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辽宁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菜畦.(qí) 睥.睨(pì) 味同嚼.蜡(jiáo)B.猝.然(cú) 砭.骨(fā) 五行.缺土(xíng)C.悲怆.(chuàng)羸.弱(yíng) 气冲斗.牛(dǒu)D.慰藉.(jiè) 恣睢.(suī) 断壁残垣.(g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伎俩绵沿绿草如茵月明风清B.悲怆崩塌修养生息提纲挈领C.抉择震撼梦寐以求纷至沓来D.宣泄端详锋芒毕露志同道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当前物价温和上涨的形势下,价格调整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秩序,安排好出台改革措施的节奏,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
B.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蜗居》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目前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的游客绵绵不绝....地来到中国十大名胜之一——黄山。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9年末我国多地出现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了防止这种病毒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4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4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C.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岐途萦绕出类拔萃屏息凝神B.稠密风骚断壁残恒面面厮觑C.龟裂缄默千钧重负信手拈来D.蒸馏诡谲锋芒毕露无遐一顾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松、国槐、侧柏、玉兰、红瑞木、碧桃……接连种下7棵树苗。
B.校长关切地询问:吃过晚饭了吗?刚刚报到的这些同学。
C.《凉凉》歌词中的“不思量,自难相忘”,化用了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D.如果没有风浪,就不能尝试搏击的力量,如果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探索的乐趣——人生不能太平淡。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xiān)干涸.(hé)叱咤.风云(chà)B.贻.误(yí)裨.益(bì)锋芒毕露.(lòu)C.倔.强(jué)绮.丽(qǐ)吹毛求疵.(cī)D.愠.怒(wēn)筵.席(yàn)锲.而不舍(qiè)5.默写。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实训卷语文卷(一)(本试卷共23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鞭笞(chī)恶劣(liě)频临(bīn)量体裁衣(liàng)B. 臆测(yì)慰籍(jiè)嫉妒(jì)置之不理(zhì)C. 稽首(qǐ)温驯(xùn)沉缅(miǎn)无动于衷(zōng)D. 发窘(jiǒng)惘然(wǎng)劳碌(lù)心无旁骛(w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恶劣(liě)——liè,频临——濒临;B.慰籍——慰藉,嫉妒(jì)——jí;C.沉缅——沉湎,无动于衷(zōng)——zhōng;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屡遭挫折,,那就依天从命,坦然地接受事实,不强求,不,安之若素,顺其自然。
A. 因为依然事与愿违作为B. 如果依然事与愿违妄C. 如果俨然事半功倍作为D. 因为俨然事半功倍妄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第一空,“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根据语境,此处“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是一种假设的情况,所以第一个空格应填“如果”;第二空,“依然”表示依旧,仍然;“俨然”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或整齐的样子。
此处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但结果“屡遭挫折”的情况依旧存在,所以第二空格应填“依然”;第三空,“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此处句子想表达的是事情没有像预想的方向发展,所以应填“事与愿违”;第四空,“作为”指行为,所作所为;建树,成就;可以做的事,大有作为;“妄为”指胡作非为,胆大妄为。
辽宁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辽宁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虔诚(qián) 酝酿(liàng) 狡黠(jié) 坦荡如砥(dǐ)B.晕圈(yùn) 怯懦(rú) 停滞(zhì) 恹恹欲睡(yǎn)C.眩目(xuàn) 蹂躏(lìn) 虬枝(qiú) 拈轻怕重(niān)D.休憩(qì) 猗郁(yī)蕈菌(tán) 锲而不舍(qì)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振耳欲聋沧海桑田锐不可挡目不暇接B.韬光养晦巧妙绝伦一文不明纵横驰聘C.浮想连翩荡然无存妇孺皆知顾名思议D.言简意赅大庭广众惨绝人寰融会贯通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小兄弟苦心孤诣地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儿让哥哥特别生气。
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近来越南在对我国南沙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国人义愤填膺的地步。
D.去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今年暑假,我们又将周而复始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 ----- 。
②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③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A.景致揭穿珍稀B.情景揭露珍奇C.景观揭开珍稀D.景致揭露珍贵5.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触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精品解析:2024年辽宁省百校联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辽宁省中考百校联合模拟试题(一)语文学科(本试卷共23题 试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欺侮(wǔ)依傍(bàng) 倾刻(qǐng) 置之不理(zhì)B. 恐吓(hè)要塞(sài) 抉择(zhé) 强词夺理(qiǎng)C. 煞白(shà)频临(bīn) 寂寥(liào) 挑拨离间(jiàn)D. 翩然(piān) 岔道(chà) 热忱(chén) 耐人寻味(nài)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乡土新貌留下文学 ,成为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
这既包括提升现实穿透力和对复杂时代经验的处理能力,写出新的鲜活的乡村故事; 也包括以人物为中心, 新时代、新事物、新作为、新情感,把人物命运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还包括在文学形式和审美风格上的主动 ,从百年中国乡土文学叙事传统和审美形式中汲取经验, ,努力创作时代特色与文化深度兼备的作品。
A. 见证 聚焦 探索 推陈出新B. 印证 聚焦 搜索 标新立异C. 印证 聚集 探索 花样翻新D. 见证 聚集 搜索 新陈代谢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一项是( )一个镜头,最能捕捉精彩瞬间;一支画笔,最能呈现动人情境。
相比文字的精雕细刻,图片更能直观地呈现事件场景;相比视频的丰富跃动,照片更能精彩地记录喜怒哀乐。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网络图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摄影、绘画,而涌现出更多新的形式。
①二幅海报,可以将文字与画面完美融合;一个H5 或SVG ,让图片增加了创意和互动; 一张思维导图,让复杂内容一目了然……②榜上有名的网络正能量图片作品,演绎了媒体融合的实践成果。
A. “最”副词,“局限”是动词,“精彩”“涌现”“丰富”是形容词。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注意纠正生活中的误读,如:“唠(1āo)叨”应读成“唠(láo)叨”,“熏陶(tāo)”应读成“熏陶(táo)”。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契诃夫(hē)”应读成“契诃夫(kē)”“骊山(1ì)”应读成“骊山(1í)”。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洋溢”不能写成“扬溢”,“盘桓”不能写成“盘恒”。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屑置辨”应写成“不屑置辩”,“无原无故”应写成“无缘无故”。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新的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我们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好文化消费模式的____作用。
A.陈列姿态引领B.陈列姿势引导C.排列姿势引领D.排列姿态引导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
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
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
A.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
C.“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
D.“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
”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明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B.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C.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亲爱的母校,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B.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C.“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D.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张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看到李大爷家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同学的作文以别有用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中考压轴】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撮.合(cuō)颚.骨(é)褶.皱(zhě)在劫.难逃(jié)B.挑衅.(xìn)洗濯.(zhuó)狡黠.(xiá)春华.秋实(huá)C.贮.蓄(zhù)虔.信(qián)瘠.薄(jǐ)筋.疲力竭(jīn)D.睥.睨(pì)愧怍.(zuò)技.俩(jì)吹毛求疵.(cī)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习近平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______自己的青森华章,革命先辈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一百年来,他们挺身而出、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______,反而被岁月淬炼得熠熠生挥。
重温他们的奋斗历程,当代青年了自己的使命,______了奋斗的信心。
A.续写淡漠明确坚定B.书写暗淡明确坚定C.书写暗淡坚定明确D.续写淡漠坚定明确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B.每天读一点好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C.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掀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
D.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行动,规定粉丝群体网络行为,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了救活濒临倒闭的工厂,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研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B.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5题3分,共11分) (共5题;共11分)1. (2分) (2017八下·江永期中) 选择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 禁锢(gù)诘责(jí)文绉绉(zhōu)眼翳(yì)B . 胡髭(zì)黝黑(yǒu)一绺绺(lǚ)颔首(hàn)C . 解剖(pōu)畸形(qí)诱惑(yòu)摹画(mó)D . 滞留(zhì)粲然(càn)庶祖母(shù)脊背(jǐ)2. (2分)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自诩砭义词力行节约徇私枉法B . 疮痍万户侯美伦美奂恃才放旷C . 影碟划时代敷衍塞责浮想联翩D . 睿智棉里针大厅广众连篇累牍3. (2分) (2018八上·白城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B .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 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 .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4. (2分) (2017八上·无锡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 . 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 (3分)下列_______项不是白朴的杂剧作品。
()A . 《西厢记》B . 《东墙记》C . 《墙头马上》D . 《梧桐雨》二、古诗词赏析(3分) (共1题;共3分)6. (3分) (2017八上·靖江月考) 阅读刘攽的《新晴》,完成小题。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简析第四句中的“偷”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共1题;共10分)7. (10.0分) (2017八上·桂林期中)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2)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
(4)开轩面场圃,________。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青山郭外斜。
(8)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________,与余舟一芥。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
(10)读书百遍,________。
(11)乡愁是________,永不老去。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共1题;共14分)8. (14.0分) (2018八上·温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王义士传姚鼐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
任侠好义。
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
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
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不成寐。
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
“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
”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
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王曰:“然。
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
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
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
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其妻怪之________②子第语我________③王语之故________④于是皋人感之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高德溥之义B . 其妻怪之C . 诚得一人代之可矣D . 于是皋人感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 3 处)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5)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B . “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 . “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 . “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
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五、记叙文阅读(12分) (共1题;共12分)9. (12.0分)(2018·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彭彭程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
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
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
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
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
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
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
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
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
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
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
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六、说明文阅读(9分) (共1题;共9分)10. (9.0分) (2017七下·成都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梯子周粲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爸爸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