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4页
测量量表
• 测量本质是依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
一个定有单位和参考点连续体上把事物属性表 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如要测量某事 物属性,只要将欲测量该事物属性放在这个连 续体适当位置上,看它们距参考点远近,便会 得到一个测量值,这个测量值就是对这一属性 数量化说明。
儿。”这种针对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特点,以实 物为材料近似标准化测试方法能够说是1925年格 塞尔(A.Gesell)婴儿发展量表前导。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3页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中国民间广泛流行“七巧板”在一些方 面可作为创造力测验一个方法。七巧板又称益 智图,它操作属于经典发散思维活动,操作结 果是形象转化,值得高度重视。九连环是另一 个中国民间智力游戏,其设计之巧妙,也能够 和当代魔方、魔棍相媲美。七巧板、九连环等 后传入西方,受到推崇,如著名心理学家武德 沃 斯 ( R.S.Woodworth) 就 把 九 连 环 称 作 “中国式迷津”,七巧板则被称为“唐图”
法则有好坏之分,使用很好法则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结 果,而较差法则所取得结果则不令人满意。心理现象难 以测量,是因为我们极难设计清楚而良好法则。伴随人 类认识不停深入,测量法则不停完善,测量也就越来越 准确。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3页
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具备两个要素:即参考点和单位。
㈠、参考点:确定事物量,必须有一个计算起点,这个起点 叫做参考点。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
家孟子就依据自己观察评定学生个别差 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 下三个类别,并说“中人以上,能够语 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这 实际上相当于当代测量学中命名量表和 次序量表。比孔子稍晚孟子也说过: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这明确指出了心理 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含有可 测量特征。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问卷法具有简单易行、标准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和跨文化 研究。常见的问卷法包括自陈问卷和访谈问卷,其中自陈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
总结词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估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详细描述
观察法可以提供直接、客观的资料,适用于评估外显行为和情绪表达。然而,观察法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 影响,且难以完全控制所有无关变量的干扰。
要点二
本土化
指根据当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心理测量工具进行适当的 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当地人的心理特质。本土化是心理测 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
新技术的应用与心理测量
新技术
指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心理测量中 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为心理测量带来了新的 机遇和挑战,可以改善测量方法的效率和准 确性,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number {01}
目 录
• 心理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 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发展 •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 • 心理测量的主要方法 • 心理测量的应用领域 • 心理测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心理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对个体的心理特质、行为和认知能力 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Biblioteka 人格发展与干预03
了解人格发展过程,制定干预措施,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成
长。
06
心理测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信度与效度的问题
信度
效度
指测验的一致性程度,即多次测验结果之间 的相符程度。信度问题是心理测量的一个重 要挑战,因为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可能导 致不一致的结果。提高信度的方法包括增加 样本量、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避免误差等。
心理测量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二)经典测量理论(三)项目反应理论(四)概化理论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心理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按测验功能:智力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按测验对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测验方式:纸笔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操作测验按测验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按测验难度: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按测验要求: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按测验性质: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按测验解释: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按测验应用: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经典测量理论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心理特质具有内部性、一致性、抽象性、稳定性、层次性、可预测性等特点CTT 的心理特质可测性假设: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真分数T 分数: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CTT 的真分数理论模型:X = T + E ,观测分数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 对于同一被试用平行的测验反复多次测验,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S X 2 = S T 2 + S E 2,实得分数的变异等与真分数的变异加上误差的变异S T 2 = S V 2 + S I 2,真分数的变异包括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无效变异)两部分所以,S X 2 = S V 2 + S I 2 + S E 2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信度(reliability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定义1: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得变异数的比率:22T xx XS r S =定义2: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相关系数的平方:2xx TX r ρ= 定义3:一个测验与任一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 xx XX r ρ'= 信度的作用1、评价测验的好坏,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心理测量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特征的定量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它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旨在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揭示人类心理活动及其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联。
一、心理测量学的重要性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地测量和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心理测量学还能够促进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实现精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教育干预。
二、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 信度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心理测量中,信度是指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试时得到相似结果的程度。
提高测量工具的信度可以通过增加测试项目数量、加强测试指导和培训等方式。
2. 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
在心理测量中,效度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构效度和准确效度等。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全面地覆盖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或变量相关联;准确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外部准则的一致程度。
3. 标准化标准化是心理测量中的常用方法,通过制定统一的测试程序和评分标准,将个体的得分与参照群体进行对比和解释。
标准化可以使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对个体进行分类、评估和比较。
4. 隐含模型隐含模型是心理测量中的一种先进技术,旨在探索和建立心理特征之间的潜在结构和关联。
隐含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测量数据,揭示心理特征背后的潜在结构,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领域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教育、临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特征和职业兴趣,为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在临床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用于评估和诊断心理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帮助企业招聘、选拔和评估员工,提高招聘和管理的效果。
总结: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特征的科学,通过信度、效度、标准化和隐含模型等基本原理来测量和评估个体心理特征。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5量表与常模

不同测验上表现出的测验分数的系统差异 有3个原因: ①测验有相同的标签名称,但是内容不一 样。 ②量表的单位可能不等比。 ③不同测验用以建立常模的标准化样本可 能不一样。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测验的结果不准?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测验的结果不准? 自我防御机制对测验的阻抗: (1)对他人了解自身的特征的恐惧,认为 自己能够被一个通用的模型所描述和预测 而感到自身浅薄。 (2)对残酷客观的拒斥,对复杂的、自己 难于理解的事物的拒斥。
2.等距抽样 2.等距抽样 是指受测者的某些所测特征的无关特性将 被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研究者确定一个随 机的起始点,如果从总体中抽取1/k的受测 机的起始点,如果从总体中抽取1/k的受测 者,那么列表中的(每)第K 者,那么列表中的(每)第K个就成为样本 组成中的受测者。
3.分层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与简单随机抽样类似,但研究者事先决定 某些类型的受测者必须在样本中占一定的 比例。 优点: ①当分层变量与测验成绩有关系时,可以 防止样本平均数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②层内方差比总体方差小时,用分层抽样 有优势。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4.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最简单的抽样方法,将抽样范围中的每个 人或每个抽样单位编号,随机选择,以避 免由于标记、姓名或其他社会赞许性偏见 而造成抽样误差;或者按照随机数码表选 择被试作为样本。 误差公式: 当可容忍的误差范围确定时,可以根据计 算公式所需的最小样本量。
导出分数的描述方法: 即满足导出分数目的的方法 ①发展性常模:已经达到发展水平 ②组内常模:在某一特殊团体中的相对位 置 常用发展量表: 智龄、年级当量、顺序量表、发展商数。 常用的组内量表: 百分量表、标准量表、离差智商、标准分 数。
心理测量基本知识

心理测量学辅导第一节概述心理测量基本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三节测验的信度第四节测验的效度第五节项目分析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1.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3.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一)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三、测量量表量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斯蒂文斯(S.Stevens)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将测量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代号类别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量化分析,不能做运算。
(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有大小关系,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零点,数值可以加减,不能乗除,可以进行常数转换。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有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
可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3.测量要标准化4.测量要有常模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问卷法、投射法)问卷法举例:下面有四个例题,请试作回答,把答案填在答案纸左上方“例题”处的后面方格中。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1.测量:在心理学中,测量是指通过操作化的方法获取心理特征或心理过程的数量化数据。
心理测量通常使用问卷、测试、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2.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对于同一被试或同一心理状态,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相关系数等。
3.信度相关系数:信度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内部一致性。
常用的信度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4.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模型拟合度,例如χ^2检验、RMSEA、CFI等。
5.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常用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效标相关系数、敏感性、特异性等。
6.效标相关系数:效标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判断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常用的效标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7.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具体包括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
常用的测量误差指标包括标准误差、半方差等。
8.得分转换:得分转换是指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相应的标准分或百分位等形式的得分,常用于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测量工具的得分。
常用的得分转换方法包括z分数转换和T分数转换。
9.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特征根和因子载荷等指标来确定因子数目和因子结构。
10.平均分差计算:平均分差是指根据测量工具各题项的平均得分来计算的得分差异。
常用的平均分差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总分的平均得分和计算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得分。
以上是心理测量学中常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希望对大家理解心理测量学有所帮助。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心理测量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做出重要的决定。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对行为样组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其本质上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验有三个要素,即行为样组、标准化、客观性。
(2)心理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1)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②成就测验——经过正式教育或训练后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③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2)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一名主试在一段时间内测量一名被试②团体测验——一段时间内一名主试同时测量许多人(3)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仅仅是进行描述②诊断性测验——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而预先做出的诊断③预示性测验——了解人的潜能和未来的表现(4)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表现②典型作为测验——被试按通常的习惯和没有压力的方式做出反应(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的水平与常模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②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个绝对标准比较③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1)基本定义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的十年,90年代是
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
测验的十年。
a
8
心理测量的功能
• 是研究的有力工具 • 人员选拔与安置 • 组织管理和职业指导 • 临床诊断、咨询与治疗 • 学校辅导 • 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
a
9
本课程将介绍的量表
• 智力量表
– 比内量表 – 韦氏智力量表 – 瑞文推理测验
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
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
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作为 委员之一,比内(A.Binet)极力主张用一种
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经 过他与助手西蒙(T.Simon)的精心研究,次
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
“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 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它是世 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南北朝时代学问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 之推十分关心儿童的心智发展并对民间有关周岁 试儿的实践加以总结。他在《颜氏家训·风操篇》 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 (指一周岁),为制新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 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 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 之为试儿。”这种针对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 点,以实物为材料的近似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可以 说是1925年格塞尔(A.Gesell)婴儿发展量表 的前导。
a
5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是 科举制度的开端。经隋唐宋元明至清代,科举制 度已相当成熟。当时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 (填补词句中的缺字)、口义(口试)、墨义 (笔试)、策问(政事问答)和杂文(即诗赋) 等,其中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 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19世纪科举制 度传入欧洲后,很受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 并用于他们的官吏考试制度中。科举制度作为中 国特有的人才选拔方法,可谓现代人才选拔制度 的滥觞。
a
4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七巧板”在某些 方面可作为创造力测验的一种方法。七巧板又 称益智图,它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思维活动, 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值得高度重视。九连 环是另一种中国民间的智力游戏,其设计之巧 妙,也可以和现代的魔方、魔棍相媲美。七巧 板、九连环等后传入西方,受到推崇,如著名 心理学家武德沃斯(R.S.Woodworth)就把 九连环称作“中国式的迷津”,七巧板则被称 为“唐图”(Tangram),即“中国的图板” 之意。七巧板类型的拼图任务现在几乎为当代 多数智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所使用,并且已发 展成为标准化的纸笔型测验。
a
6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 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 Galton)。作 为达尔文的表弟,他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 不同而遗传的。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可 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他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 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 Pearson) 加以发展,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判定心理测 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
法则有好坏之分,使用较好的法则可以得到比较理想 的结果,而较差的法则所获得的结果则不令人满意。心 理现象难以测量,是因为我们很难设计清晰而良好的法 则。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测量法则不断完善,测 量也就越来越精确。
a
14
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 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 特征。(心理能力、人格特点等)。
“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 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 即1就是1,2就是2。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 如1<2<3;数也具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 间的差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
a
10
• 人格测验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l) –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 罗夏测验 – 主题统觉测验
a
11Biblioteka • 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 焦虑量表 – 抑郁量表 – 贝克抑郁量表(BDI)
a
12
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 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⑴事物; ⑵数字;⑶法则。
a
13
“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例如,用秤量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的原理;用温 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 物体的长度,是以相等的小单位构成刻度,把尺子的零 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即 得出长度。而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如智力测验,就是 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智力水平。
a
2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公元6世纪初叶,南朝人刘勰在 《新论·专学篇》中提到“使左手画方, 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其原因是 “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用也”。他不 仅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 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 用,这恐怕应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 测验”了。
a
3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a
1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
家孟子就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 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 人以下三个类别,并说“中人以上,可 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实际上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 表和次序量表。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 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这明确指出了 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 有可测量的特性。
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美国 心理学家卡特尔(J. M. Cattell)。1890年, 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 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 文献中。他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 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所有这些都 是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
a
7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