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234101/2专业安全工程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指导教师杨豪田好敏刘章现环境与市政工程系2012年12月一、设计时间和地点1.时间:第18周,人数80人2.地点:9号教学楼A504二、目的和任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巩固安全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辨识危险源的能力,找出、减少或除去工作上相关危害的方法;对于不同企业会用不同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某个单元或者系统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主题包括:危险源的辨识,事故树的编制及有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掌握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及数据评价,掌握事故成因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常用的事故预防和预测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以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知识技能,以便能较好地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原理、方法,对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预测和预防,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三、课程设计要求1. 进行事故现场调查,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2.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方案。
3. 选取某化工企业和建筑工地,辨识危险源,并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写出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报告。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五、指导教师:田好敏 刘章现 王现丽 六、成绩的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优秀:认真完成大作业的要求,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主动,虚心好学,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专业训练或专业考核成绩突出。
良好:完成大作业的要求,态度认真。
专业训练或专业考核成绩较好。
中等:达到大作业的要求,态度较认真,专业训练或专业考核成绩尚好。
及格:达到大作业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设计期间表现一般,专业训练或专业考核成绩一般。
安全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精

长春建筑学院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朱亚峰专业:安全工程班级学号:102300121指导教师:周乾日期:2012.12.21城建学院《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目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环节,掌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运用标准规范等。
、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题目及任务:题目1:某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一锌成品厂,该厂生产的任务是将电解厂电解析出的锌片熔铸成锌基合金和锌锭。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贏化钱(入库)图1锌熔铸丁艺流程锌成品厂熔铸过程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从电炉进料口加入电解锌片,经过熔化后从电炉中流出到锌锭模具中,模具是按圆形排列的。
按圆形排列的模具也在不停地转动,当转完一圈后锌锭就与模具分离,所以模具中的锌锭没有足够的时间自然冷却,因此工艺设定在模具的下面用冷水浇注,以达到快速冷却的目(扌II空)(返焙烧厂)(返合金炉){[叫收锌)(返合金炉)■L —一到工作台,再由工作人员手工搬走,搬走的同时也把锌锭堆好,最后用吊车吊到车间对面的储藏区。
其工艺操作条件如下.1 炉温炉温控制范围在440C ~490C ,大功率拆卸式感应体电炉炉温控制范围在440C ~500C。
2 熔池锌液面熔池锌液面控制在底于浇铸口30mm~100mm。
3 浇铸速度根据锌锭冷却情况..控制浇铸速度在(3~5)块/min。
4炉变压器冷却风温:不大于60C5 当使用调压器时,相电流不大于267A。
6电炉开动后,原则上不可以停电,被迫短时间停电,不应超过40min,否则,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熔铸车间主要设备有:低频感应电炉(1#.2#.3#.4#.6#)5台、炉变压器4台、铝线圈电力变压器(1#.2#.3#.4#.6#)5 台、感应调压器5 台、炉变压器离心风机(附电机)4台、烟道排风机1 台、圆盘铸锭机(1# 2# 3# 4# 6# )(附电机)5台、搞渣机3台、排烟风机1台、水膜除尘器1台、1#双桥式吊车1台、2#双桥式吊车1台、3#双桥式吊车1 台、4#、5#双桥式吊车1台在此分厂作业过程中一直存在锌水放炮伤人事故和高温导致职业病的问题。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_94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2.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
各级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 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序数可 采用⑴、⑵、⑶或①、②、③等形式。
八.《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书格式要求
2、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 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3、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 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续表 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1.要求每个人完成一个课题,课题可从下面的参考 课题选择,也鼓励同学们自己做自选课题,自选课题要与 本课程设计紧密相连,源自实际应用。选择的课题不得重 复。
2.课题原始资料必须来自实际,准确和可靠,同学 们可以通过现场实测、调查、问卷和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 记录等形式来收集。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
1)确定设计对象及题目; 2)相关资料查找、收集及审阅; 3)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和安全预测与 决策方法选择; 4)现场基础资料及数据收集; 5)课程设计; 6)检查、统稿; 7)打印上交; 8)教师检查,答辩。
五.课程设计题目(供参考,可自行定题)
1.大学校园宿舍火灾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2.某场所安全现状分析 3.某场所安全预评价分析 3.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固有危险评价 4.西南林业大学消防现状分析与改进 5.西南林业大学主要伤害事故分析 6.某火灾高危场所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评价 7.基于灰色预测法的某某情况分析 8.基于回归预测法的某某情况分析 9.基于马尔科夫链预测法的某某情况分析 9.课本第五章课后题2/3题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正文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二、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 (1)三、研究课题 (1)四、认识危险源 (2)1、危险源的介绍 (2)2、危险源辨识 (3)3、部分危险物质分类表 (6)五、事故树分析及评价 (7)1、化工企业介绍 (7)2、相关分析步骤 (9)3、评价总结 (11)六、参考文献 (12)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巩固安全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辨识危险源的能力,找出、减少或除去工作上相关危害的方法;对于不同企业会用不同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某个单元或者系统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主题包括:危险源的辨识,事故树的编制及有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掌握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及数据评价,掌握事故成因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常用的事故预防和预测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以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知识技能,以便能较好地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原理、方法,对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预测和预防,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二、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1. 进行事故现场调查,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2.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方案。
3. 选取某化工企业和建筑工地,辨识危险源,并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写出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报告。
三、研究课题选取某化工企业,辨识危险源,并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认识危险源1、危险源的介绍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姓名:专业:安全工程班级:2014学号:目录一、设计工作面概况简介 .............................................二、粉尘浓度控制方案综述,粉尘的理化特性测定(接触角、界面张力)三、煤体注水设计,钻孔开口位置、倾角、长度、间距、封孔方法、超前距离、注水时间等四、喷雾方案设计:采煤机、液压支架顶梁及放煤口喷雾喷嘴布置五、采煤机截割参数设计,截深、牵引速度六、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内容和技术要求七、通风排尘设计,最佳排尘风速设计,防止粉尘的管理措施。
一、设计工作面概况简介1.1概述平煤集团公司某煤矿11091工作面开采煤层厚度8米,煤炭产量100万吨/年。
该工作面沿推进方向距切巷200m至450m范围内预计相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28.5m3/t,正常值为10.5m3/t。
11091工作面参数见下表所示。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通风系统如图所示,该工作面为倾斜长壁开采,通风运输顺槽均布置在煤层底板,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期1-3个月。
工作面参数单位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表参数煤厚M 22.5 3 13.2倾角度16 3.3 8.4(实验区内4.0度)工作面长度M 130推进长度M 830 728 779普氏样硬度数系数0.5 0.3可采储量万吨174开采时间97.10.1结束时间98.12.12煤层埋藏深度M 2502.1粉尘浓度控制方案综述矿山综合防尘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矿山粉尘的产生量、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以防止粉尘对人体、矿山等产生危害的措施。
大体上将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分为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降尘措施。
一、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指通过风流的流动将井下作业点的悬浮矿尘带出,降低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因此搞好矿井通风工作能有效地稀释和及时地排出矿尘。
二、湿式作业湿式作业是利用水或其它液体,使之与尘粒相接触而捕集粉尘的方法,它是矿井综合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具有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费用较低和除尘效果较好等优点。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掌握安全评价、风险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了解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安全系统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系统工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 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安全系统工程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定义,事故与事故案例学习。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2. 安全评价方法:危险识别、风险评价、事故树分析、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3. 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 安全风险管理4. 安全防护措施设计:物理防护、安全管理、应急措施、事故预防。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防护措施5.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实施与评估。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6. 安全系统工程法律法规及标准:我国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介绍。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安全系统工程法律法规及标准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安全评价方法;2. 第3-4周: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防护措施设计;3. 第5-6周:安全系统工程实践、安全系统工程法律法规及标准;4. 第7-8周:课程总结与复习,开展小组项目实施与评估。
安全系统工程课设完整版(完整)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第一章概述煤矿主要在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
煤矿掘进工作面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据统计,在瓦斯爆炸事故中,约60—70%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一般掘进工作面避灾、救灾条件简单,如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损失严重。
随着煤矿的采深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瓦斯赋存状况更加复杂,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
控制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可分成5个要素:伤害(损失),意外事件(事故),加害物体(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在中途切断这5个要素之间的联系。
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笔者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原因进行研究,评价出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确保事故隐患研究的正确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
第二章事故危害性分析2.1瓦斯爆炸原因的分析a.通风不良煤矿井下的任何地点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爆炸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掘进工作面为最多,约占70%左右。
这主要是掘进巷道多数位于煤层的新开拓区,由于它是首先揭露煤层,一般说单位面积瓦斯涌出量比采煤面多,而且又未构成通风系统,再者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不严,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当或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巷道贯通掘进放炮时,没有排净贯通的工作面瓦斯,使瓦解积聚达到爆炸浓度。
b.按引火源分析煤巷掘进多使用电气设备并经常放炮,如果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或不按规定放炮,就容易发生电火花或爆炸火焰,引起爆炸。
还有井下明火、电气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及摩擦产生的火花等都能引起瓦斯爆炸。
c.思想麻痹思想上的麻痹,导致管理上的松懈,进而引发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事故致因理论,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策略;3. 掌握安全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方法;4. 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能力;2. 能够独立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的撰写,提高报告撰写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4. 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沟通,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和参与公共安全事务;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其探索专业发展方向。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培养学生的安全系统工程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2. 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的成因、发展过程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3. 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学习安全评价方法、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及安全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5.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案例分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6. 安全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安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安全沟通与团队协作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班级: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的目的 0二、设计内容 01.项目概况 02.调查分析 0三、危险源辨识 (1)1.危险源的概念 (1)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1)3.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3.1引发重大危险源的因素 (1)3.2重大危险源分布 (1)4.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2)四、建筑施工生产中各单元采用评价方法 (3)五、定性、定量评价的选择 (4)1.定性评价方法 (4)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检查表 (5)3.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6)3.2进行定量分析 (8)3.3进行定性分析 (8)3.4分析事故树得到如下结论 0六、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1)七、参考文献 (2)一、设计的目的安全系统工程大作业在巩固安全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使其具有便是危险源能力,找出、减少或去除工作上相关危害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企业会用不同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某个单位或者系统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主题包括:危险源的辨识,事故树的编制及有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这次大作业,加深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掌握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及数据评价,掌握事故成因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常用的事故预防和预测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以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知识技能,以便能较好的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原理、方法,对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测和预防,是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二、设计内容1.项目概况本工程为中平能化建工集团建井三处高层商住楼工程,位于光明路与曙光街交叉口西北角建井三处院内,总建筑面积58580 m2,地下两层,地上32层,其中地上1~3商场,4~32层为住宅,3层以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为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调查分析本次实习工地的工程项目为高层商住楼,一层至三层为商场,四层及其以上为住宅楼。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怎样来控制或降低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有哪些?怎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三、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就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它包括三个因素:潜在危险性、存在状态和触发因素。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和储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
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3.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3.1引发重大危险源的因素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3.2重大危险源分布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4.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
建筑行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来源)何人或何物可能受伤害伤害将如何发生伤害后果判别依据I-V危险级别控制措施控制计划1 高处作业、垂直交叉作业施工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未正确使用安全用品、用具;防护设施不完善作业人员下方过往人员下方设备高处坠落落物人员伤亡设备损坏V 3落实安全措施,现场监督检查a、b、e2 焊接(含容器、管道内焊未使用防护用品,氧、乙炔摆放不符合要求,漏施工人员作业区周围人员作漏气容器、管道内通风不良电弧灼伤火灾爆炸中毒和窒IV 3采用加强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执行《安规》,落实安措b四、建筑施工生产中各单元采用评价方法各单元采用评价方法一览表接)、切割作业 气,末严格执行安规业场所息3脚手架作业末按规范要求搭设、拆卸,碰撞;未使用防护用品施工人员作业区周围人员脚手架倾倒高处坠落 人员伤亡设施损坏V 4执行《安规》的各项措施,并结合现场检查,执行验收制度b4起重机械作业 油管爆裂,制动器失灵,钢丝绳磨损超限,机械带病作业、人的行为不规范 作业人员作业区周围人员设备构件突降人员伤亡设备损坏V 3 试验检查 b5加工机械作业 设备漏电、违反操作规程作业人员设备漏电碰撞卷入人员伤亡IV 3坚强安全监督,按照《安规》作业b 、c序号评价单元划分采用评价方法评价单元子单元 1建筑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单元施工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检查表 文明施工、周边环境安全检查表 2 安全管理单元 基础安全管理 安全检查表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检查表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安全检查表五、 定性、定量评价的选择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确定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
安全现状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阶段,应尽可能的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通常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表检查——危险指数评价——重大事故分析与风险评价——有害因素现状评价”依次渐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通过定性、定量安全评价,重点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公用工程等内容,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逐一分析,通过危险度与危险指数量化分析与评价计算,确定事故隐患部位、预测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同时进行风险排序,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模拟发生灾害性事故时的破坏程度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数据。
安全现状评价通常采用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如下:1.定性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3 施工生产系统单元 临建工程 安全检查表基础施工 安全检查表结构主体 安全检查表脚手架搭设 安全检查表、事故树特种作业 安全检查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检查表工程名称层数/面积施工单位形象进度检查项目检查内容自查自纠情况工地自检企业复检监理检查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是否编制专项方案,并经有效审批,监理审核;施工方案能否指导施工。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架体是否按照规范要求的高度、宽度与建筑结构拉结;拉结是否牢固。
脚手架材质脚手架材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8米以下的单层厂房内装饰脚手架可放宽至双排竹脚手架)立杆基础、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立杆基础是否平实,是否设置扫地杆;杆件间距是否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剪刀撑设置及角度是否符合要求。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脚手板是否有满铺,架体外侧是否挂设密目式安全网;施工平桥是否设置防护栏杆。
通道及架体内封闭是否按要求设置上、下施工梯;出入口是否设置挡板;脚手架是否按要求进行内封闭。
交底与验收脚手架搭设是否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有进行量化验收。
3.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安全管理现状评价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3.1高处作业坠落事故树分析假设各基本事件的概率分别为:q1=q11=0.02;q3=q13=0.1;q4=q6=q10=0.01;q5=q7=q8=0.001;q9=0.002。
A1事件的成功树A2事件的成功树高处作业坠落事故树分析图3.2进行定量分析3.2.1对事件A1进行定量分析(1)计算A1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P(A1)=[1-(1-q1)(1-q2)(1-q3)(1-q4)(1-q5)][1-(1-q6)(1-q7)]=(1-0.98×0.99×0.90×.99×0.999)(1-0.99×0.999)=0.0015(2)计算概率重要度系数Ig(1)=δP(A1)/δq1=(1-q2)(1-q3)(1-q4)(1-q5)[1-(1-q6)(1-q7)]=0.99×0.90×.99×0.9990×.011=0.011同理可得Ig(2)=0.011 Ig(3)=0.011 Ig(4)=0.009 Ig(5)=0.0095 Ig(6)=0.1362 Ig(7)=0.1350 (3)临界重要度分析Ic(1)=Ig(1)q1/P(A1)=(0.0096×0.02)/0.0015=0.1291Ic(2)=Ig(2)q2/P(A1)=(0.0096×0.01)/0.0015=0.064同理可得:Ic(3)=0.703;Ic(4)=0.064;Ic(5)=0.634;Ic(6)=0.909;Ic(7)=0.901故临界重要度顺序为:Ic(6)>Ic(3)>Ic(1)>Ic(7) >Ic(2)=Ic(4)>Ic(53.2.2对事件A2进行定量分析(1)计算A2顶事件发生的概率P(A2)=[1-(1-q1)(1-q2)(1-q3)(1-q4)(1-q5)]×[1-(1-q8)(1-q9)(1-q10)(1-q11)(1-q12)]=0.01×(1-0.98×0.99×0.9×0.99×0.999)×(1-0.999×0.998×0.99×0.98×0.97)=0.0008(2)计算概率重要度系数Ig(1)=∂P(A2)/∂q1=q13(1-q2)(1-q3)(1-q4)×[1-(1-q8)(1-q9)(1-q10)(1-q11)(1-q12)]=0.0054同理可得Ig(2)=0.0053 Ig(3)=0.0059 Ig(4)=0.0053 Ig(13)=0.0084 Ig(8)=0.0128 Ig(9)=0.0128Ig(10)=0.0129 Ig(11)=0.0130 Ig(4)=0.009 Ig(12)=0.0131 I(3)临界重要度分析Ic(1)=Ig(1)q1/P(A2)=(0.0054×0.02)/0.0008=0.1291同理可得Ic(3)=0.703;Ic(4)=0.064;Ic(5)=0.00634;Ic(2)=0.0639;Ic(13)=0.1Ic(8)=0.1521;Ic(9)=0.3046;Ic(10)=0.1535;Ic(11)=0.3102;Ic(12)=0.4701所以临界重要度顺序为Ic(13)>Ic(3)>Ic(12)>Ic(11) >Ic(9)>Ic(10)>Ic(8)>Ic(1)>Ic(2)=Ic(4)>Ic(5)3.3进行定性分析3.3.1对事件A1进行定性分析由于A1的最小割集很多,最小径集只有两个,所以用最小径集求比较方便,做出A1事件树的成功树,如下图所示′=x1′x2′x3′x4′x5′+x6′x7′1求出两个最小径集为P1=﹛x1,x2,x3,x4,x5﹜P2=﹛x6,x7﹜3.3.2对事件A2进行事件分析方法同上做出事件A2的事件树的成功树,如下图所示得A2′=x13′+x1′x2′x3′x4′x5′+x8′x9′x10′x11′x12′求出三个最小径集为P1=﹛x13﹜P2=﹛x1,x2,x3,x4,x5﹜P3=﹛x8,x9,x10,x11,x12﹜3.4分析事故树得到如下结论(1)人员从高处坠落主要原因有人员坠落和脚手架倒塌两类。