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16 歌曲曲式
国际歌的曲式结构

《国际歌》的曲式结构《国际歌》(The Internationale)是一首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歌曲,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包含多个部分,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以下是对《国际歌》曲式结构的详细分析:一、前奏《国际歌》的前奏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了丰富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前奏部分以激昂的旋律为特点,展现出歌曲的庄重、激昂气氛,为歌曲的主题部分做铺垫。
二、第一段第一段是《国际歌》的主歌部分,采用合唱形式,旋律激昂、雄壮。
歌词描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争取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而斗争的信念。
旋律进行中,采用了重复、变奏等手法,使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副歌副歌部分以独唱形式呈现,旋律与主歌部分形成对比,较为抒情。
歌词强调了无产者要有信心,相信未来一定能够战胜剥削者,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副歌部分在音乐上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歌曲在激情与抒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四、第二段第二段是《国际歌》的桥段部分,采用合唱形式,旋律与主歌部分相似,但节奏有所变化。
歌词描述了无产者团结起来,勇敢面对敌人的进攻,为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壮丽场景。
这一部分在音乐上强调了斗争的坚定信念,为歌曲的高潮部分做铺垫。
五、高潮高潮部分是《国际歌》的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采用合唱形式,旋律激昂、雄壮,歌词表达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这一部分在音乐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使歌曲达到最高潮。
六、尾声尾声部分以合唱形式呈现,旋律回归平静,歌词强调了无产者要坚定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斗争。
在音乐上,尾声部分起到了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的作用,使歌曲圆满结束。
综上所述,《国际歌》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第一段、副歌、第二段、高潮和尾声六个部分。
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首具有强烈政治意义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著名歌曲。
高中音乐_创作模块“前奏间奏尾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一、教学内容【情感目标】1、通过对歌曲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来加深对一首歌曲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掌握怎样能更好的去分析一部作品。
2、怎样用自己创作的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方法。
2、前奏、间奏、尾奏在一首歌曲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3、前奏的几种写作方法,前奏在一首歌曲中的重要性。
4、利用所学的知识为歌曲创编前奏。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掌握简单的歌曲前奏创作,能根据歌曲的情绪为歌曲写出相对应的前奏。
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聆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把创作歌曲与聆听感受歌曲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了。
二、教学重点难点让普通文化课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歌曲前奏的创作方法。
能为歌曲编写一些简单的前奏,能够符合乐曲的意思与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利用歌唱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歌唱中寻找本节课的线索,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
2、新课教学过程(1)引出本节课的的主要内容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的知识,对前奏、间奏、尾奏做一简略的概述,主要以前奏为例,对前奏进行讲解与练习。
(2)详细讲解前奏的作用:首先,介绍前奏的定义,前奏在一首歌曲中的地位,前奏为什么在歌曲非常重要。
其次,学习前奏的几种创作手法,主要讲解“旋律式”与“音型节奏式”两种为例子,能做到举一反三。
(3)让学生聆听三首歌曲的前奏,去判断歌曲的情绪,加深学生对前奏作用的理解。
3、课堂活动(1)给出一首歌曲《静夜思》,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风格、节奏、旋律等特点,然后为歌曲创作出与歌曲相符的前奏。
(2)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利用TT作曲软件输入到多媒体中,形成歌曲引领学生们去歌唱。
4、成果展示把学生创作的歌曲前奏,输入多媒体,配上和声与伴奏,播放给学生们去聆听,找出合适的旋律,大家一同去歌唱。
并形成乐谱保存下来。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前奏、间奏、尾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流行歌曲结构

流行歌曲的常用结构分析:
1、(前奏)+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尾奏)
2、(前奏)+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副歌1+副歌2+(桥段)+副歌1+副歌2+(尾奏)
3、(副歌,一段或两段)+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副歌1+副歌2+副歌1+副歌2+(尾奏)
流行歌曲结构 流行歌曲的常用结构分析: 1,(前奏)+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副歌1+副歌2+副歌1+副歌2+(尾奏) 2,(前奏)+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副歌1+副歌2+(桥段)+副歌1+副歌2+(尾奏) 3,(副歌,一段或两段)+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主歌2+副歌1+副歌2+副歌1+副歌2+(尾奏) 4,主歌+副歌+(间奏)+主歌+副歌+副歌+(尾奏) 下载文档原格式( txt原格式 ,共1页)
4、主歌+副歌+(间奏)+主歌+副歌+副歌+(尾奏)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16歌曲曲式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16歌曲曲式歌曲16第五章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歌曲的附加结构,不属于主体结构范畴,但它们都是歌曲作品的有机组成,是歌曲整体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对呈示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歌曲情绪等方面,均起着主要作用。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用乐器(或是人声)来表现的,它们在歌唱出现之前、停顿之间、结束之后,起着色彩对比作用。
作为歌曲创作的初学者,往往会忽视前奏、间奏及尾声,原因很多,或是没有重视,或是重视了但不知道怎么写,如果不写这些歌曲的附加成分,只是让伴奏者随意处理,那么,这个时候所谓的前奏、间奏及尾声不是出于创作者之手,就不能充分体现创造者的整个意图。
因此,必须把这三个部分纳入全盘考虑,然后再根据歌词的需要,决定取舍。
一、前奏的写法与类型:出现在歌唱部分之前,由器乐或人声引进的部分,称前奏,也叫引子。
它的作用是预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节奏、调性等,以便自然地引入歌唱。
前奏的音乐材料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取自歌曲本身的素材,一是根据需要,用新材料重新创编。
根据所用材料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音型式的前奏:就是将伴奏织体中的音型提前几小节出现,为主题的加入做一个铺垫,在歌声进入后仍持续进行。
这是前奏最简单的写法。
这样的前奏一般不包含曲调因素,而仅仅以结合主和弦或包含了和声进行的方式弹奏。
《小夜曲》 [奥]舒伯特曲如:勃拉姆斯《摇篮曲》外国声乐作品第一册P156。
毛泽东词、桑桐曲《北戴河》(朱127弹)《游击队之歌》(迅雷的开始部分的节奏型)这种音型式的前奏,为主题的呈示作了一种背景铺垫。
2、乐句式前奏:是指用歌曲中某乐句(可以是首句、中间句或尾句)的旋律原样或加以变化,或者是将几个乐句中的片断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乐句式前奏。
这是歌曲前奏最常用的创作手法。
某乐句的旋律原样:《十五的月亮》《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望星空》,这种方法是将乐段中的某一乐句原封不动的调用,手法简单直率、经济适用。
我的我的祖国 曲式

我的我的祖国曲式《我的祖国》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中国歌曲,由胡泽民谱曲,云长河作词。
这首歌以其深情和激昂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歌曲的曲式和歌词充满感情,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歌曲《我的祖国》的曲式采用了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结构,分为前奏、副歌、间奏和两个展开部分。
前奏部分采用钢琴和弦的伴奏,引入了歌曲的主题。
副歌部分是歌曲的主旋律,旋律激昂嘹亮,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间奏部分是短暂的过渡,给人一种欣慰的感觉。
两个展开部分分别进一步展开了歌曲的主题,前一个展开部分抒发了对祖国辽阔山河的讴歌,后一个展开部分则表达了对民族团结和奋斗的赞颂。
歌曲的歌词十分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歌词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歌词中不仅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感慨,还有对丰硕成果、瞻望未来的憧憬,更有对共同理想、团结一心的赞美。
这些歌词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的祖国,我的家,胸怀壮追梦硕果累累,我自豪,展翅翱翔天海疆辽阔,大地深沉,雄心谱奇篇寒山潮涌,热血滚滚,赢得全球震""人民壮丽,英勇前进,闪烁着希望光山川士子耀中华,成就民族悠长"这些歌词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的赞美和对华夏儿女英勇向前的称赞。
歌词中富有的感情和力量,以及对祖国辽阔山河的讴歌和对民族团结和奋斗的赞颂,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即以其简单而又深情的曲式,又以其简洁而又力量的歌词,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它不仅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也在海外华人中极为流行。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歌曲《我的祖国》以其简洁而又深情的曲式和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八下音乐歌曲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歌曲乐曲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我和你》1.国家曲作者:中国、陈其钢等2.背景: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歌,其曲调动人,歌词简洁,易于传唱,包含着愿世界和平的思想。
3.曲式结构、调式分析:本歌曲带前奏间奏和尾奏,带有起承转合原则的再现单二部曲式。
属于民族调式中的五声宫调式。
《我们是冠军》1.国家:英国2.背景:是一首弘扬体育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常用于足球比赛的体育赛事的经典歌曲,中文叫《球迷之歌》。
3.曲式结构:是一首带前奏、尾声和重复的二部曲式。
4.演唱形式:齐唱一领众合。
《奥林匹克号角》1.国家、曲作者:美国,约翰.威廉姆斯2.背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
全曲辉煌、激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感染力,抒发了全世界人民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表现了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3.曲式结构与调式分析: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A第一主题热情活泼+第二主题歌唱性主题,B第三主题竞争性主题,A’变化再现。
C大调乐曲。
4.演奏形式:管弦乐《奥林匹克颂》1.国家作者:希腊,斯波罗.萨马拉创作。
2.背景:《奥林匹克颂》也称为《奥林匹克圣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的潘纳德奈运动会上演奏,1958年有人为其谱写歌词后正式成为奥运会永久性的会歌。
3.曲式结构:带再现三段体4.演唱形式:无伴奏女生合唱《生命之杯》1.国家作者:法国,路易斯.G.埃斯柯拉以及戴斯蒙.契尔德共同创作。
2.背景:为1998念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所创作的主题歌。
由歌手瑞奇.马丁用西班牙文首唱。
此曲融合了西班牙语和英语,曲中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极具鼓舞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3.曲式结构调式:带前奏、间奏、尾声和重复的二段体结构。
歌曲采用降E大调写成。
4.演唱形式:独唱第二单元《摇篮曲》1.国家作者:德国,勃拉姆斯。
2.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成为“德国三B”。
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

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
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但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 三段式结构(A-B-A):歌曲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再回到
第一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通常是A段,第二个部分是B段,
可以是不同的旋律、歌词、情感等,第三个部分再回到A段
的旋律和歌词。
2. 变奏曲式(A-A'-A''-A'''……):歌曲的主旋律不变,但在每个部分中有细微的变化,可以是旋律、节奏、和声等的改变。
3. 抒情曲式(A-B-A-B'):歌曲的结构类似于三段式,但第三个部分(B')和第二个部分(B)相比有些变化,可能在和声、旋律或歌词方面给人不同的感觉。
4. 序曲-念白-幕间-鸣响-合唱曲式:这种曲式常见于歌剧或音
乐剧等大型音乐作品中,歌曲之间通过交响乐或合唱曲来串联,以达到连贯的效果。
5. 自由曲式:这种曲式没有固定的结构,可以根据歌曲的表达需要自由调整,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不一定局限于以上几种,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想法,创造出独特的曲式结构。
流行曲结构

流行曲结构
流行曲结构是指流行音乐中常见的曲式和形式。
这种结构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常见,有助于歌曲的吸引力和易记性。
虽然每首流行曲的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引子或者前奏部分,它通常位于歌曲最开始的部分。
引子的作用是吸引
听众的注意力,为歌曲的主要部分做好准备。
引子可以包括旋律的片段、节奏的律动或者其他独特的音乐元素。
接下来是歌词和旋律的主体部分,也被称为诗歌或者A部分。
这是整首歌曲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歌词和旋律通常会重复多次以增加听众的记忆性。
主体部分通常包含歌曲的主旋律和主题,是整首歌曲的核心。
在主体部分之后,一般会有副歌或者B部分。
副歌是歌曲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旋律和词句,以及与主体部分形成对比的特点。
副歌通常是歌曲中最容易让人记住的部分,因为它的旋律和歌词往往是最易于消化和重复的。
接着是过渡部分,有时候也被称为桥段。
这部分通常用于连接主体部分和副歌,起到平衡歌曲整体结构的作用。
过渡部分可以通过改变节奏、旋律或歌词的方式来提供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
最后是曲结尾部分,也可以被称为尾声。
这部分通常用来结束歌曲,给听众一
个自然的结束感。
曲结尾部分可以是歌曲其中一个部分的重复,或者是一个全新的旋律或歌词。
总之,流行曲的结构在不同的歌曲中会有所变化,但引子、主体部分、副歌、
过渡部分和曲结尾是构成流行曲结构的常见元素。
这种结构为歌曲带来了易于理解和易于消化的特点,使它们成为人们喜爱的流行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16
第五章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歌曲的附加结构,不属于主体结构范畴,但它们都是歌曲作品的有机组成,是歌曲整体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对呈示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歌曲情绪等方面,均起着主要作用。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用乐器(或是人声)来表现的,它们在歌唱出现之前、停顿之间、结束之后,起着色彩对比作用。
作为歌曲创作的初学者,往往会忽视前奏、间奏及尾声,原因很多,或是没有重视,或是重视了但不知道怎么写,如果不写这些歌曲的附加成分,只是让伴奏者随意处理,那么,这个时候所谓的前奏、间奏及尾声不是出于创作者之手,就不能充分体现创造者的整个意图。
因此,必须把这三个部分纳入全盘考虑,然后再根据歌词的需要,决定取舍。
一、前奏的写法与类型:
出现在歌唱部分之前,由器乐或人声引进的部分,称前奏,也叫引子。
它的作用是预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节奏、调性等,以便自然地引入歌唱。
前奏的音乐材料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取自歌曲本身的素材,一是根据需要,用新材料重新创编。
根据所用材料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音型式的前奏:就是将伴奏织体中的音型提前几小节出现,为主
题的加入做一个铺垫,在歌声进入后仍持续进行。
这是前奏最简单的写法。
这样的前奏一般不包含曲调因素,而仅仅以结合主和弦或包含了和声进行的方式弹奏。
《小夜曲》 [奥]舒伯特曲
如:勃拉姆斯《摇篮曲》外国声乐作品第一册P156。
毛泽东词、桑桐曲《北戴河》(朱127弹)
《游击队之歌》(迅雷的开始部分的节奏型)
这种音型式的前奏,为主题的呈示作了一种背景铺垫。
2、乐句式前奏:是指用歌曲中某乐句(可以是首句、中间句或尾句)的旋律原样或加以变化,或者是将几个乐句中的片断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乐句式前奏。
这是歌曲前奏最常用的创作手法。
某乐句的旋律原样:《十五的月亮》《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望星空》,这种方法是将乐段中的某一乐句原封不动的调用,手法简单直率、经济适用。
歌曲中某乐句的加以变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黄河颂》(主题句的变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前奏是歌曲尾句“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加花变奏。
重新组合:《我爱你塞北的雪》将主体的开始旋律与尾部旋律巧妙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乐句,构思巧妙精致。
3、乐段式的前奏:是指将歌曲中某一乐段原样或加以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式前奏。
《长江之歌》是歌曲A段完整的调用
《祖国之爱》是歌曲B段完整的调用
4、散板华彩式的前奏(背景描绘式):是指以主题的短小动机为核心,加入大量的琶音或音阶走句,构成散板华彩式或背景描绘式的前奏。
《乌苏里船歌》:这是一个长大的前奏,有器乐和声乐共同组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甘民歌
《洪湖水浪打浪》《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洞庭鱼米乡》作品都是“背景描绘”式的前奏,其节奏自由,旋律流畅,“画面”清晰,描绘出了家乡和大自然的美丽。
5、综合性的前奏:是指有多种材料、多种写法构成的规模较大、多层次的前奏叫综合性的前奏。
材料来源:可以是歌曲本体的素材,也可以使用新材料创编,这种写法多用在艺术歌曲中。
《我爱你中国》《忆秦娥·娄山关》舒伯特《菩提树》《魔王》等6、并置性的前奏:是指前奏材料与歌曲的主体材料没有明显的联系,
是一种新的创作。
《枉凝眉》前奏音调模仿古筝、琴瑟的音色,表现一种古香古色,阴柔典雅的气氛,暗示全曲的悲剧气氛。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长大的前奏,连续的三连音运用,展现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敢问路在何方》:用两句激情豪迈的音调,三小节的动力性很强的节奏,展现了全曲的情绪,加上电声效果,营造了一种气氛,刻画了一种精灵形象。
《翻身道情》:营造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
《牡丹之歌》《母亲》(迅雷)
《长城谣》前奏采用了作品中不曾用过的的旋律因素。
《让我们荡起双桨》(迅雷)的前奏也采用了作品中不曾用过的的旋律因素。
09、3、19 06 1、2
二、间奏的写法与类型:俗称“过门”,是指在歌曲进行中由伴奏乐器演奏的连接部分。
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也可以起到转换节拍、调性及情绪等作用。
根据间奏所处的位置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乐句间的间奏:一般比较短小,只起到点缀、间歇和过度的作用。
《十送红军》《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草原之夜》这首歌曲的间奏既衔接了上下乐句,又起到了句尾的补充作用。
2、乐段间的间奏:一般为乐句或乐段结构,起着乐思发展、延续及乐段之间情绪、速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的转换等作用。
《翻身道情》
《渔光曲》这是一首三部并列结构的作品,每个乐段之间都有间奏。
这首歌曲的间奏起到了乐段之间的衔接作用。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节拍转换
《黄河船夫曲》节拍转换
《怒吼吧,黄河》调式、调性转换
3、展开性间奏:规模较大,很少使用,一般用在比较复杂的艺术歌曲中,形成器乐演奏的乐段结构,是歌曲整个艺术表现(这里是表现、前两种只是起到某种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梅岭三章》
我们在歌曲创作中常用的间奏是一、二种类型。
06 1、2 09 3 26
三、尾声的写法与类型:歌曲的基本内容表达之后,乐思尚不完满,用器乐或人声作乐思补充的部分称为尾声。
其作用是补充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歌曲结束的更加稳定、完满。
根据尾声奏所用的材料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补充性尾声:是指将歌曲最后的乐句或乐句片段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形成自然的补充,使歌曲更稳定的结束。
这样的例子很多。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母亲》
2、再现性尾声:是指用歌曲A乐段的某些材料加以变化收拢全曲,
是音乐产生一种回忆、总结的感觉。
3、呼应性尾声:是指尾声用与前奏相同的材料和写法构成“镶边”式的对称呼应关系。
《乌苏里船歌》(《我们是黄河泰山》?)
《渔光曲》两首歌曲的尾奏都呼应了前奏的旋律。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两首歌曲的尾奏都呼应了前奏的旋律,达到了全曲在调式风格和旋律风格等方面的统一。
4、独立性尾声:是指主体结束后,使用不同于前面的新材料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尾声。
《我爱你中国》
总结:
歌曲附加部分的分类方法及写法很多,加上现在点声乐队的使用,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同学们可以在创作中试着先易后难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