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论文

合集下载

以绿色校园为主题英文作文

以绿色校园为主题英文作文

以绿色校园为主题英文作文英文:As a student, I believe that creating a green campus is crucial for our future. A green campus not only promote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but also provides a healthy and vibrant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a green campus is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or example, my university has installed solar panels on the rooftops of buildings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the sun. This not only reduces our reliance on non-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but also saves money on electricity bills. Additionally, the university has implemented a recycling program to reduce waste and promote a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We have separate bins for paper, plastic, and glass,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recycle their waste.Another key feature of a green campus is the presenceof green spaces and gardens. My university has several green areas where students can relax, study, or simply enjoy nature. These green spaces not only improve air quality, but also provide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well-being for students. I often find myself taking a break in these areas, surrounded by trees and flowers, which helps me to de-stress and recharge.Furthermore, the university has taken step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There are designated bike lanes and bike-sharing programs on campus, which encourage students to cycle instead of driving. This not only reduces carbon emissions, but also promotes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students.Overall, a green campu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for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 It create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warenes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ncourages us to make sustainable choices in our daily lives.中文:作为一名学生,我相信打造绿色校园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爱护环境倡议书论文9篇

爱护环境倡议书论文9篇

爱护环境倡议书论文9篇爱护环境倡议书论文 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校园环境。

多年来,我校一直努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

还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文明,更好的营造“环境友好、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但是,随手乱扔垃圾、肆意浪费粮食、破坏花草树木、上下楼梯不讲秩序等不文明现象还时常出现在同学们的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

在此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1.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2.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随手丢下垃圾可耻,弯腰拾起垃圾光荣”的良好习惯;争做“戴红领巾、讲普通话、做文明卫士”小标兵;3.上下楼梯讲秩序,真正做到“礼让右行”;4.爱护公物,不在桌椅、墙体上乱涂乱画,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5.不带不吃零食。

吃零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零食碎屑又会为我们校园的保洁带来诸多不便。

6.以节水、节电、节粮为荣,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珍惜每一颗粮食。

同学们,让我们为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尽一份义务吧!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完善自身修养,营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展现长江小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校园文明,我文明;校园美丽,我美丽”。

让知识在纯净的环境中传播,让美好的心情在学习中延续!来吧!让我们为创造一个干净、明亮、温馨的家而努力吧倡议人:时间:X年XX月XX日爱护环境倡议书论文 2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因此,我提出倡议:一、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环保意识,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在社区及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参与社区的环保实践和监督。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同济大学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其环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同济大学为例,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特点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以“绿色、和谐、开放”为特征。

首先是绿色,同济大学的树木、草坪等植物覆盖面积达到了50%以上,并且不断进行绿化工作,弘扬了“绿色校园”理念,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

其次是和谐,同济大学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校园内的建筑物采用现代人文的风格设计,与自然相协调,营造出融洽和睦的校园氛围。

最后是开放,同济大学开放度很高,校园内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还有很多文化、艺术社团等社会组织,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

二、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势1、学术氛围浓郁。

坐拥两个校区的同济大学,拥有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学术研究水平,是国内最主要的工科大学之一,校园内每天都会有各种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让学生们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沉浸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2、设施齐备。

同济大学有着超过1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图书及学术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学术资料;同时同济大学还有考场、宿舍、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以便于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生活。

3、交通便利。

同济大学总共有3个校区,覆盖面积相当广泛。

同时校园内交通十分便利,除了有地铁、公交站点外,同济大学还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让学生们快速便捷地到达校园内的任何地方。

三、同济大学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1、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

尽管同济大学的校园开放度较高,但的校园内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比较枯燥。

2、用水和用电问题。

同济大学在用水和用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供水质量不佳,供电不稳定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3、校园安全问题。

创建绿色校园作文

创建绿色校园作文

创建绿色校园作文创建绿色校园。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指植树造林,更是指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要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首先,学校需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环保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环保知识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学校需要注重节能减排。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照明等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餐厅推广环保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次,学校需要注重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让学生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废旧物品回收点,让学生们把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学校需要注重绿色植物的种植。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种植各种绿色植物,美化校园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创建绿色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绿色植物的种植等方面,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每个学校都能积极响应,共同创建绿色校园,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标题:校园环境建设论文引言概述: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一个优美、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绿化环境1.1 增加绿色植被:在校园内种植各类树木、花草,打造绿色景观,提升校园的美观度。

1.2 创造休闲空间:设置草坪、花园、休闲长椅等休闲设施,为学生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1.3 定期养护管理: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营造清新的空气质量。

二、安全设施2.1 安装监控设备:在校园内设置监控摄像头,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2.2 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2.3 建立安全巡逻制度:建立校园安全巡逻制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巡查,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卫生环境3.1 加强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保持校园环境清洁。

3.2 定期清洁卫生:定期组织清洁卫生活动,保持校园道路、教室、食堂等场所的清洁整洁。

3.3 提倡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交通管理4.1 设置交通标识:在校园内设置交通标识,规范校园内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出行。

4.2 建立交通巡逻队伍:建立校园交通巡逻队伍,加强对校园周边交通的管理和监督。

4.3 提供便捷交通工具:提供自行车租赁、班车服务等便捷交通工具,方便学生的出行。

五、文化氛围5.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2 建立文化长廊:设置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

5.3 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结语: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绿色校园论文

绿色校园论文

绿色校园论文一、引言绿色校园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校园。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绿色校园的概念绿色校园是指在校园环境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目标的校园。

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层面上的建设,更是一种意识和文化的传播。

三、绿色校园的意义1. 环境保护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减少校园环境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资源利用意义:绿色校园的实施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

3. 教育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四、绿色校园的实施策略1. 节能减排策略(1)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行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建设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校园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3)推广低碳交通:鼓励学生和教职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 资源循环利用策略(1)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推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通过再生利用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

(3)开展有机废物堆肥:将食品废弃物等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保护策略(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再生的产品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打造校园绿色文化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论文

打造校园绿色文化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论文

打造校园绿色文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在美丽富饶的梨树沃土,在蜿蜒曲折的东辽河畔南岸,有一所初级中学享誉两岸,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又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八方学子。

她,就是坐落于梨树县沈洋镇的沈洋镇中学,学校迄今已有40多年历史,是沈洋镇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人才最多的中学。

学校现拥有12个教学班,学生511人,教师34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率已超过85%。

四十年的发展,沈洋镇中学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校园,书香家园”办学风格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绿色精神家园。

一、强化绿色物态文化,提升品位,促进内涵发展创建一所具有发展潜质弥漫书香气息的、培植高品质的特色校园,是沈洋中学领导教师追求的目标。

为此,沈洋镇中学注重美化绿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精心筹划设计,组织师生种植多年生宿根花卉19个品种,4588棵,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硕果飘香满园。

有人曾说:“沈洋镇中学的美丽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园的绿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沈洋镇中学绿化目的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让绿色景观说话,让花树言情,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形成多层次,丰富多彩的绿色环境。

当我们步入彩色瓷砖铺青叠翠的甬路,两侧的水蜡球指引前行,松柏频频向我们招手致意,校区布局整齐优雅大气。

左侧教学腾飞区,三层次四变化的多季玫瑰、连翘、红王子锦带、四季丁香点缀在腾飞图之中;右侧的服务署光区,四层次五变幻的金焰绣线菊、红心菊、荷兰菊、水蜡、芍药嵌在飞翔图之中;教室前侧的松柏球、火炬树像保驾护航的卫士;大门两侧的梧桐树诚邀来自四海八方朋友;运动蓓蕾区的京桃陪伴着少年伙伴度过快乐的每一秒;卫生美容区的紫玉簪、萱草给孩子们带来轻松愉快;科犁体验区的云杉、重瓣榆叶梅、麦李给孩子们绿色的希望;花圃芬芳区的观赏价值的8种适用名优蔬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范文3篇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范文3篇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范文3篇建设绿色学校工作汇报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环境意识,”绿色学校”创建。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育绿的意识。

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草地、花圃有维护栏、花草树木有知识简介牌;公共场所摆放鲜花;学生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室内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要求。

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Ji发了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

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

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生存环境。

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朱田小学环境教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做到”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会”孩子们既是”绿色教育”受教育者,也是向成人进行”绿色教育”“小老师”很多孩子回家成了建设”绿色家庭”生力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环境绿色教育是全社会的、跨世纪的宏伟事业.它象征着勃勃生机与希望,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环境教育,建设绿色校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行动;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创学校品牌的最佳形式。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绿色学校建设其内涵不仅仅是环境卫生好、绿化好,还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第二,用“绿色”观念教育人;第三,用“绿色校园”熏陶人。

在人类社会即将跨人21世纪之际,世界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环境教育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浪潮的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其教育对象是我们21世纪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将决定着21世纪中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建设绿色学校,塑造绿色形象,无论从观念、内容,还是形式上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因此当今绿色学校应包含绿色校园目标、绿色教育、绿色文化等项内容。

一、树立“绿色校园”的目标国际上对环境教育目标的认识,从一开始就以价值观的培养为核心,而且强调知识与理解、技能和能力、行为和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统一。

从1949年至今整整50年,环境教育行动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环境教育的立足点从过去单纯追求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的保护,转移到现代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农业文明的审视、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

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教育中的反映。

它的目标应当是多层次、多视角、多元化的.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指出的;“环境教育的目的应当适应每个社会和每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现实,特别是要适应它们的发展目标。

”中国的环境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

借鉴国际上的观点,对于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应当是不无裨益的。

我们认为中国绿色校园的环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对于社会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就是让人们知道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人为的环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环境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自然而进行的教育。

可以说“绿色校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关心和知识,不仅它对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关系有综合性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掌握能够对环境保护的关心有推动力的技能、思考力和判断力,参加一些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养成对环境负责的行为道德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一代新型人才,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二、开展“绿色教育”的方法:学校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环境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教育法》规定了在全民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它意味着我国青少年儿童人人都有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机会。

可见,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能使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青少年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

因此,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类的素质教育。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色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今天,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阶段的环境保护基础教育,作为整个环境教育体系最基础的部分和人生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道德与环境创新意识养成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实施绿色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点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现代教育适应新的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开展绿色教育的具体方法:(一)重视身边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环境教育的基本就是对于环境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和环境的状况给予重视、关心,对身边出现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树立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近几年人口激增,各行业废弃物以相当快的速度猛增.经济活动加快,程度加深,人类活动越来越改变地球的环境。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当今地球的环境问题,即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的破坏、热带森林的减少、酸雨、海洋污染以及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必然伴随而来垃圾增加、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等都市中生活型的公害问题,其中还包括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和枯竭,这些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果不努力寻求抑制环境恶化,保护环境的方法而任其发展,不仅制约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殃及全人类。

人类要想恢复被自己破坏的环境是很难的。

(二)培养感受能力,树立参与意识。

绿色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为了深化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关心,积累一些自然经验和生活体验是很重要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能够有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的时期,孩子们和自然接触的机会多了,可以刺激着孩子们娇嫩的感受性。

例如,通过在大自然中自发地游玩和体验,学生们感受到了事物的有趣和对事物的好奇,逐渐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乡土人情,这样渐渐地有了爱护大自然的意识,通过这样的事情对自然的感受性被一步步地培养起来。

学生对环保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通过教学还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了人类自身。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和防治,竭力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可以改变他们以往对环境的态度,正确对待自然环境,提高环境意识,陶冶环保情操,同时还可发挥共有的社会功能。

从欣赏环境文学、环境文艺、影视到环保书画大赛、征文比赛;从校内的宣传橱窗、板报、讲座到校外环保纪念日宣传、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在参与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在参与中体验生活,在参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于社会,实现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目标。

(三)培养思考力、判断力,树立创新意识。

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身边出现的社会现象和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进行一番思考,参加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此时,通过教育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开发他们的潜能,从各种各样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思考调查方法,实施具体行动,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于新的问题中,且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此外,抓住环境的变化状态,正确的预测和评估人类的活动和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四)培养合作精神,树立全球意识。

环境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环境问题是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在国际社会相互关系更加深人的现代社会,只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

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的课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在我国特别是对于将承担21世纪建设重任的中小学生来说,在学校、家庭、地区等一切场所都应专心致志地学习环保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关心本地区、本国的环境问题,而且对于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也要给予关注,把它当成研究“自己的问题”的一个绝好机会来对待。

在研究“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对于改善日常的生活,建立同学之间的友谊,在群体中发展自己个性,而且就将来的职业、社会活动来说,为了创造美好的环境、培养实践工作的能力和态度也非常重要。

三、推进“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的主体是环境文化,推进“绿色文化”建设,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一所在当地有声誉的学校,往往有一种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

学生的环境意识,用校园里的绿色文化来熏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教育事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氛围,使他们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更好的熏陶和教育,并使之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这里所谈的校园环境主要是考虑物的环境,教室、走廊、花坛、校园等包含了儿童渡过学校生活的全部学校环境。

我们在校园里经常能见到树木、花草、小鸟。

如果,学生没有环境这一概念,也就会视而不见。

创造环境采取适当方式,赋予它们以环境意义,如巧妙地利用走廊里的布告牌认识自然环境,在树上为鸟儿安置巢穴,变化植物宣传画、昆虫画、小鸟画等,说明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为校园梧桐树挂牌,说明其可以吸收粉尘、净化空气。

让学生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陶冶情操,促使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的观点在学科教材中都有一定的体现,要深度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运用所学到的教学技巧、方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绿色文化的一些理念,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教育内容中去。

如有关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绿化生态环境状况可在语文和思品课教学中结合讲授;有关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结合“健康教育”课中的有关章节结合讲解;有关人口与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可通过数学课,列举具体的数字讲授。

有关人与动用物之间的关系可结合自然课有关章节结合讲解等等。

这种结合需要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宜地提出。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许多情况下,还能充实教育内客,提高教学的教育性,使教学自然地对学生素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环境教育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教育,故环境教育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点。

为了让学生能系统地了解有关学习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环境教育选修课的形式予以传授。

环境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的社会公众教育,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时,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举办各种讲座或宣传纪念活动,使学校的环境宣传教育为学生所愿做、乐做,这既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展示自我的过程。

环境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中小学在分科课程之外还有活动课程,它为跨学科性的综合教育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保证,环境问题的现实性为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更有特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