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摘要】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然而近代以来日本曾两次大规模地入侵中国,对中国奉行战争政策,其原因有: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弱肉强食的国际化背景;战争冒险的一再成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
【关键词】近代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军国主义日本与中国虽有远古友好,但近代以来却纠葛不断。
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并一步又一步的打断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国采取战争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更好的服务现在。
一、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仅37万平方公里,其中85%的面积为山地,呈狭窄形。
而且资源极为匮乏,但就这样一个地狭资源少的国家在曾多次入侵朝鲜、中国,同中朝两国人民为敌,使日本成为近代最富侵略性的国家之一。
(一)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与中朝交恶。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两次侵华战争,这充分证明日本人尚武,好战的本性。
第一次侵朝战争:4世纪中期,当时朝鲜半岛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百济想借日本对抗两国,结果引狼入室。
经过战争,日本迫使百济臣服成为朝贡国。
此后,随着大和国的日益强盛,日本进一步控制百济和新罗。
第二次侵朝战争: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
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百济请求日本援助。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
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
第三次侵朝战争:其发动者是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彻底的扩张主义者,面对日本孤悬海外的生存空间,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染指东亚大陆,迫使朝鲜、菲律宾和中国等地向日本朝贡。
1591年16万日本陆军从斧山登陆,战火熊熊燃烧。
第四次侵朝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强迫朝鲜政府承认“保护条约”,并设“统监”统治日本。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
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
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
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
这样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
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
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
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
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
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
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历史上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及借口

历史上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及借口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后,蓄谋侵华提上议事日程。
1931年9月18日夜十时许,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很快,关东军河本中尉随即向我东北军北大营的方向射击,并向日军独立守备队报告“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铁路,攻击守备队。
”于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开火,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就这样,日本侵略者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精心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发后,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完全执行将介石国民政府“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不战自退。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
一·二八事变——日僧事件1932年1月中旬,按照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的策划,日本驻上海公使馆的武官,唆使一个自称是日僧的人,在上海三友实业社门前挑衅;又通过一个日本女特务指挥打手,冒充三友实业社义勇军殴打这个“日僧”,然后煽动日侨闹事。
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遣大批军舰、飞机、装甲车和海军陆战队来华。
日本领事馆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提出,向日本道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取缔抗日救国会等无理要求,并限48小时之内给予满意答复。
国民党上海市长吴铁城,秉承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答应件件照办。
日本并不满足,又借口保护闸北日侨,于28日深夜,派兵开始进攻上海。
面对敌人的袭击,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违背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意志,奋起抵抗。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九一把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势力逐步深入我华北地区。
1935年,日军借口亲日的天津《国权报》社社长胡恩溥被暗杀,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
双方正交涉间,发生了“张北事件”。
一日本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偷绘地图被中国驻军扣留,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纠纷,下令释放。
近代日本侵华原因及侵华政策的形成

• 1904年-1905年,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发 动日俄战争 。 •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凯急欲称帝的心理,以支 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 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完全变为日本的附庸国。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 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 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 遍野,中国无数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 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 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是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家的资源匮乏,民 族单一,主要是大和民族,人口很少。日本作为一 个岛国,该民族本身就有很强的宽展疆土的意识。 1923年,日本大地震,由于对本国人民的掠夺, 使80%的日本人失业,为了转移人民对日本政府的反 对,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并纠集寺院、学校、工人、 军队开始训练刺杀演习和学习武士道精神,开始誓死 效劳天皇,而且大量的征兵入役 。
三、"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田中奏折》出笼始末
你听说过田中奏折吗?
奏折中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 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
亦称“新大陆政策”。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在金 融危机中上台。1927年6月27 日至7月7日,在田中义 一内阁亲自主持下,召开“东方会议”。会议议题就 是制定对华政策。 《田中奏折》的提出,标志着“大陆政策” 的最后形成。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日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全面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带有强烈的民族解放色彩,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展开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统一和现代化。
此外,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等问题。
这些背景加剧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二、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对华侵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政治上,日本国内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他们试图通过扩张疆土来实现国家的强大。
日本的侵略行动被披上民族自卫的幌子,然而实质上是为了满足其军国主义的野心。
经济上,日本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维持其工业化和军事扩张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成为了日本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抵抗的原因中国决定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因在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国家利益的危机。
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能保卫家园和民族独立。
此外,中国还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及舆论战和游击战的经验。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决心与日本进行长期抗战,并争取最终的胜利。
四、抗战爆发与初期抵抗抗日战争最初爆发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侵略最严重的一次事件。
中国中央政府发布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并投入到抗战中。
起初,中国的抵抗力量相对薄弱,但中国人民展示了顽强的斗志和抵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中国红军的游击战战术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时期中国抗战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艰难,但其关键时期出现在1941年后。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全面入侵,从而分散了其对中国的兵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提高了国内生产能力和武器装备水平。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来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历史背景1. 日本对华侵略的先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逐渐加强,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扩张和侵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疆土。
1928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入侵,成立了“满洲国”,并将其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
2.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制造了一起冲突,作为对中国的侵略行动铺路。
这次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标志着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宣布对日本的抵抗。
二、抗战的原因1. 民族危机感的觉醒在日本的侵略行动之前,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
经过长期的内乱和割据,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机,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对抗外敌。
2. 强大的民族团结除了民族危机感之外,抗战的成功还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强大团结。
中国各阶层、各派别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抗战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和抗日武装,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共合作所形成的统一战线。
3. 敌人的过度侵略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过度侵略行为加速了抗战的爆发。
他们犯下了许多暴行和杀戮,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益。
这导致了更多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抗战的决心。
4. 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在全球战争的背景下,这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支持。
随着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崛起,各国开始认识到必须对抗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一些国际援助,例如苏联的支持,并通过加入盟国对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全面抗战。
在历史背景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并寻求团结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从1937年至1945年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
本文将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社会状况:中国国内的腐败和分裂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并向中国输出大量商品,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这种经济困境使得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中国内部也受到了政治分裂和军阀割据的困扰。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7年后发生决裂,使得中国的统一受到了巨大的困扰,各个地区陷入割据局面。
这种内部分裂导致了中国应对日本侵略的能力的丧失。
二、国际政治形势: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无力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动荡时期。
在欧洲,纳粹党逐渐崛起,希特勒的侵略行为引起了整个欧洲的不安。
面对这一情况,各种国际联盟如国际联盟和后来的联合国无力应对日本和德国的威胁。
同时,日本政府在扩张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逐渐向南方拓展领土。
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力量分散和国际联盟的无力,中国无法获得外部力量的有效支持,只能依靠自己对抗日本侵略。
三、日本扩张主义: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日本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
20世纪初,日本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已然饱和,而其产业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决定通过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此外,日本军事集团也掌握了国内政权,他们对军事扩张采取了极端的态度。
这种侵略政策是日本社会的一种极端思潮的体现,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抗战的爆发。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发动的一场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生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和原因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徐岩
2014 年 5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
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
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
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
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
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好多种说法,我认为可以从地理、文明、经济、政治、历史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地理方面: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文化方面:从明亡之日起,日本人就不认可满洲人统治的中国,认为他们曾经无限向往和狂热学习的华夏汉文化已亡,胡人统治中土已无先进性可言。
而日人认为日本却比较完好保留了华夏文明的衣冠文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有理由和有资格去与清国为敌的,日人一直想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精神领袖。
满清入主中国后,让日本人觉得野蛮在中国已经战胜了文明,尤其是满清的中国人,都脱下了原来的汉族衣服,剃掉了受之父母的头发,编上了蛮人的辫子,这一点就让日本人觉得很鄙夷。
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
清朝的出现,唤起了日本人对当年元寇的回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
经济方面: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匮乏、灾害不断这是日本的真实写照。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十六、十七世纪,以及后来十八、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能耗的大生产时期,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日人来讲就是朝思暮想的东西。
只隔着一个朝鲜的中国具备了他想要的一切,他能不打歪主意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政策由来已久。
日俄战争刚过,日本殖民政策制定者曾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人。
大规模移民的实施,始于“九·一八”事变。
因为日本移民,中国农民的大片土地被剥夺。
日本侵略者不仅夺占了大面积的官公土地和东北军政要员、抗日将领的所谓“逆产”,而且以收买不在地主土地之名,强行剥夺了大量普通农民的耕地。
他们强行收缴地照,低价收购,如有拒绝,即施高压。
政治方面:日人要想征服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就显的非常重要。
如果有了中国这个大宝库,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那么日人必定能称霸世界,所以这个战略高地一定要拿下。
后来日本敢对美国宣战,很大因数是他们认为基本上已经征服中国,所以认为自己有本钱与洋人为敌,所以他们一直打着从洋人
手中解放亚洲人民旗号。
这是他们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好表露。
从地缘政治来讲,拿下中国就等于拿下整个东北亚,同时为征服世界夯下牢固基础。
向北可取俄国和欧洲,西可进军印度和中亚,向南可控制整个大洋。
总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后来日本的整个战略部署也是按这个方针进行的。
同时,清朝末年的政治形势是多国列强染指中国,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其元气大伤,国民厌战争情绪严重,反战暴动不断。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极广,最重要的结果是陆军的权力大增,结束了八年的政党内阁。
从此日本内阁由主战派的军人长期把持着,为全面侵华打下了政治伏笔。
历史方面:无论过去和现在一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御用文人对元和清如何歌功颂德,但都不能掩盖其对中华古文化的迫害。
以中华文化继承者自居的日人,感到征服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他们老要比那些胡人更有资格入主中原。
中国国力衰弱,使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不堪一师击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表现在各个方面,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不觉傻醒。
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比起中日甲午战争。
时隔多年以后的,“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只不过是上面的历史延续罢了。
总而言之,日本多次侵略中国,与中国当局政府的腐败和中国人民不思进取的思想有很大联系。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虽然处于和平时期,我们仍不能松懈。
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出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出版
3.《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7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