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共44页文档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军事战略与战术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军事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开展了长达八年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战术,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战军事战略与战术在抗日战争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整体战略构想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处于物质、军事和人力等各方面的劣势。
中国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以防御为主要任务的总体战略构想。
该战略的核心是积极防御和持久战,通过巩固防线,拖垮日本军队,并争取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持,最终实现抗日胜利。
二、人民战争战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战术,成为中国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战略武器。
人民战争战术主要包括游击战、运动战、阻击战等灵活多样的战术方式。
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是动态战场,避免正面硬拼,而是以小股兵力袭扰日本军队,不断打击其士气和补给线,迫使其分兵防守。
三、地方武装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中,地方武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起到了防守的重要任务,节约了正规军精力,为中国军队减轻了压力。
地方武装由当地的百姓组成,对于地形熟悉,有较强的地方优势。
他们在游击战中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有效地制造了对日军的持续打击。
四、孤岛防线的建立孤岛防线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力较弱,国共两党通过建立孤岛防线以保护边陲地区,以及遏制日本军队的扩张势头。
通过防御封锁线,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军队的扩张,以便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反攻。
五、军事合作与国际援助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进行了有效的军事合作与国际援助。
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两党共同抵制外敌入侵。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通过与盟国合作、外国援助物资等手段,为中国提供了较大的后勤支持,加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
六、中国军队的战略转变随着抗战的深入,中国军队开始实行战略转变,由防御为主向进攻为主转变。
他们通过协同作战和组织积极进攻,逐渐改变战略态势,有效地压缩了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活动范围。
目标战略战术

目标、战略、战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创立的一整套战争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
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战略、战役、战术作战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
它为党的纲领、路线服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打你时,就能吃掉你;你打我时,叫你看不见,打不着。
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
在运用谋略、兵力和作战方法上,高出敌筹,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我之长,击敌之短。
它随着时代和人民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今后的军事实践中,将会有新的表现。
①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战争的军事目的和基本原则。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在军事方面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这是“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的原理原则和行动,都必须遵循这个战争的目的。
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毛泽东指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不能实行正确的作战指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他指导每次革命战争,总是首先找出敌我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强点和弱点,据此制定战略战术,用于指导战争和作战。
③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基本原则是:在战略防御中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和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实行“ 诱敌深入”的方针,以“走”创造歼敌良机;通过大量的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消灭敌人,逐步创造有利战略态势,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
④慎重初战,首战必胜。
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中,都要“慎重初战”。
第一仗,是战争或战役的“序战”,它的胜败能极大地影响于全局。
打第一仗,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到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简称“初战三原则”。
⑤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夺取和掌握战略主动权。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

一、基本思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含义
– 【消灭敌人】 就是解除敌人的 “自己”:是指
武装,剥夺敌人的抵抗能力, 武装力量的整体
并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 。所以,保存自
– 【保存自己】 就是不被敌人解 己,应当首先考
除武装,不被敌人剥夺抵抗力 虑保存自己的整
,并且在肉体上不被敌人消灭 或伤害,以便更有效地消灭敌
-蒋介石
10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二)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本质区别
✓ 两种防御对进攻和防御的关系认识不同 ✓ 两种防御对战略与战役战斗的关系理解不同 ✓ 两种防御对战争的结局要求不同
11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二)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原理
两者在战争中的作用 战争的基本特性 战争的作战形式
7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2、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
– 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战争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 从战争的整体和全过程来说,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 ,是主要矛盾,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
– 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主次关系会发 生变化。
体。整体不存, 局部、个人难存 。
人。
5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思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2、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 – 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战争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战争的基本要求是:消灭敌人,其另一要求 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 ;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有效手段。”
建国后我军历次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军事历史 1997年第 6期
中国方面耐心地进行了说理斗争 , 规劝他们停止挑 衅。1969年 3月 , 苏边防军公然出动部队 , 侵犯中 国珍宝岛。在这种情况下 , 我边防部队才被迫还击 , 将其击退。1979年 , 中国南部边界自卫还击战 , 亦 是在多次规劝对方无效的情况下 , 才实施有限还击 作战的。 几次边境自卫作战 , 不论是驱逐对方武装人 员、收回被侵占领土 , 还是对侵略者进行还击 , 其 目的只在于惩戒入侵者 , 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由 于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 做到了师 出有名 , 还击有理 , 因而既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 又 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 在军事上和政治上 均处于有利地位。 (二 ) 针对外国军队入侵各种情况 , 灵活运用 战法。 边境自卫作战 , 政治性很强。同时 , 由于作战 地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入侵者的情况各异 , 给我边 防部队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针对这些新情 况、新课题 , 我边防部队在作战实践中灵活运用战 法 , 不断总结经验 , 有效地歼灭了入侵者 , 取得了 一个又一个胜利。 1、对入侵境内的外军据点 , 采取就地围歼的 打法。侵入中国境内的外军据点 , 大致有 3类: 一 是跨越国界线 ,在中国一侧修筑阵地工事 ,设置各 种障碍 , 组成防御要点。这类据点 , 一般均居高 临下 , 易守难攻。二是侵入中国境内浅近纵深地 区 , 占据有利地形 , 建立据点 , 设置前进阵地 , 作 为与其主阵地联系的要点。三是越过传统习惯边 界线 , 侵入中国境内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的深远 纵深地区 , 占据有利地形 , 屯兵布阵。中国边防 部队 , 针对以上不同情况 , 采取断其退路、先围 后歼的作战原则 ,逐次拔除侵略据点。即对沿山脊 设防的据点 , 采取多路攻击或多梯次波浪式的攻 击战术 , 实行多路向心突击 , 置侵略据点之敌于多 处挨打、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 , 使其欲抗无力 , 要 逃不能 , 终被歼灭。 2、在战役、战斗上采取大胆分割包围 , 各个 击破的方针。中国边防部队在反击作战中 ,依据入 侵者各自的作战特点不同 , 在战术运用上 ,把集中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贯穿于其他各项军事原则中
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 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战略的内线 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 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慎 重初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主要内容
• 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 • 适时、独特的战略进攻 • 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上
外线的速决战 • 力求打歼灭战 • 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 • 慎重初战 • 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人民战争(的一战)略适战时术 进行军事战略二转、变主要内
• 依据战争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 变 -政治因素、敌我双方力量、作战对象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 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看待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Βιβλιοθήκη 虎敌人的基本观点• 是从长远上、本质上认识敌 人,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
• 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敌人既是真老虎,也 是纸老虎;既要敢于斗 争、敢于胜利,又要善 于斗争、善于胜利
(二)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的基本精神
✓ 坚持自卫立场,实行后 发制人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论述PPT(共43页)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主要内
(一)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
军事战略转变的内容不仅仅是指主要 作战形式的转换,还包括战略指导思想 的转变和战略方针的转变。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主要内
(一)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
依据战争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 -政治因素、敌我力量变化、作战对象等
人民战(争三的)战战略略上战实术行内线持久的防御战二,、战主役要内
战斗上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1、内线作战、外线作战 2、这一思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体现了
防御和进攻的关系 3、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
的外线,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4、内线与外线、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
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GO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主要内
(六)慎重初战
慎重初战的三个原则 – 必须打胜 – 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 – 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慎重初战的主要内容 – 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 充分做好战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主要内
(七)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是实现正确 作战指导上的基本要求。
4、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指导的基本原则
–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 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 量。”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基本思
(二)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1、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含义
–积极防御——攻势防御 或决战防御。是为了辅 助进攻,或为了转入反 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 行的防御。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主要内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共35页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民战争——精选推荐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
战争胜负由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和主观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
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
人民战争的实质:动员一切群众参加到革命斗争中去(将马列主义的群众史观运用于军事领域)。
人民战争的基本点:1.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战争。
2.必须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3.开展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1.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战争。
从政治因素看,战争性质的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来体现战争的政治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经济因素看,战争依赖于经济,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但经济条件、物质基础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去生产、创造、并运往前线的。
战争的经济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军事因素看,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决定着军事力量的强弱。
人民群众与军队紧密结合,就会形成战胜敌人的整体优势,就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等缺陷条件。
战争的军事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对军队的配合程度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自然地理因素看,人民群众最熟悉战区自然地理条件,他们站在哪一边,直接影响着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利用程度,进而影响到战争的胜负;从主观指导能力的因素看,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是创造战略战术的基础条件。
由于人民群众在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中,都处于主体地位,因此,他们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必须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人民军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它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同时也是工作队和生产队。
这支军队必须置于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在军队中建立党委集体领导制度,把支部建在连上。
建立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它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制度,在政治上有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坚强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