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中国抗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中国抗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中国抗击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进行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论述日本侵略的原因和中国的抗击行动,以及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日本侵略的原因日本侵略中国的动因较为复杂。

首先,日本在军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渴望成为亚洲霸主,并追求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目标。

其次,日本侵略中国还有政治意图,希望通过占领中国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并使中国成为其殖民地或附属国。

最后,日本还试图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

二、中国抗击的过程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时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

中国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推动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全国各阶层人民。

中国军民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和正面战场的英勇斗争。

同时,中国采取了抗日战略的灵活应对,采取了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组合,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中国还积极抵制日本的文化渗透和心理战。

三、中国抗击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华夏民族团结意识觉醒的标志,标志着中国从被动抵抗到主动进攻的转变。

这场战争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也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

中国的抵抗激励了其他受到侵略的亚洲国家和全世界的民众,成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还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抗日战争使中国军队得到了锻炼和壮大,为日后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同时,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科技、工业和教育的发展。

中国人民通过这场战争提升了国家地位和对外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中国的抗击形成了激烈的对抗,双方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战略。

中国的勇敢抵抗以及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精神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为后世传承了爱国主义的火种。

这场战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重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开始。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学习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主要事件及影响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经过:
影响:①对中国:②对世界:。

(2)一•二八事变
时间:
经过:
三、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

(1)中国共产党:
(2)学生:。

时间:
口号:。

(3)东北人民:。

(4)国民党官兵:
①概况:
②解决依据和方针:
③意义:
合作探究
一、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 20 世纪30 年代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段屈辱历史,它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
(2)是什么桎梏了士兵冲锋向前的脚步?从此东北的命运如何?
(3)东北人民是否放弃了斗争?请举一例说明?
(4)这一事件后全国各阶层的态度如何?全国局势如何?请举出两例说明。

(5)请你给这幅漫画起下生动的名字,以揭示其深刻寓意。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日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全面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带有强烈的民族解放色彩,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展开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统一和现代化。

此外,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等问题。

这些背景加剧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二、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对华侵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政治上,日本国内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他们试图通过扩张疆土来实现国家的强大。

日本的侵略行动被披上民族自卫的幌子,然而实质上是为了满足其军国主义的野心。

经济上,日本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维持其工业化和军事扩张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成为了日本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抵抗的原因中国决定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因在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国家利益的危机。

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能保卫家园和民族独立。

此外,中国还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及舆论战和游击战的经验。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决心与日本进行长期抗战,并争取最终的胜利。

四、抗战爆发与初期抵抗抗日战争最初爆发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侵略最严重的一次事件。

中国中央政府发布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并投入到抗战中。

起初,中国的抵抗力量相对薄弱,但中国人民展示了顽强的斗志和抵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中国红军的游击战战术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时期中国抗战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艰难,但其关键时期出现在1941年后。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全面入侵,从而分散了其对中国的兵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提高了国内生产能力和武器装备水平。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侵华原因
岛国使日本国民有很强的 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不停 地强化酝酿了日本的扩张 思维。
3.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定日本将走上侵略道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凭着英日谊加入了对同盟国 的战争。同时,日本借着对协约国的援助大发战争财,为 战后日货遭抵制,日本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埋下伏笔;
②本国资源的稀缺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需要 通过对外扩张掠夺更多的资源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当时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其
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指挥中国各地的地方势力(像奉
系军阀以及张学良等),其能调动的军队相当有限,
大部分军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归顺。
勿伤自本日你我
四川省主席刘湘曾说忘本:时拭“觉请过欲服
寇 狰
在 民
不 愿
去打了多年内战,脸分面血上缨不役 狞 族 你
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死,赐如奈 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后 旗 过
中国当时政府大力支持日本 抗灾,出资出钱,日本却杀 害六百多名在日华工,并蓄 谋发动战争,侵略中国。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让日本天皇也受到了震动,皇族成员 死了三个,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日本人大感国土 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吞并朝鲜 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 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 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且把眼光瞄准了 中国东三省。因此,巴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妄图染指中国东北。 后来,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东北被日军占领,成立伪满洲国, 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傀儡,受日本人操控,并且妄图奴化中国 人,并先后建立了不少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中国东北。 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华的速度。
巫 益 廣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如下:
1、日本自丰臣秀吉时代起就有吞并东亚的野心。

2、国内经济的崩溃,强烈需要转嫁矛盾。

出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众多并且成本低廉,同时还打开了海外市场;日本进过明治维新后,虽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华。

当时正处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建立在经济和商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更加明显.那么基于这样的原因,国内的各种矛盾激化,势必导致社会动荡,政局动荡.在这样的形势下,就有两条路线摆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国内部化解矛盾,罗斯福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具体做法不用细说. 二是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动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这回.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德国,日本正是采取的这样的方式。

3、军国主义作祟,称雄世界的野心
4、中国积贫积弱,地大物博,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物质诱惑
5、宋明灭亡于少数民族,使中国天朝上国的高大形象崩溃。

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中国,让日本觉得自己更有资格、能力
统治中国。

6、甲午海战中满清的失败,使日本知道了中国可以被战胜。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来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历史背景1. 日本对华侵略的先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逐渐加强,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扩张和侵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疆土。

1928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入侵,成立了“满洲国”,并将其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

2.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制造了一起冲突,作为对中国的侵略行动铺路。

这次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标志着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宣布对日本的抵抗。

二、抗战的原因1. 民族危机感的觉醒在日本的侵略行动之前,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

经过长期的内乱和割据,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机,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对抗外敌。

2. 强大的民族团结除了民族危机感之外,抗战的成功还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强大团结。

中国各阶层、各派别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抗战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和抗日武装,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共合作所形成的统一战线。

3. 敌人的过度侵略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过度侵略行为加速了抗战的爆发。

他们犯下了许多暴行和杀戮,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益。

这导致了更多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抗战的决心。

4. 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在全球战争的背景下,这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支持。

随着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崛起,各国开始认识到必须对抗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一些国际援助,例如苏联的支持,并通过加入盟国对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全面抗战。

在历史背景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并寻求团结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从1937年至1945年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

本文将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社会状况:中国国内的腐败和分裂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并向中国输出大量商品,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这种经济困境使得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中国内部也受到了政治分裂和军阀割据的困扰。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7年后发生决裂,使得中国的统一受到了巨大的困扰,各个地区陷入割据局面。

这种内部分裂导致了中国应对日本侵略的能力的丧失。

二、国际政治形势: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无力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动荡时期。

在欧洲,纳粹党逐渐崛起,希特勒的侵略行为引起了整个欧洲的不安。

面对这一情况,各种国际联盟如国际联盟和后来的联合国无力应对日本和德国的威胁。

同时,日本政府在扩张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逐渐向南方拓展领土。

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力量分散和国际联盟的无力,中国无法获得外部力量的有效支持,只能依靠自己对抗日本侵略。

三、日本扩张主义: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日本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

20世纪初,日本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已然饱和,而其产业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决定通过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此外,日本军事集团也掌握了国内政权,他们对军事扩张采取了极端的态度。

这种侵略政策是日本社会的一种极端思潮的体现,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抗战的爆发。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发动的一场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生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和原因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

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

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

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

这样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

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

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

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

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

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

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

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残酷心态。

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

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

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3.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踏上了军事立国的军国主义道路从西方列强的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而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资本主义列强在政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比欧美列强晚得多,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日本统治者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嗜杀黩武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比欧美列强更多地借助于暴力性的对外扩张。

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此,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形成法西斯军国主义第二个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也就是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7这首先与明治维新有关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点。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但基本没有达到侵略企图,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日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可谓心有余力不足;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对外扩张几乎次次成功,主因就在于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仅以武器装备为例,到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已能够批量生产当时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如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军用通信设备,其性能也与英美制武器相当,而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重武器基本依赖进口。

所以,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而为中国之祸。

邻国一次成功的改革,却给自己国家的命运带来莫大的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这个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事务。

其次,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国力,也强化了日本侵华的能力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

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不开的。

1.不搞内哄日本人并非没有内部矛盾,但他们不大搞内哄,他们对自己的同胞很爱惜,谁动了日本人一根毫毛,哪怕是伪军的高级将领不小心伤了一个日军士兵,那也是不得了的事。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比较团结?原因有三个:一是对天皇的忠诚,二是民族优越论,三是矛头对外。

二是民族优越论。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把自己视为“天照大神”的子孙,视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根深蒂固的民族优越感使日本人强化了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自己同胞的尊重,同时也强化了日本人对其他民族的蔑视和鄙薄心理。

三是矛头对外。

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很小,资源贫乏,很多需求从日本国内无法解决,而必须通过贸易或战争的手段从国外解决,所以它的矛头是对外的,贸易是对外贸易,战争是侵略战争。

无论是解决资源、市场问题,还是扩张领土,日本都是把矛头指向他国,尤其是中国。

矛头对外,可以缓和内部矛盾,所以日本人从整体上比较团结。

2.认真敬业日本人的认真和较真,在世界上只有德国人可与之媲美。

而这两个国家恰恰是世界一流的强国,其产品质量的信誉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3.创造性摹仿4.有危机意识第三个问题:从中国方面来看,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先从客观上看,日本为什么将对外扩张目标指向中国?日本对外扩张的方向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远东的国际形势所决定的。

中国、朝鲜与日本隔海相望,距离很近,同时因与欧美相距遥远,故尚未完全被欧美列强所控制。

这几个因素都有利于日本。

日本可以将军事力量全部集中于远东,全力展开对亚洲大陆尤其是中国的争夺。

这是中国遭受日本侵略的客观因素。

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距恶魔太近。

但是,这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我们遭受日本侵略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我们自身。

从中国的主观因素上看,有以下原因:首先,由于中国国力衰弱,使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不堪一击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表现在各个方面,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不觉醒。

从军事方面看,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所暴露的落后,实际上经历过明清两代长期的量的积累,最终形成了质的落差;并且,这种落后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面的、综合性的,表现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战略战术,组织指挥能力,官兵的军事修养、文化视野与自信心等各个方面。

日本军阀是最看重实力的,甚至是迷信武力的,日本在中日实力对比上的显著优势极大地助长了他们的侵略野心,也使其全面侵华战争具备的切实的可行性。

有的日本军阀甚至吹嘘:日本只要派出3艘巡洋舰、1个师团,用1个星期就可以灭掉中国。

其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

其次,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日本军阀觉得中国软弱可欺众所周知,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是极为庞大的、专横的和高压性的,懦弱顺从、缺乏血性就成了这种体制下的臣民们的必然性格。

因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系是极为庞大的、专横的、高压性的,个人与之相比,太渺小,太卑微,太软弱了。

这种极大与极小、极强与极弱的对比使中国人从民族性格上派生出一系列的特点:轻则缺乏主见,缺乏自信和独立人格,追随大流,胆小怯懦,畏惧强权,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重则软弱可欺,甘于压迫,奴性十足。

在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下,只允许皇帝和官员出头,不允许平民百姓出头,所以中国古往今来告诫人们不要出头的谚语多得很。

当年伪军投敌,基层官兵多数是随大流,挺身反抗的人极少。

南京大屠杀时,十几个日本兵看管上千俘虏。

实际上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带个头,大家就是用脚踩也把日本人踩成肉酱了,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敢带这个头。

抗日战争期间,在广大的沦陷区,一个班或者一个排的日本兵统治一个县城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卑微懦弱的民族性格使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对待强者的态度上大相径庭。

对于强者,日本人一是钦佩,二是学习,三是征服,怀着敬佩的心情把你打倒。

如对待张自忠,虽然尊其为“现代关公”,但想方设法加以打击,直至将其打死。

对待美国也是如此,你再强大也不怕,照样开战。

中国人对待强者,一是敬佩,二是畏惧,三是躲避。

敬畏,即敬而畏之,畏而避之,避不开就畏而服之,不是敬而学之。

当然,中国人当中并非没有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它并不标志中华民族的整体风格。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像谭嗣同、秋瑾、邹容、陈天华,像彭德怀、吉鸿昌、张自忠、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那样的人多了,日本再强大也不敢于发动一场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战争。

第三,中国的内乱和内耗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在增城发现一处日军暴行遗址,1940年128人在此遭集体屠杀记者近日从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在此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多处侵华日军罪证。

它们分别是日军飞机库、日军碉堡以及日军屠杀广州人民的遗址。

普查飞机库遗址采访九位老村民在本次文物普查中发现5座上世纪40年代的侵华日军飞机库遗址。

这几个飞机库分布在天河龙口东路、白云大道南和白云区永平街东平南路。

其中,天河龙口东发现一个,白云大道南和东平南路各发现两个。

位于龙口东和白云大道南的三个飞机库均在空军部队驻地范围内。

天河龙口东的侵华日军飞机库高7.26米,宽34.14米,深20.30米,形似倒扣的扇形贝壳,前高后低,尽头有通风口。

机库以混凝土浇筑,顶部混凝土厚约60厘米。

记者日前前往探访时,看到这个飞机库而今已变成了外来民工堆放各种杂物的场所。

关于侵华日军飞机库的建造情况,在文献材料里尚未发现有相关记载。

为弄清飞机库的建造情况,文物普查人员先后采访了九位参加过机库修建和亲眼见证机库修建的老人。

根据老人介绍,该飞机库建于1943年,修建机库的民工主要是来自石牌、冼村、杨箕村的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