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社会研究方法之常用实验设计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研究是否能够达到科学的目标和得出准确的结论。
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包括随机化实验设计、区组设计、多因素设计和阶梯设计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
1.随机化实验设计:随机化实验设计是一种通过随机分配处理来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混杂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确保各组实验对象的特征基本一致,减小混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常用的随机化实验设计方法包括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CRD):每个处理组的实验对象是通过随机抽样进行分配的,即每个处理组的实验对象是相互独立的。
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处理组之间没有特殊要求的实验研究。
-随机区组设计(RCBD):实验对象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区组(或块)中,然后在区组内进行处理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处理组之间存在隐含的差异或特殊要求的实验研究。
2.区组设计:区组设计是一种通过将实验对象分为若干区组来控制混杂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法。
各组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较高,但组内差异可被控制。
常用的区组设计方法包括完全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等。
-完全区组设计(RCBD):每种处理在每个区组内都进行一次的实验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处理之间差异较大或有特殊要求的实验研究。
-随机区组设计(RBD):每种处理在每个区组内进行多次的实验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处理之间差异较小且均匀的实验研究。
-拉丁方设计(LSD):将处理和区组按照拉丁方阵的方式组合,每个处理在每个区组内只进行一次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在处理和区组之间都存在差异时使用,可以减小差异的随机性。
3.多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是一种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探究多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每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独立和联合效应。
常用的多因素设计方法包括二因素设计和因素碰巧设计等。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三、资料处理阶段
整理分析资料。 对观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检验假设,提出理 论解释和推论 撰写研究报告
实验中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1、变量的选择与分类
选择: 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各种因素,分析其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因果 模型 类型: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外部影响变量、中间变量、独立变 量等
简单实验设计:易操作、易检验明确因果关系;实验
结论的概括能力和外在效度较低,不考虑交互作用效 应导致内在效度也较低
多组实验设计:可排除部分交互作用对实验的影响,
可考虑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考量因素较 多,较复杂,操作较有难度
实验设计(简单)
• 单组前后测的设计模 • 两组前后测的设计(典型/传统实验设计)模式
实验法
小组成员:赵莹、杜海洋、李晶、刘莹
第一节 实验法(基本知识)
• 基本概念
实验法: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 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 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 实验法基本特点
•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 •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1、自
实验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资料处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问题与目。查文献,确定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可行性;
提出理论假设和工作假设。选择和分析各个相关的变量,对其 分类并建立变量间的因果模型; 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 控制方式、观测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
• 两组无前测的设计模型 • 交互作用效应
实验设计(多组)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规划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
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因素水平实验设计、响应面实验设计和组合实验设计等。
1.随机实验设计:随机实验设计是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它具有随机分配实验对象的特点,以减少实验误差并控制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
随机实验设计可以通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来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随机实验设计通常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2.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是在研究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以研究该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可以有效地研究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单因素实验设计常用于初步筛选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等。
3.因素水平实验设计:因素水平实验设计是在研究过程中,对多个因素的水平进行考察,以确定不同因素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水平实验设计可以通过正交实验设计、Taguchi方法等来进行。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考察多个因素,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各因素的影响。
4.响应面实验设计:响应面实验设计是在因素水平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来建立因素与响应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而优化实验过程。
响应面实验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实验参数来查找最佳的实验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实验结果。
响应面实验设计通常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优化效果。
5.组合实验设计:组合实验设计是将多个因素按照不同的水平组合起来进行实验,以研究不同因素水平组合对结果的影响。
组合实验设计可以通过正交实验设计、Taguchi方法等进行设计。
组合实验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考察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除了上述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殊实验设计方法,如因素嵌套实验设计、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区组实验设计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实验设计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易操作性、资源限制、样本大小、预期效应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对象迎合实验者期
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故会较多发生,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实验对象有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而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行
第七页,共19页。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四 、实验法的分类
• (二)标准实验与准实验
• 1. 标准实验:实验要素完备的实验
• 2. 准实验(半实验):缺乏实验设计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
•
或部分的实验。
•
如缺乏对照组的实验 ;没有前测的实验;实地实验也是一种准实验
我的教学实验
没有前测实验和对照组,根据自 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学生的
泳、划船、开营火会等。孩子们之间共同的、为达到整体的目标而彼此依赖的行
为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形成了。第一阶段结束前,两个组都取了名字(“鹰”
和“响尾蛇”),成员中形成了明确的等级、个人角色要求以及各种规范。
第十五页,共19页。
第三节 实地实验
• 实验组:十二个相似背景的男孩
• 控制组:无
• 步骤:
导言
实验法是一种能够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社会研究中 的很多实验都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里进行的,不过,实验法 也能够用来研究自然事件,能够研究社会中的事件的效应。
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
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60年以前说过:发展一门真正的社会学,看来是大 势所趋。因为要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 只能通过实验,其他方法无法完全达到这些目的。
• 控制组:无
社会研究方法7第七章 实验法

三、实验的构成
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实
实 验 P(X xi ) Pi
实实 验验
验
手
对对
者
段
象象
‹#
图7.1 实验的构成
›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在社会现象的实验研究中,实地实验之所以相对重 要,是因为实验室实验有如下两个缺点:其一,实验内 容受限,即许多社会研究关注的内容在实验室中无法人 工制造出来;其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往往外在效度差 强人意,即缺少推广性、代表性或普遍性。但实验的看 家本领毕竟是控制。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不同,无法 实现所谓的“高度控制”,而只能做到所谓的“一定控 制”。换言之,由于实验背景和变量都较难控制,实验 环境也不能被很好地“封闭”。这样一来,对实地实验来 说,如何剔除各种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成了大问题。
‹# ›
二、实验研究的步骤
• 建立因果假设 • 按可比性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 • 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 对因变量制定一个合适的测量 • 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测 • 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刺激(即让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 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后测 • 运用统计分析检定假设,从而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第七章 实验法
作为现场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 是在自然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的,而 实验法则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 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 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 系。因而当我们能假使现象X和现象Y相关,并且可以 假使现象X的作用是引起现象Y变化的原因的话,我们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广泛使 用的实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 系。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观察的方法
定性的实 地研究 调查研究 非介入性 研究
实验法
观察方法
2
评估研究
2
第八章 实验法
本章概述
• 实验法是一种能够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 方法 • 社会研究中的很多实验都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的 实验室里进行的 • 不过,实验法也能够用来研究自然事件,能够研 究社会中的事件的效应
本章大纲
• 配对
在实验中,考察这些初选受试者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将一对相似的受试者,随机的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 照组。 最有效的方法是制作配额表或者称为定额表,其最理 想的情况是每一栏均为偶数,平均分配到控制组和 实验组(后图)
另一个具体做法则是,搜集多于要求数量的研究对象, 一一检查一下,一旦发现一对类型相似的研究对象, 即将其随机的分到两个组中,放弃那些配不了对的 研究对象。
第三篇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实验法实验法评估研究评估研究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定性的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非介入性研究第八章实验法本章概述实验法是一种能够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社会研究中的很多实验都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里进行的不过实验法也能够用来研究自然事件能够研究社会中的事件的效应本章大纲实验法基本知识古典实验选择受试者实验设计的变体实验法的优缺点实验法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实验法
社会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报告

社会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报告标题:社会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报告正文: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系统的方法和工具。
社会研究方法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设计方面,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计划、研究设计和研究步骤等方面的安排。
研究设计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研究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为研究提供目标和方向。
2.研究对象和样本: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以便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或实验操作。
3.研究方法和技术: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调查问卷、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4.研究时间和预算:确定研究时间和预算,以便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预算。
5.研究伦理和合法性:确定研究伦理和合法性,包括研究参与者的保护、数据安全和研究过程的控制等。
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核心部分,一个好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研究目的,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研究设计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拓展:除了以上提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文献综述法、网络分析法、焦点小组法、专家访谈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进行细致的安排。
研究设计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质量和价值。
因此,在研究设计方面,需要注重细节,认真规划,以确保研究设计的完善和有效性。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十章 实验法

第十章实验法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一、实验法的相关概念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根据原因预测结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原因去发现预期的结果。
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验证如下假设是否成立:一个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一个成人友好热心的忠告,他就可能避免犯罪。
为此研究人员抽选了一批孩子,并对孩子们按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区等进行筛选配对,以便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研究,每个组人数相同,同时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区等特征上相同,并且实验调查前两个组测量到的“犯罪倾向”也是相同的。
两个组各有235个少年,其中一组是控制组,一组是实验组。
然后在4~8年的时间内,让实验组的孩子接受成年人一对一的忠告,而对控制组的孩子没有这样做。
研究人员在实验结束后的若干年中对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忠告在少年犯罪中没有重大作用。
实验说明,对青少年影响大的因素,不是成年人的忠告,更可能的因素是贫穷、失望、不良传媒等。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实验方法有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
主要的相关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1.实验者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2.实验变量实验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一般是试验中加以控制或者主动施加的可观测变量,因变量一般是实验中需要检测的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实验研究正是通过控制自变量和检测因变量建立因果关系。
3.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指实验中涉及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
其中,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控制组。
4.实验检测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想一想
在刚刚这个实验中,四组分别是什么组,起到什么作用呢?
8
一、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名称 这种设计也称为典型的或传统的实验设计
主要优点
( 1 )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 值,不仅可以确定自变量的影响,而且 还可以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 (2 )可以排除前测造成的某些干扰影 响。在前测会引起受试者敏感的情况下, 应考虑采甩无前测的实验设计。
4
现场实验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上阳光非常耀眼,他走在马路阴凉处。他看见了前天晚上遇到过 的那个漂亮的女孩,他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 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 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11 2 3
14
小结和课后思考
重 点
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难 前后测差异值的计算 点
如果要验证多变量之间
的关系应该如何设计实
验?
15
第三组
6
现场实验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上阳光非常耀眼,他走在马路阴凉处。他看见了前天晚上遇到过 的那个漂亮的女孩,他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 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 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组别 前测 处理 后测
实验组 √y1 √ √y2
示例图
控制组 √y3 × √y4
9
二、两组无前测的实验设计
这一设计中,实验对象一般是随机抽取和随机分派的。在实验组 引入自变量之后,同时在两个组测量因变量。由于不进行前测, 所以排除前测与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因此对于这一特 定实验来说,这种无前测的设计比经典实验设计具有更高的效度。
11
想一想
实验设计 两组前后测 两组无前测
差异值的构成 观测到的差异值
12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 将经典实验设计和双组无前测的实验设计结合在一起。
• 这种设计可以精确测量干扰因素和交互作用效应的影响, 实验效度较高。
示例:
前测
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引入(改变) 自变量
后测
差异值
实验组(1)
(80)
x
(90)
示例: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处理
√ ×
后测 √y1 √y2
10
注意:交互作用效应
交互作用效应
交互作用效应是指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影响(用E 表示),外部 因素的影响(U )与前测干扰影响(P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的 影响。
双组前后测设计通过控制组排除了前测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一 些交互作用效应影响它的实验效度。双组无前测的实验设计由于无 前测,因此效度最高。但是无前测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无法比较不 同时间的变化,而且无法检验在实验开始时两个组的特征值是否相 等。例如,在考察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提高的影响时,就不能采用 这种设计。
第七章 第三节
常用实验设计
L目OG录O页
Contents Page
本
一
节
内
二
容 三
双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双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2
引入
现场实验:将同学们分为四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
现场实验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 的马路上,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呼唤店员, 一边和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 来和朋友打招呼,然后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 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 上阳光非常耀眼,他走在马路阴凉处。他看见了前天晚上遇到过的 那个漂亮的女孩,他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 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 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第一组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 的马路上,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呼唤店员, 一边和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 来和朋友打招呼,然后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 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 的马路上,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呼唤店员, 一边和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 来和朋友打招呼,然后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 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
控制组(1)
(80)
(85)
实验组(2)
x
(87)
控制组(2)
83)
13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缺点:
它只能判断其它外部因素对因变量有否影响,但无法确定哪些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还存在着因果关系。
所得结果必须经过复杂的统计检验。这就使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设置四个组,必然要增加受试者人数,从而增加了实验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