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专题《阅读理解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请你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
3-2 = 5,④
9-4 = 19.⑤
解将方程⑤变形,得 3(3x-2y)+2y=19,
⑥
把方程④代入⑥,得 3×5+2y=19,所以 y=2.
把 y=2 代入方程④,得 x=3.
= 3,
故方程组的解为{
= 2.
2
2 + 5 = 3,①
5.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
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
4 + 11 = 5②
解:将方程②变形,得 4x+10y+y=5,
即 2(2x+5y)+y=5.
③
把方程①代入③,得 2×3+y=5,∴y=-1.
把 y=-1 代入①,得 x=4.
1
= 4,
)
A.(1,2,1,2,2)
C.(1,1,2,2,3)
答案 D
B.(2,2,2,3,3)
D.(1,2,1,1,2)
( > 0),
4
4
2.定义新运算:ab={
例如:45=5,4(-5)=5,则函数
- ( < 0),
(
y=2x(x≠0)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 D
3.规定:sin(-x)=-sin x,cos(-x)=cos x,sin(x+y)=sin x·cos y+cos x·sin y,据此判断下列等
2
因为将函数 y=x +4x-1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2
2
所以 y=(x+2-1) -5+1,即 y=x +2x-3.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阅读理解问题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3.定义新运算“⊗”,,则12⊗(﹣1)=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O2F=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种不同的排法.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阅读理解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2.828,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和等边三角形EFQ,直径是b+b=2b,∴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3==3,圆的周率是a4==π,∴a4>a3>a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a+b)(a+b+c).【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解答】解:原式=(a2+2ab+b2)+(ac+bc)=(a+b)2+c(a+b)=(a+b)(a+b+c).故答案为(a+b)(a+b+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3.定义新运算“⊗”,,则12⊗(﹣1)= 8 .【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根据已知可将12⊗(﹣1)转换成a﹣4b的形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2⊗(﹣1)=×12﹣4×(﹣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的方法:直接将已知代入代数式求值.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2 ,O2F= 1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对角线是正方形边长的倍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除以2即为所求的线段的长;(2)此时中心距为(1)中所求的两条线段的和,若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D与点F重合,由此可得出答案.(3)动手操作可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没有公共点,有1个公共点,2个公共点,或有无数个公共点,据此找到相应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O1D=2×÷2=2;O2F=×÷2=1.故答案为:2,1;(2)点D、F重合时有一个公共点,O1O2=2+1=3.故答案为:3;(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两个公共点时,1<O1O2<3;无数个公共点时,O1O2=1;1个公共点时,O1O2=3;无公共点时,O1O2>3或0≤O1O2<1.【点评】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需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动手操作得到两正方形边长可能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15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题中给出了调和数的规律,可将x所在的那组调和数代入题中给出的规律里,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为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弄懂题意,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调和数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24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理解“可连数”的概念,再分别考虑个位、十位、百位满足的数,用排列组合的思想求解.【解答】解:个位需要满足:x+(x+1)+(x+2)<10,即x<,x可取0,1,2三个数.十位需要满足:y+y+y<10,即y<,y可取0,1,2,3四个数(假设0n就是n)因为是小于200的“可连数”,故百位需要满足:小于2,则z可取1一个数.则小于200的三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4×3×1=12;小于200的二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3=9;小于200的一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故小于200的“可连数”共有的个数=12+9+3=24.【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还要掌握排列组合的解法.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3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的取值范围及x为整数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1×4﹣xy<3,即1<4﹣xy<3,∴,∵x、y均为整数,∴xy为整数,∴xy=2,∴x=±1时,y=±2;x=±2时,y=±1;∴x+y=2+1=3或x+y=﹣2﹣1=﹣3.【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y均为整数求出x、y的值即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m2+3n2,b= 2mn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4 + 2 =( 1 + 1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好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好a的值.【解答】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m=1,n=2,∴a=22+3×12=7,或a=12+3×22=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56 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840 种不同的排法.【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1)利用组合公式来计算;(2)都要利用排列公式来计算.【解答】解:(1)C83==56(种);(2)A74=7×6×5×4=840(种).【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排列组合公式求解.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证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MM′E≌△NN′F即可;(2)由于M′E∥CD,则∠EM′M=∠FNN′=α,易证得△FNN′∽△EM′M,那么MM′:NN′=EM′:FN;而EM′=FN′,则比例式可化为: ==tanα,由此可知:当α=45°时,MM′=NN′;当α≠45°时,MM′≠NN′.【解答】解(1)在方形环中,∵M′E⊥AD,N′F⊥BC,AD∥BC,在△MM′E与△NN′F中,,∴△MM′E≌△NN′F(AAS).∴MM′=N′N;(2)法一∵∠NFN′=∠MEM′=90°,∠FNN′=∠EM′M=α,∴△NFN′∽△M′EM,∴=.∵M′E=N′F,∴==tanα(或).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法二在方形环中,∠D=90°.∵M′E⊥AD,N′F⊥CD,∴M′E∥DC,N′F=M′E.∴∠MM′E=∠N′NF=α.在Rt△NN′F与Rt△MM′E中,sinα=,cosα=,即=tanα(或).①当α=45°时,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阅读理解题(一)

(2)在所有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本位数”是,最小的“本位数”是.
(3)在所有三位数中,“本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4.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完全平方数是指可以写成某个整数的平方的数,即其平方根为整数的数.例如,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材料二:对一个四位数,我们可以记为 ,即 ,若一个四位数的千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相同,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同,记为 ,我们称之为和谐四位数.
4.(1)3;(2)证明见解析;(3)7744
【解析】
【分析】
(1)对12进行分解,即可得到n为3时,12n成为完全平方数的最小正整数;
(2)将 用整式表示出来,再对整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3)由题意易知100x+y要被11整除,且 ,可得x+y=11,再对x、y逐一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解:(1)∵n是使12n成为完全平方数的最小正整数,
2.(1)0;25,(2)证明见详解;(3)满足条件s的最大值 .
【解析】
【分析】
(1)根据定义即可求出;
(2)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 ,m= 根据定义求 ,由 均为整数, 也为整数,可得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 均为整数;
(3)由定义可得 = ,由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满足条件s的最大值只要 最大即可,可求 最大=9,可得9b-11为平方数,9b-11=25,解方程即可.
12=2×2×3,
∴n=3.
(2)∵ ,
∴任意一个和谐四位数都是 的倍数.
(3)∵四位数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能被 整除,
.
能被 整除,而 ,
只有 ,经检验 ,
故这个四位数为 .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中考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一、单选题1、对于实数a,b,我们定义符号max{a,b}的意义为: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的函数为y=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A、0B、2C、3D、42、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b= ,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则方程x⊗(﹣2)= ﹣1的解是()A、x=4B、x=5C、x=6D、x=73、设a,b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b=(a+b)2﹣(a﹣b)2,则下列结论:①若a@b=0,则a=0或b=0②a@(b+c)=a@b+a@c③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④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定义:点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x=y,则把点A叫做“平衡点”.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y=2x+m上有“平衡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0≤m≤1B、﹣3≤m≤1C、﹣3≤m≤3D、﹣1≤m≤0二、填空题5、州)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求1+2+22+23+…+22014的值,令S=1+2+22+23+…+22014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则2S=2+22+23+…+22014+22015两式相减:得2S﹣S=22015﹣1所以,S=22015﹣1依据以上计算方法,计算1+3+32+33+…+32015=________.三、解答题6、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若a>0,b>0,则>0;若a<0,b<0,则>0;(2)若a>0,b<0,则<0;若a<0,b>0,则<0.反之:(1)若>0,则或(2)<0,则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的解集.7、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n﹣()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8、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m+1)(m≤n).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C n m=(m≤n).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9、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n都有m☆n=m2n+n,等式右边是常用的加法、减法、乘法及乘方运算.例如:﹣3☆2=(﹣3)2×2+2=20.根据以上知识解决问题:若2☆a的值小于0,请判断方程:2x2﹣bx+a=0的根的情况.四、综合题10、阅读材料: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利用上述结论可以求解如下题目: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45°,∠B=30°,a=6,求b.解:在△ABC中,∵=∴b====3.理解应用: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且乙船从B1处按北偏东15°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1)判断△A1A2B2的形状,并给出证明(2)求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1、阅读下列材料:2015年清明小长假,北京市属公园开展以“清明踏青,春色满园”为主题的游园活动,虽然气温小幅走低,但游客踏青赏花的热情很高,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19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受到了游客的热捧,两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8万人次、21.75万人次;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因皇家园林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满园春色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26万人次、20万人次、17.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18万人次,熊猫馆的游客密集度较高.2014年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北京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20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比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长了25%;颐和园游客接待量为26.2万人次,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加了4.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22万人次.2013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2万人次、13万人次、14.9 万人次.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014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为________ 万人次(2)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将2013﹣2015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和北京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表示出来.12、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1﹣﹣﹣﹣)×(++).令++=t,则原式=(1﹣t)(t+)﹣(1﹣t﹣)t=t+﹣t2﹣t﹣t+t2=问题:(1)计算(1﹣﹣﹣﹣…﹣)×(++++…++)﹣(1﹣﹣﹣﹣﹣…﹣﹣)×(+++…+);(2)解方程(x2+5x+1)(x2+5x+7)=7.1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1项,记为a1,依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第n项,记为an.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如:数列1,3,9,27,…为等比数列,其中a1=1,公比为q=3.(1)等比数列3,6,12,…的公比q为________ ,第4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a1, a2, a3, a4,…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q,=q,=q,…=q.所以:a2=a1•q,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由此可得:an =________(用a1和q的代数式表示).(3)若一等比数列的公比q=2,第2项是10,请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14、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解:将方程②变形:4x+10y+y=5 即2(2x+5y)+y=5③把方程①带入③得:2×3+y=5,∴y=﹣1把y=﹣1代入①得x=4,∴方程组的解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2)已知x,y满足方程组(i)求x2+4y2的值;(ii)求+的值.15、)阅读理解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以下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E、F是AB、CD的中点∴EF∥AD∥BCEF=(AD+BC)材料二: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在△ABC中:∵E是AB的中点,EF∥BC∴F是AC的中点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E、F分别为AB、CD的中点,∠DBC=30°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EF=AC;(2)若OD=,OC=5,求MN的长.16、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17、已知点P(x0, y)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 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8、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3)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若CB=CD=4,则当AD的长为何值时,AB的长最大,其最大值是多少?并求此时对角线AC的长.19、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角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20、阅读下列材料:北京市正围绕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2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是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创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产业增加值3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4%.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折线图将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明相应数据;(2)根据绘制的折线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________亿元,你的预估理由________.21、)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例:tan75°=tan(45°+30°)= = =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1)计算:sin15°;(2)某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和纪念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李三同学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如图纪念碑的高度.已知李三站在离纪念碑底7米的C处,在D点测得纪念碑碑顶的仰角为75°,DC为米,请你帮助李三求出纪念碑的高度.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B=∠ABD,BE⊥AD,垂足为E,求证:BC=2AE.小明经探究发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得到∠AFB=∠BEA,从而可证△ABF≌△BAE(如图2),使问题得到解决.(1)根据阅读材料回答:△ABF与△BAE全等的条件是 AAS(填“SSS”、“SAS”、“ASA”、“AAS”或“HL”中的一个)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2)如图3,△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F=∠EAC,若CF=2,求AB的长;(3)如图4,△ABC中,AB=AC,∠BAC=120°,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kDB(其中0<k<),∠AED=∠BCD,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分段函数【解析】【解答】解:当x+3≥﹣x+1,即:x≥﹣1时,y=x+3,∴当x=﹣1时,y min=2,当x+3<﹣x+1,即:x<﹣1时,y=﹣x+1,∵x<﹣1,∴﹣x>1,∴﹣x+1>2,∴y>2,∴y min=2,故选B【分析】分x≥﹣1和x<﹣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此题是分段函数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段.2、【答案】B【考点】分式方程的解,定义新运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去分母得:1=2﹣(x﹣4),解得:x=5,经检验x=5是分式方程的解.故选B.【分析】所求方程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求出解即可.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C【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得:a@b=(a+b)2﹣(a﹣b)2∴(a+b)2﹣(a﹣b)2=0,整理得:(a+b+a﹣b)(a+b﹣a+b)=0,即4ab=0,解得:a=0或b=0,正确;②∵a@(b+c)=(a+b+c)2﹣(a﹣b﹣c)2=4ab+4aca@b+a@c=(a+b)2﹣(a﹣b)2+(a+c)2﹣(a﹣c)2=4ab+4ac,∴a@(b+c)=a@b+a@c正确;③a@b=a2+5b2, a@b=(a+b)2﹣(a﹣b)2,令a2+5b2=(a+b)2﹣(a﹣b)2,解得,a=0,b=0,故错误;④∵a@b=(a+b)2﹣(a﹣b)2=4ab,(a﹣b)2≥0,则a2﹣2ab+b2≥0,即a2+b2≥2ab,∴a2+b2+2ab≥4ab,∴4ab的最大值是a2+b2+2ab,此时a2+b2+2ab=4ab,解得,a=b,∴a@b最大时,a=b,故④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新定义可以计算出啊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答案】 B【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解答】解:∵x=y,∴x=2x+m,即x=﹣m.∵﹣1≤x≤3,∴﹣1≤﹣m≤3,∴﹣3≤m≤1.故选B.【分析】根据x=y,﹣1≤x≤3可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5、【答案】【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解答】解:令s=1+3+32+33+ (32015)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3s=3+32+33+ (32016)两式相减得:2s=32016﹣1.所以S= .【分析】令s=1+3+32+33+…+32015,然后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接下来,依据材料中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依据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答案】解:(2)若<0,则或;故答案为:或;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转化为或,所以,x>2或x<﹣1.【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即可.7、【答案】【解答】解:第1个数,当n=1时,[()n﹣()n]=(﹣)=×=1.第2个数,当n=2时,[()n﹣()n]=[()2﹣()2]=×(+)(﹣)=×1×=1.【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分别把1、2代入式子化简求得答案即可.8、【答案】解:(1)A74=7×6×5×4=840(种).(2)C83==56(种)【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分析】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完整版)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试题练习题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试题练习题1.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将明文加密为密文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密文后解密还原为明文.己知某种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对应的密文为a -2b 、2a +b .例如,明文1、2对应的密文是-3、4.当接收方收到密文是1、7时,解密得到的明文是( ).A .-1,1B .1,3C . 3,1D .1,1 2. 将4个数a b c d ,,,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 bc d,定义a bc dad bc =-,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1111x x x x +--+ 6=,则x =__________.3. 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nn a a a a 记为个⋅.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38log 8log 22=即.一般地,若()0,10>≠>=b a a b a n且,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813.log log 4==如即n b b a a ,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481log (81log 33=即.问题:(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 ===64log 16log 4log 222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64log 16log 4log 222、、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2分)()0,0,10log log >>≠>=+N M a a N M a a 且(4)根据幂的运算法则:m n mna a a +=⋅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4. 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组合,记作2332C 321⨯==⨯.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1)(1)C (1)321nm m m m n n n --+=-⨯⨯⨯例: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5776543C 2154321⨯⨯⨯⨯==⨯⨯⨯⨯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5. 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1001n n,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501)12(n n ;又如“13+23+33+43+53+63+73+83+93+103”可表示为∑=1013n n.同学们,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①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 ②计算:∑=-512)1(n n=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6.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 2=-1,这个数i 叫做虚数单位。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理解)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题【知识梳理】阅读理解型问题以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为特点.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等.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应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掌握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前预习】1、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1101)表示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1111)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数( )A、8B、15C、20D、302、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
你能比较两个数和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的大小(n≥1的整数)。
然后,从分析n=1,n=2,n=3,……,从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⑴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③各组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或“=” )1 ____2 ②____3 ③____④> ⑤ ⑥ ⑦⑵从第⑴小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得到____(填“>”、“=”或“<”3、阅读下列材料:FEDCBA(图1) (图2) (图3) (图4)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如图2,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如图3,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阅读理解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阅读理解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请阅读下列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斯库顿定理:如图1.在ABC 中 AD 为BAC ∠的平分线 则2··AD BD DC AB AC +=.下面是该定理的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2O 是ABC 的外接圆 延长AD 交O 于点E 连接BE .∵AD 为BAC ∠的平分线 ∵BAE DAC ∠=∠.∵E C ∠=∠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 ADC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ADAE AC∴= AD AE AB AC ∴⋅=⋅又AE AD DE =+()AD AD DE AB AC ∴⋅+=⋅.2AD AD DE AB AC ∴+⋅=⋅.……任务:(1)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3)如图3.在圆内接四边形ACEB 中 对角线AE BC 相交于点D .若BE CE = 4AC =6AB=2BD=请利用斯库顿定理直接写出线段AE的长.CD=32.如图1 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阅读以下作图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作法:如图2 ∵作直径AF∵以F为圆心FO为半径作圆弧与∵O交于点M N∵连接AM MN NA.,,∠的度数.(1)求ABC(2)AMN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3)从点A开始以DN长为半径在∵O上依次截取点再依次连接这些分点得到正n边形求n的值.3.阅读与应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托勒密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后人从托勒密的书中发现一个命题:圆内接四边形对边乘积的和等于对角线的乘积.下面是对这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如图1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求证:AB DC AD BC AC BD ⋅+⋅=⋅.证明:如图2 作BAE CAD ∠=∠交BD 于点E .∵AD AD = ∵ABE ACD ∠=∠.(依据) ∵ABE ACD ∽△△.∵AB BEAC CD=.AB DC AC BE ⋅=⋅. …∵ABC AED ∽△△. ∵AC BCAD ED=.∵AD BC AC ED ⋅=⋅. ∵AB DC AC BE ⋅=⋅∵()AB DC AD BC AC BE AC ED AC BE ED AC BD ⋅+⋅=⋅+⋅=+=⋅. ∵AB DC AD BC AC BD ⋅+⋅=⋅. 任务:(1)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 (2)补全证明过程(3)如图3 O的内接五边形ABCDE的边长都为2 求对角线BD的长.4.阅读与思考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他的著作《阿基米德全集》的《引理集》中记述了有关圆的15个引理其中第三个引⊥于点C点D在弦AB上且理是:如图1 AB是O的弦点P在O上PC AB=.小明思考后给出如=在PB上取一点Q使PQ PAAC CD=连接BQ则BQ BD下证明:任务:(1)写出小明证明过程中的依据: 依据1:________ 依据2:________(2)请你将小明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3)小亮想到了不同的证明方法:如图3 连接AP PD PQ DQ .请你按照小亮的证明思路 写出证明过程.5.阅读资料:我们把顶点在圆上 一边和圆相交 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 如图1中CBD ∠即为弦切角.同学们研究发现:A 为圆上任意一点 当弦AB 经过圆心O 且DB 切O 于点B 时 易证:弦切角CBD A ∠=∠.问题拓展:如图2 点A 是优弧BC 上任意一点 DB 切O 于点B 求证:CBD A ∠=∠. 证明:连接BO 并延长交O 于点A ' 连接A C ' 如图2所示. ∵DB 与O 相切于点B ∵A BD ∠'=________ ∵90A BC CBD ∠'+∠=︒. ∵A B '是直径∵90ACB ∠'=︒_____________(依据). ∵90A A BC ∠'+∠'=︒.∵CBD A ∠=∠'________________(依据).又∵A A ∠'=∠________________(依据) ∵CBD A ∠=∠.(1)将上述证明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2)如图3 ABC 的顶点C 在O 上 AC 和O 相交于点D 且AB 是O 的切线 切点为B 连接BD .若2,6,3AD CD BD === 求BC 的长.6.阅读:如图1所示 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 连接AC BD .BC 是∵O 的直径 AB =AC .请说明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下面是王林解答该问题的部分解答过程 请补充完整:+CD =BD .理由如下:∵BC 是∵O 的直径 ∵∵BAC =90°. ∵AB =AC ∵∵ABC =∵ACB =45°.如图2所示 过点A 作AM ∵AD 交BD 于点M …(1)补全王林的解答过程(2)如图3所示 四边形ABCD 中∵ABC =30° 连接AC BD .若∵BAC =∵BDC =90° 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关系式是 . 7.阅读下列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黄金三角形与五角星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或108°)时 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 按下面的步骤画一个五角星(如图):∵作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圆 圆心为O ∵过圆心O 作半径OC ∵AB ∵取OC 的中点D 连接AD∵以D 为圆心OD 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E ∵从点A 开始以AE 为半径顺时针依次画弧正好把∵O 十等分(其中点F G B H I 为五等分点) ∵以点F G B H I 为顶点画出五角星. 任务: (1)求出AEOA的值为 (2)如图 GH 与BF BI 分别交于点M N 求证:△BMN 是黄金三角形. 8.阅读下面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在《阿基米德全集》里 他关于圆的引理的论证如下:命题:设AB 是一个半圆的直径 并且过点B 的切线与过该半圆上的任意一点D 的切线交于点T 如果作DE 垂直AB 于点E 且与AT 交于点F 则DF EF =. 证明:如图1 延长AD 与BT 交于点H 连接OD OT . ∵DT BT 与半圆O 相切 ∵……∵ ∵BT DT =. ∵AB 是半圆O 的直径 ∵90ADB ︒∠=.∵在BDH △中 由BT DT = 可得TDB TBD ∠=∠ ∵H TDH ∠=∠.∵BT DT HT ==. 又∵//DE BH ∵DF AFHT AT = EF AF BT AT=∵EF DFBT HT=. 又∵BT HT = ∵DF EF =任务:(1)请将∵处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2)证明过程中∵的证明依据是 .(3)如图2 AB 为∵O 的直径 ∵BED 是等边三角形 BE 是∵O 的切线 切点是B 点D 在∵O 上 CD ∵AB 垂足为C 连接AE 交CD 于点F .若∵O 的半径为2 求CF 的长. 9.阅读材料 某个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在等腰ABC 中 AD 平分BAC ∠ ∵AB AC =BD CD = ∵AB BDAC CD= 他们猜想:在任意ABC 中 一个内角角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内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证明猜想】如图1所示 在ABC 中 AD 平分BAC ∠ 求证:AB BDAC CD=. 丹丹认为 可以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来证明△和ACD面积的角度来证明.思思认为可以通过比较ABD(1)请你从上面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证明.(2)【尝试应用】如图2O是Rt ABC的外接圆点E是O上一点(与B不重合且=连结AE并延长AE BC交于点D H为AE的中点连结BH交AC于点G求AB AEHG的值.GB(3)【拓展提高】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BH交O于点F若BE EF=求=GH xO的直径(用x的代数式表示).10.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阿基米德(Arehimedes 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古希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阿拉伯Al-Biruni(973年—1050年)的译文中保存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内容苏联在1964年根据Al-Biruni译本出版了俄文版《阿基米德全集》第一题就是阿基米德的折弦定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 AB和BC是O的两条弦(即折线ABC是圆的一条折弦)>M是ABC的中点则从点M向BC所作垂线的垂足D是折弦ABC的中点即BC ABCD AB BD=+.=+的部分证明过程.这个定理有很多证明方法下面是运用“垂线法”证明CD AB BD证明:如图2 过点M作MH⊥射线AB垂足为点H连接MA MB MC.∵M 是ABC 的中点 ∵MA MC =. … 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 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如图3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内接于O D 为AC 上一点 15ABD ∠=︒ CE BD ⊥于点E 2CE = 连接AD 则DAB 的周长是______.11.阅读与思考请阅读下列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1)材料中划横线部分应填写的内容为 .(2)如图2 正五边形ABCDE 内接于∵O AB =2 求对角线BD 的长.12.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相应任务:如图∵ 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 AB 是∵O 的直径AD 平分BAC ∠交∵O 于点D 连接BD 过点D 作∵O 的切线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AD BDE ∠=∠.下面是证明CAD BDE ∠=∠的部分过程:证明:如图∵ 连接DO AB 是∵O 的直径 90ADB ∴∠=︒ODA ∴∠+∵________90=︒.(1) DE 为∵O 的切线 90ODE ∴∠=︒90ODB BDE ∴∠+∠=︒ (2)由(1)(2)得 ∵________________. AD 平分,BAC CAD OAD ∠∴∠=∠.,OA OD OAD ODA =∴∠=∠CAD ∴∠=∵________CAD BDE ∴∠=∠.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 补全证明过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若5,2OA BE == 求DE 的长.13.阅读下列材料:平面上两点P 1(x 1 y 1) P 2(x 2 y 2)之间的距离表示为()()22121212PP x x y y =-+- 称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根据该公式 如图 设P (x y )是圆心坐标为C (a b )半径为r 的圆上任意一点 则点P ()()22x a y b r -+-= 变形可得:(x ﹣a )2+(y ﹣b )2=r 2 我们称其为圆心为C (a b ) 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例如:由圆的标准方程(x ﹣1)2+(y ﹣2)2=25可得它的圆心为(1 2) 半径为5.根据上述材料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1)圆心为C (3 4) 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为:(2)若已知∵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22 圆心为C 请判断点A (3 ﹣1)与∵C的位置关系.14.阅读以下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几何定论 是指变化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如定长 定角 定比 定积等) 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如定点 定线 定方向等)如图∵ 点A 为O 外一点 过点A 为O 作直线与O 相交于点B C 点B '为点B 关于OA 的对称点 连接B C '交OA 于点M 设O 的半径为R .如图∵ 当过点A 的直线与O 相切时 点B C 重合 可得2R OA OM =⋅.如图∵ 当过点A 的直线与O 相交时 证明2R OA OM =⋅.证明:如图∵ 连接OC CD .∵B ' B 关于OA 对称∵BD BD '=.∵∵1=∵2 .(依据)…任务:(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的证明提示 完成上述证明过程(3)如图∵ 若5OA = 1OM = 求O 的半径.15.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婆罗摩笈多是古印度著名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他编著了《婆罗摩修正体系》 他曾经提出了“婆罗摩笈多定理” 也称“布拉美古塔定理”.定理的内容是:“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则垂直于一边且过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平分对边”.任务:(1)按图(1)写出了这个定理的已知和求证 并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已知: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证明:(2)如图(2) 在O 中 弦AB CD ⊥于M 连接,,,,,AC CB BD DA E F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 EM BD ⊥于,G FM AD ⊥于H 当M 是AB 中点时 直接写出四边形EMFC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E ∠和C ∠所对的弧是同一条弧∵∵应填: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题目中的结论是两个三角形相似 用的方式是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应填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BDE ADC ∠=∠ E C ∠=∠.BDE ADC ∽△∴△.BD DE AD DC∴= AD DE BD DC ∴⋅=⋅2AD BD DC AB AC ∴+⋅=⋅(3)42AE =∵BE CE =.∵弧BE =弧CE∵BAE CAE ∠=∠∵AE 平分BAC ∠.由斯库顿定理 得2AD BD DC AB AC +⋅=⋅又∵4AC = 6AB = 2CD = 3BD =∵23264AD +⨯=⨯.解得=AD AD =-。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型汇总

阅读理解题一、解答题1.阅读理解:把两个相同的数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数,我们把它称为“连接数”,例如:234234,3939…等,都是连接数,其中,234234称为六位连接数,3939称为四位连接数.(1)请写出一个六位连接数,它(填“能”或“不能”)被13整除.(2)是否任意六位连接数,都能被13整除,请说明理由.(3)若一个四位连接数记为M,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记为N,M﹣N的结果能被13整除,这样的四位连接数有几个?2.阅读理解:如图1,在的边上取一点,连接,可以把分成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就称点是的边上的和谐点.(1)如图2,在中,,试找出边上的和谐点;(2)如图3,已知,的顶点在射线上,点是边上的和谐点,请在图3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并写出相应的的度数.3.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111,P x y 与()222,P x y 的“非常距离”给出下列定义: 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12x x -;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12y y -. 例如:点()11,2P ,点()23,5P ,因为1325-<-,所以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1PQ 与线段2P 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1P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2P Q 的交点). (1)已知点A 1,02⎛⎫-⎪⎝⎭,B 为y 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B (0,3),则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 ;②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则点B 的坐标为 ; ③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 (2)已知点D (0,1),点C 是直线334y x =+上的一个动点,如图2,求点C 与点D “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4.阅读理解: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D 的平分线,试判断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易证△AEB ≌△FEC ,得到AB=FC ,从而把AB ,AD ,DC 转化到△ADF 中即可判断.(1)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2)完成(1)的证明.问题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F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因为()2a b-≥0,所以a - 2ab b +≥0,所以a b +≥2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获得结论】在a b +≥2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 ,则a b +≥2p ,只有当a b =时, a b +有最小值2p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若m >0,只有当m = 时, 1m m+有最小值 .【探索应用】如图,已知A (-3,0),B (0,-4),P 为双曲线12y x=(x >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C ,PD ⊥y 轴于点D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 的形状.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0.7化成分数.设•0.7x=.由•0.70.777=,可知••100.77.77770.7⨯==+,即7x10x+=.(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可解得7x9=,即•70.79=.填空:将•0.4直接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0.25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已知点A(x A,y A)和点C(x C,y C),点M为线段AC 的中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AMP≌△CMQ,则有PM=MQ,PA=QC,即x M﹣x A=x C﹣x M,y A﹣y M=y M﹣y C,从而有,即中点M的坐标为(,).基本知识:(1)如图①,若A、C点的坐标分别A(﹣1,3)、C(3,﹣1),求AC中点M的坐标;方法提炼:(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2,2)、(3,3),求点D的坐标;(3)如图③,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上的动点,过点A作AB∥x轴,AC∥y轴,分别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C,点D是直线y=2x上的动点,请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a -b )2≥0,∴a -2ab +b ≥0,∴a+b ≥2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 +b ≥2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 ,则a+b ≥2p ,只有当a =b 时,a +b 有最小值2p .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m >0,只有当m = 时,m +m1有最小值 ; 若m >0,只有当m = 时,2m +m8有最小值 . (2)如图,已知直线L 1:y =21x +1与x 轴交于点A ,过点A 的另一直线L 2与双曲线y =x-8 (x >0)相交于点B (2,m ),求直线L 2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C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CD ∥y 轴交直线L 1于点D ,试 求当线段CD 最短时,点A 、B 、C 、D 围成的四边形面积.9.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两点P、Q的坐标分别是P(x1,y1)、Q(x2,y2),则P、Q这两点间的距离为|PQ|=.如P(1,2),Q(3,4),则|PQ|==2.对于某种几何图形给出如下定义: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形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如平面内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交y轴于点A,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B,过点B作直线l平行于x轴.(1)到点A的距离等于线段AB长度的点的轨迹是;(2)若动点C(x,y)满足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线段CA的长度,求动点C轨迹的函数表达式;问题拓展:(3)若(2)中的动点C的轨迹与直线y=kx+交于E、F两点,分别过E、F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N,求证:①EF是△AMN外接圆的切线;②为定值.10.【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2≥0,∴a+b-2≥0,∴a+b≥2,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数学认识】在a+b≥2(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k,则a+b≥2,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解决问题】(1)若x>0时,x+有最小值为,此时x=;(2)如上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AB∥y轴,过点A作AD⊥y轴于点D,过点B作BC⊥y轴于点C.求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3)学校准备在图书馆后面的场地上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图书馆的后墙只有5米长可以利用,其余部分由铁围栏建成,如下图是小尧同学设计的图纸,设所需铁围栏L米,自行车棚长为x米.L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那么当x 为何值时,L最小,最小为多少米?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数学中考专题《阅读理解题》题型概述【题型特征】阅读理解题一般篇幅比较长,由“阅读”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其阅读部分往往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学材料,其内容多以定义一个新概念(法则),或展示一个解题过程,或给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或介绍某种图案的设计流程等.学生必须通过自学,理解其内容、过程、方法和思想,把握其本质,才可能会解答试题中的问题. 阅读理解题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纯文型(全部用文字展示条件和问题)、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一般要改正).考查内容可以是学过知识的深入探索,也可以是新知识的理解运用.阅读理解题按解题方法不同常见的类型有:(1)定义概念与定义法则型;(2)解题示范(改错)与新知模仿型;(3)迁移探究与拓展应用型等.【解题策略】解答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基本模式:阅读—理解—应用.重点是阅读,难点是理解,关键是应用.阅读时要理解材料的脉络,要对提供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整理信息,及时归纳要点,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类比、转化、迁移等方法,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式或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 可根据其类型,采用不同的思路一般地:(1)定义概念、法则型阅读理解题以纯文字、符号或图形的形式定义一种全新的概念、公式或法则等.解答时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解答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挖掘定义的内涵和本质,要能够用旧知识对新定义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将陌生的定义转化为熟悉的旧知识去理解和解答.(2)解题示范、新知模仿型阅读理解题以范例的形式给出,并在求解的过程中暗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再以思路技巧为载体设置类似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类比、模仿和转化;正误辨析型阅读理解题抓住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思维漏洞,“刻意”地制造迷惑,使得解答过程似是而非.解答时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公式、法则、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准确掌握,运用其进行是非辨别.(3)迁移探究与拓展应用型,即阅读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把握其方法、规律,然后加以解决.真题精讲类型一 定义概念与定义法则型典例1 (2016·湖北咸宁)阅读理解: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如图(1),一个矩形发生变形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中较小的一个内角为α,我们把1sin α的值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1)若矩形发生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是 ; 猜想证明:(2)若矩形的面积为1S ,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1S ,试猜想121,,sin S S α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3)如图(2),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一点,且2AB AE AD =⋅,这个矩形发生变形后为平行四边形11111,A B C D E 为E 的对应点,连接1111,B E B D ,若矩形ABCD 的面积为4(0)m m >,平行四边形1111A B C D 的面积为2(0)m m >,试求111111A E B A D B ∠+∠的度数.【解析】(1)根据新定义,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中较小的一个内角18012060α=︒-︒=︒,所以1123sin sin 603α===︒; (2)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为h .从面积入手考虑,12,,sin hS ab S ah bα===,所以121,sin S ab b b S ah h h α===,因此猜想121sin S S α=.(3)由2AB AE AD =⋅,可得2111111A B A E A D =⋅,即11111111A B A E A D A B =,可证明111B A E ∆∽111D A B ∆,则111111A B E A D B ∠=∠,再证明111111111111A E B A D B C B E A B E ∠+∠=∠+∠=111A B C ∠,由(2)121sin S S α=,可知11112sin A B C ==∠,可知1111sin 2A B C ∠=,得出11130A B C ∠=︒,从而证明11111130A E B A D B ∠+∠=︒.【全解】(1)根据新定义,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中较小的一个内角α为:18012060α=︒-︒=︒,∴11sin sin 603α===︒. (2)121sin S S α=,理由如下: 如图(1),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为h .则12,,sin h S ab S ah bα===, 121,sin S ab b b S ah h h α∴===, ∴121sin S S α=. (3)由2AB AE AD =⋅,可得2111111A B A E A D =⋅,即11111111A B A E A D A B =. 又111111B A E D A B ∠=∠,∴111B A E ∆∽111D A B ∆.111111A B E A D B ∴∠=∠.1111//A D B C ,111111A E B C B E ∴∠=∠.111111*********A E B A D B C B E A B E A B C ∴∠+∠=∠+∠=∠,由(2)121sin S S α=,可知11112sin A B C ==∠. 1111sin 2A B C ∴∠=.11130A B C ∴∠=︒.11111130A E B A D B ∴∠+∠=︒.1.(2016·浙江舟山)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 (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 (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 中,,,DAB ABC AD BC ∠=∠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 边上一点P ,连接,AC BD ,试探究AC 与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 ABC ∆与Rt ABD ∆中,90C D ∠=∠=︒, 3,5BC BD AB ===,将Rt ABD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角(0)BAC αα︒<∠<∠得到Rt AB D ''∆ (如图 (3)),当凸四边形AD BC '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考情小结】此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定义是关键.类型二 解题示范与新知模仿型(改错)典例2 (2016·浙江湖州)定义:若点(,)P a b 在函数1y x=的图象上,将以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构造的二次函数2y ax bx =+称为函数1y x=的一个“派生函数”.例如:点1(2,)2在函数1y x =的图象上,则函数2122y x x =+称为函数1y x =的一个“派生函数”.现给出以下两个命题: (1)存在函数1y x=的一个“派生函数”,其图象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2)函数1y x=的所有“派生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同一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命题(1)与命题(2)都是真命题 B.命题(1)与命题(2)都是假命题C.命题(1)是假命题,命题(2)是真命题D.命题(1)是真命题,命题(2)是假命题【解析】(1)根据二次函数2y ax bx =+的性质,a 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左侧,,a 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右侧即可判断.(2)根据“派生函数” 2,0y ax bx x =+=时,0y =,经过原点,不能得出结论.【全解】(1)(,)P a b 在1y x=上, ∴a 和b 同号,所以对称轴在y 轴左侧, ∴存在函数1y x=的一个“派生函数”,其图象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是假命题. (2)函数1y x=的所有“派生函数”为2y ax bx =+, 0x ∴=时,0y =,∴所有“派生函数”为2y ax bx =+经过原点,∴函数1y x=的所有“派生函数”的图象都进过同一点,是真命题. 故选C.2. (2014·湖南永州)在求1+6+62+63+64+65+66+67+68 + 69的值时,小林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6倍,于是她设: S =1+6+62+63+64+65+66+67+68+69.① 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6,得6S =6+62+63+64+65 +66 +67+68 +69+610.②②-①,得6S -S =610-1,即5S = 610-1,所以10615S -=.得出答案后,爱动脑筋的小林想:如果把“6”换成字母“a ”(0a ≠且1a ≠),能否求出23420141a a a a a+++++⋯+的值?你的答案是( ).A.201411a a --B.201511a a --C.20141a a- D.20141a -3. (2015·广西南宁)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我们规定符号max {},a b 表示,a b 中的较大值,如:max {}2,4=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max {}21,x x x x+-=的解为( ) A.12- B.22- C.12+或12- D.12+或-14. (2015·浙江湖州)如图,已知抛物线21111:C y a x b x c =++和22222:C y a x b x c =++都经过原点,顶点分别为,A B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M N ,如果点A 与点B ,点M 与点N 都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则抛物线1C 和2C 为姐妹抛物线,请你写出一对姐妹抛物线1C 和2C ,使四边形ANBM 恰好是矩形,你所写的一对抛物线解析式是 和 .【考情小结】弄清题中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我们只要按照示例中的思路技巧去类比、模仿,一般不会做错,做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和用“想当然”代替现实的片面意识.类型三 迁移探究与拓展应用型典例3 (2016·江西)如图,将正n 边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后,发现旋转前后两图形有另一交点O ,连接AO ,我们称AO 为“叠弦”;再将“叠弦”AO 所在的直线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后,交旋转前的图形于点P ,连接PO ,我们称OAB ∠为“叠弦角”,AOP ∆为“叠弦三角形”. 【探究证明】(1)请在图(1)和图(2)中选择其中一个证明:“叠弦三角形”(AOP ∆)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求证: OAB OAE '∠=∠. 【归纳猜想】(3)图(1)、图(2)中的“叠弦角”的度数分别为 , ; (4)图n 中,“叠弦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填“是”或“不是”)(5)图n 中,“叠弦角”的度数为(用含n 的式子表示)【全解】(1)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由旋转知: ,90,AD AD D D ''=∠=∠=︒60DAD OAP '∠=∠=︒, DAP D AO '∴∠=∠.APD AOD '∴∆≅∆( ASA) . AP AO ∴=. 60OAP ∠=︒,AOP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作AM DE ⊥于M ,作AN CB ⊥于N . 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由旋转知:,108,60AE AE E E EAE OAP '''=∠=∠=︒∠=∠=︒, EAP E AO '∴∠=∠.APE AOE '∴∆≅∆( ASA).OAE PAE '∴∠=∠.在Rt AEM ∆和Rt ABN ∆中, 72AEM ABN AE AB∠=∠=︒⎧⎨=⎩,Rt AEM Rt ABN ∴∆≅∆(AAS).,EAM BAN AM AN ∴∠=∠=.在Rt APM ∆和Rt AON ∆中,AP AOAM AN=⎧⎨=⎩, Rt APM Rt AON ∴∆≅∆(HL). PAM OAN ∴∠=∠. PAE OAB ∴∠=∠.OAE OAB '∴∠=∠(等量代换). (3)由(1)有,APD AOD '∆≅∆, DAP D AO '∴∠=∠在AD O '∆和ABO ∆中,AD ABAO AO '=⎧⎨=⎩, AD O ABO '∴∆≅∆. D AO BAO '∴∠=∠.由旋转,得60DAD '∠=︒, 90DAB ∠=︒,30D AB DAB DAD ''∴∠=∠-∠=︒.1152D AD D AB ''∴∠=∠=︒.同理可得,24E AO '∠=︒,故答案为:15°,24°. (4)如图(3),六边形ABCDEF 和六边形A B C D E F ''''''是正六边形, 120F F '∴∠=∠=︒.由旋转,得,AF AF EF E F '''==,APF AE F ''∴∆≅∆. PAF E AF ''∴∠=∠.由旋转,得60,FAF AP AO '∠=︒=.60PAO FAO ∴∠=∠=︒. PAO ∴∆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是(5)图n 中是正n 边形.同(3)的方法得,[]180(2)18060260OAB n n n︒∠=-⨯︒÷-︒÷=︒-. 故答案:18060n︒︒-.5. (2016·广东梅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11AB C ∆的位置,点,B O 分别落在点11,B C 处,点1B 在x 轴上,再11AB C ∆绕点1B 顺时针旋转到12AB C ∆的位置,点2C 在x 轴上,将12AB C ∆绕点2C 顺时针旋转到222A B C ∆的位置,点2A 在x 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3(,0),(0,2)2A B ,则点2016B 的坐标为 .6. (2016·湖北荆州)阅读:我们约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某点且平行于坐标轴或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该点的“特征线”.例如,点M (1,3)的特征线有:1,3,2,4x y y x y x ===+=-+.问题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OABC , 点B 在第一象限, ,A 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抛物线21()4y x m n =-+,经过,B C 两点,顶点D 在正方形内部. (1)直接写出点(,)D m n 所有的特征线;(2)若点D 有一条特征线是1y x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P 是AB 边上除点A 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P ,将OAP ∆沿着OP 折盛,点A 落在点A '的位置,当点A '在平行于坐标轴的D 点的特征线上时,满足(2)中条件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多少距离,其顶点落在OP 上?7. (2915·溯南郴州)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函数()y f x =满足:对于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12,x x .(1)若12x x <,都有12()()f x f x <,则称()f x 是增函数; (2)若12x x <,都有12()()f x f x >,则称()f x 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2()(0)f x x x=>是减函数. 证明:假设12x x <,且120,0x x >>,212112121212222()22()()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x ---=-==, 12x x <且120,0x x >>, 21120,0x x x x ∴->>.21122()0x x x x -∴>,即12()()0f x f x ->.12()()f x f x ∴>. ∴函数2()(0)f x x x=>是减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1)函数2221111()(0),(1)1,(2)124f x x f f x =>====. 计算:(3)f = ,(4)f = , 猜想21()(0)f x x x=>是 函数(填“增”或“减”);(2)请仿照材料中的例题证明你的猜想.【考情小结】解答本类题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所给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3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知识,根据已知得出边,AC AB 的长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考查了一道关于不等式的新型题和一道正误辨析型阅读理解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在进行开方时,没有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参考答案1.(1)矩形或正方形;(2)AC BD =,理由为:连接,PD PC ,如图(1)所示:PE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PF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PA PD PC PB ∴==,,PAD PDA PBC PCB ∴∠=∠∠=∠,2,2DPB PAD APC PBC ∴∠=∠∠=∠,即PAD PBC ∠=∠,APC DPB ∴∠=∠.APC DPB ∴∆≅∆(SAS),AC BD ∴=;(3)分两种情况考虑:(i)当AD B D BC ''∠=∠时,延长,AD CB '交于点E ,如图(2)所示,ED B EBD ''∴∠=∠,EB ED '∴=.设EB ED x '==.由勾股定理,得2224(3)(4)x x ++=+,解得 4.5x =.过点D '作D F CE '⊥于F ,//D F AC '∴.ED F '∴∆∽EAC ∆. D F ED AC AE''∴=, 即 4.544 4.5D F '=+, 解得3617D F '=. 11(3 4.5)1522ACE S AC EC ∆∴=⨯=⨯4⨯+=; 113681221717BED S BE D F '∆'=⨯=⨯4.5⨯=, 则81415101717ACE BED ACBD S S S ''∆∆=-=-=四边形, (ii)当90D BC ACB '∠=∠=︒时,过点D '作D E AC '⊥于点E , 如图(3)所示,∴四边形ECBD '是矩形.3ED BC '∴==.在Rt AE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437AE -= 11373222AED S AE D '∆'∴=⨯E =7=, (47)1237ECBD S CE CB '=⨯=⨯3=-矩形37371231222AED ECBD ACBD S S S '''∆=+=+-7=-矩形四边形, 2. B3. D4.答案不唯一,比如2323y x x =-+和233y x x =+.5. (6 048,2)6. (1)点(,)D m n ,∴点(,)D m n 的特征线是,,,x m y n y x n m y x m n ===+-=-++;(2)点D 有一条特征线是1y x =+,1n m ∴-=.1n m ∴=+. 抛物线解析式为21()4y x m n =-+, 21()14y x m m ∴=-++.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且D 点为正方形的对称轴,(,)D m n , (2,2)B m m ∴.21(2)24m m n m ∴-+=.将1n m =+带入得到2,3m n ==.(2,3)D ∴.∴抛物线解析式为21(2)34y x =-+. (3)如图,当点A '在平行于y 轴的D 点的特征线时,根据题意,得(2,3)D ,4,2OA OA OM '∴===,60A OM '∴∠=︒.30A OP AOP '∴∠=∠=︒,2333MN ∴==. ∴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23923333-=-=. 如图,当点A '在平行于x 轴的D 点的特征线时,设(,3)A p ',则224,3,437OA OA OE EA ''====-47A F '∴=-设(4,)(0)P c c >,在Rt A FP '∆中,222(4(3)c c +-=,c ∴=.P ∴. ∴直线OP解析式为43y x -=, 8(2,3N -∴. ∴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81333-+=-=,OP 上. 7.(1)19 116减 (2)假设12x x <,且120,0x x >>,2221122222121211()()x x f x f x x x x x --=-=21212212()()x x x x x x +-=. z} z212x x <,且120,0x x >>,222121120,0,0x x x x x x ∴+>->>.21212212()()0x x x x x x +-∴>,即12()()0f x f x ->. 12()()f x f x ∴>.∴函数21()(0)f x x x =>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