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

假设是“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 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假说含有目前未 获得充分证据的意思,因而只是一种尝试性的解 释”。
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也可由经验观察 得到。假设提出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查研 究来证明其真伪。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 说,假设必须能够用变量语言来陈述。
假设有几种不同的陈述方式:
案例2
实验二: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对运动系统肌肉功 能进行评价
3组学生分别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慢速(60度/ 秒)和快速(120度/秒)肌力测试,用等速测试仪器 对运动系统进行肌肉功能评价,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测 试参数的分析,对判断肌肉关节功能,预防运动系统 伤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设计合理、有针对性地核 心力量训练方案起指导作用。
专业理论设计主要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 独创性,是为了回答和解决科研课题假设而进行的具 体验证过程,是科研是否有用、是否先进的前提和基 础,也就是说科研成果大小首先取决于它。专业理论 设计的内容包括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 题以及设想、计划和安排实验观察内容。
(一) 研究对象的设计
研究对象的设计也就是实验材料或单位的选定。
1.测试和记录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1)控制好仪器 (2)控制好仪器的操作者 (3)控制好受试者
2.实验操作技术的创立和选择
(四)探讨因果关系的实验观察方法的设计
1.样本要有代表性 2.对照组要计划安排好 3. 实验条件应严格控制 4.尽可能排除实验以外因素的干扰 5.实验观察方法应精密完善 6. 观察记录应客观,观察资料应用统计学处理
2. 观察指标的要求
3.实验观察指标
选用“自创指标”和 “现成(定型)指标”。 自创指标是根据专业理论假设与现实需要和可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5、关于研究结果 、
∗ 可靠性: 可靠性: 1 在其他场合下,测量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吗? 在其他场合下,测量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吗? 2 其他观察者也可以得到类似的观察结果吗? 其他观察者也可以得到类似的观察结果吗? 3 从原始资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透明? 从原始资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透明? ∗ 有效性: 有效性: 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事物的真面目? 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事物的真面目?
2、关于研究方法 、
∗ 演绎法(检验理论) 演绎法(检验理论) 提出假设或者理论 假设或者理论, 提出假设或者理论,然后搜集数据去检验论证该假设或 理论是否成立。 理论是否成立。 ∗ 步骤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 证实理论 检验假设 用术语表达假设 检验假设 如果需要 根据结果修改理论 需要, 如果需要,根据结果修改理论
∗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作为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下述几种基本特 :(1)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有用的、 征:( )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有用的、 确定的、精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 确定的、精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与现象的这些属性相对 实证”一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应,“实证”一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知识都是对这些 现象的共存和相继的描述,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 ,(2) 现象的共存和相继的描述,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 ) 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 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拒绝通过理性 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3) 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把处理哲学和 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 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 上和科学万能倾向。实证主义者认为, 上和科学万能倾向。实证主义者认为,唯有确实根据的知识 是科学的;科学即实证知识,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是科学的;科学即实证知识,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它包括实验、调查、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它包括实验、调查、 观察等方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 观察等方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检验和推 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 理,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对它们进 行统计分析 。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Page 4
(二)选题的标准
新颖性
重要性
可行性
客观标 准
主观的标准则是指研究题目要适合研究者的特点
Page 5
三、题目的来源及选题方式
1、题目的来源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 展。
2、选题方式 (1)研究者选题
什么是纯自主选题?
(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
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工作环境中,与他
们的密切接触
Page 11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
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 择、文献收集技术等。
Page 12
3、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案 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资料分析的内容是指在收集的资料中需要进行各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科学性
2、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 )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
D.实地研究
Page 14
3、社会研究的选题方式中,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 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这是( )
A. 申报研究课题 B. 纯自主选题
B.开展实地调查
C.设计问卷
D.撰写研究报告
8、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中进行研究 B.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进行研究 C.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D.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要进行长时间深入的互动
Page 17
9、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是( ) A.专家观点 B.热点话题 C.文献资料 D.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A.实地研究 B.调查研究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11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体育科研方法》是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类专业基础课。
是全体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修习、合格的重要方法工具课。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追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而且,本学科“方法工具”的学科性质,使得其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的知识结构中,具有融合各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因而,本学科是训练学生综合各门学科知识、构建自己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学习过程到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与规范要求,掌握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获取资料、处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体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提供方法指导。
2、对学生进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方法素养,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跟踪与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习惯与能力,为有效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乐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5学时)(一)、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科学和体育科学、科学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涵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一般性地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体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重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3章-实验研究设计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第二节 实验研究设计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 试对象(包括人或动物)施加处理因素,控制非处理因素,分析比较 处理因素效应的一种研究方法。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一、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又称研究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根据研究目的不同, 受试对象可以是人、动物和植物,也可以是某个器官、细胞或者是机 体的生物材料。
Z Z n
2
n
表示所需的样本含量
Z 单侧或双侧的界值
Z 单侧界值 容许误差 总体标准差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
Z Z n 2
2
n
表示所需的样本含量
Z 单侧或双侧的界值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二、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照的设立是控制混杂因素不可 缺少的重要原则。对照是指除试验组外,再设置一个或多个对照组进 行同步试验,其目的在于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 对比,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实验研究设计中,受试对象被分到试验组还是对照组、是接受处理因素 或者非处理因素不是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通过随机化的方法来确 定的,此方法的目的是控制或消除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二、实验研究设计类型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动物实验即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在 动物实验设计中,可以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的环境、温度、 湿度等。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跨文化研究
“青少年社会支配性的可能决定因素的 比较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相同的评价 量表,对随机选取的被试进行自评和他 评,结果发现:
跨文化研究
外表特征对两国青少年的社会支配性都 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青少年的智力因 素是其社会支配性的首要决定因素,而 在美国青少年中,运动能力与社会支配 性的相关最高。
(二) 系统性原则 1、心理的各方面要注意结合 2、要全面考虑生理、社会等影响发展 的因素 3、各种方法要相互结合 (三) 教育性原则 (四)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 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二) 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三)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四) 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五) 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六) 考虑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纵向研究
缺点:a、时间过长,不够经济 b、重复测量会引起练习效应 c、存在“实验流失率”的问题 d、同样也存在 “世代变迁” 的干 扰
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
1984至1995年间,在南京开展了针对同 一群体儿童的追踪调查研究。1984年初 次调查了697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5.7 岁,其后分别于1988年(平均9.7岁)、 1990年(平均11.7岁)、1994年(平均 15.7岁)对这些儿童作追踪调查。调查 均用父母报告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 表(CBCL)。
二、获得发展性资料的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时序设计(sequential designs)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study)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3、科学方法: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
4、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5、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6、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7、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8、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
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9、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
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择与文献查阅10、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11、研究问题: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2、研究假设:指明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变量作用的程度13、预测性假设: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判断。
14、相关性假设: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性判断。
第三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三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第三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第一节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和稳定。
药效学是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
一.药效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一)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有效性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初步明确新药是否有效,作用的强弱,与同类药比较在药效上的优缺点和特色,确定有无实用价值及开发前景,结合毒理学研究结果,确定可否进行人体试验及临床研究。
(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及配伍规律研究,可以揭示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使临床使用充分发挥药物特色,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新药的药效学研究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严密、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计划。
根据新药的特点、功能主治、临床实践经验及近年研究成果,合理选用试验方法,建立与临床相符的“病”“症”或“证”相似的动物模型与指标,对新药的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对天然药物及中药中提出的单一化合物不强求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二.药效学基本要求(一)试验负责人应是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职称和有较高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资历的人员。
确保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结论判断准确。
试验报告应有试验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
(二)受试药物应处方固定、制备工艺及质量基本稳定。
(三)研究单位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和药理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技术实力,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客观条件,其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均应符合要求。
(四)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种属、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动物等级、特殊模型动物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
(五)试验记录1.记录要求:实验记录应真实、完整、详细、准确、规范,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对试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特殊现象应详细写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教育學程學生對電腦態度和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經由前一章的文獻探討得知有不少學者認為,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會受到學習者的個人特質(性別、教育程度、年級、學程屆別、報名類科等等),電腦經驗與資源因素(每星期上網的時數、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初次學習電腦的時期、修習電腦相關學分數、家中有無電腦設備、有無討論對象、有無電腦書籍、有無電腦雜誌等),以及個人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有效學習者的自我概念、喜愛學習、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使用基本學習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影響。
教育學程是一個新的議題,其學生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是攸關於將來國中、小推行電腦化教學的成敗,而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終身學習特性相當吻合,如何使得將來的老師更具時代要求標準,更是可以將此次的研究成果提供給教育學程在將來甄選學生及課程規劃的一個參考。
以文獻整理為基礎,教育學程學生為研究對象,去探討電腦態度和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
本章共分五節,分別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變數定義及操作化」、「研究假說」、「問卷設計」、以及「資料蒐集」。
第一節研究架構【圖3-1-1】、本論文研究架構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本研究分為五個主要概念( construct ) ,其中自變項為「個人因素」、「電腦經驗與資源因素」以及「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因素」,因變項為「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
第二節變數定義及操作化如本章第一節所敘述,本研究分為五個主要概念,本節將針對這五個概念的操作話變數加以說明:一、個人因素性別:分為男生與女生兩組。
(基本資料:1)教育程度:分為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
(基本資料:2)年級:大二、大三、大四、碩一、碩二、碩三、博一、博二、博三。
(基本資料:3)學程屆別: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學程學生。
(基本資料:4)報名類科別:國文科,英文科,法文科,歷史科,藝能科,數學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地球科學科,工科科,商科科,電子計算機科等十三個類科。
(基本資料:5)二、電腦經驗與資源因素每星期上網的時數:包含在家、宿舍、學校等可上網之處的平均每星期使用網路的時間。
(基本資料:6)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包含寫程式、打電腦的電玩、寫作業、看VCD,亦即每週使用電腦設備的總時數(上網時間除外)。
(基本資料:7)初次學習電腦的時期:指第一次正式學習電腦的時間,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等階段。
(基本資料:8)修習電腦相關學分數:指在大學或研究所中所修過的電腦相關課程的總學分數,如:電腦概論、計算機概論、網際網路上的教學、微電腦應用等等。
(基本資料:9)家中有無電腦設備:家中有沒有屬於個人可使用的電腦。
(基本資料:10)家中有無討論對象:家中有沒有可以相互討論電腦問題的對象。
(基本資料:11)家中有無電腦書籍:家中有沒有相關的電腦書籍。
(基本資料:12)家中有無電腦雜誌:家中有沒有相關的電腦雜誌。
(基本資料:13)三、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因素本研究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因素,是編修自Guglielmino ( 1977 ) 所發展出的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量表(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並以因素分析統計方法分為以下四個層面:1.有效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指學習者具有自我學習的信心、有組織自我學習時間的能力、能夠自律、有學習需求以及尋找學習資源的知識。
2.喜愛學習學習者喜愛學習,喜歡嘗詴新的事物,並對於新事物有好奇心,並且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且能夠抽空去學習。
3.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知道學習是個人的事情,並且要個人承擔學習的成效,且會為了要達成最佳的學習而負責。
4.使用基本學習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基本的聽、說、讀、寫、算的能力,並不會因為這些能力的不足而產生學習上的困擾,且懂得靈活運用種基本技巧來解決學習上所發生的問題。
是根據受詴者在本量表上的得分而來,總分越高者表示其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越好,得分越低則表示其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愈差。
四、電腦態度電腦態度是指個人對電腦的一般性觀點與看法,本研究採用Loyd & Gressard 在1985年的說法,分為電腦焦慮、電腦信心、電腦喜好以及電腦有用性。
1.電腦焦慮電腦焦慮是當個人在使用或學習電腦時,因為內心感受到存在的威脅、恐懼、緊張與不安,並對電腦懷有的敵對態度。
在電腦焦慮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個人對學習和使用電腦的焦慮越低。
2.電腦信心個人在使用或學習電腦時的信心及能力,在電腦信心分量表上得分越高,其對電腦越有信心。
3.電腦喜好指個人是否喜歡或樂於使用電腦,也就是對電腦的喜好及欣賞程度。
在電腦喜好分量表上得分越高,表示個人越喜歡電腦。
4.電腦有用性指個人認為電腦是否有用及有貢獻,在電腦有用性分量表上得分越高,表示個人越覺得電腦在未來工作上及社會上有用的程度越高。
五、電腦素養定義電腦素養包含了對電腦的認識與了解,及個人應用電腦於工作或生活中的能力。
採行蔣姿儀(1996)所改編成的五個構面:1.電腦軟體與硬體包括電腦軟體、硬體與資料處理的一般概念。
2.電腦操作包括實際上機操作電腦,或執行電腦相關的工作時,所應具備的能力。
3.電腦應用與影響包括電腦於社會、學校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用途,以及對人們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4.電腦程式指閱讀、修改或撰寫程式的能力。
5.電腦倫理指使用電腦時的道德規範。
第三節研究假說首先要了解的是,性別、教育程度、年級、教育學程屆別、報名類科對於教育學程學生在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是否有顯著的影響。
假說1-1:不同「性別」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2:不同「性別」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2-1:不同「教育程度」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2-2:不同「教育程度」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3-1:不同「年級」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3-2:不同「年級」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4-1:不同「學程屆別」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4-2:不同「學程屆別」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5-1:不同「報名類科」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5-2:不同「報名類科」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第二則是要探討電腦經驗對教育學程學生在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的影響。
假說6-1:不同「每星期上網的時數」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6-2:不同「每星期上網的時數」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7-1:不同「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7-2:不同「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8-1:不同「初次學習電腦的時期」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8-2:不同「初次學習電腦的時期」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9-1:不同「修習電腦相關學分數」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9-2:不同「修習電腦相關學分數」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第三則是要探討資源因素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的影響。
假說10-1:家中有無「電腦設備」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0-2:家中有無「電腦設備」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1-1:家中有無「討論對象」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1-2:家中有無「討論對象」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2-1:家中有無「電腦書籍」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2-2:家中有無「電腦書籍」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3-1:家中有無「電腦雜誌」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態度沒有顯著影響。
假說13-2:家中有無「電腦雜誌」對教育學程學生的電腦素養沒有顯著影響。
第四個要探討的是,教育學程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的關係。
假說14:教育學程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電腦態度」無相關。
假說15:教育學程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電腦素養」無相關。
第四節問卷設計問卷編寫程序為蒐集原文原始問卷資料,以及參考國內學者所提出問卷加以修改。
以下將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量表、電腦態度量表、電腦素養量表說明如下(詳細問卷內容見附件A):一、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量表方面本量表是根據國外學者Guglielmino ( 1977 ) 所發展出來的量表編修而成,原先的量表是包括有58個題目的李克特氏( Likert ) 五點量表,其信度係數為0.87。
經因素分析研究顯示,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量表包含了八個層面,分別為:1.對學習機會的開放性(openness 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2.做為一個有效學習者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as an effective learner)3.能主動且獨立學習(initiative and independence in learning)4.為自己的學習負責(informed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ownlearning)5.熱愛學習(love of learning)6.創造性(creativity)7.對於未來有正向的看法(positive orientation to the future)8.有能力使用基本學習技巧和解決問題技巧(ability to use basic study skill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由於當初Guglielmino的研究對象是307位的大學生及研究生,和本研究對象相仿,所以應該會有不錯的信度與效度。
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量表的因素分析,主要採取因素分析之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因素,再以最大變異法做正交轉軸分析。
在因素分析的過程中,抽取特徵值(eigenvalue)大於1的因素,再以陡坡考驗(scree test)決定因素個數。
結果共抽取四個因素,合計可解釋預詴量表47.2%,分別將因素一命名為「有效學習者的自我概念」、因素二命名為「喜愛學習」、因素三命名為「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因素四命名為「使用基本學習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素一共得題目26題,分別為前測問卷中的第4,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20, 23, 24, 25, 26, 27, 35, 36, 37, 38, 40, 41, 47, 50, 56, 57題;因素二共得題目17題,分別為前測問卷中的第1, 2, 5, 17, 21, 29, 30, 31, 33, 39, 42, 44, 45, 46, 48, 51, 54題;因素三共得題目9題,分別為前測問卷中的第19, 22, 34, 43, 49, 52, 53, 55, 58題;因素四共得題目6題,分別為前測問卷中的第3, 6, 11, 18, 28, 3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