乐文化。
荆楚地区还有着独特的美术文化,比如荆州剪纸、南漳窑艺等,都是值得一提的。
荆州剪纸,是中国剪纸的重要一流代表,被誉为“中国剪纸之宝”,制作工艺考究,且图案寓意深刻,富有民族特色。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荆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格。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
我们来说说荆门的历史底蕴。
荆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之一。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比如关羽水淹七军、周瑜火烧赤壁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也成为了荆门人民的精神财富。
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些故事,将它们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我们来说说荆门的文化品格。
荆门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他们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这种品格在荆门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荆门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个节日里,荆门人民会包粽子、赛龙舟,互相送礼物,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爱。
这种热情好客的品格,让荆门成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爱的城市。
我们来说说荆楚文化的情怀。
荆楚文化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俗。
在荆楚文化中,人们追求真善美,崇尚英雄主义精神。
比如,荆门就有一座名为“屈原故里”的地方,这里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立的。
每年端午节期间,当地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这种情怀,让荆楚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情怀。
如果你有机会去荆门旅游或者生活一段时间的话,我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拉动皮箱的轰鸣声中,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旅程。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阔别大西北的“大漠孤烟”已久,窗外已然是灯火阑珊之景。
泥土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这里就是“江城”——武汉。
我们的研学之行,将从这里开始。
——题记经历了一路的舟车劳顿,我们一行人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将前往武汉大学。
感受武大校园环山抱水的秀美和沉淀、厚重的文化氛围。
走进武大,映入眼帘的便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
云纹蓝瓦,四柱八方,无一不体现着这座高等学院的深邃高尚。
也有人曾认为,武大校名最有气魄,念作:学大汉,武立国。
赏沿途风景,我们走经了珞珈广场,踏樱花大道,登“樱花城堡”鸟瞰武大。
老斋舍青瓦红窗,古香古色。
因未赶上樱花盛放之际,略显遗憾,但能与同窗好友共度时光,也让这次游学显得弥足珍贵。
而我们的武大之旅,也在老图书馆前的合影留念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临近黄昏,我们前往了中国“第一商业街”楚河汉街。
走在汉街上,满眼都是民国风、现代风以及欧式建筑,其中也融入了不少中西方的艺术元素。
来来往往,不乏有衣着时尚,身材高挑,肤色各异的小姐姐。
汉街汇聚了众多奢侈品牌,但也有不少美食,阿嬷蛋糕店,广隆蛋挞王,鲜果杯等等,大家见状,都是两眼放光。
再集合时,大家手中已是满满当当,更夸张一点的,手捧小盒的热干面,吃得快要“噎死”了。
热干面作为武汉当地的特色,一路走来也是独得大家的恩宠。
于是乎,晚饭也就是象征性地吃几口了。
第二日清晨,天微微亮,我们便踏上了征程。
迎来了备受期待的重头戏,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登高而望远,多少文人墨客登高于此,观此壮美山河之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其中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脍炙人口。
黄鹤楼坐落于蛇山之上,临近观赏,白雾飘渺,恍如仙境,隐隐若现出“黄鹤归来”的铜雕像。
环顾四处,错落有致,更衬黄鹤楼壮丽之美。
登五重黄鹤楼,饱览浮雕、书法、壁画、诗词等作品。
令人赞叹不已。
更有游客纷纷亮出一手好毛笔字,引得众人围观……可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去时我们仍意犹未尽。
只愿将那古朴的明黄色古楼,牢牢印刻在脑海之中。
来结束这次的黄鹤楼之行。
见过了黄鹤楼的巍峨壮丽,我们又前往了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当地历史的沧桑。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现古人技艺之高超;曾侯乙编钟之音律精准,震撼寰宇;郧县人头骨之古老,谱写人类历史;元代青花瓷四爱梅瓶存世罕有,价值连城。
湖北省博这四大镇馆之宝,无一不使我们沉浸于这如烈酒般清冽而醉人的历史之中。
亦有幸于能得见来自神秘古埃及的木乃伊,记录着埃及文明的石碑以及阿蒙神、贝斯特等埃及神明的雕塑。
游览辛亥革命馆更是对武昌起义中的辛亥革命者们肃然起敬。
我们这次的湖北省博之行,是见证历史,亦是体味过去。
我们研学旅程的最后两站前往了三峡大坝和屈原故里。
乘豪华游轮游三峡大坝,长江三峡之江水,绿如翡翠,清如白玉。
水天一色,迷雾笼罩之间,“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不似黄河波澜壮阔的粗犷,长江更像是温婉清丽的女子。
到船过船闸的时候,我们于甲板上亲历过船闸全过程,一时间摩肩接踵,群情鼎沸。
过船闸的震撼体验直到登岸时仍觉意味深长。
去往屈原祠那天,烟雨朦胧别有一番美。
我们于雨中感受屈原文化,体味当地端午习俗。
更流连醉心于民俗馆土家族妹儿清亮的山歌。
离去时屈原祠前,我们齐声朗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朗朗书声与烟雨朦胧之中,我们的荆楚文化之行,也正式进入了尾声。
火车轰隆隆的前进着,窗外的色彩已由翠绿变成了雪白。
到站时,兰州已步入了寒冬,虽寒风凛冽刺骨,却是近乡情更怯,在心中默念:再见了,武汉。
兰州,我们回来了。
文化在哪?在语文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在世博会独特别致的展馆中?还是在电视机上传统艺人灵巧如飞的双手中?如果用人来比喻,一直以为文化是高贵严肃,因而有些距离感的美丽贵妇。
而这次春游,却让我蓦然感悟到,文化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
在淮扬菜体验馆,“淮点三春”让我眼前一亮,炸平桥大糕叫“金蝶寻春”,炸春卷叫“金蝶吹春”,炸玉兰片叫“金蟾戏春”。
光这名字就很有诱惑力。
平时吃的食物中竟然蕴含着这样的诗意!软兜长鱼、贵妃羊肉、开洋蒲菜、钦工肉圆……一路走来,每一道菜都好像在和我拉家常,每一道菜似乎都凝结了一段美好的旧日时光。
看着它们从记忆深处飞到精美的墙壁上,成为精致典雅的淮扬菜文化时,我第一次觉得文化在生活不起眼的一角抿嘴浅笑。
她并不只是高台上翩翩起舞的凤凰,她更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蝴蝶。
你看,淮阳菜不是只局限于一地,盱眙龙虾、平桥豆腐、金湖藕夹……这充分反映出,淮扬菜文化是普通生活的点缀,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们美味的创造。
从体验馆出来,经过刻着“清河桥”的牌坊,一路向上走,两边的迎春开得正盛,鹅黄的花朵舒舒展展地烂漫着,一串一串连过去,但并不像中国泼墨画一样朦胧地晕染开去,因为她们是那么热烈,以致于一串一串都显得很有精神。
而那一枝一枝柔嫩的枝条又并不因热烈而显得生硬,平添了几分柔美。
能用来比喻她的,只有天真烂漫的孩童了。
迎春中间间或地生长着缀上红花的小树,由远及近,扑面而来的恰是一派盎然的生机!正沉醉间,一缕金光调皮地跳动过来,全身都着了一层暖意。
微斜的太阳正涨红了脸,羞涩又从容地化开一片情,我欣喜地低声吟诵:“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到底是诗句给生活增添了诗意,还是这诗意来源于生活?正兴奋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幸福门”,这才渐渐感受到淮安人民的浪漫情怀,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朴素愿望,到龙凤呈祥、双喜临门的美好祝福,再到宋词墙壁的风雅动人。
伴着明丽柔和的春光,暗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心头上似乎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眼泪就渐渐涌上来,模糊了眼角,也许于这清新明快的漫漫风景中,于这温馨怡人的和谐里,我感受到了独属于此的浪漫气质,触动到内心中至真至爱的深处,被那些造就了这些风景的人深深感动。
身旁不时有游人相伴而行,其实文化不仅在《论语》《春秋》等经典古籍里,还在老人慈祥平和的笑声中,在朋友一唱一和的和睦里,在四季流转迷人的风景中,在身旁美轮美奂的建筑里。
由此想到,之前在《西游记》馆时,我惊讶地发现,盱眙当地流传的无支祁竟是孙悟空的原型,而水母娘娘也融入了《西游记》里。
水母娘娘的传说,我倒是依稀还有点印象,而无支祁貌似在小学某次春游时,老师提到过,而具体内容早已化为一阵风飘散了,对家乡的历史神话竟淡忘至此,内心是有点自责,不过这些事确是不常听人提起,不知道以后的学生还能不能有我这个模糊的的印象了,只是这民俗的确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文化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传承文化,人人有责。
因而想起路上同学谈起日本,口中含着悠哈,幽幽地说:“我抵制日货,但我承认我无妨抗拒日本动漫。
”这突然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强大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并非要排斥日本先进文化,并非拒绝同一,而是由此反思中华文化如何复兴,反思如何在经济洪流中发展文化并让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反思如何建立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在和煦的春风中,静悟身边文化之美。
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从我做起,担当一份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期待老树再绽新花。
踏入荆楚大地,来到了这有“九州通衢”之称的武汉,我更喜欢称它为江城,有份诗意。
这片土地上人杰地灵,王候将相英雄儿女层出不穷,既有北人的豪迈血勇,亦有南人的精明文秀。
有人说:齐鲁文化以“儒”为核心,那么荆楚文化呢,她的特色又是什么?独具异彩的荆楚文化,其发展本就是一个随日月不段丰富的过程,若要真的说一下她的特色,浪漫与狂放便是她独树一帜的地方!浪漫有如屈原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狂放似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里不同于儒家文化的矜持与约束,这里在王权政治下依然呼喊出了自己的声音!楚国的浪漫并非拘泥于小情小爱,而是一种不被世俗约束的自由,一种对社会大胆的批判的激情,其狂放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癫狂疯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一种执著不变的追求,它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提起荆楚文化,自然就想到了屈原,他是楚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
楚国的秀丽山川孕育了屈原浪漫的性情,他热爱楚国,对楚国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眷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善用比兴来表情达意,他爱美,芳草美人,托词喻物,是他志行芳洁的表现。
他以高洁的情操、巧丽的才思、博洽的见闻、无拘无束的想像,把楚国的山川、日月、风云、雷电、鬼神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歌有泣、令人反复咏叹。
他辞赋中大量楚地方言,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乡土气息,也显示出荆楚之地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样,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气势,更带来了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辉煌,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有人问:屈原可不可以不死?他可以当一名隐士远离这黑暗的'世俗。
当你明白他的追求,你便明白了他的选择。
司马迁在《史记》这么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追求着美丽向往着美好,而当有一天,他一生所苦苦追寻的东西注定无法得到,一切憧憬被无情的现实打击的支离破碎,对他来说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吗?他愤怒了,他绝望了,他带着失望的心情与天地消融。
这个追求颇似楚国的祖先,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
屈原亦有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品质,他疾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夫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依然是屈原的风格,“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他想昭显天地之光明,却无奈身陷现实之黑暗,他思索,思索的太过深刻,是他出了问题,还是整个价值体系的错?他困惑,那《天问》中的170问又有谁可以告诉他答案呢?屈原让我想起了老庄,老子和庄子也都是楚国人,有着庄周梦蝶的浪漫,有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狂放。
现代著名文学史家刘师培曾说“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屈子之文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
《庄子·人间世》曾提到楚狂接舆“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楚狂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这便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楚狂接舆”也成为隐士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