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27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 2 分)A.稍逊 (x ùn)格外(fèn)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 ( ān)丝缕(1ǚ)襁褓(qiánɡbǎo)折腰(zhé).....C.闪耀 (shu ò).D.静谧 (mì).发抖(ch .联想(xi .àn) 凝视( nínɡ).á) 栖息( qī).留滞 (zh ì).角落 (jiǎo).2.选出以下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A)(2分)A.妖娆 (r áo) :娇艳美好。

.留滞:即滞留,逗留不流通。

B.田圃 (f ǔ) :田地。

.丝缕.(l ǚ):丝线。

C.成吉思汗.(h án) :元太祖铁木真。

折腰:鞠躬,倾倒。

襁褓 (qi ǎnɡb ǎo)..监禁:约束,强力限制。

凝视 (n ínɡw ànɡ)..喧嚷 (xu án) :高声喊。

.冻僵.(jián)风流人物:这里指能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D.发抖 (ch án d óu) 。

..微漾 (y ànɡ) :微波涟漪。

.枯黄:枯竭焦黄。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以下诗句与原作完整一致的是(B)( 2 分)A.需晴天,看红妆素裹,格外妖娆。

B.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C.小燕子见了我就笑斜了翅膀啊D.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盛装。

4.指出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

(4 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比喻 )( 拟人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比喻 )( 对偶 )5.以下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2分 ) A.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集》B.郑愁予——《雨说》——《郑愁予诗的自选I 》C.江河——《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D.济慈——《夜》——《世界派别诗选》6.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A.《沁园春雪》经过对北国雪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乏文采的痛惜这一主题思想。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林州市政北中学语文新课标测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倡导课程评价的和,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5.语文课程围绕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6.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为基础。

7.第四学段要求学生在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组织与呈现,共同指向学生的。

9.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0.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活动为主。

11.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以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12.教师应树立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

13.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

14.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评价和评价。

15.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

二、选择题(单选,每个小题2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A.奠基作用B.工具作用C.核心作用D.交流作用2.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 )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A.长远计划B.夯实基础C.整体规划D.发展过程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倡导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A.核心作用B.导向作用C整合作用D.支持作用4.“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认识汉字的意思。

”这是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对( )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阶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B. 狼籍C. 狼籍D. 狼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A. 一丝不苟B. 敷衍了事C. 兢兢业业D. 精益求精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孟浩然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的是()A. 人的品德B. 人的智慧C. 人的力量D. 人的勇气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1-5 CADBA 6-10 ABB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人。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4.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望》。

答案:1. 王勃 2. 108 3. 《水调歌头》 4. (空) 5. 杜甫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材料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事迹。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一单元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一、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

”(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能力提高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50篇(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4.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写。

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7.《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写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8.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B)的形成和发展。

A语文能力 B语文素养 C语文精神3.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A)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评价目的和方法 B评价的手段和方法C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D评价的意义和作用4.下列语文课程资源不属于课堂教学资源的是( D )A教学挂图 B教科书 C工具书 D展览馆5.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A)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A以人为本 B师生平等 C学生和谐发展 D阅读为主三、判断正误:(对打√错打×,每小题2分,计20分)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 T)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特点。

(T )3.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 F)4.语文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完整而又独立的。

(F)5.语文课程目标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理论测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初中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理论测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初中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理论测试题(一)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

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2.语文学科的总目标是什么?答: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③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④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第四学段有什么具体学习内容?答:(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

(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言文字”与“文化教育”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阅读、听说、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学生发展”。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3为多项选择,各3分。

共8分)1、阅读教学过程是B.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D.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D.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E.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F.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研究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研究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研究的合作者转变。

这种角色新的定位,要求每位教师需要研究、更新、适应。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素质自测题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素质自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素质自测题第一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二.<26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suí<)靖阻è<)地jiào<)jū<)躬zhāng<)物制cái<)肃mù<)荒miù<)2.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 )花园,一< )水池,一< )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W2THV5a29k②一< )诗,一< )合唱,一< )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W2THV5a29k③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饰以,饰以,施以……W2THV5a29k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颤巍巍孤零零笑嘻嘻赤裸裸①他们手挽手,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的爱……③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地走了。

④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W2THV5a29k4.按要求填写。

①新闻的六要素指:②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③《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他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W2THV5a29k④《蜡烛》一文的作者是,他是<填国家)作家5.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

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和。

2.《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篇(段)。

3.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4.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5.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

7.《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写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根据生活需要,写。

8.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A语文能力B语文素养C语文精神
3.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评价目的和方法B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C评价的要求和方法D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4.下列语文课程资源不属于课堂教学资源的是()
A教学挂图B教科书C工具书D展览馆
5.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A以人为本B师生平等C学生和谐发展D阅读为主
三、判断正误:(对打√错打×,每小题2分,计20分)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特点。

()
3.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
4.语文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完整而又独立的。

()5.语文课程目标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要能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
7.第四学段中,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50字。

()
8.第四学段中,在阅读中要让学生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

()
9.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
10.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

()四、简答:(每小题5分,计20分)
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着重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
3.语文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具体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哪几方面的教学建议?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你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
2.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设想。

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学习资料
一填空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新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会写(800-1000 )个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需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6、新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7(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0、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
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判断
1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对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

(错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课程评价更应重视定量评价。

(错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对
5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逐渐训练阅读与写作,努力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错)
6新课程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任务调整到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去,它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错)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
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对
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多写少认。

(错)
9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
10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是为了检验
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错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
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
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
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3、综合性学习中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哪几方面
一、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二、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三、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五、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试述《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与我们传
统所说的语文能力有什么不同?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

还有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语文能力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_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课堂教学资源和__课外学习__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_
3500__个左右,其中小
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3000___个,其中__2500__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
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5__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40__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100__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_评价的甄别和选拔__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_促进学生发展___,_教师提高教学___,_改进教学实践__的功能。

二、简答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还有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
美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
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
标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
三、论述题。

20%
1《语文课程标准》
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