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风扇系统设计

收稿日期:2020-11-2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520015);泰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TZXY2019YBKT002) 作者简介:张彬(1991—),男,江苏泰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宋振宇(1986—),男,江苏扬州人,讲师,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智能计算;黄兴平(1979—),男,广东兴宁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云计算;杨舒畅(1997—),男, 江苏徐州人,学士,研究方向:物联网。
2.3 OLED 显示屏
屏幕选用的是 4 针 9.6 寸 OLED 屏幕,这是一种新型的屏幕 技术,拥有自发光的特性,具有可视角度大、功耗低、对比度高 等优势。对比 lcd 屏屏幕,OLED 显示效果更好、功耗更低、适合 小系统。OLED 屏幕支持 3.3V ~5V 供电,所以不用修改模块电 路。OLED 屏幕包含 4 个引脚分别是 GND、VCC、SCL 和 SDA。
2.2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为了实现对周围温度的检测该系统选用的是 DS18B20 可 编程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便宜、使用方 便等优势[5]。传感器测温结果是通过其内部精密晶振振动频率 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得到的。传感器内部独立包含一个独立的 测量芯片,芯片内置存储单元,包含 64 位的 ROM 和 9 字节的 RAM,64 位 ROM 用于存放产品编码,9 字节 RAM 的前两字节用 于保存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高度集成化,大大降 低了外接放大转换等电路的误差因素,测量出的温度误差很 小[6]。检测到的温度数值可以在器件内部转换成数字量直接输 出,这样方便了系统程序设计。温度传感器的详细参数如下:
的打开与关闭,在夜晚可以提供照明;睡眠定时功能:用户根据 需要选择相应的定时时间,定时结束后风扇自动关闭。
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实践总结

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实践总结
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的实践总结如下:
1. 硬件设计:将STM32微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风扇和显示
屏等硬件模块连接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使用合适的电源进行供电。
2. 软件开发:使用STM32的开发环境(如Keil或Arduino)
进行软件开发。
首先,配置GPIO引脚和外设,以便控制温度
传感器和风扇的读取和控制。
然后,编写代码实现温度传感器数据的读取、温度与阈值的比较,以及风扇转速的控制。
3. 温度传感器数据读取:使用SPI、I2C或ADC等接口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
根据传感器的规格和手册,解析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实际温度值。
4. 温度控制算法:根据应用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算法。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
制等。
根据当前温度和设定的阈值,调整风扇的转速,以保持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5. 显示和调试:添加LCD显示屏,以便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和
风扇转速等信息。
通过调试工具和串口通信,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6. 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例如,通过增加温度传感器的数量,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过
改进控制算法,提高温度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通过添加保护机制,防止温度超出安全范围等。
总之,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的实践需要进行硬件设计和
软件开发,同时关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读取和风扇的控制算法。
通过持续的调试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温控风扇系统。
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实践总结

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实践总结在基于STM32温控风扇系统的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以实现高效且静音的散热效果。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总结: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使用STM32开发板和相应的软件工具。
我学习了如何使用STM32CubeMX来配置GPIO、定时器和中断等功能,以及如何使用Keil MDK进行代码编译和调试。
这些工具对于开发嵌入式系统非常重要,因此熟练掌握它们很有必要。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PW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PWM(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通过控制电压的占空比来控制电机转速的方法。
我使用STM32的定时器功能生成PWM信号,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占空比。
这样,当温度较高时,风扇转速会增加,从而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温度较低时,风扇转速会减小,从而降低功耗和噪音。
另外,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传感器精度和噪声滤波。
在实践中,我发现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对于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我尝试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通过校准和滤波算法来提高精度。
此外,由于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噪声和干扰,我还需要使用滤波器来平滑传感器数据,以获得更准确的温度值。
此外,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和防止温度传感器故障,我还添加了一些保护功能。
例如,我设置了温度上限和下限,当温度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风扇并发出警报。
这能够保护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免受过高的温度损害。
最后,我还了解了如何使用串口通信将系统连接到上位机。
通过串口通信,我可以通过上位机监视和控制温控风扇系统。
这种连接方式为系统的调试和监控提供了便捷性。
总的来说,基于STM32的温控风扇系统的实践使我掌握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并且对温控系统设计和实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个项目,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方案,这对我的技术积累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STM32的智能电风扇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电风扇设计作者:刘慧勇杨虹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第21期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家居逐渐走入普通家庭,风扇作为基本的家用电器也将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这里介绍的是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并结合嵌入式技术设计的一款具有温控调速、自动追踪人体位置、智能启停、液晶显示时间、温度等信息的智能电风扇。
经过前期设计、制作和最终的测试得出,该风扇电源稳定性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功能强大,价格低廉,节约能耗,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该风扇具有的人性化设计和低廉的价格很适合普通用户家庭使用。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电风扇;智能控制;人性化设计中图分类号: TN830.1⁃34; TP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1⁃0108⁃03Design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fan based on STM32 MCULIU Hui⁃yong, YANG Hong(Faculty of Science,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The intelligent home goes into ordinary family gradually with the rapid chan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an as the basic household appliance will also become a part of the intelligent home. The intelligent fan taking STM32 MCU as a control chip and combining the embedded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which has functions of speed regulation with temperature,automatic tracking of human body position, smart start⁃sto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f time,temperature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fin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n has a stable power,convenient operation, reliable operation, strong function, low price and energy cost.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The fan with humanized design and low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ordinary family.Keywords: STM32 MCU; electric fan; intelligent control; humanization design0 引言传统电风扇多采用机械控制,功能单一,噪声大,定时时间短,摇头模式固定,变档风速变化较大。
基于stm32的红外遥控风扇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基于Android的红外智能风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基于STM32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本文基于STM32单片机,对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对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2.实时监测温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上;3.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实现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4.通过人机界面(HMI)使用者可以对温度设定值、报警温度等进行设置和调整;5.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时,能够及时报警;6.提供通讯接口,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系统硬件设计1.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2.温度传感器使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3.控制面板采用LCD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和参数设置,并提供操作按键;4.报警部分使用蜂鸣器进行报警,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开关进行开启或关闭。
三、系统软件设计1.硬件初始化:初始化STM32芯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面板;2.温度测量:通过DS18B20传感器读取温度值,并进行数字转换,得到实际温度值;3.温度控制:根据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控制,通过PID算法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4.参数设置:通过控制面板上的键盘输入,可以设置温度设定值、报警温度等参数;5.报警检测:检测当前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若超过则触发报警;6.通讯接口:通过串口或其他通讯方式,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四、系统测试和验证搭建好硬件系统后,使用示波器等设备对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首先测试温度测量功能,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观察温度值是否准确。
然后测试温度控制功能,设定不同的温度值,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接着测试参数设置功能,通过控制面板上的键盘输入不同的参数值,并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设置参数。
基于stm32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

2019年第23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软件开发与应用基于STM32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胡慧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摘 要:笔者设计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以STM32F407为控制核心,结合温度检测、人体感应、语音识别、蓝牙数据传输等模块,对常用风扇进行了改进。
该系统具有人工控制和智能控制两种工作模式,在智能控制模式下,风扇会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自动调整风扇转速,使环境温度恒定在人体最舒适的范围内;在人工控制模式下,用户可利用LCD触摸屏、手机APP和语音人为控制风扇转速。
此外,该系统还采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对人体进行检测,有人时正常工作,无人时风扇会延时一段时间再自动关闭,避免能源浪费。
关键词:STM32;智能风扇;PWM控制中图分类号:TM9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23-059-03Design of Intelligent Fa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TM32Hu Huizhi(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53, China)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fan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by the author takes STM32F407 as the control core, and combines temperature detection, human body induction, speech recognition,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and other modules to improve the common fans. It has two working modes: manual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I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mode, the fan automatically adjusts the fan speed based on the detected ambient temperature, so that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constant within the most comfortable range of the human body. In manual control mode, the fan speed can be controlled manually using the LCD touch screen, mobile app and voice. In addition, the infrared pyroelectric sensor is also used to detect the human body. When someone is working normally, the fan is automatically turned off after a delay, and energy is saved.Key words: STM32; intelligent fan; PWM control0 引言传统电风扇大多数功能单一,只有选档吹风、定时、定速等功能,不能根据温度变化调整转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和能源浪费。
基于STM32的无叶风扇控制器设计

风量。
【关键词】无叶风扇 STM32 智能调节
无叶风扇作为一种新型风扇,因无扇叶, 因此不会吸附尘土,也不存在扇叶伤人的情况; 采用无级变速控制,阻力小,无噪音,空气流 和传统风扇相比较更加平稳,风量均匀,能耗 低,仅为传统风扇的一半,价格相仿,与空调 相比性价比高,具有危险系数低、污染小和节 约能源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当前市场上已有的无叶 风扇仍存在手动设置风速档位、无法依据人体 位置移动而实时调整风力等情况。
2.3 电机驱动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用于调节无叶风扇风 速, 遵 循“ 人 近 风 小, 人 远 风 大” 的 原 则, 通过脉宽调制控制风速,使人感受到恒定的 风速,如图 4 所示为电机驱动电路。由 +3.3V 直流电通过 LED1 输入到光耦 TLP521-2,当 STM32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是光耦导通,一路 通直流电机正极,另一路通负极并使 IRF540 导通,是强电部分直流电机工作。电机驱动使 用 MOSFET,提供大电流来驱动电动机;D1 和 D2 为续流二极管,可有效的防止电压电流 突变,为其提供通路。通过此电路,可完成对 电机的控制已经对电机控制电路的保护。
图 3: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图 4:电机驱动电路
图 1:总体结构框图 图 2:人体监测电路
机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等外围模块构成。 系统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置当前系统
工作模式、工作温度和风速档位,也可通过人 机交互界面实时观测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风速 等信息。
若系统选择为传统工作模式,人体红外 检测模块作用仅为检测当前环境下是否有人体 存在。若无人存在,系统则不工作;若有人存 在,微控制器则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启动电机, 并根据当前设置的温度和风速档位,根据算法 调整电机风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综合实践(论文)题目基于STM32的温控风扇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朱磊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家居逐渐走入普通家庭,风扇作为基本的家用电器也将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这里介绍的是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并结合嵌入式技术设计的一款具有温控调速、液晶显示温度等信息的智能电风扇。
经过前期设计、制作和最终的测试得出,该风扇电源稳定性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功能强大,价格低廉,节约能耗,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该风扇具有的人性化设计和低廉的价格很适合普通用户家庭使用。
关键词:STM32单片机电风扇温控调速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1.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目的及应用 (1)第2章温控电风扇方案论证 (2)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2)2.2 控制核心的选择 (2)2.3 显示电路的选择 (3)2.4 调速方式的选择 (3)第3章温控电风扇硬件设计 (5)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5)3.2 本系统各器件简介 (5)3.2.1 DS18B20简介 (5)3.2.2 STM32简介 (7)3.2.3 LCD1602液晶屏简介 (8)3.3 各部分电路设计 (9)3.3.1 温度传感器的电路 (9)3.3.2 LCD1602液晶屏显示电路 (10)第4章温控电风扇软件设计 (11)4.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11)4.2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11)4.3 温度采集与显示程序设计.....................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附录1 (16)附录2 (25)第1章绪论1.1 概述传统电风扇多采用机械控制,功能单一,噪声大,定时时间短,摇头模式固定,变档风速变化较大。
针对这些缺点,本文采用了一款性价比高、功耗低的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制作了一台智能电风扇,该风扇巧妙地运用温度传感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等,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家用电器的控制中,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采样实现风速的自动调整,并根据采集到的温度显示到液晶屏上。
采用的芯片功能强大,方便进行功能扩展。
1.2 设计目的及意义春夏(夏秋)交替时节,白天温度依旧很高,电风扇应高转速、大风量,使人感到清凉;到了晚上,气温降低,当人入睡后,应该逐步减小转速,以免使人感冒。
虽然电风扇都有调节不同档位的功能,但必须要人手动换档,睡着了就无能为力了,而普遍采用的定时器关闭的做法,一方面是定时时间长短有限制,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另一方面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后气温依旧没有降低很多,而风扇就关闭了,使人在睡梦中热醒而不得不起床重新打开风扇,增加定时器时间,非常麻烦,而且可能多次定时后最后一次定时时间太长,在温度降低以后风扇依旧继续吹风,使人感冒;第三方面是只有简单的到了定时时间就关闭风扇电源的单一功能,不能满足气温变化对风扇风速大小的不同要求。
又比如在较大功率的电子产品散热方面,现在绝大多数都采用了风冷系统,利用风扇引起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电子产品不至于发热烧坏。
要使电子产品保持较低的温度,必须用大功率、高转速、大风量的风扇,而风扇的噪音与其功率成正比。
如果要低噪音,则要减小风扇转速,又会引起电子设备温度上升,不能两全其美。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这套温控自动风扇系统。
本系统采用高精度集成温度传感器,用单片机控制,能显示实时温度,并根据使用者设定的温度自动在相应温度时作出小风、大风、停机动作,精确度高,动作准确。
第2章温控电风扇方案论证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温度传感器可由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选用热敏电阻作为感测温度的核心元件,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热敏电阻电阻的变化、进而导至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微弱电压变化信号,再用AD 转换芯片ADC0809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处理。
方案二:采用热电偶作为感测温度的核心元件,配合桥式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将温度变化信号送入单片机处理。
方案三:采用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感测温度的核心元件,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供单片机处理。
对于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有价格便宜、元件易购的优点,但热敏电阻对温度的细微变化不敏感,在信号采集、放大、转换过程中还会产生失真和误差,并且由于热敏电阻的R-T关系的非线性,其本身电阻对温度的变化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电路予以纠正,但不仅将使电路复杂稳定性降低,而且在人体所处温度环境温度变化中难以检测到小的温度变化。
故该方案不适合本系统。
对于方案二,采用热电偶和桥式测量电路相对于热敏电阻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和器件的非线性误差都有较大提高,其测温范围也非常宽,从-50摄氏度到1600摄氏度均可测量。
但是依然存在电路复杂,对温度敏感性达不到本系统要求的标准,故不采用该方案。
对于方案三,由于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高度集成化,大大降低了外接放大转换等电路的误差因素,温度误差很小,并且由于其感测温度的原理与上述两种方案的原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使得其温度分辨力极高。
温度值在器件内部转换成数字量直接输出,简化了系统程序设计,又由于该传感器采用先进的单总线技术(1-WRIE),与单片机的接口变的非常简洁,抗干扰能力强。
关于DS18B20的详细参数参看下面“硬件设计”中的器件介绍。
2.2 控制核心的选择方案一:采用电压比较电路作为控制部件。
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温度信号转为电信号并放大,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较电路判决控制风扇转速,当高于或低于某值时将风扇切换到相应档位。
方案二: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以软件编程的方法进行温度判断,并在端口输出控制信号。
对于方案一,采用电压比较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以及无需编写软件程序的特点,但控制方式过于单一,不能自由设置上下限动作温度,无法满足不同用户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动作温度要求,故不在本系统中采用。
对于方案二,以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通过编写程序不但能将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出来,而且用户能通过键盘接口,自由设置上下限动作温度值,满足全方位的需求。
并且通过程序判断温度具有极高的精准度,能精确把握环境温度的微小变化。
故本系统采用方案二。
2.3 显示电路的选择方案一:采用五位共阳数码管显示温度,动态扫描显示方式。
方案二:采用液晶显示屏LCD显示温度对于方案一,该方案成本低廉,显示温度明确醒目,在夜间也能看见,功耗极低,显示驱动程序的编写也相对简单,这种显示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不足的地方是扫描显示方式是使五个LED逐个点亮,因此会有闪烁,但是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为20MS,当数码管扫描周期小于这个时间时人眼将感觉不到闪烁,因此可以通过增大扫描频率来消除闪烁感。
对于方案二,液晶体显示屏具有显示字符优美,不但能显示数字还能显示字符甚至图形的优点,这是LED数码管无法比拟的。
而且硬件连接简单,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二。
2.4 调速方式的选择方案一:采用数模转化芯片DAC0832来控制,由单片机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值输出相应数字量到DAC0832中,再由DAC0832产生相应模拟信号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通过无级调速电路实现风扇电机转速的自动调节。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软件编程实现PWM(脉冲宽度调制)调速的方案。
PWM为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它为按一定的规律改变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波形的一种调节方式,在PWM驱动控制的调节系统中,最常用的为矩形波PWM信号,在控制时需要调节PWM波得占空比。
占空比为指高电平持续时间在一个周期时间内的百分比。
在控制电机的转速时,占空比越大,转速就越快,若全为高电平,占空比为100%时,转速达到最大。
用单片机I/O口输出PWM信号时,有如下两种方案:(1) 利用软件延时。
当高电平延时时间到时,对I/O口电平取反,使其变成低电平,然后再延时一定时间;当低电平延时时间到时,再对该I/O口电平取反,如此循环即可得到PWM信号。
在本设计中应用了此方案。
(2) 利用定时器。
控制方案与(1)相同,只为在该方案中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来定时进行高低电平的转变,而不为用软件延时。
应用此方案时编程相对复杂。
对于方案一,该方案能够实现对直流风扇电机的无级调速,速率变化灵敏,但为D/A转化芯片的价格较高,与其温控状态下无级调速性能相比性价比不高。
对于方案二,相对于其他用硬件或者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案实现对电机进行调速而言,采用PWM 用纯软件的方案来实现调速过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可大大降低成本,能够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性能,对于简单速率控制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综合考虑选用方案二。
第3章温控电风扇硬件设计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本次设计采用STM32单片机做主控芯片,通过DS18B20采集温度,将温度显示在LCD1602上。
根据温度的不同,利用STM32对风扇进行调速,总体硬件设计如图1所示:图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3.2 本系统各器件简介3.2.1 DS18B20简介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18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
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可以分别在93.75 ms和750 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并且从DS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因而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
他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DS18B20简介:(1)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
(3)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 +5.5 V。
(4)测温范围:-55 ~+125 ℃。
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 ℃。
(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
(6)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
(7)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